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後感>

讀《昆蟲記》有感(合集15篇)

讀後感 閱讀(3.2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昆蟲記》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昆蟲記》有感1

暑假裡,我沉浸於《昆蟲記》中。只要開啟《昆蟲記》,我就會不知不覺地進入一個神奇的世界:笨拙的屎殼郎,劊子手螳螂,美麗又鮮豔的小闊條紋蝶等等。我感到自己已經完全進入了大自然裡,並正面對著那些快樂自由的小生靈。同時,我也瞭解到了許多有趣的昆蟲知識:蟬是靠什麼從土裡爬出來的;螳螂是怎樣捕食的;綠蚱蜢為什麼食肉成嗜;金步甲如何奇特的婚俗……我盡情體味著其中的新奇、樂趣、美妙。哈哈!那些昆蟲,那些小生命是多麼可愛啊!捉一些昆蟲來養,腦海裡自然而然就蹦出了這樣一個念頭。

說幹就幹!

第二天,我在鄰家的廢墟里捉到了一隻蟋蟀。這隻蟋蟀身軀鐵青,翅膀是翠綠色的,一對大牙利得好象能把人的手指咬下———好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樣子。

開頭幾天,它常常吵得我睡不著覺,氣得我火冒三丈。說來也怪,又過了幾天,我漸漸感受到了蟋蟀的叫聲中竟然蘊含著一種大自然原始純粹的氣息:蟋蟀靠著它的雙翅摩擦發出兩種不同的聲音‘瞿瞿、瞿瞿瞿',這也許就是最原始的‘音樂'吧!後來,幾乎每一夜,我都得聽著這美妙的‘大自然小夜曲'才能甜甜入睡,只是小夜曲的作曲者不是莫扎特和蕭邦,而是小蟋蟀,哈哈!

八月的天氣是多麼的炎熱,蟋蟀的叫聲沒過幾天便嘶啞了。我心想:蟋蟀也許是餓了吧!可是蟋蟀又該吃些什麼呢?我沒有這方面的常識。我怕這隻蟋蟀會因為突然餓死而離開我,急得團團轉。媽媽告訴我:蟋蟀是一種雜食性昆蟲,無論葷素它都愛吃。植物的根、莖、葉、果實都是它們的家常便飯。於是,我每天都用煮熟的飯粒餵養蟋蟀。起初幾天,蟋蟀對我懷有敵意,放進的食物總是視而不見,等我走了才偷偷吃上一點,還有一次,蟋蟀竟然用牙狠狠地咬我。更可惡的是有幾天還來了個'絕食抗議'。唉!真是拿它沒轍。

一日三餐的美食伺候,日復一日,這隻蟋蟀終於'接受'了我這個小主人。每當我給它餵食時,它便友好地把頭伸出來,狼吞虎嚥之後,來一首悅耳的歌兒以示報答,那些日子,我簡直是如同喝了蜂蜜般的甜蜜。就這樣,慢慢的,我與我的昆蟲朋友蟋蟀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可是好景不長,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發現這隻蟋蟀漸漸失去了以往的強壯態勢,慢慢變得垂頭喪氣,萎靡不振,我看在眼中,急在心裡。我猜想著,並且最終痛苦的意識到:也許,蟋蟀是想家了吧!這裡再好,畢竟不是它最終的生命家園啊!它也許在思念自己的蟋蟀父母,想念蟋蟀小夥伴們……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我終於作出了一個明智的決定:這隻蟋蟀是屬於大自然的,而不屬於我自己,我要給它真正的家園———大自然。於是在一個涼爽的夜晚,我依依不捨的把蟋蟀放回到了美麗而自由的大自然的懷抱中,看著蟋蟀蹦蹦跳跳離開的身影,我在心中暗自祈禱:願你,我的昆蟲朋友,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生活的快樂而幸福!再見,蟋蟀,我將永遠記得我們之間的情誼,我們之間的故事,永遠!

與這隻蟋蟀朝夕相處的日子裡,我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學到了一些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我感覺自己真的長大了,也懂事了。

讀《昆蟲記》有感2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的確,但我認為前提必須是情投意合。就在這個暑假期間,我津津有味地讀了法布林寫的《昆蟲記》,書中的故事就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我,引領我看遍昆蟲們豐富多彩的世界。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科學著作,它還稱得上一部出色的文學著作,在文學史上有著特殊的貢獻。文中的一字一句無不體現著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獨一無二的個性: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貢獻,為兒女操碎了心;小麻雀在進食的時候,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有趣的昆蟲世界啊!難怪有人把《昆蟲記》稱之為昆蟲史詩。

在《昆蟲記》中,我覺得有趣的一個內容還是“採脂蜂築蜜的故事”。在故事中採脂蜂築蜜時,一個小小的疏忽造成下一代的一個大悲劇。一隻採脂蜂在一個大的殼的末端築巢,卻忘記用廢料將入口處的巢這一空間填充。剛好竹蜂也把巢築在蝸牛殼裡的前端,它也不知道殼的底部已有主人,並且用厚厚的泥土封好入口。7月來了,後面採脂蜂長大了,想衝出洞裡,由於通道出口被築蜂佔據封堵,從而造成小採脂蜂無法衝出而只能活活地餓死在洞裡的悲劇。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更多昆蟲世界的祕密:它們可以為了情人、家人而整日歌唱;有些昆蟲為了別人而犧牲自己;當然也有些昆蟲可以殘忍地吃掉自己的同伴。……在我看來,這些昆蟲相比其它大型的動物,它們不僅是大自然的好幫手,同時也給大自然增加了一些不可多得的趣味。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布林,是一名法國人,他是一個真正的昆蟲愛好者。他傾盡一生精力完成了這一部昆蟲學鉅著。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學習他好學鑽研、不怕辛苦、不懼困難、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只有這樣,在求知的道路上我們才能離成功更進一步。

讀《昆蟲記》有感3

法布林的這本《昆蟲記》記錄了大約100多種的昆蟲,但他不會像其他研究者一樣,只會憑著傳說,憑著口頭上不合實際的、荒唐的言論,便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他有一個荒石園,雖然是一處廢棄的地方,但卻成了法布林時常光顧研究各種各樣昆蟲的實驗基地。

這裡有那些開始時隨著風吹的土粒而來的,而後又常年積存起來的植物,最主要的是犬齒草,是一種禾本植物;其次是矢車菊,渾身長滿刺,或者長滿棘,其中又可分為兩年生矢車菊,蒺藜矢車菊,丘陵矢車菊,苦澀矢車菊,而尤以兩年生矢車菊數量最多……這裡還有各種各樣的昆蟲,有黃斑峰,它在兩年生矢車菊那蛛網般的莖上刮來刮去;還有切葉蜂,它的腹部下方有一個花粉刷刷子,顏色各異,有的呈黑色,有的呈白色,有的則是火紅火紅的顏色;還有十倪峰他們專門加工水泥和卵石的等等。因此,法布林稱它為美麗迷人的伊甸園。

翻開法布林的《昆蟲記》,你彷彿走進了一個美妙絕倫的昆蟲世界,這裡有殘忍的食肉動物,如直翅目食草昆蟲中的一個例外——螳螂,它專門吃活食,它是昆蟲界和貧民界的老虎,是埋伏著捕捉新鮮肉食的妖魔,可想而知它力大無窮,又嗜肉成性,外加它那完美而可怕的捕捉器,使他可能成為野地上的一霸,“禱上帝”可能變成了凶神惡煞般的劊子手;還有綠蟈蟈。綠蟈蟈是夜間凶猛凌厲的獵手,它向蟬撲去,攔腰將蟬抱住,使它開膛破肚,掏心取肺,歡歌曼舞之後,竟是殺戮……這裡還有寬容善良的蟬,雖然民間的傳說竟是它傷害螞蟻的故事,但是事實上,法布林卻發現,蟬和螞蟻之間確實有一些關係,只不過這些關係與人們講給我們聽的正好相反,這些關係並不是出自蟬的主動,它從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好活下去,而是來自螞蟻,這個貪得無厭的剝削者,它把所有可吃的東西全都搬到自己的糧倉裡,無論何時蟬都不會跑到螞蟻門前嚷餓去,還一本正經的許諾,將來連本帶利的一併奉還,恰恰相反,螞蟻實在餓得不行,跑去掠奪那個歌手的,而蟬也非常寬容的給予給它食物,螞蟻得寸進尺,貪得無厭,使得蟬在冬天裡經常會餓死……還有糞金龜、食糞蟲,這些可愛的環境保護者們,它們孜孜不倦的為我們的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並用巧奪天工的雕塑手法,繁衍著後代。他們也是昆蟲記裡極少的一類身上凝聚著最充分的母愛,他們所有的本能才幹都傾注於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覓食謀物,他們是畜群的,揮之不見的客人,它們身上可散發出一種苯甲酸的微微香氣,可以淨化一下羊圈裡的空氣。

在這本書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法布林一絲不苟的對待研究昆蟲事業的熱忱與認真,他每研究一種昆蟲都會親自去抓十幾只,放在他的實驗室,精心的餵養它們,然後便開始了做成百上千次的實驗,並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因素,不同的方法來研究昆蟲,像在寫朗格多克蠍時,他還把普通的黑蠍與它進行了對比,從而使讀者更加形象,更加生動,更加具體的瞭解到了這一昆蟲的體態及生活習性。

在《昆蟲記》裡,法布林在“糞金龜與公共衛生”中也提到了如今我面對的一大災難——傳染性極強的疫情,他是這樣描述的:“人類最可怕的種種災禍都能在微生物中找到根源,微生物與黴菌相近,屬於植物界的極邊緣的生物,在流行病爆發期間,這些可怕的病原菌在動物的排洩物中迅速大量的繁殖,他們汙染著空氣和水這兩種生命的第一要素,他們散佈在我們的衣物食物上,把疾病傳播開來,凡是被這些病原菌汙染了的東西,通通都要用火燒掉,用消毒劑消滅掉,用土深埋掉。”

所以法布林是偉大的,他的話也恰好與今天的疫情有很大的關聯。讀完這本書,我不僅被法布林持之以恆、追求真理的精神所震撼,而且也獲得了很多的知識。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昆蟲研究,研究它們也是一項大學問吶!《昆蟲記》裡奇妙的昆蟲世界,讓我流連忘返!

讀《昆蟲記》有感4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使人身臨其境。我從小因為不喜歡昆蟲,所以平時很少細心觀察小動物的世界。《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並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成果。《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蹟,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科普書。

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更珍貴的啟示,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絡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有句話說得好“知識就是力量”,讓我們也用它來勉勵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讀《昆蟲記》有感5

寒假裡,我看了一本由法布林先生所寫的《昆蟲記》。法布林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文學家。雖然法布林生活在一個貧困家庭,但是他不畏艱辛,持之以恆地努力學習,最後以生花妙筆寫下了這一本譽滿世界的鉅著——《昆蟲記》。

第一次讀《昆蟲記》的時候,不知不覺就被這本書吸引了。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動﹑狩獵和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地敘述惹人捧腹……把許多昆蟲都寫的栩栩如生!時時讓我覺得自己就像法布林,手上拿著一個放大鏡,蹲在一個潮溼的牆角,仔細觀察著一隻長相奇異的小瓢蟲……

《昆蟲記》講述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松毛蟲一起築窩群居,一起排隊去吃松針,這種集體生活讓弱小的它們有著自己的規劃;螳螂是一隻十分凶殘的昆蟲,然而在它剛出生時,也會夭折在個頭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和尺子的設計家也未必能畫出一個比這個更規範的網來……豐富的故事情節讓我浮想聯翩,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更讓我讚不絕口。我繼續閱讀,看到法布林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不顧危險地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地推敲實驗過程,一次次的失敗,又一次次站起來。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而不懈付出的精神!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昆蟲是人類的好朋友,《昆蟲記》是我瞭解昆蟲的啟蒙書,更重要的是法布林嚴謹勤奮的態度,值得我去思考和學習。也正因如此,鑄就了世界不朽的傳奇!

讀《昆蟲記》有感6

從小我對昆蟲充滿了興趣,經常觀察屋外的各種昆蟲,於是十萬個為什麼就拋給了媽媽,有時媽媽也無法解答我的各種疑惑。直到我們在書店發現了一本配有各種昆蟲插圖的書――《昆蟲記》,媽媽便買下來送給了我。

這本書滿足了我對昆蟲的一切好奇心,裡面詳細記載了上百種昆蟲,例如“金步蟲”、“螳螂”、“蠍子”等。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他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他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部偉大的著作。

我每天如飢似渴地讀著《昆蟲記》這本書,裡面的昆蟲各式各樣,大的,小的,凶殘的,溫馴的,應有盡有。我在生活中發現了昆蟲,就會趴在地上仔細觀察一番,甚至細細研究著這些可愛的昆蟲。如為什麼螞蟻一搬家就會下雨,螞蟻可以永遠都不要睡覺。我還從書中學到更多的知識。蝴蝶可以用後腿品嚐各種食物的味道,更令人驚奇的是蜜蜂居然有五隻眼,其中三隻長在頭頂上,另外兩隻才長在頭的正面,它們還能振動翅膀製造出“嗡嗡嗡”的聲音,這時我才知道,原來聲音不是靠蜜蜂的嘴巴發出來的,蜜蜂可以通過翅膀高頻率的振動發聲。走在田野上,經常能聽到蟋蟀的聲音,彷彿在演奏著美妙的樂曲。於是,我又到書中去探尋它的奧祕。蟋蟀的耳朵長在了它的腿上,我們可以通過蟋蟀的.叫聲就能判斷出氣溫的高低。昆蟲的世界裡,真是奇妙無比呀!

在這本書中,“地下毒王”狼蛛令我印象深刻,她有著如同狼一樣的凶殘,令人畏懼。但她也有著作為母親溫柔的一面。當狼蛛寶寶還在卵中時,狼蛛媽媽生怕它們出半點差錯,於是她便整日將寶寶們隨身攜帶著。為了讓孩子們健康成長,她還經常帶它們晒晒太陽。狼蛛的愛不僅給了自己的孩子,還給了敵人的孩子。母狼蛛經常為了食物與地盤而發生爭鬥,另一方死了,她便會寬容地將對方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一起撫養長大。

我最喜歡的昆蟲是朗格多克蠍子,它們喜歡在偏僻的地方居住,極其隱祕,所以便有了“隱士”的外號。它們還生性怕冷,喜歡居住在日晒比較充足的地方。另外,它們還喜歡獨居,如果一塊石頭下有兩隻朗格多克蠍子,那就只有一種可能:婚禮剛結束,雌蠍子正在吞食雄蠍子,這是凶殘的女“隱士”結束婚禮的獨特方式。朗格多克蠍子同黑蠍子相比,很是低調,只要人類不去打擾它們,它們就不會去打擾人類。它們還是攀爬高手,連光滑至極的牆壁都能輕鬆地爬了上去。

法布林筆下的昆蟲,每一個種類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和性格。在《昆蟲記》裡,我能探索到昆蟲的奧祕,能探訪昆蟲的奇妙世界,滿足了我的好奇心,我喜歡讀這本有趣的、圖文並茂的書。

讀《昆蟲記》有感7

讀《昆蟲記》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昆蟲世界的神祕,知道了昆蟲世界中許多奇怪的現象。

這本書有許多個小故事,其中最好玩的是“昆蟲幾何學”和“大孔雀碟”。“昆蟲幾何學”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昆蟲都是“幾何學家”,比如這裡說的:卵石石蜂的蜂窩,全都是幾何學圖形的房子,沒有一個不是的。從“大孔雀蝶”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大孔雀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跟鳥一樣大,有些人會把它當成蝙蝠,但是它的壽命卻非常短,只能存活幾天,這是因為幼蟲變化成的大孔雀蝶是沒有嘴巴的,是不是很奇怪呢?!

讀完《昆蟲記》這本書,我覺得以後我們要更加細心的觀察這個奇妙的世界。

讀《昆蟲記》有感8

一個希望優秀的人,是應該親近文學的。親近文學的方式當然是閱讀。閱讀那些經典和興作,在故事和語言間得到和世俗不同的氣息,優雅的心情和感覺在這同時也就滋生出來。

我有這樣一本《昆蟲記》。開始我對昆蟲一點興趣也沒有,買時我還說自己絕對不會看這本書,可經過我和這本書的互相認識,我便對它愛不釋手。《昆蟲記》出版至今已有十多種版本了哦!提起昆蟲,有人會說:“我可喜歡小昆蟲了,還常逗它們玩呢!”有人會說:“我可害怕昆蟲了。”這本書就是讓喜歡的人瞭解昆蟲,讓不喜歡昆蟲的人喜歡昆蟲。作者法布林是一位法國人,他從小就酷愛昆蟲,有一次,他去趕鴨子時,發現了一種稀有昆蟲,可手上已經滿是昆蟲,於是,他把一隻昆蟲叼在嘴裡。儘管昆蟲發出苦澀的液體,他還是硬著頭皮回家了呢!

讓我們做一個希望優秀的人,一個親近文學的人,一個得到與世俗不同氣息的人!

讀《昆蟲記》有感9

自從我讀了法布林的《昆蟲記》,就漸漸的悟出了一個道理。我們從小時候起,就要做一個愛觀察愛思考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細心、認真。一定不能馬馬虎虎的去做每一件事,這樣就會一錯再錯。

《昆蟲記》裡面全都都是講法布林觀察動物,或描寫昆蟲的特點、相貌以及住址,還有昆蟲的繁殖情況。更寫了作者對昆蟲的喜愛之情。

我也養過一種可愛的小昆蟲——蟋蟀。自從爸爸把它送給我的時候我就非常開心,有時拿小草逗它。它那小鬍鬚左右搖擺,真是好玩。它住在一個小玻璃瓶裡,下面鋪滿了青草。你看多漂亮呀!

小蟋蟀,你給我打來了快樂,給我們全家帶來了歡笑聲。無論我有多麼的傷心,你都能安慰我,讓我開心起來。真是謝謝你了,小蟋蟀。

讀《昆蟲記》有感10

《昆蟲記》的作者是一位名叫享利·卡西米爾·法布林的,一位法國作家。

這本書是有關於生物學的,其中有很多生活中不起眼的小動物,比如食蠶、蜣螂、蟬、螳螂等。他們在作者的筆下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個性。把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寫得活靈活現,生動有趣,讓人讀來回味無窮。

書中主要寫了昆蟲們的繁衍生活,習性勞作,狩獵死亡等等。還有作者實驗的親身經歷,這些彷彿都讓我身臨其境一般。

在一行行的文字間都透露了作者的情感,把那些昆蟲們寫的無所不能,生動有趣,獨一無二。松毛蟲,那個天氣的預報家;那位真正的閒遊家螢;蜣螂善於合作,但其實卻是一個用狡猾的手段來行騙的盜賊;在別人眼裡看似溫柔的螳螂,卻是一個毫無人性的偽裝者;和蟬一樣有名氣的蟋蟀,一向是很樂觀、積極向上的,他對於自己擁有的房子,以及它的那把簡單的小提琴都相當的滿足和欣慰,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蟋蟀是個地道的哲學家,他似乎看清了世間萬物的虛無縹緲,並且能夠感受到那種躲避開盲目地、瘋狂地追求快樂的人的擾亂的好處;孔雀蛾是一位用生命詮釋什麼叫做愛情的浪漫家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有趣,使我沉浸在昆蟲的世界裡,無法自拔。我似乎成為了一位旁觀者,成為了一隻昆蟲,感受著只屬於昆蟲世界神祕與奇妙,感受著大自然美好,感受著世間萬物的生靈。一切似乎都浮現在了我的眼前,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大自然有許許多多稀奇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昆蟲多麼渺小的生物啊,可就是昆蟲讓大自然顯得多麼和諧。萬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一個物種消失,迎來的便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崩塌。尊重渺小,是我們應該做的。

感謝《昆蟲記》,它讓我懂得了昆蟲的奧祕;感謝荒石園,他是昆蟲記的來源;感謝法布林,一切都是他親手創造出來的。

讀《昆蟲記》有感11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所作的《昆蟲記》,是我最欣賞的一本書之一。今天,當我再次合上這本書,感慨便不由地湧上心頭……

在科學的世界裡,優秀的著作浩如煙海,為何只有這本書,這本單單給小蟲子“立傳”的書,受到了青少年的狂熱追捧?我認為,這與它的諸多優點密切相關。

首先,它是一部蘊藏著豐富知識的科學寶典。不瞞你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還真不知道那些小巧可愛的蟲子的存在呢!就拿舍腰蜂來說吧,這種“孤僻”而難以令人捉摸的蜜蜂,寧願冒著被人類“追殺”的危險,也不肯和家人共享天倫之樂,非要獨自“闖蕩江湖”;而找個寬敞乾淨的住所也就罷了,他們偏偏要窩在黑乎乎爐灶旁……我知道蜜蜂是不太可能有人類的“青春叛逆期”的,轉念一想,才明白了真實原因——舍腰蜂喜歡炎熱的地方,黑乎乎的爐灶就更是他們的“雅座”,這樣,一切疑難就迎刃而解了。

不僅是“不走尋常路”的舍腰蜂,《昆蟲記》裡還有著許多個性各異的角色,“精通幾何題”的蜘蛛、“貌美心惡毒”的螳螂、“尾上掛燈籠”的螢火蟲、“穿衣趕時髦”的被管蟲……都是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扣人心絃。哦,說到“扣人心絃”,就不得不提《昆蟲記》的文學價值了。

其實,看看我剛才說得眉飛色舞的樣子,你就大概能感受到這本書語言的生動形象了。沒錯,的確如此,《昆蟲記》這本

書,按照法國著名戲劇家羅丹的話來說,是“像文學家一般地寫”的,它的描寫,細緻入微;它的語言,趣味十足……如果你讀過這本書,定會覺得,現今為止人們對它那文學成就的讚頌之言,都顯得蒼白無力……

話說回來,我雖是個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的、又偶爾喜歡舞文弄墨的人,但我卻是更熱衷於哲學的,這也是我愛上《昆蟲記》,而不喜歡讀其他科學著作的原因。怎麼說呢,書中雖沒有明確點出什麼“至理箴言”,但從字裡行間,我卻總能淡淡地品出一些頗富有哲理的“味道”。例如,從黃蜂不辭勞苦“白手起家”的行為,我明白了不應坐待成功、空耗流年,而應勤奮鑽研,自力更生;從螢火蟲巧妙捕食蝸牛的故事,我知道了做事要有針對性,找對方法、對症下藥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甚至一勞永逸;從蝗蟲縮身蛻皮的經歷,我悟出了想要成功,要學會忍耐,學會從“彎曲”種聚集力量,來創造下一次“伸直”的輝煌……

《昆蟲記》這本書,就是一席盛宴,給了使我前進的知識動力,賦予我樂於思考的鑽研精神,啟示我以發人深省的精妙文字……它似乎有一種魔力,纏繞著你的手,在它的每一頁、每一行留下指紋……

這本書,值得一讀!

讀《昆蟲記》有感12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生的伴侶,最誠摯的朋友。”是啊!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生的伴侶,最誠摯的朋友,我們應該讀許多的好書。

在暑假裡,我在書店看見了一本好書,它是——《昆蟲記》,這本書讓我喜歡上了昆蟲。之後,我對昆蟲有了新的看法:《昆蟲記》這本書中描寫最多最細緻的昆蟲是蜘蛛。在很多人眼裡,蜘蛛很恐怖,它是人們討厭的壞傢伙,人人見了都會立即將它踩死。看了這本書後,我發現蜘蛛也有它的可貴之處,它手藝高強,善於織網,巧於捕獵,並且有著悲慘的愛情和極為有趣的生活習性,像它織網還可以幫助我們粘住那討厭的蚊子,蒼蠅,臭蟲……可以說,《昆蟲記》這部作品的感性基調和動力,就是一種對昆蟲的敬畏和關愛;一種對生存的清醒認識;一種對生活的深厚感情。作者由熱愛自然、熱愛昆蟲而產生了對生命的好奇,於是在觀察中認真體驗生命的每一種,並陶醉其中,樂此不疲,這繼而又支撐了學者一心探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通過讀《昆蟲記》這本書,我覺得昆蟲是人類的朋友,作為一名跨世紀的新一代國小生,我們不僅要有數以萬計的昆蟲那樣的好品質,好作用,好習慣,還要有刻苦鑽研科學知識的精神,處處注意保護昆蟲,保護生態平衡,為創造綠色地球作出巨大的貢獻。

讀《昆蟲記》有感13

這天下午,我最後讀完了我最心愛的這本書《昆蟲記》。為什麼要說是我最心愛的書呢因為我想這本書把一個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活靈活現的從這本書中體現了出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法布林經常一絲不苟的觀察昆蟲們搞笑的“生活”,他把觀察的一點一滴都記錄下來,法布林幾乎窮盡了大半生的時間與精力陸續寫成了10大卷《昆蟲記》。《昆蟲記》的發表,在世界上引起了一片讚歎之聲,為此,法布林還被稱之為“昆蟲荷馬”。在1910年時,晚年的法布林曾因此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呢!

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感受到了法布林的一生那種刻苦勤奮、銳意進取、自學成才的潛力與他的那股鑽勁兒、韌勁兒、孜孜不倦的勁兒,簡直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對昆蟲的那份好奇,那份愛,是十分人能夠所理解的。法布林對於昆蟲的研究之深,使他筆下的那些小蟲子,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充滿了靈性,讓人看了以後,著實的感到了昆蟲的可愛,就連讓人最噁心的食糞蟲讓人看得都妙趣橫生。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我們應學習法布林的這種精神,在任何狀況下,幹任何的一件事情,都務必要有一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再會不斷的進步,讓自己更上一層樓;我們要踏踏實實的幹好每一件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認認真真的幹好我們的每一件事,不要老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是這個樣貌,那麼你將一事無成;我們在觀察一些事物的時候,要對那個事物表示有一種好奇心,這樣才能夠寫出一篇好的觀察日記

讀《昆蟲記》有感14

今年的暑假裡,我認真地讀了《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叫法布林,是個法國人,大約從1860年開始寫《昆蟲記》。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法布林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札記,終於完成了《昆蟲記》。

關於蜘蛛,法布林是這樣寫的:這些小蛛紛紛被飄浮的絲帶到各個地方。原來揹著一群孩子的榮耀的母蛛變成了孤老。一下子失去那麼多孩子,它看來似乎並不悲痛。它更加精神煥發地到處覓食,因為這時候它背上再也沒有厚厚的負擔了,輕鬆了不少,反而顯得年輕了。不久以後它就要做祖母,以後還要做曾祖母,因為一隻狼蛛可以活上好幾年呢。

如果沒有看這本《昆蟲記》,我們平時見到蜘蛛,會想到什麼呢?所以,我還是建議同學看一看這本有趣的書。我最佩服的還是寫這本書的作者,法布林一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業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喜愛古羅馬作家賀拉斯和詩人維吉爾的作品。法布林晚年時,《昆蟲記》的成功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以及“科學界詩人”的美名,他被譽為“昆蟲之父”。

讀《昆蟲記》有感15

《昆蟲記》這本書是出自法國法布林。其中有許多篇集,作者用具體的語言充分地表達了昆蟲的習性,自己的感悟、與自己觀察的好奇心編出了《昆蟲記》這本著作。

昆蟲記的英文學名為“Souvenirs Entomologiques”作者法布林更是用放鬆而又充滿有趣的態度寫下了自己對觀察的每一隻昆蟲的觀察日誌。活靈活現地寫出了昆蟲在幹什麼的時候做了哪些動作,或者外表凶猛卻又可愛的昆蟲,也或許是其他內容。作者堅強不屈和遇到困難不退縮的精神使他獲得了巨大的發現或有趣的動作。一直觀察昆蟲作者法布林並沒有感道乏味,而覺得昆蟲是他的生命的一部分。觀察昆蟲是他的習慣,比如說蟹蛛,雖然外表可愛但是內心卻是個劊子手。小碧蠅雖然令人厭惡,但是卻是腐蝕或垃圾的巨大強敵。蟋蟀在草地上用帶齒條的琴弓和振動膜唱歌,甲蟲無論如何都要抱著最愛的枯露菌。菜豆象在豆子上生活,“腐蝕”人們的穀物與乾燥的豆子。外表凶狠的恩布沙性情卻很溫和。

上面的幾個短文重點描寫了法布林堅持不懈,每天都仔細觀察昆蟲的句子。《昆蟲記》有許多有趣生動的文章,真不愧於“文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