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文學教育>詩歌>

詩歌品味蘆葦盡歡快

詩歌 閱讀(5.77K)

讀完一本精彩的書籍,往往會遐想著作者的睿智、勤奮和歡快,而今讀《歡快的蘆葦》,卻有幸第一時間與作者王茂長老師一同分享書香帶來的歡快。

詩歌品味蘆葦盡歡快

我恭敬的捧著王老師遞給我的新作,吸允著淡淡的墨香迫不及待的欣賞起來。

《歡快的蘆葦》淡藍色的封面赫然印著書名,蘆葦叢隨風飄蕩,蘆葦叢上幾隻大鳥在藍天白雲間翱翔,遠處是無邊的天際及深邃的蒼穹。我看著這樸素大方的封面想,這不正是王老師自畫像嗎?你看,他那顆不老的心像隨風蘆葦般的歡快,創作的思緒如鳥兒般翱翔,睿智的心智嚮往著無邊的天際。

《歡快的蘆葦》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故鄉那片熱土的眷戀,作者深知自己的根深深紮在了故鄉,只有連根養根才能枝繁葉茂。他在《根》中寫道,“有了根,變有了樹,有了森林。有了根,變有了花,有了花園。有了根,便有了草,有了草原。有了根,便有了豐收。有了根,便有了生命,有了綠色的世界有了萬紫千紅的世界......根啊,在大地上深深的紮下,根啊,在祖國的懷抱裡深深的'紮下”。《歡快的蘆葦》中深情的寫道:“一株株蘆葦不乏野氣和韌性,一陣陣風襲來了,蘆葦後浪推前浪,狀如彭拜的海洋,洋麵盪漾著一層起伏的白浪。金秋來了,窪地的蘆葦仍挺立如初。總之,無論盛夏酷暑,風襲雨浸,他的根部總是緊緊抓住大地母親不放。”是啊,他生命的根在這裡深深的紮下,他創作的根也在這裡深深的紮下。

《歡快的蘆葦》展現著祖國山河的魅力,作者時時將自己融入這美麗而多情的畫卷,時而為它而陶醉,時而為它顛狂,時而為它而讚美。在《走進夏天的聖母山觀光園》中,他讚美之言溢於言表。“漫步盛夏的園中園的水泥大道上,兩側的青桐、楓槭、合歡、白臘、柏檜等向你昂首致意,它們身下的百日紅、紅葉桃、紫葉梨、木荊花及身旁身後的枚瑰、月季、迎春、花椒、妁藥等草本藤本植物均拍打或搖晃各自不同形狀的葉子向來人招手致禮,向你發出迷人的清香。蝴蝶在其間戲嘻,蛾類在冠上飛舞。這時,來人的悶惓、煩躁全被不知不覺地趕跑”。《長久的白皮松》一段“走進墓園,耀入眼簾的是那經歷四百多年風雨滄桑的通直的44株白皮松。通圓的樹幹,圍徑約有兩米有餘,幹軀直向藍天,遮天蔽日。蒼勁的枝葉飄逸芳香,鳥兒在上面嬉笑歌唱。面對高大蒼勁的古鬆,讓我穿越四百年的歷史隧道,來到了泱泱大國的大明王朝”的描述,從而流露出了他滿懷的豪情。在《品味山水》中寫道,“有山有水的世界,山者仁也,水者智也,失去理智則陷入喪人性,丟掉仁義則失掉氣節,任人踩踏宰割。一個完美之人,恐怕要有骨氣,水之柔性。或許才是智勇雙全,仁智合一,樂於奉獻的樂山樂水之人”。從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歡快的蘆葦》呈現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思想,積極對待生活、工作、學習、創作、交往等,向社會傳遞著正能量。作者欣賞蘆葦的生命狀態,從中悟出為人的真諦。“它們不畏酷暑嚴寒,昂首挺立,可歌可泣。狂風吹來,彎彎腰,暫屈己身,等待來時,也並不一定不好,硬對硬的對抗,也許是敵人所希望的”,這何嘗不是做人的策略呢?“面對生物難生的沼澤地,面對一望無際的青紗帳,目視年年歲歲快快樂樂的蘆葦,我找到了生命的本質,找到了生命的元素”。聯想作者一生走過的坎坎坷坷,從農村到上學、再到祖國華南大三線建設、再到家鄉工作,從完成本職工作到勤於文學創作,確實像蘆葦一樣,面對艱難卻快快樂樂。

品味蘆葦盡歡快,情深之處笑開懷。莫道書中抒夢想,滿腹文章流淌來。願王茂長老師的筆尖上流淌出更多、更歡快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