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書筆記>

《論語》讀書筆記(通用14篇)

讀書筆記 閱讀(1.81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讀書筆記(通用1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書筆記(通用14篇)

《論語》讀書筆記1

在我們班的圖書角里,我利用課餘時間,讀了一本非常有教育意義的書——《論語》。這本書是春秋戰國之際,記載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語言簡練而形象生動,裡面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等各方面。

《論語》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家文化的經典著作。其中有這樣的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說:“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越來越迷惘,只思考不學習就很危險了。”

告訴我們讀書人如果只接受書本的知識,而不知道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是雷聲大,雨點小。我想把它作為座右銘,時時提醒自己。古典文化是一個民族留給後世的精神之火,而少年兒童就是接過這火把的最好人選。這束火把,一定會陪著我們更好的走過屬於自己的人生。我建議,同學們都來學習《論語》,多讀古典書籍,一定會受益無窮,這燦爛的火光會照亮一生。

《論語》讀書筆記2

《論語》子路篇第18,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注:偷盜)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說老實話,如果我的親人做了錯事或者犯了法,我也是會為其隱瞞包庇的,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也是會這麼做的,人之常情嘛,不過我還能意識到我這麼做是錯誤的,而且違法,如果沒被抓住就算了,抓住了就認栽。

可孔子就能夠厚顏無恥顛倒黑白地說“直在其中矣”,你要幹壞事你就幹嘛,你還硬要強詞奪理把你幹壞事說成是“正義的”,自此之後,就開創了中國人一種很惡劣的傳統:即,到底什麼是正義,真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將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解釋成是“正義”“真理”。

《論語》讀書筆記3

原文: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從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孔子說:“孩子們,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尊敬兄長;做人言行要謹慎講信用;廣泛地與眾人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還有餘力,就要用來學習各種文化知識。”

這一段被例在《弟子規》之首。古人認為做人首要的是孝,所謂的百善孝為先。孝表現為愛父母,尊重父母、順從父母。當然像晨省昏定,到是沒有必要,但出門前向父母道聲別,回家向父母打聲招呼,父母需要照顧時必須在身邊照看一下。生活中的尊重禮節必須要做到,與父母意見不一致,可以溫順地交流,當父母有錯時採取溫馴的方式指出等。在外面要尊重兄長,可以推廣到年長的朋友。謹慎處事、嚴格要求自己、加強修養,對待人和事要講究誠信,不欺人不欺已。博愛眾人,與人為善,與修養的人、有良好品德的人交往成為朋友。在做人和做事上有餘力之後,就可以學習種文化知識了。

《論語》讀書筆記4

在這個盛夏中,我仔細地閱讀了一本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一本中華經典讀物《論語》。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它傳遞的是一種樸素而又溫暖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論語》是孔子弟子記錄的言行的一本名著。論語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它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古人有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想而知,熟讀《論語》之後的人知識有多麼淵博啊!

在《論語》這本書中,孔子曾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相信每個人都非常熟悉這句名言,而且也經常掛在嘴邊。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學習了知識又按時實踐,不也是很愉快嗎?讀了這句話,我深深地感悟到了孔子希望我們學習了一樣本領後就要經常去練習,這樣才不會忘記。

讀完《論語》就會覺得它主要引導我們怎樣學習、複習;怎樣為人處事;怎樣去合作??而且都圍繞一個字“德”。

希望同學們也去閱讀一下《論語》這本書,也去領略其中的道理。

《論語》讀書筆記5

相比第一篇《學而》而言,《為政》的主要談為政之道,但從文字章節而看,多有為講孝,講君子,講道義的內容。為政之道,孔夫子為什麼需要談論這些點呢?

先說孝,孔子思想以“仁”為本,而孝又是“仁”的根本表現。《為政》中,有四個人問孔子“孝”,問題大體相同,但孔子的回答卻各不相同,從某些方面體現出孔夫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孟懿子和孟武子為魯國大夫,孔子則基於當時的禮崩樂壞的情況回答他們。孔子以禮相答,說孝應是禮制相符。人為萬物之靈,平民百姓會盡力侍奉自己的父母,他們樸素、孝順,沒有貴族的華貴,但用心敬父母。可見,人再無情,在父母面前,都需要有誠敬之心。

再說君子,君子是一種什麼樣的人,可以從多方面解答。首先,君子一言九鼎。言而無信,如大車無輗,而小車無軏是走不遠的。再者,君子之為,以言地教民,唯有講道義,才可得民心。

綜上可見,孔子所述,在於為政,而言君子、孝心、道義,類比之送也。

《論語》讀書筆記6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與其他的語錄沒什麼差別。可細細品來,孔子及其弟子的有關修身(內聖)、治國(外王)的思想流連於語錄的字裡行間。

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

就我看來,人的一生中秉懷著許多有關生活的觸動,只是很多時候,這些觸動沒有點燃讓我們人格震撼的導引線,而使我們困窘地活著。于丹的《論語》心得中,雖然從其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解讀《論語》。但畢竟是一種頗能為大眾認可的個人獨特的對於《論語》的感悟。每個人要是想要在《論語》中找到讓我們人格震撼的導引線,還需自己到論語中慢慢尋覓。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論語》讀書筆記7

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文:有子說:“做人,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卻喜歡冒犯長輩和上級的,這種人是很少見的;不喜歡冒犯長輩和上級,卻喜歡造反作亂的人,這種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產生了。所謂‘孝、悌’可為‘仁’的根本吧。”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人之根本。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來,這是永遠都無法回報的。不孝敬父母的人,永遠不能和他做朋友。尊長愛幼是做人的根本之一。

所謂”仁、義、禮、智、信。”有可能是當時缺失的東西。當時亂世,缺失的東西太多,所以被提倡的東西也多。當今社會亦是如此,問題嚴重了,就會被重視起來,大家都提倡的、都重視的,恰好是人們缺失的。

《論語》讀書筆記8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實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誠講信用呢?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吾日三省吾身非常重要。反省自己越多,對自己的認識越深刻,也就越有思想。反省自己可以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有利於完善自己的修養,完善自己的學習,完善自己的工作,不斷地完善和改善最後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達到成功的彼岸。

為別人出主意要像自己做事情一樣,和朋友交往必須真誠。總之對已、對人要忠誠、誠信。對待老師傳授的知識與技能要常複習,而且必須要落實在行動上,去實踐它,所謂“學以致用”。這裡的習絕不可以單單理解為複習,應包含認真實踐。

《論語》讀書筆記9

《論語》,是一本對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道德,倫理,人性的形成都產生倫理極為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它是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共同的財富。在1988年1月巴黎貝爾獎獲得者的聚會上,瑞典的漢內斯,阿爾夫曾今講過:”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不止我們中國人,就連世界也對孔夫子說的話有著高尚的評價,因為論語讓我們變得勤奮,謙虛,熱情……,也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理論。這本書讓我們知道美與醜,真與假,善與惡,讓我們從小就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如果你們也認真讀讀《論語》,吸取其中的道理,就會讓你們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真正有才學的人!

《論語》告訴大家的真理永遠是最簡單的,它只是把我們內心的良知激活了。書中,每一則的篇章不長,但是無言也是一種教育。

《論語》,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論語》讀書筆記10

《論語》這本書是春秋時期大儒學家、文學家孔子的作品。這本書講訴了孔子與別人的對話。

其中有許多句子非常耐人尋味,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隻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迷惑而沒有收穫;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我覺得孔子這麼說非常的政黨。我學習打羽毛球也是一樣,光學習而不思考,就會沒有收穫,但是光思考動作而又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還有一些句子我也非常喜歡,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意思是: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個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學習他好的品德,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為借鑑,改掉自己的缺點。孔子這樣謙虛的精神,真令我敬佩。我長大以後,也一要做一個像孔子一樣謙虛、令人喜愛的人。

《論語》這部傳誦久遠的書,是多麼的有道理!

《論語》讀書筆記11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焉用佞?何必要能言善辯呢?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靠著嘴多舌快和人爭辯,常常讓人憎惡。

伶牙俐齒不代表自己就是聰明、正確。以德服人,不是以嘴服人。我的“辯論無益”思想大都來自於《論語》,現在更是覺得如此,嘴巴凌厲,不如腦子凌厲;言辭敏捷,不如思想敏捷;口才好,不如心態好。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基本上能做到。老者安之,嘿嘿,就差了點。媽媽都快七十了,還要替我擔心,上次心臟不舒服,如果不是實在難受,不會找媽媽要救心丸,實在不想看到她擔心的樣子。不過,好像隱瞞也不是讓父母安心的方式。

能取信於朋友,也能關懷比我年紀小的人,就是讓長輩安心,這點還得再努力。

《論語》讀書筆記12

讀了《論語》這篇著作,我受用不盡,不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還親密接觸,讓我對孔子瞭解的更深更多。

《論語》書是對孔子日常生活的舉止與語言方式,還有記載中國史代偉人對孔子的評價與生活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反應了孔子與別處倆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師傅,還反應了孔子好問好學的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他還非常謙虛,自己成了老師,還是求學,對問題都不恥下問;不像我們,遇到獎勵就萬分驕傲,遇到困難就不理不睬。

在我練字期間,我在書法班的名譽上是大名鼎鼎的;於是,我非常驕傲,在學校的作業本上寫得亂七八糟,還差點被批入“差字黑名單”;自從讀了這本著作,我在數學方面的字型大有進步,連老師都對我刮目相看;有一次,還在課堂上公開讚揚我的作業本呢!原來論語是多麼重要啊!

因此,我們要向孔子學習,不能驕傲自大,要做一個謙虛有學問的人,並向孔子取長補短,讓自己更完美!

《論語》讀書筆記13

今天,我讀了《論語》的第二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因為這句話,我便思索了起來:

君子兩字在過去是指身份地位高貴的人,小人在過去則是指身份地位低賤的人。而孔子卻將這君子與小人重新定義了,現在很多時候君子都是指品行高尚的人,小人則是指品行低下的人。所以我們只要正大光明,就是君子,小人則相對陰暗一些,我們應該老老實實,大大方方去做人,而不應該鬼鬼祟祟去做人。

周而不比,是指合群而不偏私,比而不周指小人總是疏遠大家,幾個人混在一起,像個小圈子,就像我們班有些同學也是如此,組成小圈子是沒什麼錯,可是如果整天在小圈子裡陰暗地對別的同學說長道短,是非,這種行為就是小人了。這些便是我的理解,很清楚,我是要做君子的,所以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隨便講別人的是非。

《論語》讀書筆記14

《論語》告訴大家東西,永遠是最簡單。《論語》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那種快樂生活。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過失。《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裡,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螃蟹,有人愛鱸魚,不過都是求真一種心境。只要不越於原則,還有什麼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這一次穿越。淡泊襟懷,曠達心胸,超逸性情和閒適心態去生活,將自己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祕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