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說課稿>

有關生物說課稿模板6篇

說課稿 閱讀(5.39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物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生物說課稿模板6篇

生物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介紹的是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生物入侵者”標題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文章開頭引出說明物件,然後具體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後寫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採取的相應的措施。這是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二、說教學依據:

學生對外入侵比較熟悉,而沒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可以從熟悉的外敵入侵的方式,再轉入對不熟悉的“生物入侵者”的思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其次閱讀科技類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篩選資訊。此文正好可以讓學生抓中心句,整理歸納各部分內容,瞭解大概文意。

三、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於衷”等詞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

2、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瞭解生物“汙染”,增強防範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二)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五、說教學方法:

1、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計閱讀題目指導學生自讀,幫助他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文章的說明技巧。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法。學生自由質疑,通過多種形式的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據光明日報(20xx年6月12日)報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內伶仃島,一種產於中、南美洲的“植物殺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們宛如一張張巨網,黑壓壓地籠罩在美麗的荔枝樹、芭蕉樹、相思樹上。樹木因為沐浴不到陽光而無聲無息地死去,鮮花和綠草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而枯萎,島上的土地正蛻變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譽的內伶仃島,可能會被薇甘菊毀於一旦。那麼薇甘菊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破壞力呢?讓我們走進梅濤的《生物入侵者》去尋找答案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設計問題指導學生自讀(多媒體顯示)1.給重點字詞注音。2.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說明本文所介紹的有關生物入侵者的知識。(不少於5個要點)3.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4.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找出來並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教師選五個小組的組長進行全班交流,每組負責一小題。

(三)、學生自由質疑,由學生共同討論解答,教師組織學生活動,並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1、各小組輪流提問題,在小組內共同討論解決。不能得到圓滿答覆的,向老師提問。2、教師分類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然後板示,全班同學共同討論解決。學生難以解答的問題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

(2)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3)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嗎?你在生活中發現過生物入侵的現象嗎?

(四)教師展示學生收集的資訊:學生自由展示課下收集的“生物入侵者”的相關材料。教師也可利用手頭資料介紹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①在我國,一種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蘆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地氣候明顯乾燥,湖中的68種魚已有38種不復存在。②在西歐,一種北美蝦病正在侵襲當地蝦,造成當地蝦在許多河流中消失。③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一種太平洋海藻覆蓋了3000公頃的海底。等等。看來,時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隨時入侵的可能,我國對“生物入侵者”必須採取了嚴格的防範措施。

(五)遷移拓展:

1、收集有關“生物入侵者”的資訊,加以整理,在班上組織一次以“話說生物入侵者”為題的討論會。

2、利用網路搜尋有關生物汙染的資訊,並加以整理,講給同學們聽。

(六)課堂小結《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採用邏輯順序說明事理,條理清晰,說明方法得當,是一篇規範的說明文,寫法值得我們初學寫作者借鑑。文中介紹的有關生物汙染的知識,應學會運用,提高防範意識,加強生態意識,瞭解當地自然風景的價值,抵抗外來生物的侵入。

(七)板書設計:

是什麼 邏

生物入侵者 怎麼樣 順

怎麼辦 序

生物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

“生物與環境”這一節是教材主題四“生態系統”的開篇節,本節內容的學習將為後面第二節“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型別”、第三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等內容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

生物與環境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生物的生存和發展都與環境密切相關。通過學習,讓學生從整體和系統的角度關注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懂得保護自然、珍愛生命。

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的關係主要分三個模組:你知道嗎、學習與探究、拓展與視野,本課的教材內容是在講述了植物界和動物界對環境普遍存在的適應性之後,又利用各類圖片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式,著重講述了動物的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等適應現象,以突出生物對環境適應的主題。在本節的最後,也指出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如果生物不能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那麼原來的適應就將變為不適應。

二、教學目標

根據內容的分析和二期課改的要求,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密切關係。

2、知道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

3、學會比較和區別生物的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觀察生物對環境適應的特徵和行為,初步學會描述觀察結果的方法。

2、學會比較和區別生物的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

1、通過講述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使學生認識到生物與環境的對立統一關係,認識到保護生物的生存環境是保護瀕危生物的重要舉措之一。

2、體會生物與環境之間長期形成的和諧關係,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自然環境、珍愛生命的責任情感。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1、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

2、學會比較和區別生物的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

(二)教學難點

(1)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以及三者之間的區別比較。

(2)認識生物適應環境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四、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在七年級科學課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非生物環境的因子:如水、陽光、土壤等,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現在又經過半年多生命科學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一定的生物學知識,觀察,實驗,抽象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已具備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對於學習生命科學的新知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不滿足於教師在講臺上的單獨說教,希望教師多采用直觀教具、直觀演示及直觀的語言,希望教師滿足他們的創造願望,讓他們自己探究,使他們能獲得施展才能及品嚐成功的機會。

五、教法指導和教學器材:

1、教法指導

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我採用一下的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引導、舉例幫助學生理解,學生觀察、思考、表述,積極探索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

2、教學器材

金魚、蓮藕、小組活動評價表,多媒體課件等。

六、教學整體設計思路和達到的預期教學效果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生自選主題,查詢資料,經小組集體討論、整理好資料後製成PPT,在課內進行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考,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等。這樣,學生既與合作伙伴同心協力,又能獨立地運用已有的經驗、知識、思維和能力來解決問題。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才能帶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本節課自始至終通過教師的引導、幫助和參與,讓學生通過分析、交流課前調查、收集的資料以及課本中的資源,自主進行探究,體驗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以更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全班同學掌握比較和區別生物的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的方法;能主動與他人分享和交流資訊;體會生物與環境之間長期形成的和諧關係,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自然環境、珍愛生命的責任情感。

七、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讓學生猜猜老師帶來的“神祕禮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匯入新課。

(二)探究整合

1、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的關係

啟動學生思維,暢所欲言。

2、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普遍性

教師引導、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收集、整理的資料。

學生以組為單位,派代表上前用簡短、優美的語言介紹、展示課前收集、整理的各類生態系統的文字、圖片資料。

引導學生觀察標本——蓮藕,探究:水生植物的適應性特點

①保護色、②擬態、③警戒色

教師大螢幕展示各類生物適應環境生活的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比較並總結保護色、擬態、警戒色的概念和作用。來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3、生物對環境適應的相對性

教師大螢幕展示夏天苔原上的雷鳥和冬天雪地上的雷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感悟。讓學生體會生物與環境之間長期形成的和諧關係,

(三)教師總結 使學生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初步建立對立統一的觀點。

八、評價:

1、填寫評價表,以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綜合評價為主,培養學會欣賞他人和事實求是的工作作風,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2、完成練習冊P13 一、(一)1、2、3 (二)1、2、3、4、5、10

3、探究題:如今,由於環境條件的人為破壞,導致瀕危動物出現,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也日趨惡化。面對這些,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生物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及地位

這部分教材先介紹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再從呼吸系統具有氣體交換的功能引入呼吸運動和氣體交換的有關知識。即三個中心問題:

1、 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2、 氣體是如何進出肺的?

3、 人體內是如何進行氣體交換的?

呼吸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與消化、運動、迴圈、排洩系統存在緊密的聯絡,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助於學生對“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與物質的交換,與新陳代謝直接有關,學好這一部分內容也有助於對“新陳代謝”的深入理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呼吸道的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結構與功能特點。

(2)理解呼吸運動的原理,瞭解呼吸頻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氣體交換的原理,掌握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及組織裡的氣體

交換。

2、能力目標:

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推理思維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形成“生物是一個統一整體”及“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辨證思想。

通過學習人工呼吸,對學生進行關愛生命和助人為樂的教育;通過學習呼吸頻率、肺活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1、肺的結構和功能

2、呼吸運動的過程

3、氣體交換的原理與過程

分析:

(1)肺的結構和功能是學習本節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不僅可以使後面的學習比較容易,還能使學生體會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普遍現象,有利於生物學觀點的建立。

(2)呼吸運動是本節基礎知識的重點。該原理需要通過學生觀察一系列的動畫之後,經過推理、判斷等思維過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養形象思維能力的重點。

(3)呼吸運動解決的是人體外環境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的問題,接著要解決的是肺泡與血液之間和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如何交換問題,無論從知識的完整性來看,還是從能力的培養來看,氣體交換的原理與過程應作為本節的重點。

難點:1、呼吸運動的過程

2、擴散作用及氣體交換的過程

分析:

(1)呼吸運動是負壓呼吸,而學生還沒有壓強的概念,就很難理解空氣是“壓入”肺內而不是“吸入”肺內。

(2)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擴散作用,而擴散作用這個物理概念要從生物學的角度教給學生是有一定困難的,加上肺泡裡、血液裡、組織細胞裡的氣體都是肉眼看不見摸不著的,讓學生理解體內氣體交換的微觀過程也是有一定困難的。

二、教學方法

自學導思法——老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

直觀教學法——主要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

自學導思的方式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教材中的肋骨運動的演示實驗是平面的,不夠形象,很難形成知識的遷移。而媒體動畫是立體的,直觀的、動靜結合的,結合教師的層層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逐步將學生將感性的認識引導到了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學習方法指導

1、指導觀察模型、圖片和動畫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

2、隨著老師的設問,學生自學教材,主動思考,小組討論,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指導學生髮現並掌握知識內在的聯絡,總結出生物學的“統一”原理。並學會運用這種原理指導以後的學習。

4、學會用系統表、表格、圖解表來總結,便於記憶。

四、教學程式

下面通過教學程式來談談教法、學法的具體應用。

教學

環節教 學 過 程設 計 意 圖

引言1、 人生存的最基本條件有哪些?

學生活動:

請學生像游泳時練習憋氣那樣,吸一口氣,然後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長時間?

2.氣體的進入是由哪個系統來完成的?通過生活常識來設問,激發了興趣,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課題,

新知識學習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設問:

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學生活動:

學生自學教材,觀察教材中的系統模式圖,觀察人體模型,邊觀察,邊思考,邊記憶,提醒三點:

① 看書和看模型要聯絡自己的身體,聯絡外界氣體進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②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觀察

③ 注意喉、氣管與食道的位置關係。

合起書看投影圖,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稱。讓學生聯絡自己的身體實際來學習,使學生感到能為自己的健康服務,從而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習的興趣。

提醒學生觀察圖形、模型時按一定的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依次觀察,使觀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條理和細緻的特點,進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重點突出肺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特點。向學生滲透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辯證觀點;讓學生自己來總結,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總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設問:

1、呼吸系統各組成器官有何特點?

2、鼻涕和痰是怎樣產生的?

3、為什麼呼吸道有清潔氣體的作用?

學生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上述問題,各小組彙報結果,教師小結。

設問:

1、肺的功能是什麼?

2、哪些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

學生活動:

學生觀察豬肺實物,觀察肺的層層放大圖,自學肺的結構特點,開展討論,並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教師評價。

生物說課稿 篇4

說課內容:七年級生物(上)《觀察植物細胞》

各位老師、各位領導、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觀察植物細胞》,觀察植物細胞涉及的知識面很廣、特別是對臨時裝片的製作過程、歸納細胞結構要求很高,歷來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新課標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通過對該課的學習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歸納整和能力,這對以後的自主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所以我選擇了它作為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師的指導。

對於觀察植物細胞,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等4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製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使用顯微鏡觀察自己製作的臨時裝片;認識並闡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初步學會繪製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能力目標】瞭解出臨時裝片製作過程以及注意事項;瞭解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情感目標】通過製作臨時裝片,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製作臨時裝片,歸納植物細胞結構。

2、難點:成功地製作臨時裝片。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

通過上一節的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使用顯微鏡的技能,這時要滿足他們觀察微小細胞的願望,引導他們進行主動探究學習,同時由於學生沒有看到過細胞,因此在觀察臨時裝片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製作較好的臨時裝片。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1)、複習上節課內容,創設情境匯入。

(2)、講授新課:如何製作臨時裝片。

(3)、繪製植物細胞結構圖

(4)、練習。

(5)、小結。

三、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多媒體、實驗探究。

2、教學手段:本節課以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為主,並採用複習、展示匯入、教師演示與輔導為輔的教學手段。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與情境匯入:

1、顯微鏡的結構由哪幾部分組成?

2、顯微鏡的使用分哪幾個步驟?

(二)、製作臨時裝片。

1、多媒體演示臨時裝片的製作步驟:

(1)準備:

擦:必須將載玻片、蓋玻片擦拭乾淨,目的是避免雜質出現於視野中。

滴:滴加清水時應適量:過多,水會溢位;過少,製片容易產生氣泡。

(2)製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蔥鱗莖葉內表皮,不要將葉肉一起帶下來。

展:充分將取下的洋蔥表皮展開,避免重疊。

蓋:蓋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水滴邊緣,然後將另一側緩緩放下。。

(3)染色:

滴: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稀碘液時適量:多了,會溢位來汙染實驗臺;少了,染色不充分。

吸:吸水紙應有另一側吸引,使稀碘液均勻擴散到蓋玻片下。使染色充分。

2、學生練習製作臨時裝片

3、學生觀察自制的臨時裝片。

(三)、學生動手製作,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

讓學生明確: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1)細胞壁:保護和支援作用

(2)細胞膜:保護、控制物質的進出。

(3)葉綠體:含有葉綠素,是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的部位。

(4)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

(5)細胞質:內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細胞液。

(四)、技能訓練:繪植物細胞結構圖

強調繪圖要領:

真實;大小、位置、點線結構;名稱標註齊全。

(五)、課堂小結:

1、臨時裝片的製作步驟;

2、植物細胞的結構。

(六)、作業佈置:

練習繪製植物細胞結構圖;要求標註功能

生物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題目是《生物入侵者》。下面我就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預期效果六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生物入侵者》選自人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4篇課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介紹的是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生物入侵者”標題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開頭引出說明物件,然後是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後寫出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採取的相應措施,這是通過邏輯順序來說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根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一)知識與能力:1、瞭解與生物入侵相關的生態知識;2、理清說明順序,概括說明要點;3、體會文中說明方法表達效果。(二)過程與方法:1、閱讀課文,篩選主要資訊;2、在掌握“生物入侵者”概念的基礎上,明確說明順序,討論說明方法,品析說明語言。(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多媒體介紹我國生物入侵的嚴峻形勢,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1、理清說明順序;2、把握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看待生物入侵這種現象。

二、說學情

對教材進行分析並且瞭解教學目標之後,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因此,根據我瞭解本班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思維能力,我覺得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回答問題等方面有條不紊,學生髮揮了主體作用,體現了本班學生的素質很高,完成了我設計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

教有常法、但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教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怎樣堅持“以人為本”和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呈現出一種自我合作探究的氛圍,使教學互動起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我採用了朗讀法,多媒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朗讀法: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要想獲取文中的資訊,必須通過朗讀對課文的感知來了解。

演示法:本文有許多生物入侵者學生沒見過,通過演示圖片,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生物入侵者對人類的危害。

合作交流法:學生可把疑難問題解決,通過探究發現一些真理,獲取更多的知識。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在一起交流,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說學法

這節課中主要以自學與合作探究這兩種方式為主,在上課前,同學們已預習了本課的內容,生字詞的音、形、義,我也調查一下學生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在這節課,我沒有檢查文中的生字詞,我重點安排學生獨立勾畫文中每段的中心句,說明順序及說明方法的好處或作用,讓他們在自學的基礎上合作探究一些答題技巧和方法,這樣一來,既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也提高了他們合作探究的意識,還提高了他們閱讀此類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激情匯入;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怎樣理解“入侵”和“生物入侵者”?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麼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在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的基礎上進行歸納)

三、把握內容,理清順序;

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文中寫了哪些生物入侵者?它們有什麼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分別是什麼?

3、本文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說說這樣安排的好處。

四、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並說明它們的表達效果。

1)通過圈點勾畫,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說明方法。

2)可用 文中“ ”這句話運用了 的說明方法 說明了 的特點。

五、跳讀課文、賞析語言

1、文中哪些詞、句子用得好?

2、文中有些字詞可否刪掉,為什麼?

六.質疑問難,領悟主旨 。

1.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

2.師提出問題突破文中的難點。

3.師生共同探究本文的主旨。

七、展開辯論,表明觀點。

針對“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生物學家和生態學界的人士持不同的態度,你贊同誰的觀點?

1,學生分甲,乙兩組展開討論。

2.師生點評,歸納小結學生的態度和觀點。

八,拓展延伸、連結生活

1、生物入侵者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聽說過或看到過?說說他們有沒有給人們帶來危害。

2、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象。

九、課堂小結,結束新課

讓我們共同努力抵抗“生物入侵” !

讓我們用心關愛我們的大自然。

六、說預期效果

本節課按照我的教學設計,我認為教學目標達到,從教學實踐看,學生的概括能力較好,歸納能力也很強,教學環節的展開還算流暢,今後在教學中需要加強的是:留給學生質疑的機會,把文字挖掘更透徹些。

生物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生物的進化”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7單元第21章第二節的

內容。生物進化是一個極其漫長且複雜的過程。在瞭解了生命的起源之後來學習生物的進化,有利於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生物進化的學習,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認同生物與環境的和諧,培養學生保護生物圈,關愛生命的情感 。本節內容分為 “生物進化的證據”、 “生物進化的歷程”以及“自然選擇學說”三部分,它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總結和延伸,又是以後學習生物多樣性知識的基礎,在本章和本冊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生物學課程標準》中關於“生物進化”的要求是“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認同生

物進化的觀點。”

《成都市國中生物畢業考試說明 》中關於“生物進化”的測試水平為“Ⅰ ”級,屬於

瞭解層次。(即:再認或回憶知識;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出例子;描述物件的基本特徵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列舉古生物學化石方面的證據,說明生物是 進化的。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和基本規律。

3. 簡述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4. 認同生物進化的觀點。

能力目標:

1.在觀察相關生物化石、形態構造等圖片過程中,提高學生處理資訊、分析綜合能力。

2. 進一步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用比較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化石資料的蒐集,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熱愛科學的態度。

2. 學習達爾文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堅持真理的科學態度,能以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和揭示生物的進化。

(三)、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1.生物化石的形成過程和化石記錄的生物進化趨勢。

2.地球上各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現的先後順序。

3.自然選擇學說的形成過程及其主要內容。

難點: 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四).課時安排及教學準備

1、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生物進化的證據、 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第二課時: 自然選擇學說

2、教師準備:視訊、圖片、資料、器材等。

3、學生準備: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資料及自制“生物進化主要歷程”拼圖遊戲板。

二、說教法

本節課始終貫穿觀察和討論,主要運用多媒體等直觀手段以及啟發式談話法,通過問題導向,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對於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採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知識的獲得滲透在過程的體驗中,讓成功的喜悅體現於精彩的交流中,讓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活動的參與中。

三、說學法

通過一年多生物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生物探究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因此,本節課主要通過讓學生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科學探究、小組合作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嚐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

同時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 生物進化的證據及主要歷程

(一)、新課匯入:播放侏羅紀公園片段

提問:現在還有恐龍嗎?我們怎麼知道以前有恐龍存在?有哪些證據能說明生物是進化而來

的呢? 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是什麼呢?

(學生討論回答)

(二)、探究新知

1.生物進化的證據

(1). 古生物學證據——化石

組織學生觀察三葉蟲化石、恐龍骨骼、恐龍蛋和恐龍足跡化石圖片。學生觀察、分析、

討論後,總結出化石的概念(古生物的遺體、遺蹟和遺物)。

思考與交流1: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所收集的化石資料,化石證據說明生物進化的趨勢是怎樣的?

2.展示不同地層化石模式圖並提問::從地層中化石的生物結構看,你發現了什麼?從早期到晚期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你能進行歸納嗎?

小結:底部是早期形成的地層,上部是晚期形成的地層。總結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特點:

在越早形成的地層中,生物的種類少,生物的結構越簡單、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層中,生物的種類多,生物的結構越複雜、高等。化石在地層中按一定順序出現的事實,成為生物進化的重要證據,也是直接的證據 。

思考與交流2:

從現在科學家已經發現的化石,我們可以作出怎樣的推測?觀察始祖鳥的化石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始祖鳥與現代鳥類、爬行動物有哪些相似點?(始祖鳥嘴裡有牙齒、有爪與爬行動物相似,被覆羽毛、有翅膀、有喙又與鳥類相似。)我們從始祖鳥身上可以得到什麼結論?(該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總結的能力。)

想一想,生物的進化除了化石以外,還有哪些證據?

(2).胚胎學證據

生物進化的證據還有很多,但無論是胚胎學的證據還是古生物學證據,科學家通常採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向學生展示八種脊椎動物和人的個體發育圖,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

觀察討論思考:圖中胚胎髮育有何特點?

(3).比較解剖學的證據

觀察鯨的鰭、馬的前腿、貓的前肢、人的手臂、蝙蝠的翼,思考:這些動物的前肢形態、功能都不同,但相似點是什麼?

(4).分子生物學證據

科學家還可以從更加微觀的角度推測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例如:細胞色素C是一種緩慢進化的蛋白質,人與下列生物細胞色素C差異數比較,你可以做出怎樣的推測?

黑猩猩 0 鯊魚 23 馬 12

向日葵 38 蒼蠅 25 牛 10

酵母菌 44 小麥 35 雞 13

思考:從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現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經歷了哪些進化環節呢?

2、生物進化的歷程

(1).科學家通過對一系列岩石年代的測定和排序逐漸排出了地球的歷史年表,這就是地質年代表。在地球的演化過程中,生物又是如何進化和發展起來的呢?觀察地質年代與生物進化歷史表。提問:從圖片中可知生物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呢?

(2).利用自制的“生物進化主要歷程”拼圖遊戲板分小組開展拼圖競賽。比一比哪個小組配合得好,能迅速而準確地把進化樹重新拼合起來,進一步瞭解生物進化的歷程。

(3).小結:植物、動物進化的歷程

(三)、課堂小結

一、化石記錄顯示:形成早的古老地層中,化石生物種類少,結構簡單而低等,形成晚的地層中,化石生物種類多,結構複雜而高等。

生物進化總趨勢: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

二、地球上的生命史:太古代、元古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前寒武紀時期──細菌、藻類時代;

古生代時期──真核藻類、無脊椎動物、裸蕨植物、魚類、

蕨類和兩棲類時代;

中生代時期──裸子植物和爬行類時代;(哺乳動物和鳥類開始出現)

新生代時期──被子植物、哺乳類時代;人類時代、現代動物、植物。

(四).鞏固提升: 1.自我檢測:成都市國中生物畢業考試 題集錦(一)

(07年)11. 化石是最有說服力的生物進化證據。始祖鳥和孔子鳥等化石證實了現在的鳥類起源於古代的:( )

A. 魚類 B. 兩棲類 C. 爬行類 D. 哺乳類

(08年)11、下列各項中,與生物進化的總趨勢不相符合的是:( )

A、從簡單到複雜 B、從低等到高等

C、從水生到陸生 D、從個體小到個體大

(09年)7. 從不同地層中發掘出來的大量化石表明,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①從簡單到複雜;② ---------- ;③ ---------- ;

(10年)7. 化石是最有說服力的生物進化證據。化石記錄顯示:形成早的古老地層中,化石生物的種類 --------- ,結構------- 。

(11年)5. 從不同地層中發掘出來的大量化石表明,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①-------- ;② -------- ;③從低等到高等。

(13年)9.下列關於生物進化趨勢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 B、低等生物→高等生物

C、體形小的生物→體形大的生物 D、結構簡單的生物→結構

10、中生代陸地上繁盛的動物、植物分別是( )

A、兩棲類、藻類 B、爬行類、裸子植物 C、鳥類、裸子植物 D、哺乳類、被子植物

2.《新課程實踐與探究叢書》P4-6

五.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