当前位置:才华都>实用范文>演讲稿>

【精选】幸福的演讲稿三篇

演讲稿 阅读(2.37W)

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演讲稿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幸福的演讲稿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幸福的演讲稿三篇

幸福的演讲稿 篇1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一座充满幸福的城市,在杭州,我品味到了幸福。

记得刚刚迈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之时,由于一时间没有适应好工作压力,再加上学生之间时不时冒出来的一点小问题,脾气日益焦躁,耐心似乎也越来越没了,常常会因为学生的一些小事情大发雷霆,而每次发完火后又感觉一阵内疚。就这样,我陷入了苦恼。

也许是学生渐渐体会到了我的情绪。有一次,我收到了这样一张手工制作的卡片,粉红色,画了一颗大大的爱心,写着这样的一段话:老师,我们知道您批评是为了我们好,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看见您的笑脸,我们会努力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希望老师笑口常开。在看完这段话的瞬间,我的心中有点释然,一种叫做幸福的感觉渐渐升起。呵,一群多么体谅的孩子。于是,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我学会了微笑着对待我的孩子们,不管是进步,还是不足,总是微笑着鼓励,微笑着批评,让他们快乐的成长,我也从中收获了许多“幸福”。

学生给了我幸福的感觉,同样,我的同事们也营造了幸福的氛围。有一年夏天,响应学校号召捐血回来后,刚进校门,一位现已退休的卫生老师一把拉住我,说:“献完血后身子虚,你自己下班回家后记得买只母鸡炖汤补补,知道不?”我嘴里“嗯嗯”地应着,心中却不以为然,反正自己年轻,怕什么。

第二天正值暑假开始,早上七八点钟,“砰砰砰”,一阵敲门声吵醒了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打开门,门外赫然就是那位卫生老师,带着草帽,脸上红扑扑的,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桶。见我开门,不由分说地把保温桶塞进我的手里。“就知道你这小家伙偷懒,肯定懒得弄的,喏,自己热热喝了,补补身子。”我来不及反映,就见她闪进那敞开的电梯门,看着电梯上那一格一格数字的跳动,突然间我的喉咙有点哽咽,而心中,却在这一瞬间,被那如鸡汤般温暖的幸福充盈着。

如今,我在杭工作将近六年了,也在杭州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在工作之余,和我的那位他徜徉在西湖边,漫步在钱江畔;看那波光粼粼,听那清脆鸟鸣。每次十指相扣,四目相对时,不经意的微笑间,自有别样的幸福用上心头。

其实,幸福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你善于发现每个瞬间的幸福,你就能营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幸福的演讲稿 篇2

福是一杯浓烈的酒,幸福是一杯芬芳的茶,幸福是两情相许,心心相印。追求理想的人,幸福是实现理想。幸福之于莘莘学子,就是考上名牌大学;幸福之于科学家就是科研成果之问世;幸福之于农民就是多打粮食。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又似乎都在经历不幸。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即使拥有更多的物质与金钱,并不能保证因此获得更多的幸福。近几年,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幸福指数”。经济在快速增长,幸福也跟着在增长吗?

长期以来,人们总希望能够找到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关于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从古到今,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我想:做为一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大之幸福莫过于桃李满天下,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素质高,能力强的顶尖人才。教师的幸福也称教育幸福。教师的幸福有其自身的特点: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无限性。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与“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天伦之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德性生活之乐相并列,而称之谓“三乐”,明显含有对教育劳动的精神审美意蕴。教师只有摆脱了职业感的束缚,不把教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出乎自己的需要,像孟子那样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乐,那么他才能在教的活动中自由地、有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达到‘孔颜乐处’的境界。”

幸福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精神品位和德性。但是创造幸福的能力却不仅取决于精神品位和德性,它还要求创造或实现幸福的`其他条件,幸福能力就是主体实现目的和自由所需的主观条件。

1、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包括本体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三类。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教科目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性知识实际上是教师应有的综合性的文化涵养。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包括对教学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等等。教师的知识不仅是“心理学化”了的学科知识,而且必须是“文化化”、“生活化”的知识。没有对学生及其学习机制的切实了解,没有民族和世界文化的整体支撑,不能将学术语言生活化,一个教师即便能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他也是一个枯燥乏味、没有成效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学生听其课味同嚼蜡,躲其课不以为害,评其课嗤之以鼻”。失败的教师当然是不能收获教育幸福的。

2、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

这里的教育能力是教育劳动的实践能力。韩进之教授认为包括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观察能力,注意分配能力,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教育想象能力和教育机智。林崇德教授概括为“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包括对教育活动的计划安排,对这一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以及对教育过程的调节和校正能力。林崇德教授还认为,“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我们知道,教育活动的特点是一种心心相印的主体际性的交流活动。教育过程中充满变数。因此教育不仅是一个严谨的知识授受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灵活性、创造性的艺术过程。没有包括自我监控能力在内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师就不会收获教育的成功,更不会体验教育幸福。

3、教师还应当具有审美的素养。

幸福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种对主体自由的审美能力。幸福感就是一种生活的美感。因此缺乏美感的人也一定缺乏幸福感。要收获教育幸福,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创造性的教育能力,还应当具有对教育活动过程以及教、学双方的审美能力。这一审美能力既是乐教、乐学的中介环节,也是激发进一步创造性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当自觉掌握教育的审美评价尺度,学会以审美的心态看教育、看学生、看自己。审美是发现幸福、创造幸福的重要法宝。这一点,正是作者本人近年来不断呼吁建立教育活动第三标准的重要原因。

幸福需要靠似乎与幸福无关的能力去获得,这是一个悖论。但是这正是幸福和幸福能力的辩证法。教师的幸福实现与否取决于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一个真正大写和全面发展的人。

其实一个人想要生活得更好,只要获得几种能力就行,教师也不例外:一是自然能力,二是技术能力,三是知识能力,四是与社会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五是人的生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幸福的演讲稿 篇3

幸福是上苍给予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只是有些人运用的方式不对而已。所以世间无所谓的幸福与不幸,公平与不公平。也许有些人觉得活的就是一种幸福,但殊不知这才是人最大的悲哀。上天给我们每个人生的权利,死的义务,中间的过程有我们自己去充实与完善。由此我想说幸福应该是最大限度的创造与辉煌自己的人生。

我们常常会喜欢一个人,一幅画,一本书,并此我们喜欢将此定义为爱就是幸福。我想说的是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幅画,一本书,一首诗,我们真正喜欢的往往不是那书,画,诗本身。而是从中看到的我们自己。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总是喜欢在其他人的身上寻找着适合自己的镜子。而喜欢与爱就是这样一面镜子,一面适合许多人的镜子。爱与喜欢其实就是一种伪善的幸福,幸福并非如此狭隘,幸福是一种微不可言的神秘感觉,幸福是神圣而不可触犯的,在幸福面前,我们都是敢怒而不敢言的,未有岁月能论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