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素材圖片>黑板報>

網路資訊保安手抄報

黑板報 閱讀(2.91W)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資料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洩露。

網路資訊保安手抄報篇一:

一:使用安全的電腦

1、設定作業系統登入密碼,並開啟系統或軟體防火牆。

2、安裝防毒軟體並及時更新病毒特徵庫。

3、在使用痕跡未清除前,儘量不轉借個人電腦。

4、不在未安裝防毒軟體的電腦上登入個人帳戶。

5、不在公共電腦登入網路銀行等敏感帳戶。

6、不在公共電腦儲存個人資料和帳號資訊。

7、離開公用電腦前別忘記登出已登入的帳戶。

二:執行安全的軟體

1、開啟作業系統及其他軟體的自動更新設定,及時修復系統漏洞和軟體漏洞。

2、儘量使用正版軟體,非正規渠道獲取的軟體在執行前須進行病毒掃描。

3、定期全盤掃描病毒和查殺流行木馬。

三:訪問安全的網站

1、不訪問包含色情等不良資訊的網站(這些網頁常常包含木馬程式)。

2、收到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在確認來源可靠前,不要開啟附件或內容中的網站地址。

四:切勿貪圖小便宜,匯款須謹慎

核心提示:最近兩年,網路上的騙子開始活躍起來,他們常常精心設下陷阱(如傳送虛假的中獎資訊或偽裝成落難的老鄉等)騙取使用者匯款,從而實現非法獲利。 養成以下習慣可幫助你防止上網被騙:

1、不輕信網路“中獎”、“贈送”類資訊,切記不要向陌生帳戶匯款。

2、不要僅憑好友在網上的留言(如借錢的聊天訊息)匯款,須當面或電話確認後再做決定;

3、上網購物時,即使商品很便宜,也不要在收到貨物前直接付款到對方帳戶。(應儘可能使用“財付通”或“支付寶”等正規第三方支付平臺,安全有保障)。

4、登入網路銀行等重要帳戶前,先確認網站地址是否和服務商提供的網址一致。

五:交流中注意保護隱私

1、不在網路中透露銀行帳號、個人帳戶密碼等敏感內容。

2、不在交談、個人資料以及論壇留言中輕易洩露真實姓名、個人照片、身份證號碼或家庭電話等任何能夠識別身份的資訊。

3、不隨意在不知底細的網站註冊會員或向其提供個人資料。

4、對包含隱私內容的個人網站(如部落格)應設定訪問密碼。

網路資訊保安手抄報篇二:

1.重灌系統連線網路前,必須確保windows防火牆是開啟狀態,建議立即修改administrator使用者口令,這一步其實在安裝的時候就要做,不過有很多人會使用空口令。 修改方法:修改方法,右鍵單擊我的電腦,選擇管理,瀏覽到本地使用者和組,在右邊的窗格中,選擇具備管理員許可權的使用者名稱,單擊右鍵,選擇設定密碼,輸入新密碼。安全的密碼是字母數字特殊字元的組合。

2.強烈建議改變你的操作習慣,不要使用雙擊方式來開啟本地磁碟、行動硬碟、U盤、各種數碼儲存卡。而要習慣使用在磁碟圖示上點右鍵,在彈出的選單中選擇資源管理器。在進行下一步之前,強烈建議不要插入各種移動儲存裝置。

3.立即關閉自動播放功能,自動播放大大增加了感染病毒的`風險,熊貓燒香病毒很多是通過插入U盤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入侵系統的。 關閉方法:步驟:單擊開始,執行,輸入,開啟組策略編輯器,瀏覽到計算機配置,管理模板,系統,在右邊的窗格中選擇關閉自動播放,該配置預設是未配置,在下拉框中選擇所有驅動器,再選取已啟用,確定後關閉。最後,在開始,執行中輸入gpupdate,確定後,該策略就生效了。

4、重要資料,必須備份。 資料是最重要的,程式損壞了可重新COPY,甚至再買一份,但是自己鍵入的資料,可能是三年的會計資料,可能是畫了三個月的圖片,結果某一天,硬碟壞了或者因為病毒而損壞了資料,會讓人慾哭無淚,所以對於重要資料經常備份是絕對必要的。

5、儘量避免在無防毒軟體的機器上使用軟盤/zip盤/mo等可移動儲存介質。 一般人都以為不要使用別人的磁碟,即可防毒,但是不要隨便用別人的電腦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有可能帶一大堆病毒回家。

6、使用新軟體時,先用掃毒程式檢查,可減少中毒機會。 主動檢查,可以過濾大部份的病毒。

7、準備一份具有查毒、防毒、解毒及重要功能的軟體,將有助於杜絕病毒。

8、若硬碟資料已遭到破壞,不必急著FORMAT,因病毒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將全部硬碟資料破壞,故可利用災後重建的解毒程式,加以分析,重建受損狀態。 重建硬碟是有可能的,救回的機率相當高。 轉自電腦入門到精通網

9、不要在網際網路上隨意下載軟體。 病毒的一大傳播途徑,就是Internet。潛伏在網路上的各種可下載程式中,如果你隨意下載、隨意開啟,對於製造病毒者來說,可真是再好不過了。因此,不要貪圖免費軟體,如果實在需要,請在下載後執行防毒、查毒軟體徹底檢查。

10、不要輕易開啟電子郵件的附件。 近年來造成大規模破壞的許多病毒,都是通過電子郵件傳播的。不要以為只打開熟人傳送的附件就一定保險,有的病毒會自動檢查受害人電腦上的通訊錄並向其中的所有地址自動傳送帶毒檔案。最妥當的做法,是先將附件儲存下來,不要開啟,先用查毒軟體徹底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