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文學教育>詩歌>

國小語文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講解

詩歌 閱讀(7.62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詩歌吧,詩歌是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學體裁。你知道什麼樣的詩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詩歌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語文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講解,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講解

國小語文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講解 1

1.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③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④曲:又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內容來分類: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諭詩。

(1)懷古詩。

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蹟。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2)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物件,抓住其某些特徵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託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3)山水田園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4)戰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於戰爭仍頻,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於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5)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徵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託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鑑賞這類詩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抓住意象,構建圖景;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

(6)送別詩。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恆的主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藉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國小語文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講解 2

1、按體裁可以作如下分類:

(1)古體詩:

古體詩,指唐以前的詩歌,包括詩經、楚辭、樂府詩等。“歌”、“歌行”、“引”、“曲”、“呤”等詩歌也屬古體詩。特點是不講究對仗,平仄和用韻自由。

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等。

注意:

①先秦時期產生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四言如《詩經》、五言如《古詩十九首》、六言如屈原《離騷》。

②樂府詩,源於西漢。指樂府官署所採集、創作的樂歌,也稱魏晉至唐代可以入樂的詩歌和後人仿效樂府古題的作品。如漢樂府《上邪》、《孔雀東南飛》等。標題中有的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稱。如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樂府古題的作品。

(2)近體詩:

也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上都有嚴格規定。

①絕句,從形式上看是四句。以五言、七言為主,稱五絕、七絕。

②律詩,從形式上說—般為八句。分四聯,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中間兩聯必須對仗。分五言、七言兩體,稱五律、七律。還有一種排律,每首至少五韻十句,也有多至百韻的。

(3)詞:

又稱“詩餘”“長短句”。其特點:調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數(字數有規定),字有定聲(用聲非常嚴格)。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詞以兩宋成就最高。

(4)曲:

又稱“詞餘”,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曲主要指元雜劇和金、元時期大發展的北散曲,一般分為兩大類,即小令和套數。小令如[越調·天淨沙]秋思,套數如[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南方的稱南曲,作為一種劇曲產生,包括雜劇和傳奇中的曲子。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照表達方式還可以這樣分類:

(1)抒情詩:主要抒發詩人對客觀事物的思想感情。包括寫景詩、詠物詩、詠史詩等。

(2)敘事詩:一方面是敘述故事,一方面飽含詩人對故事中人物的豐富感情。

(3)哲理詩:將議論入詩,表達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充滿了哲思和理趣。如宋代朱烹《觀書有感》等。

3、按照詩歌常見的內容主題分類

常見的詩歌題材主要有:山水田園詩、詠物詩、懷古詠史詩、邊塞詩,哲理詩、羈旅行役詩、閨怨詩、送別詩、愛情詩等。每一類詩歌都有常見的思想感情,分類複習以便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和主旨,但對每一首詩歌,還得就這一個體去分析,而不能先入為主,一概而論。

1)贈友送別詩

在古代詩歌中是相當常見的,古代交通不便,分別則難以再見,何況送別時總有背井離鄉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別詩中多抒發離愁別緒、惜別之情,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但也有豪放壯闊的送別,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適的《別董大》;比較特殊的送別是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抒發的是自己身遭誹謗,再度貶謫卻不改高潔品行的心志。

別董大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天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羈旅行役詩

則主要是漂泊在外的客子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都包含著由此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所以內容多為愁思的抒發,思念故鄉的情感的表達,如柳永的《少年遊》多有描寫悽清之景,如“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等。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少年遊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杜甫《絕句(其二)》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渡漢江李頻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立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3)託物言志詩

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採用象徵、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於某種具體事物的一類詩歌。以描寫某一事物為中心,或託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寓理寓意於物。所詠之物可以是植物花卉,也可以是動物,比如多見於古代詩歌的梅、蘭、竹、菊、鬆、蓮,比如蟬、雁,比如石灰、蝴蝶等等。陸游的《詠梅》即託物言志,表達自己遭遇坎坷仍然不改高潔的情操。而杜牧的《早雁》就是一首託物寓意的詩,歐陽修的《江南蝶》則是借物諷人。

早雁杜牧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江南蝶歐陽修

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

微雨後,薄翅膩煙光。才伴遊蜂來小院,又隨花絮過東牆,盡日為花忙。

首先,既然是詠物詩,當然要能逼真地寫出所詠之物的特徵,並能深入其裡,攝出事物的神韻、品格來,即要做到“神似”。如南宋故臣鄭思肖的《畫菊》:

花開不併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其次,在欣賞詠物詩時,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託的感情。如下面這首明人于謙17歲時寫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再者,要注意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詠之物與詩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淺程度。如黃巢落第後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4)山水田園詩

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物件,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這些詩或多或少有著共同的特點。

首先,都對山水錶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給予了其他詩人作家無法企及的關注,且不惜以濃墨重彩描寫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其次,詩人筆下的山水草木、鳥語花香並不是孤立的,而是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形成了充滿生命意識的畫面。且看杜甫以詩為畫之作—《絕句》:

絕句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詩人筆下的所有山水說到底還是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發服務的。

如杜甫的即景小詩《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5)邊塞征戰詩

以描寫邊塞大漠奇特風光、征戰生活和將士思鄉為主要內容。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高適、岑參等邊塞詩人的作品。邊塞詩中有建功立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也有報國無門的悲傷,壯志難酬的悲嘆,更有對統治者窮兵黷武的不滿,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如范仲淹《漁家傲》和王昌齡《閨怨》。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閨怨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南園十三首(其五)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凌煙閣:在長安,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在閣上畫開國功臣二十四人。

6)詠史懷古詩

一般以古代歷史事件或古代人物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或表達昔盛今衰的興替之感,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李商隱的《賈生》,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臺城》,杜牧的大量詠史詩等。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山坡羊·潼關懷古元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江城子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姑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注】姑蘇臺: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臺城劉禹錫

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注:臺城: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結綺臨春"陳後主營造的兩座樓閣。

7)春怨宮怨詩

宮怨詩專寫古代帝王宮中宮女以及失寵後起的怨情;閨怨詩則主要抒寫古代民間棄婦和思婦(包括徵婦、商婦、遊子婦等)的憂傷,或者少女懷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秋夕杜牧宮怨(唐)司馬札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柳色參差掩畫樓,曉鶯啼送滿宮愁.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年年花落無人見,空逐春泉出御溝。

行宮元稹閨怨王昌齡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子夜吳歌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徵?

注:良人:丈夫。玉關情:思念徵人遠戍之情。

憶江南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8)閒適隱逸詩

某些詩人看慣了官場的勾心鬥角,世俗社會的渾濁不堪,退居田野鄉間,與鄉人為伍,與明月作伴,抒寫清閒安逸生活,吟詠情性。反映這些生活的詩歌,也有不少獨得之作。這些詩多有寧靜的氛圍,詩人在詩中的表現多為悠閒、詳和,往往具有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質樸清新。

遊山西村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柱杖無時夜叩門。

鄉村四月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清平樂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9)談禪說理詩

一般借物或借事喻理,比如蘇軾的《題西林璧》,陸游的《遊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朱熹的《觀書有感》,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等。其中哲理的感悟並不是抽象地說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現,其中的哲理,必須借理解詩句含義入手。

觀書有感朱熹雜詩陶淵明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冬夜讀書示子聿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詩人把自己類似禪宗的頓悟或事理的體察訴之於筆下,這類詩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間煙火的空靈之境。

1、對生活對自然的頓悟。

有“詩佛”之稱的王維可謂是這方面的典範。他在《終南別業(別業即別墅)》中寫道: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古文運動的巨匠柳宗元在這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他的《漁翁》就有奇趣,有畫意。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2、對事理的體察。這裡對哲理的感悟並不是抽象地說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現。

首先是藉助景物來表現。如王之渙氣吞寰宇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其次是通過生活中的細節加以表現。典型的例子是蘇軾的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0)寫景抒情詩

是古代詩歌中最普遍的一種內容,古人的送別詩、閨怨詩、羈旅行役詩、田園詩等中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寫,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總是寄託了作者的抒情,所以首先要能夠識別詩中的寫景和抒情,比如李白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就是借景物描寫抒發惜別之情的。詩人在詩中不是直接抒發感情,而是移情於物,融情於景,將自己的感情轉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帶上感情色彩。詩人帶著有情之眼去觀察景物,以有情之筆去描寫景物,使感情附著於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無隔。

終南望餘雪①·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②。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③。

[註釋]①終南:終南山。②陰嶺:背向太陽的山嶺。③林表:林木樹梢。霽(jì)色:雪停後的日光。

春行即興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景與情的關係:

一般來說,主要有兩種型別:

A、相輔相成,即正襯,就是選用跟主體心情相似的景物來陪襯。包括兩種情況:①以樂景寫樂情,如“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②以哀景寫哀情,如“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轉迷。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B、相反相成,即反襯,即選用跟主體心情相反或相對的景物來陪襯。也包括兩種情況:①以樂景寫哀情,如“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悵長”(賈至《春思》);②以哀景寫樂情,如“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杜甫《江漢》)。明白了景與情的關係後,我們再來看看《石頭城》,句句寫景,卻又句句寫情,是用了正襯中以哀景寫哀情的手法,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寫出了作者淒涼寂寞的心境。

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還有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享樂;反映戰亂造成的民生疾苦,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如杜甫《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杜甫《登樓》,有青春易逝年華老去的傷感,喜怒哀樂等情感,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等。

如:寄李儋、無錫韋應物

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11)悼亡遊仙詩

詩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愛的人兒離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壯志得不到實現之際,他們往往藉助於睡夢、遊仙等形式,或與心上人相會,或在仙境中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

寫悼念亡妻深情的,文學史上有兩篇詞堪稱“悼亡詞雙璧”。其一是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其二是宋人賀鑄的《半死桐》(思越人,又名鷓鴣天)寫出了貧賤夫妻患難與共的感情。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遊仙形式的詞多為表現在現實中的不得意,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借夢來抒發自己胸中的不平之氣。如李清照的《漁家傲》,一反其清麗婉轉、幽怨悽惻之婉約風格: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