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觀後感>

黑色幽默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

觀後感 閱讀(2.35W)

《我不是潘金蓮》說的是女主人公李雪蓮為了房子和二胎,與老公假離婚,沒想到弄假成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黑色幽默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一:

《我不是潘金蓮》的題材是訪民,馮小剛能夠把這個有點敏感的題材搬上熒幕,讓更多的人知道訪民這個中國特有的現象和群體,對此應予肯定。為什麼會造成訪民現象,這部電影揭露了一些原因,但沒觸及到根本。不管是導演馮小剛,還是編劇劉震雲,可能也只能做到這一步,這其中既有他們自身的原因(如對體制的認知程度),也有電影審查制度的鉗制。

《我不是潘金蓮》說的是女主人公李雪蓮為了房子和二胎,與老公假離婚,沒想到弄假成真。李雪蓮去縣法院起訴,要求與老公復婚再離婚,法官王公道(枉公道)直接判定其假離婚為真離婚。李雪蓮就向法院院長荀正一(殉正義)、縣長史惟閔(死為民)告狀,遭到院長和縣長推諉。李雪蓮又去市政府門口靜坐,舉著一個寫著"冤"字的牌子,市長蔡滬浜(護幫)讓人將其弄走,手下就派警察把李雪蓮給行政拘留了。

李雪蓮本來不想再折騰了,只要前夫給一個說法就行。沒想到她前夫不但沒給她一個說法,還罵她是潘金蓮,因為李雪蓮不是處女,結婚前與別人發生過性關係。不服氣的李雪蓮進京上訪,攔了首長的車,結果市長、縣長、院長都被撤職。李雪蓮不肯罷休,為了討個說法,繼續上訪了十多年,也沒什麼結果,最後她前夫出車禍死了,才肯罷休。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想到的第一個訪民是賈靈敏。賈靈敏與編劇劉震雲是河南同鄉,劉震雲對她的事蹟可能也有所耳聞。與李雪蓮"沒事找事"不太一樣,賈靈敏是自家房子被強拆,然後去上訪,同時也向其他的被強拆戶普法,為此遭到當局嫉恨,招致牢獄之災。

黑色幽默是馮小剛和劉震雲很擅長的,如片中李雪蓮要胡屠夫幫忙,胡屠夫說只要她願意陪自己睡覺,幹什麼都行,當李雪蓮要他去殺市長、縣長、院長、法官和前夫時,胡屠夫洩氣地說,睡一覺就要殺五個人,這一買賣不值當。片子結尾,李雪蓮想不開了,找地方上吊自殺,被果園主碰到了,果園主就說,真要是想死,別死在他承包的果園,去死對頭老曹的果園裡死,也算幫了他一個忙。

沒有揭露造成訪民現象的根本原因,這是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最大缺陷。上訪制度本身就是一種畸形制度,正是因為沒有法治才導致了這一畸形制度,如果有法治怎麼可能會出現訪民這一龐大群體?當然,之所以沒有法治,是因為沒有民主。

  黑色幽默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二:

《我不是潘金蓮》的題材是訪民,馮小剛能夠把這個有點敏感的題材搬上熒幕,讓更多的人知道訪民這個中國特有的現象和群體,對此應予肯定。為什麼會造成訪民現象,這部電影揭露了一些原因,但沒觸及到根本。不管是導演馮小剛,還是編劇劉震雲,可能也只能做到這一步,這其中既有他們自身的原因(如對體制的認知程度),也有電影審查制度的鉗制。

《我不是潘金蓮》說的是女主人公李雪蓮為了房子和二胎,與老公假離婚,沒想到弄假成真。李雪蓮去縣法院起訴,要求與老公復婚再離婚,法官王公道(枉公道)直接判定其假離婚為真離婚。李雪蓮就向法院院長荀正一(殉正義)、縣長史惟閔(死為民)告狀,遭到院長和縣長推諉。李雪蓮又去市政府門口靜坐,舉著一個寫著"冤"字的牌子,市長蔡滬浜(護幫)讓人將其弄走,手下就派警察把李雪蓮給行政拘留了。

李雪蓮本來不想再折騰了,只要前夫給一個說法就行。沒想到她前夫不但沒給她一個說法,還罵她是潘金蓮,因為李雪蓮不是處女,結婚前與別人發生過性關係。不服氣的李雪蓮進京上訪,攔了首長的車,結果市長、縣長、院長都被撤職。李雪蓮不肯罷休,為了討個說法,繼續上訪了十多年,也沒什麼結果,最後她前夫出車禍死了,才肯罷休。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想到的第一個訪民是賈靈敏。賈靈敏與編劇劉震雲是河南同鄉,劉震雲對她的事蹟可能也有所耳聞。與李雪蓮"沒事找事"不太一樣,賈靈敏是自家房子被強拆,然後去上訪,同時也向其他的被強拆戶普法,為此遭到當局嫉恨,招致牢獄之災。

黑色幽默是馮小剛和劉震雲很擅長的,如片中李雪蓮要胡屠夫幫忙,胡屠夫說只要她願意陪自己睡覺,幹什麼都行,當李雪蓮要他去殺市長、縣長、院長、法官和前夫時,胡屠夫洩氣地說,睡一覺就要殺五個人,這一買賣不值當。片子結尾,李雪蓮想不開了,找地方上吊自殺,被果園主碰到了,果園主就說,真要是想死,別死在他承包的果園,去死對頭老曹的果園裡死,也算幫了他一個忙。

沒有揭露造成訪民現象的根本原因,這是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最大缺陷。上訪制度本身就是一種畸形制度,正是因為沒有法治才導致了這一畸形制度,如果有法治怎麼可能會出現訪民這一龐大群體?當然,之所以沒有法治,是因為沒有民主。

  黑色幽默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三:

《我不是潘金蓮》通過極簡主義的敘事,表達龐大複雜的主題故事既緊貼基層現實,又是荒誕化的。一群重權在手的官員對付不了一名農村女訪民,被她搞得團團轉,極具諷刺意味。由范冰冰主演的農婦李雪蓮既純樸、剛直,又是個認死理的法盲,屬於典型的“上訪刁民”。一大群官員,從法院院長到縣長再到市長,在處理李雪蓮的'案子上都無直接錯誤,但他們對上唯唯諾諾,為保烏紗過度辦案,直到把小事搞成大事。

這樣的“官場現形”,很久沒人敢拍了,但馮小剛、劉震雲幹了這一票,而且幹成了。雖然傳聞說影片被做了點刪改,但電影走上銀幕仍然保持了很強的衝擊力,它作為讓人眼前一亮的批判作品贏得了敬意。

不應將這部片子成功闖關看成是“撞大運”的結果。它實為導演編劇與管理部門積極互動、共同開拓中國電影政治空間的結果。我們應當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這部影片的面世:批判不是禁忌,只要做得好,它就是百花爭鳴中的一枝玫瑰。

同樣是寫“上訪”和“維穩”,但《我不是潘金蓮》不是簡單罵,而是展示了這個問題成為死結過程中各方節外生枝或畫蛇添足的每一步,對體制與基層問題缺少對應解決能力做出建設性的詰問。上訪是中國當下的老大難問題,全社會對此都是清楚的,影片帶來的不是人們對體制的敵意,而是對通過跳出官僚主義、實事求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迫切性的思考。

抱著建設性的態度開展批評,度的把握就有了基礎。當下中國處於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主流文藝應當推動社會建設,而非致力於體制破壞,批判文藝如何契合這一時代要求需要不斷探索。這個時候最容易出現兩種極端,一是不顧時、度、效,走向極端批判。二是完全放棄文藝批判的探索,乾脆什麼也不做。

馮小剛、劉震雲拍《我不是潘金蓮》的意義在於,他們在一些人感到有點灰心、或者信心不足的時候頗具勇氣地做了一個“高難度動作”,他們的成功形成了對各方都有說服力的突破,鼓舞了所有人。只要對社會充滿善意,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關鍵要找到正確的做事方式,有意願和耐心與對社會秩序負有責任的管理部門認真互動。值得一提的是,《我不是潘金蓮》面世也為管理部門贏得掌聲。

一些人認為,文藝人創作的尺碼完全是由管理部門決定的。然而馮小剛的新作告訴我們真實情形遠非如此。在大的社會規範的前提下,文藝人是有前進空間的。而且每個作者往前跨一步,整體的創作尺碼就大不一樣。中國社會環境的改造,需要每個文藝人都抱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和誠意,不斷往前跨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