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後感>

內在的從容讀後感3篇

讀後感 閱讀(2.07W)

內在的從容讀後感(一)

內在的從容讀後感3篇

文中寫道:光陰似箭,對於那些把日程表排得滿滿的,永遠有做不完的事的人來說,總覺得時間以逼人之勢驅趕著自己,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內在的從容讀後感。

的確如此,走在大街上,到處是行色匆匆的行人,從早上邊吃早餐邊趕路的上班族,各種電話頻繁之約的從商人員,晚晚會議不斷的各個領域的高層,無不在忙碌中度過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對於他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沉思就是奢侈,回味就是浪費。

在我曾經近二十年的職業中,我也是奔波在路上的忙碌者,無論是上班還是休假,我從未空閒過,我搞不清哪個景區有無花展,也搞不清哪個景區是否風景宜人,甚至更多的景區我都無從所知。

一位友人曾打電話善意地嘲笑我:聽說你在深圳十幾年,居然比我更不懂深圳的景點。這句話至今讓我想起都汗顏。

文中說,忙有兩個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只為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麼喜歡的事也不讓自己忙昏了頭。我想,這就是一種從容的表現。

從容是一種心境,沒有這種心境,我們的一切忙碌只是一機械性的勞作,絲毫產生不了創造性。

所以,從容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才能享受做事的快樂,靈感才會更清晰地顯露出來,那麼創造也就產生了。

記得曾看到一篇文,作者說他們國家計劃準備為火車提速,這個方案遭到作者在內很多人的反對,作者認為,他並不希望快速到達某個目的地,他只是想在緩慢地行駛時,享受窗外的風景,車上人們聊天中的各種趣聞,以及悠然自得的時光而已。

這種從容的心態讓人的內心更加平和,試想想,在現代的社會中,人們活得如此忙碌,有多少時間去留意草木榮枯、樹葉飄落,小鳥鳴唱,風兒低吟等等意境?

有許多本應值得回憶的往事卻付之東流,到頭來人生就成了一眼望到頭的空白。

天地悠悠,人生短促,用一種心靜如水的態度,擺脫功利、慾望、份爭的干擾,迴歸生命的單純,收穫內心的寧靜,留住光陰裡最美的瞬間,那麼,你的從容便會成為永恆!

內在的從容讀後感(二)

最近在讀周國平的書,單單看到《內在的從容》這個書名就很喜歡。在序言中,作者對書名做了解釋:“在今天的世界上,大家都很忙。但是對於忙,應該有一種警惕。第一要忙得愉快,只為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麼喜歡的事也不讓自己忙昏了頭。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保持一種內在的從容,唯有如此,你才能把你的事業作為你的生命果實來品嚐。”作者正是以這樣從容不迫的心態,或隨感,或短章,把自己對人生、情慾、哲學、文化等的理解娓娓道來。

很喜歡文中的這一句話:“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所以,安靜是是內心的豐富,是精神的豐富。泰然處之,謙卑地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在安靜中,反思自己的不足、缺點;在安靜中,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的人生境界寧靜簡單而又豐富充實,有人說“讀書就是讀己”。我看到了“殘缺”的自己:處在浮躁的名譽、利益的漩渦中。我渴望這樣的安靜。

在安靜中閱讀。周國平認為讀書是人生的一種享受,讀書的快樂一是在求知慾的滿足;二是與活在書中的靈魂的交流;三是在自我精神的豐富和生長,讀後感《內在的從容讀後感》。通過閱讀過一種心智生活,使自己對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終處在活潑的'狀態。有人問一位登山運動員為何要攀登珠穆朗瑪峰,他答道:“因為它在那裡。”回答得簡單而又令人深思。他把閱讀好書比作攀登珠穆朗瑪峰,優秀的書籍好比寶庫,它就在那裡,而閱讀是佔有的唯一方式。

作者認為領略讀書的快樂,必須擺脫功利的考慮,有從容的心境。想來,我很慚愧。近年來,我讀的大部分是教育教學類書籍,剛參加工作之初,教學理念的貧乏、教學觀點的陳舊,都迫使我不得不從專業書籍中汲取營養,應該說讀書的功利性太強。在勝任工作之餘,我也準備閱讀一些哲學、人文歷史等方面的著作,只為在安靜中豐富精神世界。

在安靜中思索。正所謂:“吾日三省吾身。”每個人都要為成為怎樣的人負責。作為教師,雖遠離官權利誘,但職稱晉級、榮譽表彰等也使自己身心俱疲。我總問自己:自己究竟還能做點什麼?每天的忙碌只為一些榮譽嗎?不,不是的。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就是關心孩子的成長。把孩子當做朋友,基於信任和尊重,凡屬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去越俎代庖,也不橫加干涉,而是懷著愛心加以關注,以平等的態度進行商量。教師更需要一種從容的心態。教師是“慢”的教育,不僅是因為週期長,更是教育的效果不能立竿見影地顯現。工作中,我為學生之間的差異煩心過,因學生屢教屢犯的錯誤懊惱過……急功近利,最終只會揠苗助長。

文中寫道:“無論多麼重要、多麼喜歡的事情,都要忙得愉快,忙得從容、有分寸;始終保持心靈是清明而活潑的,內在是從容而閒適的。”做一個從容的教師,享受職業那份特有的幸福。這,也許才是教師最應該擁有的生命底色。

作者在書中還強調,擁有“自我”。他認為每個人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還有一個內在的精神性的自我。這個內在的自我能夠健康成長,必須給它充足的營養,而讀好書、沉思、欣賞藝術都是擁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途徑。生活不正是這樣細水長流嗎?我們不妨在教育之路上從容些,再從容些。

內在的從容讀後感(三)

大學為每一個學子提供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浮躁中靜下心來去充分把握、利用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彷彿從我們踏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意味著我們寒窗苦讀十二年的目標實現。

我們應該學會在浮躁的世態中靜下來,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和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我們活在世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只有認清了要做的事情,並且在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我們才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大學賦予我們足夠的時間去認真思考怎樣的一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所以我們不應該辜負這段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歲月,而是應該沉澱、豐富自己的內涵,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興趣,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只要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就會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感到充實和踏實。

我們要練就一種定力,無論外界多麼喧囂,我們的精神一定要有一個寧靜的核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把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做好,儘量做得完美,讓自己滿意,這是一種不攙雜功利考慮的純粹的成功之喜悅。

讓我們找回自己曾經逝去、已經養成或正在培養塑造的興趣,做一個真性情真興趣的自我,告別過去盲目的生活方式。生命有限,不要把精力投錯了地方,致使不再來得及做成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