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案模板>

詩歌鑑賞之煉字 教案教學設計(高三)

教案模板 閱讀(2.58W)

高三語文  田園

詩歌鑑賞之煉字 教案教學設計(高三)

教學目標:

1、瞭解煉字的一般考查方式。

2、剖析詩歌煉字類題型的一般解題方法。

一、匯入

蘇東坡有個聰明的妹妹蘇小妹,其詩才在東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題考哥哥,要大哥在“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蘇東坡不假思索,張口就來:“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不屑,譏之曰“俗”。(生笑)蘇東坡認真思索後,再來兩句:“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雖好,但仍不屬上品。”東坡啞然。蘇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東坡吟誦玩味之後,不禁叫絕。

大家品味一下,說出二字的妙處。

(請兩位學生來品評,結合詩句,品味出蘇小妹所用二字的妙處。)

明確:東坡用“搖”“舞”二字,均顯出風的強勁,與“輕風”不符,也不能體現“細柳”的輕盈。 “扶”字恰到好處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的柔美之態,而且“扶”字把風人格化了,給人以一種柔美之感。“失”字,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風韻:恬靜的月亮已經輝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沒有白天那麼顯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淡然失色了。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我們不去追究,但它卻告訴我們古人寫詩是多麼地講究遣詞,這就是詩歌鑑賞中常說的“煉字”。 煉字是古代詩人提升詩歌品位的重要手段。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鑑賞詩歌的“煉字”藝術,探討古人煉字的作用,來對我們準確地鑑賞詩歌有所幫助。

二、學習目標(生讀)

1、瞭解煉字的一般考查方式。

2、剖析詩歌煉字類題型的一般解題方法。

(我們先來看一下大學聯考中會以哪些題型來考察煉字。)

三、考察方式

1、直接鑑賞關鍵詞

                春日即事   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1)請對首句中的“網”字進行賞析。

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住,即留住春天。這個想象、比喻非常生動、新奇。

2、找出關鍵詞並鑑賞

          江間作四首 (其三) 潘大臨

 西山通虎穴,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1) 第三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拳”和“退”用得好。用“拳”字形象地表現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用“退”字別緻、生動地表現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

下面我們再根據剛才同學的回答,一起總結一下答題的思路。

1、 點出關鍵字詞,釋義,並緊扣關鍵字詞解釋句意。

2、 結合表現手法具體分析。

3、 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4、 該字在詩中有什麼樣的效果。

四、怎樣尋找用得精妙的字

1、悠然見南山

   雲破月來花弄影。 

   紅杏枝頭春意鬧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關注一般動詞)

明確:“垂”和“湧”用得好(1分)放眼岸上,星星在天邊遙掛低垂, 縱目江上,月光隨著波濤上下湧動,(1分)  “垂” 字寫出了原野的廣闊無邊, “湧” 字烘托出了大江激盪奔流的氣勢。(2分)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關注形容詞)

明確:“直”和“圓”用的好。(1分)“直”和“圓”勾畫了一幅巨大的風景畫,遼闊的大漠之中,一縷孤煙筆直向上;靜靜流淌的長河之上,渾圓的落日低垂。(1分)“直”字展現了一種挺拔堅毅之美,“圓”表現出落日襯托在萬里戈壁背景之上,給人的蒼茫之感。兩個字將直線之美和渾圓之美融為一體,畫面壯觀。(2分) 

3、風老鶯雛,雨肥梅子。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關注活用字)

明確:“綠”字用得好。(1分)春風吹過,江南岸萬物復甦,一片新綠。(1分) 一個“綠”字將春天到來後江南的變化寫了出來,既描繪了春天鮮明的色彩,又展現了 春季的盎然生機。(2分)

4、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明確;“一”字用得好,“一枝開”是詩的畫龍點睛之筆;(1分)梅花開於百花之前,是謂“早”;而這“一枝”又先於眾梅,悄然“早”開。(1分)“一”字更顯出此梅的不同尋常之處。(2分) 

五、綜合練習

(根據這個答題模式我們一起來做一道練習題。)

(2003大學聯考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注: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

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詩眼”分別是“咽”、“冷”。(1分)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1分)“咽”、“冷”兩字繪聲繪色(1分)、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1分)

六、作業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古人有“一詩之眼”的說法。這首詩的“詩眼”是哪個字?以頷聯為例,說說是如何體現詩眼的?

詩眼是“孤”,即孤獨之意。“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意思是“一片孤單的雁影 ,遺失在萬里雲天中,有誰會心生憐意啊”。“一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反差,極言其“孤”;“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頷聯形象地寫出路遠雁孤、同伴難尋的悽苦之情。

“百鍊為字,千煉為句”對於一文一字的講究和推敲錘鍊,從詞彙寶庫中挑選出最妥切、最精確、最形象生動的詞語來描摹事物或表情達意,可以說是文人對自己才華與智慧的一種挑戰。鑑賞古詩詞的煉字藝術是大學聯考詩歌鑑賞題的重要命題點,希望我們同學在課下時間多做一些相關的練習進行鞏固。

 

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