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實用範文>論文>

關於資訊產品對國際貿易論文

論文 閱讀(9.61K)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和資訊產業的發展,資訊產品尤其是數字產品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電腦的作業系統、資料庫以及各種應用軟體正被全世界人們所使用和消費。數字產品與物質產品的不同特性,使得其對國際貿易帶來不同的影響,從而也使得原來的經典的國際貿易理論不再適用,文章提出了新理論框架,下面是編輯老師為大家準備的試論資訊產品對國際貿易。

關於資訊產品對國際貿易論文

隨著資訊經濟和網路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飛速發展,同時面臨新的挑戰,原來的理論很難對資訊經濟的許多問題做出完善的解釋。

當大家都感到網路使全球變成了地球村的時候,卻發現地球村的居民並沒有走向共同富裕,資訊經濟彷彿把距離拉近了,但是卻把地球村的村民貧富差距拉大了;歐洲的債務危機使得歐盟有分裂的危險,窮國和富國的差距也在拉大。

1 國際貿易理論的研究發展。

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說。亞當斯密絕對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產生於各國之間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的絕對差別。一國應該專業化生產和出口那些本國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進口那些外國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所謂絕對優勢是指,如果一國相對另一國在某種商品的生產上有更高的效率,則稱該國在這一產品上有絕對優勢。

斯密主張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反對國家對外貿的干預,認為自由貿易能有效地促進生產的發展和產量的提高。

相對優勢說對絕對優勢說的取代及其發展。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世界各國產品比較優勢的存在,各國應該根據自己的比較優勢進行專業化生產並參與國際貿易,貿易雙方均將在國際貿易中獲得貿易利益。任何國家都可以憑藉自己的相對優勢即按照兩優取最優,兩劣取次劣的原則從事生產和交換。

赫克歇爾—俄林的資源稟賦理論被稱為新古典貿易理論,其理論模型即 H— O 模型。要素稟賦理論認為雙方均憑藉自己的相對優勢從事生產和交換,即各國應該生產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國相對充裕要素的產品,而進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國相對稀缺要素的產品。

在赫克歇爾和俄林看來,現實生產中投入的生產要素不只是一種勞動力,而是多種。根據生產要素稟賦理論,在各國生產同一種產品的技術水平相同的情況下,這種生產要素的價格差別則取決於各國各種生產要素的相對豐裕程度,即相對稟賦差異,故稱為要素稟賦說。由此產生的價格差異導致了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

2 資訊經濟或者知識經中環境下的國際貿易。

物質、能量和資訊產業的發展。我們都在喊資訊經濟時代

或者知識經濟時代到了,但是我們中的.很多人並沒有對此有很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人類的三大生產要素是:物質、能量和資訊,人類文明也經歷了:以物質材料為主要生產要素的第一代文明;以能量能源為主要生產要素的第二代文明;正在經歷的以資訊知識為主要生產要素的第三代文明。美國的第一、二、三產業,三次產業結構演變過程是: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三二一的三次產業結構符合後工業化階段經濟的發展需要的。

第三產業的主體是資訊產業和以知識為主的服務業,資訊和知識是其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