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案模板>

燈下漫筆(節選)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案模板 閱讀(5.16K)

 燈下漫筆(節選)教學設計

石家莊市欒城縣教育局教研室 彭 勃  欒城縣第二中學  張偉彬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誦讀,把握魯迅作品語言的時代特點;

2、通過拎讀,快速把握作者的觀點,領悟作者深沉的思想;

3、訓練學生的質疑、探究思維。

過程與方法:

4、誦讀法 整體感知法 質疑法 探究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5、走近魯迅的內心世界,培養學生對偉大人物--魯迅的尊敬和愛戴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領悟作者的思想觀點

教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對於語文,曾流傳著這樣的校園民謠“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

對於魯迅,一位高三學生曾這樣說,魯迅的時代離我們太遠了,他深刻的思想,半文半白的語言,都和其它的語文課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就中學生的閱歷來說,要真正讀懂魯迅,恐怕勉為其難。

但是,我們不能不承認,他是一個有深度、有力量的人。正因為有他,在那暗無天日、找不到出路的時代,人們才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今天,我們要學習魯迅的《燈下漫筆》,學了這篇文章,也許我們仍然不太懂他,但我希望,我們能夠擁護他,愛戴他,崇敬他。

二、設定情境,整體感知,激發研讀興趣

1、下面,就讓我們回到20世紀20年代,一起走進魯迅的世界。

首先,請大家換換身份,請大家每個人都做一回《莽原》編輯部的編輯,作為編輯,收到一篇來稿,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審閱呢?(語言、內容、思想)

下面,請大家聽錄音,希望大家做到以下幾件事情:

(1)找出文中語言表達不規範的地方。

(2)注意文章是從哪兒入手,開始說理的?

(3)找出文中表達作者思想觀點的句子。

三、編輯工作之一--究詞句

2、接下來,我們針對第一項工作進行研討--究詞句。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將不規範的詞句,試著進行修改,使之符合現代的語言習慣。

學生交流討論,然後展示。

多媒體出示:

表達不規範的詞句:

 “沉墊墊”應改為“沉甸甸”, 

“累墜”應改為“累贅” 

“直捷了當”應改為“直截了當” 

“煩重”應改為“繁重” 

“繞灣子”應改為“繞彎子” 

“我更非常高興”重複了,改為“我更高興”。

“但我當一包現銀塞在懷中……”改為“但當我將一包現銀塞在懷中……”

師引導理解:

3、現在,我們發現,《燈下漫筆》這篇文章確實存在語言表達方面的問題。以現代漢語的標準來看,有些是不規範的。但在當時是什麼狀況呢?人們如何看待呢?

生各抒己見(那時剛剛開始用白話文作為書面語,所以還帶有比較明顯的文言文的痕跡,而且當時的語言還不規範。)(人們讀來已經很流暢了。)

出示:時代特點:文白交替

4、作為當時的編輯,在滿目的文言文中,看到這樣一篇白話文,你會做何評價?

生回答

師總結:

1918年,作者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之後,他又創作了《孔乙已》、《藥》、《明天》、《一件小事》,《頭髮的故事》、《風波》、《故鄉》、《阿Q正傳》、《端午節》、《白光》、《兔和貓鴨的喜劇》、《社戲》等作品。魯迅,是當時文學界的領跑者、創新者,是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作為編輯,在滿目的文言文中,看到魯迅的文章,可以說是耳目一新。

由此看來,這篇文章可不可以發表?

(可以)

四、編輯工作之二--理思路、評觀點

5、現在,在文字表達上編輯們已經達成共識了。那麼,內容和思想呢?決定一篇文章是否有價值的最主要的標準還是思想內容。

接下來,我們針對第二項工作進行研討--理思路、評觀點。請同學們再次交流、討論,明確:作者在這樣一篇“漫筆”裡,是從哪裡入手進行說理的?文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觀點?

學生交流討論,然後展示。

多媒體出示:

(1)文章從一件鈔票兌換的小事入手,想到了“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喜歡”,繼而深入說理。這是魯迅先生比較習慣的一種寫法。

這叫做--

對,以小見大。

出示:(以小見大)

(2)主要觀點:

① 第4段:我們極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喜歡。

② 第7段: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到現在還如此,然而下於奴隸的時候,確是數見不鮮的。

③ 第10段:有更其直捷了當的說法在這裡--

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

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④ 最後一段:而創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  

6、將這些觀點讀一讀,然後想一想,中心觀點是哪一句?

生閱讀、明確。

師出示:

中國歷史劃分為兩個時代--“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7、作者的觀點如何理解呢?

“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是什麼時代?人們的狀況是怎樣的?

“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又是什麼時代?人們的狀況是怎樣的?

請同學們探討交流。

學生探討交流、展示

結合圖片教師明確:

“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亂世   “亂離人,不及太平犬”

“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治世   “不算人,究竟已等於牛馬”

自然理解:

本來連奴隸都做不成,等做了奴隸,自然就“萬分喜歡”了。

8、融入問題,引導理解:

這兩個時代,人們都沒有爭取到人的價值,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看亂世,發生戰亂都是為了什麼?為了權力,也就是皇權。所以導致民不聊生的根源是皇權,作者批判的矛頭應該是--封建專制。

再來看治世,治世狀態下,人們“暫時坐穩了奴隸”,做誰的奴隸呢?(百官、皇帝)皇帝做誰的奴隸呢?(皇權)這時,作者批判的矛頭仍然是--封建專制。

作者除了批判封建專制,還批判什麼呢?

(奴性)

這是魯迅對中國歷史的總結和評價,現在我們再設想魯迅所處的年代,有誰來簡單說一下時代背景。

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人們就幻想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也就是復古。

歷史上也有類似事件,誰知道?

張勳復辟,袁世凱稱帝。

10、人們對現狀不滿,神往太平盛世,而回到太平盛世,仍然是做奴隸,仍然不能實現人的價值。但是,當時的人們是意識不到的,當時的人們是昏睡的,是迷茫的,是彷徨的,是需要一個偉人來喚醒的。就在這時,魯迅先生髮出了一聲震破天宇的吶喊,號召“現在的青年”去開創--“第三樣時代”。

那“第三樣時代”又是什麼時代呢?

自由、平等、和諧、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暴力的時代,實現人的價值的時代。

11、前面我們已提到,魯迅的語言在當時是走在前列的,現在,我們又看到,魯迅的思想同樣是--走在前列的。對,魯迅先生同樣是思想的領跑者、創新者,他希望國人能夠覺醒,社會能夠進步,民族能夠強大。各位編輯,對於這樣一個人的作品,可不可以發表呢?

可以。

五、課堂延伸

12、下面,我們回到現實,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我們被喚醒了嗎?魯迅先生筆下的“第三樣時代”到來了嗎?作為21世紀的新中國,我們實現了自由、平等、和諧的目標了嗎?我們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了嗎?請結合實際加以說明。

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總結:

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已經意識到要爭取個人的權利和尊嚴,民工請律師討回工資就是明證。

而人們要實現絕對的平等,絕對的自由,那是完美的社會,是理想的社會,這樣的“第三樣時代”是很難實現的。但我們已經達到一個日趨完善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依然會有不平等,但任何社會成員都可以通過正常的社會機制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在這樣的社會中,平等是體現在機會的平等。比如說全民的義務教育、改變我們命運的大學聯考等等。

而和諧社會也已在磨難重重的2008年得到驗證,遭受雪災、地震、疫情、洪水的人們,都在黨中央的有力部署和全力救援下,在全國人民的捐助和關愛中,開始建立新的生活。

如今的中國,正在已突飛猛進的的速度進行發展,2008北京奧運的完美閉幕,9月27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的圓滿成功,2010年,即將在上海召開的世博會,都標誌著中國已經步入世界強國的行列。

昔日沉睡的雄獅早已覺醒,也早已開始展示他的雄風。而雄獅的覺醒,離不開那些喚醒他的偉人。今天,我們認識的就是這樣一位有思想、有智慧而且有膽量發出吶喊,喚醒雄獅的偉人。

六、結束語

郁達夫說,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人物出現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我想,對於魯迅,你可能仍然不太懂他,但你一定要尊敬他,愛戴他,承認他絕對是個偉大的人。

七、板書:

          喜歡

亂世---- 牛馬(奴隸) 

    封建制度              爭      人

治世---- 奴隸    

          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