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學習資料>節日常識>

寒衣節的民間風俗

節日常識 閱讀(1.46W)

寒衣節既是中國傳統節日,那自然是有中國傳統習俗的,只不過祭祖的節日總是與祭祀有關,祭祀方法會有所不同,不同地區的祭祀也不盡相同。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寒衣節的民間風俗,希望有所幫助!

一、寒衣節的民間風俗

1.吃麵條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民間改善生活,山區興吃蕎麵、莜麵。寒衣節吃麵的習俗習俗由來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麵條是不錯的選擇。

2.紅豆飯

後人把十月七年級當悼亡節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七年級。此後,窮人在十月七年級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

3.金銀包袱

下跪磕頭,然後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於圈內,點火焚燒。有的人家不但燒冥幣,還燒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奢侈品”,一邊燒,一邊唸叨對逝世故人想說的話。

4.燒寒衣

也就是準備供品,一般在上午進行。供品張羅好後,家人打發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臺收拾乾淨,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二、各地寒衣節傳統習俗

1.北京

“十月一,送寒衣”這句老話最早就來源於老北京,大概在明朝的時候,老百姓們就有送寒衣的習俗了,每年天氣逐漸變冷的時候,人們都會穿上保暖的衣服,而這個時候也應該為死去的親人們送去寒衣了。因此,每年的十月七年級,人們都會用紙糊製成寒衣,在寒衣包袱上寫上名字和地址,為死去的親人焚燒。

2.南京

南京的人們在十月七年級這一天,將各種顏色的紙糊成衣服、鞋帽等,並且裝在一個紅色的紙袋裡,寫上死去的親人的名字和身份,晚上把紅色的紙袋供上祭奠一番,然後再焚燒,以此來表示對親人的記掛,保佑親人。有的人們還會用收穫的糧食做一些羹來讓親人們嘗新。

3.洛陽

在洛陽有一句古話:“十月一,油唧唧”,這句話是說,在每年的農曆十月七年級這一天,人們會炸一些食物,包餃子,用這些食品來供奉祖先,由於這些食物比較肥膩,因此會弄得“油唧唧”。在洛陽,部分地區的人們不去墳頭燒寒衣,而是在家門口或者十字路口的地方燒寒衣。在十月七年級這天的傍晚,在天快黑的時候,人們會抓一把土,在家門口撒成一個圓圈狀,然後焚燒寒衣來祭奠祖先。一些熱心的人們還會到十字路口,為沒有後人的死者焚燒送去寒衣。

4.山東

每年的農曆十月七年級,也是山東人為死去的親人上墳的日子,他們會將自己秋收的物品為死去的親人供上,向祖先報告一年的.豐收成果。除了這些之外,他們也會用彩紙剪成衣服,為祖先焚燒,表示“十月一,上墳燒寒衣”的意思,為死去的親人送去過冬的衣服。在山東的淄川地區,他們除了上墳祭祖之外,在傍晚還會到野外的路口,為那些沒有後人的死者添送寒衣。

5.山西

在晉南地區,人們習慣用五色紙做成衣服,然後在紙里加上棉花,意思是說為去世的親人做一些棉衣、棉被,也好讓他們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而在晉北地區,人們講究用五色紙做成衣、帽、鞋、被等各種禦寒物品,有的人們還會用紙做一套房屋,有門有窗,為死者焚燒,非常精緻美觀。

三、“寒衣節”節俗地域差異與演變

自秦朝統一,至滿清覆滅,帝制終結,古代中國,常為大一統、多民族的國家。文明歷史悠久,國土面積廣袤,地域文化眾多,導致同一節日的節俗,往往因時代、地域差異,而有所不同。如“寒衣節”為逝者焚送紙製寒衣的節俗,在不同的地域,在主要節俗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又呈現出不同的地域文化觀念和特色。

今北京一帶,人們大多在十月七年級日前,去紙店買冥衣鋪糊燒活的彩色(粉紅色、黃色等)蠟花紙,印上不同顏色(粉紅色紙印白色圖案,白色紙印青蓮色圖案,黃色紙印紅色圖案)的牡丹、菊花、蝴蝶等圖案。可以將其剪成衣褲狀,也可以不剪,裝在包有紙錢、冥鈔的包裹裡。祭奠時,焚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次序,行四叩首禮。祭畢,將包裹或送到墳地,或在門口焚燒掉。

今山西南部地區,在用五色紙裁製的寒衣中,要夾裹一些棉花。當地人認為,只有這樣,逝者穿著才會暖和;山西北部地區,不僅要用五色紙做成衣、帽、鞋、被,還要用紙製作一套房舍,與紙衣一併焚燒給逝者。晉中平遙、臨縣等地,是在凌晨時焚燒寒衣。同時,婦女們要在門外放聲大哭。當地人曾寫詩描繪這一場景說:“粘紙成衣費剪裁,凌晨燒去化灰埃。禦寒泉臺果否用?但聞悲聲順耳來!”

今河南洛陽一帶,有“十月一,油唧唧”的民諺。這天,家家戶戶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餃子,作為祭祖的祭品,祭品以油膩為佳;洛陽市區、偃師等縣,人們不在墳上,而是在家門口及十字路口焚燒寒衣。具體做法是:傍晚,人們抓把土灰,在自家門前撒一個灰圈;然後在圈內,焚香上供,燃燒紙衣、紙錠,祭奠先人。洛陽一帶方言叫做“十月一兒,燒寒衣兒”。也有人在離家不遠的十字路口焚燒些紙衣、紙錠,為“遊魂路鬼”送寒衣,賄賂他們不為禍祟,且能與自家的亡人和平共處。為所謂孤魂野鬼燒寒衣的風俗,在今山東中部地區,也比較流行。洛陽新安縣一帶,則流行新婚女子,流行十月七年級去為丈夫家去世不久的老人墳上添土;若在家廟中祭祖,還要請樂隊奏樂助興等節俗。

今山東西南部地區,寒衣節除要為逝者準備寒衣外,還要以逝者生前喜愛的戲曲或神話故事為題材,製作紙紮,與寒衣一併焚燒給逝者,供其在陰間娛樂。

有些地方,不僅流傳十月七年級為逝者送寒衣過冬的風俗,即便健在的人,也要做一些象徵過冬的事情。婦女們要拿出做好的棉衣,讓丈夫、兒女換季。如果此時天氣暖和,不適宜穿棉衣,也要試穿一下,圖個吉利。男子則多在此日整理火爐,疏通煙囪。,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