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案模板>

科學教案3篇

教案模板 閱讀(2.51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3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變化的。

2、大膽嘗試用各種方法變化事物,體驗變化的樂趣。

3、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紙、回形針、粗麥管、夾子、繩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分組活動。

——這裡是變變變俱樂部。有許多小東西,只要我們靈巧的手動一動,這些東西都是可以變化的。你們相信嗎?

——教師示範用報紙揉成紙球和用回形針彎成小鉤子的過程,激發幼兒產生“變”的興趣。

——幼兒自主選擇物品,並嘗試使物體發生變化。如果幼兒束手無策,教師就多示範幾個變紙的例子。如:把小紙條撕一下,變成旋轉降落傘;用夾子夾住長長的紙條,變成飛鏢;將粗麥管一段段剪下,連線成項鍊,等等。

二、自由參觀。

——互相觀看其他組的小朋友用什麼辦法使什麼東西發生了變化。他的辦法你想到了嗎?

——教師應及時請幼兒欣賞有創意的想法,以拓展幼兒的思路。

三、交流與分享。

——鼓勵幼兒把自己的好辦法介紹給大家。重點介紹變化過程,展示變化結果。

——在參觀其他組使,你發現誰的辦法特別好,為什麼?

——教師現場演示將一張紙摺疊,剪幾刀後變成長長一條紙拉花的過程。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變變變俱樂部》是為了加強幼兒的探索及動手能力,在變的過程中通過提供的材料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參與並進行聯想及驗證。從而使幼兒可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綱要》中提出既要符合幼兒的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課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在這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就圍繞一個變字展開,也用這個變字為主線開展活動的。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在活動中,幾乎每個孩子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不但經常把自己的玩具拆得零零亂亂,還會把家裡的一些日常用品,如電筒、鬧鐘、相架、筆等拆開來,但由於孩子的能力和經驗不足,拆開東西后他們往往不能按原來的樣子裝好。為此,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實踐、交流,獲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生活經驗,提高動手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探索慾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拆筆、裝筆、換筆芯的'過程中能一邊拆一邊仔細地觀察研究。

2.鼓勵幼兒在拆拆裝裝的過程中大膽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1.提供拆裝難易程度不同、配件不同的三種筆及與之相匹配的筆芯若干。

2.操作盤人手一隻。

3.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通過嘗試給最簡單的水筆換筆芯,引導幼兒邊拆邊動腦

1.請幼兒給水筆換新筆芯。

師:這些水筆的筆芯已經用完了,請小朋友給水筆換上新筆芯,你們願意試一試嗎?

2.幼兒開始操作,教師觀察瞭解幼兒的活動情況。

(1)觀察幼兒如何把筆拆開。

(2)詢問個別幼兒採用某種方法的理由。

3.引導幼兒較完整地講述自己是怎樣換筆芯的,並說出理由。

師:你從筆的什麼地方開啟的?你是怎麼發現的?

幼A:我發現筆頭的地方有一圈一圈的,我轉啊轉就轉開來了,換好了新筆芯。

幼B:我想從筆蓋的地方拆開,可是很緊,打不開。後來,我再從筆頭試試,就打開了,換好了筆芯。

幼C:我學了陽陽的辦法,換好了筆芯。

(評:水筆的結構比較簡單,在活動中,大部分孩子很快能發現筆頭處的螺旋線,可以轉開來,換上新筆芯,露出滿意的表情。有四五個孩子先從筆蓋處試著開啟,但筆蓋比較緊,無法開啟,教師就鼓勵他們從筆的其他地方試試。教師沒有把正確的方法告訴幼兒,而是讓他們自己嘗試,充分探索,一方面幫助孩子積累經驗,另一方面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激發孩子的探索慾望。)

二、通過給圓珠筆換筆芯,鼓勵幼兒在拆拆裝裝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試著通過自己和同伴解決問題

1.請幼兒給圓珠筆換筆芯。

師:我們還有一支圓珠筆也要換筆芯了,但這支筆很奇怪,看看它的筆頭會怎樣?(引導幼兒觀察圓珠筆的筆頭會伸縮)給這支筆換筆芯可能會很難,你們敢不敢試試呢?

2.觀察幼兒在換筆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

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關注以下問題:

(1)幼兒會把圓珠筆拆成什麼樣子?

(2)幼兒如何選擇筆芯?

(3)重點觀察幼兒在裝筆過程中,會碰到什麼困難。

3.師幼共同探討。

(1)引導幼兒提出自己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師:你遇到了什麼困難?

幼A:我把筆拆開了,東西太多,裝不好了。

幼B:我換好了筆芯,但筆頭不會伸縮。

幼C:我的圓珠筆筆頭看不見了。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拆開了的圓珠筆裡有些什麼東西。(引導幼兒認識彈簧、筆芯套――“幼兒稱大帽子、小帽子”等配件,為接下來的討論做好準備。)

(2)鼓勵幼兒帶著問題再拆一支圓珠筆,並能一邊拆一邊仔細地觀察研究。

師:裝筆時碰到困難的孩子可以再拆一支筆,邊拆邊仔細看看,研究研究,圓珠筆裡的彈簧、大帽子、小帽子是怎麼裝的。

(3)集體討論:解決裝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師:你們有什麼新發現嗎?誰能幫助我們解決剛才碰到的困難?

幼A:我發現小帽子要裝在大帽子裡面。(幼兒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並講述)

幼B:筆頭不會伸縮可能是忘了裝彈簧。

幼C:剛才我選錯了筆芯,所以筆頭看不見了。

4.幼兒再次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評:教師提供的圓珠筆內部結構比水筆稍複雜一點,裡面有彈簧、大小不同的兩個筆芯套――“幼兒稱大帽子、小帽子”,外部有筆頭、筆蓋。教師還為幼兒提供了不同的筆芯,讓幼兒自己在與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帶著自己的問題再拆一支圓珠筆,這樣,不僅能使幼兒學會自己解決問題,而且拆裝的過程是一次真正的探究性學習的過程。)

三、鼓勵成功的幼兒嘗試給較複雜的筆換筆芯,沒有成功的幼兒繼續努力完成任務

1.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2.鼓勵沒有成功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困難,並請同伴幫助解決。

(評:幼兒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教師提供配件較複雜的筆,鼓勵成功的幼兒繼續探索,沒有成功的幼兒可以請教同伴和老師堅持完成任務。教師充分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讓能力不同的孩子在活動中都得到發展。)

活動延伸

請嘗試給比較複雜的筆換筆芯的幼兒說說自己的新發現或遇到的問題,鼓勵幼兒把問題帶到科學角去研究。

總評

這是一次典型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充分體現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教育理念。

首先,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創設了一個富有探究性的學習環境。水筆、圓珠筆等材料,對幼兒來說,既熟悉又新鮮。其中,帶有筆芯套、彈簧的圓珠筆,操作性強,變化大,這為幼兒在探索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供了極好的契機。

其次,在整個活動中,教師緊緊把握材料、探索、問題這三者間的雙向流動,以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幼兒圍繞“換筆芯”不斷地探索、操作、觀察、研究,鼓勵幼兒多角度地提出問題,交流發現,並通過向同伴學習的途徑獲取和積累經驗,大大滿足了幼兒不斷探索的慾望。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心周圍的溫度,培養幼兒測量溫度的興趣。

2、教幼兒學習觀察、測量溫度的簡單技能。

3、教幼兒初步認識溫度計,知道溫度計是用於測量溫度的。

4、讓幼兒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溫度計,懂得溫度計中水銀柱升降的原理,讓幼兒瞭解氣溫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係。

5、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教學時間:2教時第一教時

活動準備:

1、每組一支氣溫計,其他溫度計(如體溫計)若干。

2、溫度記錄表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幼兒認識溫度計。

"你們知道今天的氣溫是多少度嗎?我們怎樣才能知道現在是多少度呢?""我們看到桌上的東西就是測量溫度的,叫溫度計。它能告訴我們氣溫的變化,比如今天×度,昨天×度……""你們看看這些溫度計有什麼不一樣?有什麼一樣的地方?"2、教幼兒學習怎樣測量氣溫。

"你們知道溫度計裡的紅柱子和數字是幹什麼用的嗎?"請幼兒觀察,紅柱子指到的數字就是溫度。

"現在我們來用溫度計測量活動室裡是多少溫度"。幼兒學習觀察測量溫度,教師個別指導,幫助幼兒正確使用溫度計和讀數。

"你們測出來現在溫度是多少?"幼兒交流。

"我們再把溫度計放到外面一會兒,測一測外面的溫度是多少,好不好"?

幼兒繼續學習測量,觀察溫度計的變化。

"你們發現溫度計有什麼變化?外面的溫度是多少?"幼兒表達、交流。

3、介紹其他的溫度計。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溫度計測量房間和外面的溫度的方法。老師這裡還有別的溫度計,你們知道它是幹什麼用的嗎?"出示體溫計,水溫計。(體溫計用於測量人的體溫,看他有沒有發燒;水溫計用於測量水的溫度,瞭解熱水瓶是否保暖,用在實驗室測量水的溫度等等)幼兒表達、交流。

活動延伸:

1、在室內外各安裝一支溫度計,供幼兒日常觀察。讓幼兒在一天種不同時間觀察、記錄氣溫的變化。

課後小記:

據我瞭解,多數幼兒家裡沒有溫度計,對溫度計的瞭解很少,但對溫度變化很感興趣。在活動中由於教師的積極指導,幼兒均能積極參加操作和探究活動,學習積極性有較大的提高,但他們需在教師的指導下才能正確讀出溫度計的度數。

第二教時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支溫度計,一杯冷水,一杯熱水,自制溫度計教具一件。字卡:"上升"、"下降"記錄符號"↑"、"↓"。

活動過程:

1、迷語匯入主題。

"一根紅線牆上掛,能變長來能變短,天冷天熱去問它。"幼兒猜出後,讓他們討論:溫度計是做什麼用的。

2、出示溫度計教具指導幼兒觀察溫度計,著重瞭解溫度計中水銀柱為什麼會上升和下降。

3、幼兒探究活動讓幼兒各自把溫度計放在自己的冷水杯和熱水杯中,觀察水銀柱的升降變化,說出為什麼。教師有針對性地啟發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同時教幼兒掌握詞彙:上升和下降,學習用符號"↑"和"↓"記錄溫度上升和下降。

4、老師規納幼兒的發現把溫度計插入熱水杯中,水銀柱就上升;插入冷水杯中,水銀柱就下降。

5、擴散思維訓練讓幼兒想一想,除放進熱水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讓水銀柱上升。幼兒通過嘗試,知道用手捂、嘴呵氣、太陽晒等都可使水銀柱上升。

6、學習看度數,知道它的意思(1)讓幼兒看溫度計,讀出度數。教師隨機指導。

(2)向幼兒講解0℃以上和以下表示什麼意思,各有什麼讀法。強調標準讀法,如5℃應讀5攝氏度,-6℃應讀零下6攝氏度。

(3)教師操作教具,幼兒讀出度數。先請能力強的,再請能力差的。

(4)讓幼兒再次把溫度計放進冷、熱水杯中,自己讀度數,同桌幼兒相互觀察糾正,教師指導幫助認識度數有困難的孩子。

7、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溫度計的用途,它跟人們生產生活的密切關係。提問:你們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用溫度計?這些地方為什麼要用它?

8、讓幼兒感受在同一時間裡,不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溫度。幼兒自由選擇地點測量溫度。如:室內、室外、陽光下、陰涼處、廚房裡等,發現差別,講述差別並知道為什麼。

活動延伸:

讓幼兒記錄一週自己家中客廳裡早、晚的溫度。並從中發現規律。

課後反思:

在此活動之前,我班大部份幼兒對溫度計瞭解甚少,更不會標準認讀溫度計的度數,經過此活動後,教師再次測查,全班幼兒都認識了溫度計,知道了溫度計遇熱水銀柱會上升,遇冷水銀柱會下降的科學性,知道了合理使用溫度計能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激發了幼兒探究科學的興趣。此活動能運用感官探究問題,動手動腦,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