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美術教學反思(通用8篇)

教學反思 閱讀(1.14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學反思(通用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術教學反思(通用8篇)

美術教學反思1

此節課對學生來說是一節快樂的美術課,他們可以隨意想象並做出各種好吃的食品;他們可以自由地找尋喜歡的合作伙伴;他們還可以自由地表演即興的節目……在這節美術課上,學生是快樂的、自由的,他們是課堂的主人!正是本著這種“愉快教學”的思想,我在美術教學工作中始終是快快樂樂的,我的笑容投在每一名學生的臉上,學生開心我就開心,我和我所教的孩子愉快地生活在每一節美術課課堂中!

我心目中的“愉快教學”就是千方百計設計新穎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喜歡學,學生喜歡學後進一步使他們達到——願意學,再發展成為——愈學愈有趣,快樂在其中的狀態。當然我不指望每一名學生都畫出精美的畫面、做出優秀的作品,我的目的就是通過“愉快教學”使每一名孩子能夠接受教師的指導,快快樂樂地拿起畫筆來畫畫。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一、靈活運用教材,更新內容開展愉快教學

美術教學的教學內容直接決定學生的繪畫興趣,好的美術課設計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國小美術教材的內容來看,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每一節課都有一個較好的教學內容,但並不是每一節課的設計都是完美的,不需要補充的。這就需要美術教師能靈活運用課堂內容,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每一個班級的特點來增加或減少教學內容,從而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從美術課堂中找到樂趣!例如《農家宴》一課,有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泥塑食品,而有些學生卻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這種情況下,我便設計了一個遊戲:讓完成食品泥塑的學生進行表演,其他沒有畫完的同學一邊欣賞一邊完成。這樣他們在課中相互交流,使整節課很充實,所有學生都體會到了其中的快樂。

二、根據兒童特點,運用遊戲開展愉快教學

學生的一個普遍特點就是好動、好玩兒,愛做遊戲。可是不少教師無視孩子這一心理特點,讓孩子成為“小木頭人”,一動不動地聽講,結果使活潑好動的孩子成了“小老頭”,失去了“童心”。我們必須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習與遊戲相結合,玩中有學,學中有玩,學玩結合。當然,這不等於說上課就是玩兒,很多功課不可能帶有遊戲性,我只是說,能夠帶點遊戲性的一定要帶點遊戲性。備課、講課要挖掘教材中的遊戲性,設計教案要考慮遊戲性,只要這樣做,一定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把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發揮出來。在《小小食品店》一課中,學生製作的過程就像是在做遊戲,每個學生都找到了遊戲中的角色。在巡視中我發現,有很多學生扮演媽媽爸爸,邊講邊做,那專注的模樣很是可愛。可以說,在遊戲中上課學生是快樂的,在快樂中學習學生是幸福的,那麼,我們何不多製造些快樂,讓學生在美術課中去感受幸福呢?

三、豐富活動形式,適當競爭開展愉快教學

棋迷、球迷們為什麼會“迷”呢?因為這裡有競爭。如果直接參與競爭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興趣”之意,有了極高的興趣,自然就會在愉快中學習了。《農家宴》一課中,採用了分組競爭的形式貫穿整堂課。黑板佈置成一個“食品店”的大幅圖畫,這幅圖在渲染氣氛的同時又是一個評比臺,哪一個小組完成的最好、最快、紀律最好,哪一小組就可以選取樣食品貼在上面。學生們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同時黑板上也佈滿了各種食品,也給學生們起到參考作用。

在教學中引起學生參與競爭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如果你細緻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後進生都不甘示弱!用競爭的形式進行作業評價,這是調動學生熱情、使他們快樂的有效方法,是使學生用積極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活動。

我們可以嘗試在每節課中都有一個小比賽,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美術課的評比臺,“看誰畫得好”“我們的畫大家評”等等。小比賽的結果就釋出在評比臺中,(老師要注意不能總評個別學生)這樣學生在每節課中都能保持良好的情緒,認真地學習並且能夠體驗到成功之後的喜悅。

法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過:“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一個學生曾對我說:“老師,您上課一笑,我們可高興了!”事實表明,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緒和情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極大。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既有知識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愛教學、愛教育、愛學生應是教師的職業情感。教師在課堂上應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排除干擾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曾經聽過一位教師剛剛失去親人,他上課前摘下臂上的黑紗,說要帶給學生積極樂觀的情緒。馬卡連柯也說過:“我從來不讓自己有憂愁的神色抑鬱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也不在兒童面前表現出來。”

總之,教師樂教就會帶著感情上課,就能創造和諧的氣氛,就會教出意趣來。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就會更好地領會課堂內容,呈現更多精彩的作品,就會使美術課上得有情有趣,師生樂在其中!讓我們攜起手來,讓我們的美術課堂成為學生最喜歡、最快樂的課堂!讓我們的孩子在愉快中茁壯成長!讓我們的孩子運用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完成更多更優秀的作品!<

美術教學反思2

上個世紀以“統編”或“試用”的名義,編寫出版的國小美術“教材”和“教學參考”用書,都是以國小美術教師和美術教研員為主體進行的美術教學“改革”。因為中、國小美術教學僅僅是美術教育整體的基礎部分,在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互相併不銜節,沒有關於啟蒙——基礎——專業的整體美術教學改革的設計,沒有改革美術教育教學理論的研討和沒有明確進行美術教材與教學方法的改革目標,其結果都是不管你“教材”和“教學參考”怎樣變臉,最終都沒有可能擺脫傳統的、成人化的、模仿性教學的束縛。所以國小美術教學改革一直是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小美術教學改革在以下幾個方面有了可喜的新變化;一是把過去從未正視過的“兒童畫”納入美術課堂教學,步入了用最具有創造性的,把對人類認知發展具有重要啟蒙教育功能的“兒童畫”正式作為美術啟蒙教學的途徑。二是開始注意美術與其他各門學科的教學配合,特別是進行了把音樂和美術合二為一的“藝術”課的教學改革實驗。三是尤其可喜的是,出現了以專家參與編寫中、國小的“美術”和“藝術”教材,指導教學改革實驗的新局面。專家介入國小美術教學改革,他們就有了直接參與中、國小美術教學改革的理論建設和指導教學改革實驗的契機,站得高就能望得遠,這給中、國小美術教學改革帶來了希望。但是,因為中、國小美術教學不但是美術專業教學培養美術專業人才的基礎課程,它還是培養各行各業,各門學科,各類人才啟蒙教育的必修科目,所以中、國小美術教學改革不僅需要美術專業院校的專家學者們的參與,當然還需要社會各學界專家學者們的關注。歷史上就有著名學者和美術家達.芬奇和哲學家盧梭等人,關注過美術教學改革的先例。作為倡導美術教學改革的領導部門,為了確保美術教學改革的權威性,應該廣泛組織這樣的學術研討。

最近我有機會在國小看到了兩種版本的美術教學實驗教材及其實驗課,還在網上見到有關改革實驗的議論,特別是從山東兒童中心李力加同志的“實驗調研”和“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實驗報導文章中,看到了實驗教學一線的教師們提出的疑難問題,引起了我的注意。這些問題我也曾經經歷和思考過,聯想到自己在二十年前指導“發展式”美術教學改革實驗的經歷,我認為美術教學改革方案在沒有得到美術老師的認同和理解時,他們提出上述問題是很正常的。可是,作為已經承擔實驗改革的一線老師如果還存有這些不解的疑慮,實驗教學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受過傳統的、成人化的、模仿性的美術教學訓練的美術教師,接受新的發展“兒童畫”的美術教學改革的理念,擺脫傳統的、成人化的、模仿性教學的常規,需要經過一個從理論——實踐的認識過程。所以我認為,改革國小美術教學,必須首先改革美術教學的指導思想,建樹改革美術教育教學的科學的、藝術的、系統的理論。改革美術教學的實驗,需要實驗教師理解與掌握改革美術教學的基本要求。美術教學改革要在啟蒙教學中,通過發展“兒童”,達到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表現才能的教育目標,就必須首先用美術教學改革的理論,把受傳統的、成人化的、模仿性教育束縛的美術教師“解放”出來。

改革美術教學的理論建設,首先必須要有由啟蒙——基礎——專業美術教學整體的改革理論的構想設計,進行改革美術教學選擇最佳教學途徑的理論指導。在實驗教師掌握了改革美術教學的指導思想之後,才可能調動與發揮出一般人並不具備,只有啟蒙美術教師才可能具有的藝術教育教學的職業素養,進行創造性的美術教學的改革。

其次,把“兒童畫”納入美術教學之後,要對“兒童畫”自由表現的各個階段的發展規律,特別是對終止“兒童畫”自由表現的所謂“危險”階段的普遍規律,對兒童藝術表現與心理髮展的過程和對教學途徑與教學方法的選擇等,提出科學的教學方略和改革設想。要在“兒童畫”長期被封殺的美術教學中開闢發展“兒童畫”的教學途徑,改革成人化的教學模式,“理論”建設尤其重要。當前在國小進行的美術教學改革實驗中的“美術”和“藝術”等不同實驗版本的“兒童畫”教學中,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兩種傾向——一是“回生”,走模仿性常規教學的老路;二是“自由化”,受“無輔導”或“隨意性”教學的誤導,根本沒有進行科學的教學引導。這兩種傾向的出現,都是美術教學理論建設匱乏的必然結果。

再者,在兒童畫的基礎上向寫生畫和記憶、想象創作畫等基礎教學的引導、過渡和教學發展的途徑,還有美術與音樂等其他學科配合的“度”和“量”等等,也都是必須認真進行科學的理論研討的新課題。

國小美術教學改革是一項艱鉅的工程。教學改革實驗只能要求成功不能允許失敗。任何改革設想和實驗方案都應該先進行廣泛的科學研討,再進行比較驗證和可行性的教學試驗。進行改革實驗需要選擇有改革要求的實驗教師,啟發他們靈活運用改革美術教學的理論要求,進行創造性的改革教學的實踐探索。指導改革實驗必須進行跟蹤指導,指導的`方式要以創造性的、啟發式的“引導”和“建議”為主,可以用“觀摩課”的研究學習方式,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切忌使用模仿性的“示範課”和“樣板課”的指導方式。。因為促進發展學生的“創造性”的美術教學,只有通過美術教師進行“創造性”的美術教學實踐才可能實現。所以,實驗指導教師要注意引導發揮實驗教師的創造性的才能。最好的美術教學改革實驗教師,最好的啟蒙美術老師,不只是能畫出好畫的老師,還應該是最具“創造性”的、有多學科修養的、多才多藝的老師。

因為傳統的模仿性的美術教育和受多方面的模仿習慣的影響,不但我們的美術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習慣於模仿性的教學常規,其實在各行各業的工作中也多是習慣於依賴、仿照、模仿式的工作。缺乏“創造性”,思想不解放,創新才能被嚴重束縛,是我們多數人普遍的遺憾。進行改革中、國小美術教學實驗,美術啟蒙教師要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承擔的歷史使命——要用發展“兒童畫”作為美術教學的啟蒙教學,用保護與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表現的教學引導和心理訓練,實現促進學生髮展創造性才能的教育目標。

美術教學改革實驗不能一蹴而就,至少需要一輪的時間。在我們現在已經認識到培養“創造型”人才,必須用“創造性”教學改革“模仿性”教學的今天,就不應該允許美術教學再用“模仿性”教學封閉和束縛學生的“創造性”才能的發展。為此筆者建議:在進行美術教學改革的理論研討與教學改革實驗的同時,普通中國小應當開展以“形象記憶訓練”為主的“記憶畫”教學和速寫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的過渡。“記憶畫”教學的教材可以隨意選擇生活中簡單的幾何形體和複雜組合形體的各種物象。它能夠適應城市與農村、班型大與小、教師的專業水平的高低等不同的要求。學生的作畫工具可以自由選擇。組織教學,選擇教材都不太難。它對學生的注意、觀察、識記和創造性表現等心理素質和藝術表現的技能技巧都會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尤其重要的是,它對於轉變美術教師的教育思想,幫助他們重新認識與發揮自己在美術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由教師主導的“傳授”知識和技術的“模仿性”教學,轉變為由教師主導的“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識記、發現和創造性表現的“創造性”教學,操練進行吸引穩定的注意、培養觀察要求、引導比較思考和識記與創造性表現等心理訓練的教學方法等,將會有重要的影響。自覺的把自己轉變成為適應美術教學改革需要的美術教師,對於大多數中、國小美術教師來說,這個“過渡”可能是非常需要的。

美術教學反思3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裡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型別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

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美術教學反思4

要適時適度的激勵與表揚孩子。讚揚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有利於意志的鍛鍊。特別是對孩子,要留意他們在美術學習中通過努力表現出來的點滴進步,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讚揚。溫存的微笑、親切的撫摸、友好的合作,對於孩子都是一種鼓舞。當孩子畫的不成功時,更應該幫他分析道理,找出問題所在,並明確表示相信他有畫好的能力,切不可說“我就知道你什麼也畫不好”之類的喪氣話,這隻會使孩子的自信心進一步受挫,直至最終失去信心。讚揚孩子是為了鼓勵孩子,能讓孩子增加自信,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在這裡要注意,當觀察孩子真正有進步時,再加以稱讚和表揚。

不要以為只一味的讚美就沒有問題,而要視情形對孩子讚美才對。如有的老師看到孩子畫了一張畫,就說“哇,畫的真好,如果拿去比賽,一定會得冠軍呢!”其實根本不知道孩子畫的是什麼。而且每次都說一些讚揚的話,成為一種習慣。對孩子而言,這些稱讚或是已成了一種冷漠的評價,使孩子不屑一顧,失去了它的真正效果;或是令孩子沾沾自喜,看不清自己的真實水平,阻礙學習的進步。所以,我覺得老師誇讚孩子時應謹慎,適時、適度,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美術教學反思5

情感訴求在藝術教育中的優化效應

在藝術教育中以情感訴求為基礎和紐帶,可以促進藝術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產生一系列優化效應。

突破呆板的教學模式。毋庸諱言,傳統的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呆板的教學模式。這種教條、注入式的教法形成了學生思想上的依賴、創造力的凝固。藝術教育本身就需要大量動作、肢體訓練的重複,乏味的教法必然會束縛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貫穿情感,就會創造引人入勝的形象化氛圍,使學生用“心”去學。

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只有與學生經驗相聯絡的內容,才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由於興趣是一種使思維的物件保留在意識中的內在力量,因此,調動和運用這種東西能使學生保持意識的警覺狀態。偉大的教育家赫爾巴特指出,這種興趣主要是經驗的興趣和同情的興趣。在藝術教學中貫注情感,就會使學生激起強烈的心理活動和求知慾望。

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個性和創造力來自於學生主體意識的樹立。用情感激發學生追溯教學內容的本源,感受其產生的原因、形態和環境,就會使學生深浸於形象之中。而這種形象化的再創造過程,促使學生把自己的能力和目的物件化,增強獨立性和意志力,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表述自己的情感理解,進入內心的探索。

構築典型的環境。由於情感是一種意識的力量,是認知、感受環境的過程,在推進素質教育和素質形成中,發揮情感的基礎性作用,提供典型環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可以構築和聯結教學內容本源的環境,現實和社會生活的環境,拓展廣闊的空間,引導學生認知和探索,促進教育的個性和社會化。

情感教育在藝術教育教法上的探索

在藝術教學中貫注情感,可以有幾種途徑。

全景式——構築情感的“環境”。教師在藝術教學之始就要把本源的歷史文化、風格特點以及蘊藏其中的思想感情向學生作生動的介紹,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環境。同時,走出課堂,調動學生的“經驗”感覺,進入一個情感的真實環境。這是一個全景式的環境,即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聯絡,本源環境與現實環境的聯絡。

形象化——全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學的著力點必須始終放在調動學生“經驗的興趣和同情的興趣”上,使學生處於萌發情趣的氛圍之中。這裡面,關鍵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使學生由動作的單純模仿進入藝術形象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表述,進入自己的探索。

創造力——重視塑造藝術個性。藝術教育重在發現、培養和弘揚藝術個性,這關係到學生素質的提高和藝術人才的造就。在這裡,教育培養的重點還是積累、調動、昇華學生的情感經驗,著力其理解力、獨立性和創造力的提升和發揮。

組合式——創造情感教學過程。要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昇華過程,必須精心編創教案,調動多種手段,開展組合式教學,動靜結合,銜接配套。具體到舞蹈藝術教育,就是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學習與編創結合,使動作訓練與情感表達互為作用。

美術教學反思6

新課程給美術課堂帶來的生機新課程不僅是課程內容、教材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美術教學理念發生了具大變化。教師的角色、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從教師角色上看。教師已一改昔日傳統的“唯師是從”、“師道尊嚴”的狀況,構建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師生關係,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者”“組織者”,如“我們大家一起畫”?”“你覺得怎樣?”“你真了不起!”“你真是太棒了”等等即尊重學生又激勵學生奮進的語言在許多課堂中隨處可見。

從教師教學方法上看。教師已改變傳統的、枯燥單一的專業化的技能訓練,大膽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提供開放式的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反饋,注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課程的整合與延伸,積極引導學生感知、體驗、表現美術,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努力縮短美術藝術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著眼於學生的藝術發展,融合眾多藝術風格於一體。

從學生學習方法上看。由於教師的教學思想已從培養專業人才轉變為培養人為出發點,注重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及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因此,在課堂學習中學生也改變了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積極主動地感知美術、體驗美術、表現美術,同時能夠大膽地探究問題、發現問題。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能根據美術的感知特點、美術標準不確定性特點,給了學生極大的空間想象力,讓學生大膽闡述自己對作品的獨到見解。

走出課程實施的誤區,新的教學理念注重興趣的培養、課程的整合,注重創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注重探究性學習方式。因此,我們的美術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美術。這的確是我們美術教育改革的一個可喜的變化。但是,與此同時,我們的美術課堂教學卻走了另一個極端。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由於教師片面地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忽視了基本技能與知識的掌握、忽視了以審美為中心這一重要理念,追求形式上的熱鬧。

為了突出課程的整合。美術課程的整合應以美術文化為主線。當前許多課為了突出課程的整合,將美術課的教學重點偏離了,把美術課上成歷史課、地理課。

合作性探究學習。為了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合作性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有的問題學生可以馬上就回答出來的,可教師卻要刻意安排小組討論、研究回答。本人認為美術合作性探究學習,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課外進行探究、實踐。如共同畫一張長期作品或共同創作不同型別的畫種等。時間可定在一週內或一個月內完成,這樣的探究性學習才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最後,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美術教學反思7

美術教學原則是美術課教學的基本準則,是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是用於指導中學美術教學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體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的依據。認真貫徹教學原則,有利於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教與學的關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美術教學法是教師根據美術教學原則為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工作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方式和手段。當然,教學方法本身又是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和發展而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所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就是這個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方面,這進一步說明正確選擇教學方法對於完成預定之教學任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應認真研究和正確選擇美術教學方法。

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很多,但根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精神的要求和筆者長期從事美術教學的經驗體會,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一)講授法。

這是一種由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它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等。一般理論性的講述、美術常識、欣賞教學以及技法課訓練前的講解,都採用講授法。用這種方法教學的長處是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強、效率高,照顧面寬。但其缺點是容易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缺乏感性知識,如無法解決怎樣畫等問題。鑑於這種情況,使用這種方法教學時,應該注意下述情況:

(1)對所表述的內容要有科學性、思想性和系統性,以給學生一個合符邏輯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國人把描繪大自然為主的作品稱之為“山水畫”而不叫“風景畫”,學生肯定會問一個“為什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講:

一是從中國人的情感習慣去講,在通常情況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國”的同意詞或同義語,因此山水畫也可以說是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藝術中的反映;

二是山水畫的畫家經過擬人化加工處理了的作品,它是畫家藝術修養的表現。而風景畫屬西畫的稱謂,它是寫實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觀表現。經過分析和比較,就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山水畫”不能叫作“風景畫”。

(2)語言的形式要符合語法,要清晰、準確、精煉,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動,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於組織學生聽講,所述問題能引進學生的思維共鳴,要善於洞察學生的反映,及時調整講授的內容,變換講授的方式。

(4)可以藉助板書、板畫或示範圖等直觀教具,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幫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為了配合講課和練習,通過操作性的示範表演,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印象,明瞭作畫(或其它美術作品製作)的方法步驟。這是美術課尤其是技法課教學常採用的主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為:當堂作畫要求之全過程演示;按作畫步驟要求學生跟隨教師一起進行的同步性示範;有意識地找準難點作區域性演示。

運用這種方法,應該做到:

(1)演示的內容必須與課堂講述的內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講”是“練”的前提和基礎;“練”是“講”的深化,是所學知識的表現、運用和實踐。

(2)課堂演示要做的簡明扼要,要圖象清晰、準確、生動熟練,並能使全體學生都能看到、看清。

(3)為節省時間,有些示範可以在課前先製成毛坯、半成品,在課堂上選擇關鍵的過程適時演示。

(三)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各種技能技巧、把新知識變換為能力之目的的一種方法。這是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教學方法。這種練習包括視覺觀察練習、造型技法練習、工具材料之操作練習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練習等。按新編教材的要求,它在整個國中的教學活動中要佔80%以上份量。所以,採用這種方法,要求特別講究:

(1)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並且目的要求恰當,引起學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鳴;還要注意組織教學,以便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切忌盲目性和單純的為練習而練習的作法。

(2)應注意指導和檢查學生掌握練習的方法、步驟的情況;要科學合理地分配作業練習的時間。

(3)教師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優缺點應予及時總結,肯定成績糾正錯誤,可以個別問題單獨講,普遍問題集中統一講。

(四)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同學生互相交談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包括啟發式談話法、提問式談話法和指導式談話法。這種方法有利於啟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資訊的積極反鎖。但談話法的缺點是意見容易分散,不易控制,運用不好還容易使所傳授知識支離破碎。因此,運用談話法應做到:

(1)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提問的目的要明確,要帶有啟發性,並且難易得當,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還要注意對學生回答問題可能出現的麻煩情況要有充足的預計,併為此還要準備好正確的答案。

(2)對此法的運用要帶有啟發性,所提問題要構成前後連貫,層層深入、逐步引向結論的問題系列,還應講究談話技巧,要面向全體學生。

(3)提問要注意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應搞突然襲擊,而且談話的形式要活潑多樣。

(4)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正確與否,教師均應有明確的表示,要鼓勵他們敞開思路,大膽發言,錯了也不宜過多批評。

(五)參觀法。

參觀法是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擴大視野,使教學同實際生活相聯絡並從中受到實際教育的一種方法。其內容有參觀書畫攝影展覽、作業觀摩展覽、還有歷史文物、名勝古蹟、建築物體、自然風景、動物花卉等。這是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熱愛生活教育的一種較好的教學形式。

採用這種教學方法時,應注意下列要求:

(1)教師對參觀的內容要有足夠的瞭解,對其參觀活動要有充分的準備,並有明確的目的。

(2)要有嚴格的組織紀律規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3)應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和看法,認真討論,結束時教師要認真總結。

上述教學方法具體怎麼選擇,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目的、任務,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靈活選擇運用;還可依據課型,有時僅用一種方法即可,而有時兩種甚至三種聯用。

總之,中學美術教學的特點決定了美術教學的原則,其特點和原則又確立了符合美術教學規律的方法,作為中學美術教師,只有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實事求是,遵循中學美術教學的原則,靈活機動地選擇最佳之教學方法,切實上好每一堂課,方能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美術教學反思8

那是一個小班美術活動畫小蝌蚪。由於是臨時代課,我來不及準備實物和範畫,但我想憑自己豐富的美術教育經驗和良好的活動調控能力,應該是信手拈來的小事。活動一開始,我繪聲繪色地講了關於小蝌蚪的故事,以引起孩子的興趣。接著,我重點示範了小蝌蚪的畫法,我一邊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蝌蚪的形象,一邊筆下生花,不一會兒一群活潑可愛的小蝌蚪躍然紙上。看著孩子們一個個睜大眼睛全神貫注的模樣,我想接下來幼兒的操作應該會比較順利。然而沒過多久,我感覺到孩子們似乎對畫小蝌蚪不感興趣了。很多孩子只是草草地畫了幾下就東張西望,不想畫了。於是我反覆強調:今天有很多小蝌蚪來和我們做朋友呢!可孩子們依然我行我素,無論我怎麼啟發、引導,他們就是沒有繪畫的興趣和熱情。最終,我只能草草收場。

事後,我冷靜下來,反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次活動為什麼會失敗?分析後我終於明白問題的癥結在於我沒有關注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興趣需要。

首先,我忽略了小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對他們原有經驗認識不足,設定了過高的教學目標。我不應該從成人的角度去演繹小蝌蚪的畫法,因為小班的幼兒動作協調性差,畫完全封口的圓並非易事,在小面積的圓圈裡塗色更是困難,再讓他們用曲線表現小蝌蚪的尾巴真是難上加難,難怪孩子們對繪畫積極性不高。如果我能從幼兒的角度研究小蝌蚪的畫法,即用圈塗法畫小蝌蚪的大腦袋,畫短線作小蝌蚪的尾巴。這樣既尊重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孩子們的創作熱情可能會更高。

其次,我忽視了環境資源對幼兒學習的支援作用。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直覺行動思維,我們應該提供直觀形象的材料,支援幼兒的學習活動。如果組織活動前我能及時提供實物小蝌蚪並蒐集相關圖片資料,讓幼兒充分觀察小蝌蚪的形象,研究其活動特點,幼兒就能獲得有益的經驗來支撐創作活動。創作時幼兒就不會束手無策,創作的過程也會變得愉快。

是的,尊重幼兒,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實實在在、每時每刻地落實到教育行為之中。實踐中,有很多教師都是憑自己的經驗和感覺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的,很少去研究幼兒的特點和需要。其實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從他們的需要出發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是活動有效開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