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說課稿>

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法說課稿(精選6篇)

說課稿 閱讀(5.46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法說課稿(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法說課稿(精選6篇)

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法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加法》一課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首次接觸計算的問題,這節課的知識基礎是5以內數的分解與組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數學意識。

2、 學情分析

本課雖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首次接觸計算問題,但是學生們大都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學生缺少的是對於加法含義的理解,說不清為什麼用加法計算。面對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課程的設計就更應該充滿趣味、問題設計有梯度,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的認知提高一個水平。

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 通過操作演示,是學生初步瞭解加法的含義,認識“+”這個符號,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

② 能通過操作計算5以內的加法,是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操作,表達使學生經歷加法的計算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

4、教學重點:

掌握對自己合適、喜歡的計算方法。

5、教學難點:

能從不同計算方法中選擇自己合適的方法。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和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情境演示法、小組研討法,同時藉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質量。

三、說學法

古人說:“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而給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素質教育也要求學生不僅“學會”,更要“會學”。這節課我將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堅持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充分挖掘他們的創新思維。

四、說教學過程

1、複習鋪墊

讓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正方形卡片以及圓形卡片擺在桌面上後,分成兩堆。引導學生複習1~5以內數的組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慾望,為下面的加法算式中得數的得出起到鋪墊作用,從而完成新課的匯入。

2、探究新知

這個環節分三個步驟進行。

(1)引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義。首先通過電腦反覆演示氣球放在一起的過程,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的直觀感受和體驗,或者由老師一邊做手勢一邊引導說,把氣球放在一起就是“合起來”的意思。然後通過點子圖加深學生對加法含義的理解:把3個點子和1個點子合併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個點子,用加法計算。點子圖既突出了合併,又能使學生感受到部分與整體的關係而且,還能體現出由直觀情境向半抽象水平的過渡。

(2)學習加法算式。首先引導學生說出:由氣球的數量抽象出要用數字3和1表示。然後教師說明:在數學上,要求一共有幾個氣球,就是要把數字3和1合起來,用符號“+”表示。教師再次強調說明:把3和1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最後教讀加法算式。

(3)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就是把兩隻手的圓片合併在一起。這一步通過自己操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3、鞏固發展,在練習中提高

(1)發散聯想,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①課本第24頁“做一做”。

②教師啟發、引導,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這樣做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遊戲(紅花配綠葉)。多種形式的習題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3)課本第25頁松鼠玩耍圖,通過動畫演示引出算式3+2=。

(4)課本第25頁做一做。

① 通過讀懂圖意,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② 鞏固5以內加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可以根據圖點數,在一個數的基礎上接著數,也可以用數的組成的知識解決。

③ 通過對比4+1=5、1+4=5和1+3=4、3+1=4這兩對算式式,使學生通過直觀初步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為後面的教學做了鋪墊。

4、總結延伸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印象最深的是什麼?這裡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歸納所學知識內容、學習方法,能強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生掌握學法。

5、佈置作業

適量的作業可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6、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既體現了新知的形成過程,又突出了教學重點,簡潔明瞭。

7、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採取情境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1)瞭解信任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

(2)指導小組學習,培養交流意識。

(3)發揮課件的動態立體優勢,給學生學習的空間。

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法說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96~98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比較簡便,學會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過程中初步滲透轉化為10加幾的轉化思想,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

滲透轉化思想,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

“湊十法”的思考過程。

教學關鍵

把9加幾轉化成10加幾。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小棒、遊戲用品。

學具:小棒20根、圓片20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啟思

師:今天,錢老師想帶一(1)班的小朋友去參觀運動會,在出發之前讓我先來考考你們。

1、對口令。

複習2、4、5、8等數的組成。

2、10加幾的加法。

師:這些都是幾加幾的算式?

師:小朋友們學得真不錯,咱們出發吧!

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

師:我們來到運動會場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運動專案,分別有多少人蔘加?先小聲說給自己聽,再舉手彙報。(指名回答)

小結:運動會場裡有運動員和裁判員,賽跑組有6名運動員,跳繩組有3名運動員,踢毽組有9名運動員,跳遠組有7名運動員。

2.試著說說想法。

師:服務隊的小朋友為運動員買了一些盒裝飲料,紙箱裡裝了幾盒?散的有幾盒?你知道共有幾盒飲料嗎?(指名回答,板書算式)

師:你是怎樣算一共有幾盒的?(指幾名學生髮表看法)

學生中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

(1)1、2、3……12、13依次數。

(2)從9數到13。

(3)9和4合起來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撿一盒放進箱子裡,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師:小朋友,你們可真會動腦筋,想了這麼多的好加法,那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最好呢?為什麼?

師:幾種方法都很好,不過依次數比較麻煩,9和4合起來是多少一下子很難想出來,先看紙箱本來可以裝幾盒,這時還是要先把它變成10盒再來想,10加幾比較簡單。 (演示湊+過程)為什麼要拿1個放進紙箱裡呢?

我們可以把這種想法用思維圖表示出來,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來是10,再想 10+3=13”。

我們的想法在思維圖上一目瞭然。

4.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往運動場上看一看,你能提幾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呢?先問問同桌,比一比誰提得多,老師有獎品。

(指名提問題,併發給獎品)

師:剛才小朋友提的問題真棒,我們來共同解決它。

(單獨出示踢毽組和賽跑組)問:踢毽組和賽跑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說怎樣想的,板書“9+ 6= ”)

(展示湊十過程)畫思維圖:

(展示踢毽組和跳繩組)問:踢毽組和跳繩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說怎樣想的,板書“9 +3= ”)

(展示湊十過程)畫思維圖,

(展示踢毽組和跳遠組)問:踢毽組和跳遠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說怎樣想的,板書算式9+7=16 )

5.歸納演算法特點。

齊讀算式。問:算式有什麼特點?第一個加數是幾?我們叫它9加幾。

師:我們是怎樣算9加幾的呢?都是把9加幾變成10加幾來算的。 (用箭頭將算式和 10加幾連起來)

邊畫邊說順口溜:看大數,分小數,湊成+,算得數。學生齊說後同桌拍手說順口溜。

6.動手操作。

(1)擺小棒,“左邊擺9根紅色的,右邊擺3根黃色的,怎樣列式計算一共有幾根小棒?”(實物展示臺出示)

(指名列式)師:說說怎樣想的?(學生說後,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擺圖片, “左邊擺9個紅色的圓片,右邊擺7個黃的圓片,怎樣算一共有幾個圓片?”(指名列式)“說說怎樣想的?”

師:把你想的過程在書上填思維圖。(指名報答案)

三、鞏固新知,尋找規律

遊戲:摘蘋果。

引導學生觀察得數的特點。

小結:

(1)結果都十幾。

(2)得數十幾中的幾比第二個加數少1。

問:這個“1”哪兒去了?掌握這個特點,我們就能又準又快地計算9加幾的加法了。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師:老師有幾個問題要請小朋友幫助解決。

1.數菠蘿。

(大屏展示9個再添5個)問:怎樣列式計算一共有幾個菠蘿?說說怎樣想的。 (圈住其中10個)

2.數蘋果。

(大屏展示15個蘋果)問:一共有幾個蘋果?說說怎樣想的(圈住其中10個)

3.數雞蛋。

(大屏展示雞蛋圖)指導觀察:一個雞蛋箱可以裝幾個雞蛋?現在已裝有幾個了?問:一共有多少個雞蛋?怎樣又快又準地算?(展示移入一個雞蛋的過程)

4.數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圖)師:一個箱可以裝幾個蛋糕?箱子裡有幾個蛋糕?外面呢?怎樣算?(指名列式)(演示湊十過程)

五、全課小結,完善新知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解答這些題比較簡便的方法該怎樣想? (學生能說多少說多少)

師:對於這些題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個加數分成1和幾,9加1湊成10, 10再加剩下的數,這種方法叫“湊十法”。“湊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後的學習中還要經常用到。

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法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數的加法是國小算術加法運算的拓展,是國中數學運算最重要,最基礎的內容之一。熟練掌握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學習有理數其它運算的前提,同時,也為後繼學習實數、代數式運算、方程、不等式、函式等知識奠定基礎。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建構在生產、生活例項上,有較強的生活價值,體現了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就本章而言,有理數的加法是本章的重點之一。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數範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的思考方式(確定結果的符合和絕對值),關鍵在於這一節的學習。

(二)課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

(2)經歷探索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過程,理解並掌握有理數加法的法則。

(3)運用有理數加法法則正確進行運算(主要是整數的運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教師創設的熟悉情境與學生探索法則的過程中,通過觀察結果的符號及絕對值與兩個加數的符號及其絕對值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分類、歸納、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過程中感受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3)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辯證法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師生交流、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望,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

(2)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

(3)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體驗成功,樹立學習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和運用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難點:理解有理數加法法則,尤其是理解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二、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一如既往的開展“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模式的教學。

新:創設新的問題情境(足球淨勝球數)、開展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交流)、進行新的評價體系(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

行: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數的加法法則),教師關注學生是否積極思考問題(幾組有理數加法的符號與絕對值特徵)、是否主動參與討論(同號與異號的特徵)、是否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概括)。

省:在特殊例項的基礎上觀察、歸納、概括有理數的加法法則,在例項講解和自主練習的基礎上總結心得、反省得失(如:解後思)。

信:在本節課的探究法則與運用法則中體驗成功,樹立學習自信心(如在教師用數帶正號球的方法得出(+2)+(+3)= +5後,學生按照此思路可以很快得出(—2)+(—3)等其它情形。又如以口答形式判斷幾組有理數加法的和的符號和在最後以“挑戰老師”的形式判斷一句話的正誤)。

同時本節課在運用“正負抵消”和數軸探討有理數法則時,教師只對第一個或前兩個進行指導和示範,其它的留給學生獨立得出或合作完成。

另外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化,使學生在比較真實的環境裡面體驗數學的生活性。

三、說學法:

本節課同號兩數相加學生易理解,難點是異號兩數相加,所以在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學生在國小階段的學習和前面正數、負數、數軸、絕對值的學習為本節課提供了學習的前提。

第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合作和交流的能力,通過探究和合作獲得成功基本上可以實現課程目標的。

第三、範例講解和隨堂練習始終是學以至用的有效方法。範例講解與隨堂練習都是學生強化理解法則、正確運用法則的地方。範例講解時應引導學生步步說理,隨堂練習時應引導學生通過自我反省、小組評價、來克服解題時的錯誤,有必要教師給與規範矯正。

四、說教學程式:

本節課我將“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法運用到教學中,教學過程劃分為以下幾個環節:(簡述如下)

1、 引入新知——新(創設新的問題情境)。

今年恰好舉行了世界盃,所以通過足球淨勝球問題引入教學,情境活潑、自然。在學生回答(—1)+(+1)=0和(+1)+(—1)=0時滲透“正負抵消”的思想引入討論整數加法的幾種情形。

2、 探究新知——行。

(1) 類比國小學習加法的“實物數數法”(1用一個 表示,—1用一個表示,那麼2就用兩個 表示的方法)和“正負抵消”法形象直觀得出一組有理數加法的結果,教學時除(+2)+(+3)教師示範得出外,其他幾例均可學生自主得出,教師在聆聽學生講述自己的方法時及時給與積極的評價。

(2) 聯絡前面數軸,運用數軸也可以形象得出上述四組數的結果。在教學時要強調加法的“疊加性”,此處學生易出錯。如在講(—2)+(—3)時學生雖然明白—2表示從原點出發往西移動2個單位,但在加上—3時易犯“又從原點出發”的錯誤,教學時可以採取以下策略:一是先講點的移動再移動然後用數學式子表示,在此基礎上出示其它幾個算式,讓學生運用點的移動說明運算結果;二是聯絡孩提時學數數(數手指)的方法進行類比。在此處的教學師應加強引導,在講完第一個式子的表示過程後其他三個讓學生依照剛才教師的方法和思路獨立完成,在學生髮表見解時師可以讓其他學生給出矯正和評價。

3、 得出新知——省。

在前面形象得出結果的基礎上教師誘導學生從四個例子中發現一般的結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問:兩個有理數相加,和的符號怎樣確定?和的絕對值怎樣確定?一個有理數同0相加,和是多少?

在引導學生觀察前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當中的討論中,在討論中師可誘導學生先看式子的和的符號與兩個加數的符號的關係,再誘導學生看和的絕對值與兩個加數的絕對值的關係。如果學生有困難,師可引導學生分類:同號類、異號類、相反數類,觀察符號與絕對值特徵,再請學生髮表自己或小組成員的見解。此處應肯定學生樸素的語言特別應表彰有獨特見解和說得完備的學生。最後師生一起用比較規範的語言總結有理數加法法則。

4、 運用新知——信。

此處的“信”主要是指在運用法則解決問題時對照法則“步步說理”,從而樹立學生學好法則用好法則的信心。特別是異號兩數相加時更要著重強調、矯正、理清思路和步驟。然後師生一起“解後思”:在做題時應該注意什麼(此處又是“省”),在隨堂練習時教師關鍵是反饋矯正、積極評價,

5、 聯絡實際、小小拓展。

為落實“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的理念,此處可安排兩道實際應用題:如:請根據式子(—4)+3舉出一個恰當的生活情境;(此例有很多好情境,教師應對舉例舉得好的學生給與積極評價)。

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法說課稿 篇4

一、 首先,我對教材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形成積極的數學情感。(在良好的師生關係下,建立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樂於學數學,在數學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形成積極的數學情感。)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小數加法與減法》這一知識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掌握小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方法,根據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小數點對齊數位對齊的道理。

二、接下來說說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有效地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由於他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的主觀性和能動性都有了較大的提高,並且他們開始有意識的主動的去探索周圍未知的世界,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寫一些關於學生的特徵)根據他們的這些特徵,我設計了創設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數學教學方法,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體的情境中親自體驗小數加法與減法的計算過程。

新課標指出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為此,本課教學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驗證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全面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三、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的情境圖,讓學生通過觀察從圖中你觀察到了什麼,知道了 什麼資訊?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從現實的生活情境中區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數學思想,並從主題圖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列算式計算,學生會發現今天學習兩個加數都是小數,而以前學習的事整數相加,從而很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課題。

第二環節: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布魯納提出,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倡導探索性的學,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是當前國小數學教學改革的理念。

1、通過剛才引出的問題,先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嘗試用豎式進行計算,然後讓學生在小組裡面相互說說自己是怎麼進行列式的,為什麼要這要列式?

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演算法,選取不同的演算法進行板演,讓全班交流討論,哪一種演算法是正確的,重點讓學生討論為什麼要小數點對齊列式計算。最終得出結論: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一樣,也要數位對齊,而只要小數點對齊就可以做到數位對齊。

2、這時我引導學生,老師想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能幫我解決嗎?我想知道小明比小麗多用了多少元?學生們都知道要用減法進行計算。在這一過程中,我把探究知識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達到讓學生會學習、能學習愛學習的目的。在數學的學習活動中,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在這題教學中,我力求體現由扶到放的思想,讓學生通過討論、判斷、分析等方法進行列豎式計算、解決問題等學習活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能力。

3、試一試的練習讓學生計算後說說自己的做法,然後吧計算結果化簡,著重讓學生說一說化簡的結果和依據。使學生知道小數末尾有0時一般要根據小數的性質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4、最後進行小結與歸納。現在小組說一說,然後全班交流小數加法與減法與整數加法與減法在計算時有什麼相同點嗎?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麼?這樣可以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實現遷移的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在自由總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序的回憶自己在進行小數計算時先做了什麼,列豎式時要注意什麼,對於計算的結果,當小數末尾有0是,是怎麼處理的。這樣,不但幫助學生總結了小數加減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學生懂得總結、概括的一般方法。

第三環節:練習鞏固。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徑,是檢查教學目標落實情況的重要手段,為了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與應用,更好的領會小數加法與減法的意義和整數加法與減法的意義相同,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以便學生掌握知識並能熟練應用。

1、基礎性練習既課本的練一練,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獨立完成作業,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鞏固新知。

2、應用性練習。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pkg/,讓學生近一半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第四環節,引導總結,強化新知。

引導學生總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學生通過歸納與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再次進行系統的整理與鞏固,突出 本課的重點構建了知識結構,並通過學生自己回答,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體現新課標評價的多樣性,還可以鍛鍊學生的語言發展能力。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針對五年級學生認知結構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與減負的目的。

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法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9的加法》是《幼兒園整合性家園共育資源包》中《做中學1》下冊的活動內容,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二、說活動目標

依據教材的編排思路、結構特點及幼兒的年齡特徵、已有的的知識經驗,活動目標我定為:

知識目標: 學習9的加法,能夠看圖列式,理解圖示與算式的關係。

能力目標:觀察加法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換律。

情感目標:在遊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以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重點:9的加法的計算。

活動難點:看一幅圖寫2道算式。

三、說教法

大班幼兒形象思維方式發展已經相當好,邏輯思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這一階段既是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階段,也是幼兒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根據數學《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幼兒的認知規律,本次活動我採用了以下三種方法:

1、談話教學法:科學合理設計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思考。

2、演示教學法:利用PPT進行情境演示,讓幼兒更直觀的去理解9的加法。

3、遊戲教學法:幼兒活動以遊戲為主,讓幼兒感受數學的樂趣,喜歡數學活動,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四、說學法

兒童認知發展的第一階段主要是靠感覺和動作探索周圍世界,兒童的年齡越低,越需要藉助直觀和操作活動來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在活動中注意安排幼兒的操作活動,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學法:

1、動手操作:幼兒利用手中的小棒計算9的加法。

2、自主探究:幼兒根據第一組加法的學習,去探究學習第二、三、四組加法。

3、合作學習:幼兒合作分工,完成“送水果寶寶回家”的遊戲。

五、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我設為四個環節:

(一)遊戲情景匯入——遊戲:“手指開花”。

師:今天,我們來做一個遊戲:“手指開花”。老師手指上開出的“花”的數量和小朋友手上“花”的數量加起來是8。

師幼一起遊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二)遊戲活動準備——利用PPT圖示學習“9的加法”。

1、學習第一組:“1+8=9”和“8+1=9”。

(1)出示第二張PPT(點擊出現一個蘋果,再點擊出現八個蘋果,讓幼兒觀察圖片),引導幼兒提出問題。

(2)引導幼兒根據圖示編加法應用題,並列式。

(3)引導幼兒交換加數的位置列式計算。

這一環節讓幼兒學習如何根據圖示學習9的加法。

2、利用PPT上的圖示,讓幼兒自己根據圖示編加法應用題,自主學習“2+7=9”、“7+2=9”,“3+6=9”、“6+3=9”,“4+5=9”、“5+4=9”這三組加法。

(1)PPT3圖示:先出現2個梨,再出現7個梨。

(2)PPT4圖示:先出現3個草莓,再出現6個草莓。

(3)PPT5圖示: 先出現4只小鳥,再出現5只小鳥。

這一環節讓幼兒自主探究9的其他幾組加法的運算。

3、引導幼兒觀察四組加法算式,感知加法的交換律。

4、師小結,對幼兒的表現進行正確評價。

(三)遊戲活動過程——遊戲:“送水果寶寶回家”。

1、師講解遊戲規則:每個小朋友手裡都有一個水果寶寶圖片,圖片後面有一個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結果以後送回到相應的屋子裡面。送錯的小朋友要表演一個節目,送對的小朋友得到獎勵。

2、師幼聽音樂一起遊戲,注意遊戲過程中的安全。

3、小結遊戲:送錯的寶寶表演節目,送對的寶寶得到獎勵。

這一環節讓幼兒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

(四)遊戲活動延伸:我們家的數學。

幼兒在家和父母一起找找家裡的數學,並列出算計算一下。比如:我們家有一個男的,兩個女的,一共有幾個人?我們家有五個大盤子,三個小盤子,一共有幾個盤子等等。

這一環節讓幼兒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道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法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協作等手段幫助學生髮現、理解、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探究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

教學難點: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豎式計算

教學評價: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學生自評

教法、學法: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法、操作法、歸納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題卡、學生自備學習小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大膽猜想

本節課我首先,採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教材上的“參觀博物館”的主體圖,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課堂,學生通過對主題圖的觀察,從主題圖中獲取資訊和發現圖中的問題“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 學生根據從圖中獲取的資訊(每個班前面都有的人數)中研究並猜想出解決方案。“合乘” 學生會根據已有的認知基礎,提出用加法,提出兩種解決方案,對於學生提出的方案,我會及時地 肯定和讚揚,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這樣設計本環節,把學生將要掌握的新知識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多媒體手段、大膽猜想等形式,既創設了理想的教學情境,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謂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自主學習、獲取新知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是現代基礎教育改革的亮點之一,學生只有參與到實際的實踐活動當中,才能真正理解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這也是新課標強調聯絡學生實踐的主旨所在。因此,我就引導大家:“我們一起來檢驗一下我們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好不好?”“如果 班和 班合乘一輛車,車上就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學生能很快列出加法算式:35+2,我就緊接著問:“這個算式,你會用什麼方法進行計算呢?請大家各自動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學生就會採用過去的數小棒或列豎式的方法計算,根據學生的完成度,選擇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時讓學生彙報、交流,可能有一根一根地數,也可能一捆一捆地數,還有列豎式的等。我再問:“那麼哪種方法又快又準確呢?”學生會感覺數小棒較慢一些,“那麼列豎式是怎樣列的,要注意哪些,又怎樣計算的呢?” 結合以前一捆加一捆的方法,引匯出數位要對齊。這樣讓學生通過自己歸納出列豎式計算的方法,再加以板書,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因為課堂上,教師的必要引導是十分重要的,有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才不至於盲目,有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才更有意義。在學生生動而豐富的操作中,運用“轉化”的思想,學生通過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一切不僅僅是列豎式計算的過程這一知識的需要,而且也是探究型學習方式的需要。

三、時間運用,發展能力

由於前兩個流程已用去20分鐘左右的時間,為了保證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我將例題下面的“做一做”用題卡呈現給學生,並將學生分成三人小組,在小組間進行競賽,並相互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讓學生間相互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達到自我教育,相互學習的目的。同時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運用了計算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獨立思考,鞏固新制

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獨立完成練習二第1題。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可以檢驗本課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得以應用,方法得以提煉,凸現了練習的深度,也培養了學生的“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