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實用範文>導遊詞>

雨花臺的導遊詞

導遊詞 閱讀(9.72K)

雨花臺是融和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雨花臺的導遊詞,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雨花臺的導遊詞

各位遊客:

您們好!歡迎各位來雨花臺風景名勝區參觀遊覽。此刻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在雨花臺風景名勝區的北大門,在開始遊覽之前,請大家聽我說一個傳說故事

故事發生在南朝時期樑代天監年間,當時的佛教十分盛行,雨花臺一帶寺廟林立香菸繚繞。相傳一位叫雲光法師的高僧,就在那裡一處峰高林深,禪境幽遠的地方設壇講經說法。高僧佛學深厚,口吐蓮花,滔滔不絕,聞道者,如痴如醉,集聚數日不散。這天,講經壇上,飄過幾朵彩雲,突然天光一閃,頃刻間,七彩花兒,如雨墜下,遍佈山崗。卻道是那雲光說法竟使天神動了真情,淚眼婆娑。從此高僧講經處便留下了雨花臺之名。而落下的七色花便幻化為大家熟知的雨花石。

其實,雨花臺的真正得名,還得從地質上說起。各位此刻站的位置是古長江的河道,那時,滔滔江水,就在我們的腳下翻卷。之後由於地殼變動,江道北移,造成礫石沉積,地質上稱為"雨花石層"。其石呈卵形,質含瑪瑙,光彩晶瑩,五色斑斕,紋絡旖旎。由於那裡地勢較高,到達海拔60米,又盛產雨花石,故稱雨花臺,當是名符其實的。

因雨花臺最高海拔60米,是我們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27年,蔣背叛革命。雨花臺成為他屠殺革命志士的主要刑場。據不完全統計,從1927年到1949年間,在那裡犧牲的共產黨人、革命志士,竟在十萬人以上。新中國成立以後,為緬懷先烈,黨和政府決定在此修建雨花臺烈士陵園。此刻,雨花臺革命烈士陵園不僅僅是南京市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教育的基地,也逐漸成為南京市著名的景點。下面讓我們來進入參觀雨花臺吧!

【北大門】

此刻我們所處的位置是雨花臺烈士陵園的北大門,大家請看這兩根花崗岩石柱,上面雕刻著兩支巨大的'花圈,表達了後人對先烈的懷念。石柱高11·7米,隱喻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列寧建立了工農蘇維埃政權。毛主席曾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才由此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烈士群雕像】

下面請大家隨我進園參觀。

廣場中間第三層平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型烈士群雕像,這是建國以來國內最大型的花崗岩雕像之一。

那裡是三面環山的谷地,原址是北殉難處,是1927年~1937年先烈遇難的地,也是反動派殺害烈士最多的地方。雕像於1980年清明節前落成,像高8·5米,底座3·5,寬14.2米,厚5.6米,由179塊花崗石拼接而成,總重量為1374噸。是目前我國同類題材中最大的花崗岩石刻。

這座氣魄雄偉的石雕,塑造了九個先烈就義前忠貞不去的形象,他們橫眉冷對敵人的刀槍,表

現出革命者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塑像以上實下虛的手法,著重刻劃先烈們的面部神態,細膩地表現了革命者視死如歸的神態:工、農、黨員怒目圓睜,寧死不屈;女共產黨員平靜自若,臨危不俱。雖然神態各異,但是那種大義凜然、“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革命豪情卻是一致的。群雕下部虛刻,刀法粗獷,著力表現了烈士崇高偉岸的形象和堅定不移的革命立場。這座群雕是全國各地雕刻家群眾創作的成果,得到過著名藝術大師劉開渠、王朝聞等親自指導。

其中有黨的工作者、工人、戰士、農民、學者、學生、報童等,栩栩如生地再現了烈士就義前的光輝形象。

【雨花臺烈士紀念碑】

由群雕像東、西循路南上即為雨花臺主峰。主峰紀念碑就巍然聳立在那裡。原先的雨花臺革命烈

士紀念碑立於1950年,正面是毛澤東同志親題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金字,題字上是一顆紅色五角星。背後勒有南京政府的立碑紀言。碑下是圓形的祭臺,四周圍以鐵鏈。此刻我們看到的是

1987年新建的紀念碑。碑高42.3米,隱含著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的日期,它由東南大學齊康教授綜合全國各地578個草案後定稿的。

碑身正面鐫刻有鄧小平題寫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鎦金大字,背面是由武中奇書寫的江蘇省及南京政府所立的銘文。碑額綜合表現了火炬、旗幟和鼎三種形象。

大家請看碑前的這座高5.5米的青銅塑像,他象徵著眾多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表現了革命者的堅貞不屈和追求自由的信念。

在紀念碑廣場中間有三個巨形的石雕花圈,這些花圈同時也是地下展廳的採光天窗。花環兩則各有五具象徵性的石棺,石棺上都雕刻著花圈,以表人們永遠紀念之意。平臺前端是兩尊仿古

紀念鼎。此刻的紀念碑是能夠登臨的塔碑。從地下展廳的入口能夠乘電梯登上碑頂觀景廳,從大廳四周的窗戶可眺望周圍景色。

請大家隨我去第一層平臺

【碑廊】

此刻大家看到東西兩側護牆內的碑廊,在東側牆上鐫刻著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在西側牆上的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碑刻全長144米,共由180塊黑色花崗岩石碑組成,正文累計47043個字,由趙樸初、蕭嫻、武中奇等36位著名書法家題寫。

【荷花池】

我們由此繼續向南參觀,首先映入眼簾的這個長方形水池就叫荷花池,池的北面是《國際歌》碑,上部刻著國際歌的五線曲譜和三段漢語歌詞全文。下部分別用漢、壯、蒙古、維吾爾、藏五種民族文字鐫刻著《國際歌》歌詞全文。在荷花池南面,立有《國歌》碑,其模式與國際歌碑相同。

荷花池南端兩側有兩座相對男女塑像,一位戰士手握鋼槍肅立哀悼,一位少女扶手胸前,低頭默哀,他們神情嚴肅,目光柔和,表現了青年一代對先烈的無限追念。

雨花橋,又叫梅韻橋,橫跨原山窪間的水塘。橋欄是傳統的長凳形式,可供小憩。欄前數十塊傾斜的裝飾板,上刻園環和梅花圖案。梅花自古就因其傲骨凌霜雪而成為廣大人民所喜愛,在那裡更象徵著先烈的高貴品質。此刻,梅花已成為南京市的市花。

【烈士紀念館】

我們繼續向南走,經過雨花橋,就來到了雨花臺烈士紀念館。

它是由著名建築大師楊廷寶先生設計的,於1984年動工建造,1988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館體呈"凹"字形,東西長94米,南北進深49米,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正中為一重簷主堡,高26米。是一座具有傳統民族風格的大型建築。主體建築有兩層。上有三座錐形堡垛。牆用淺色花崗岩貼面,堡頂屋面覆以乳白色琉璃瓦。它與四周的蒼松翠柏相映,寧靜典雅,浩氣凜然。

其正門上方有"日月同輝"標誌的圖案。門庭南上方刻有鄧小平親筆題寫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鎦金館名。館內陳列著127位烈士的生平事蹟,其中文字資料達100多萬字,實物逾千件。

【思源廣場】

紀念館的南面是一座盆地,現闢為思源廣場,意為飲水不忘思源,不忘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這天的幸福生活。1997年在池旁新增了兩組牆式雕塑,擷取八個典型片段,表現了南京地區的革命歷程。東西兩側為南京青少年林地和茶園。亭為覆鐘形,灰色花崗岩貼面,朝北的橫額上有主席親筆題

寫的“忠魂亭”三個金字。它是用南京市30多萬黨員交納的特殊黨費建成的。它的外形含義為學習中國革命的鬥爭史,學習烈士的光輝事蹟,這天的勝利來之不易,要警鐘長鳴,居安思危。

【忠魂亭】

南部山丘之上建有忠魂亭,正額橫楣上有親筆題寫的忠魂亭三個金字,它是由南京市30多萬黨員繳納的特殊黨費建成的。總耗資約300萬元,其中黨費240萬元,雨花臺烈士陵園又追加了60萬元。忠魂亭是整個陵區中軸線上的最南端,它外形為覆鐘形,含義為:學習中國革命的鬥爭史,學習烈士的光輝事蹟,常思這天的勝利之果來之不易,要警鐘長鳴,居安思危,為建設強大的新中國而不懈努力。

到那裡雨花臺的主體建築就介紹完畢了,雨花臺景區還有方孝孺墓、江南第二泉、雨花閣、楊邦義剖心處辛亥革命雨花臺之役陣亡人馬冢,雨花臺烈士殉難處等景點,各位能夠自由參觀。

我的講解到此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