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徵文>

國中生甘守三尺講臺爭做四有教師徵文

徵文 閱讀(8.64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徵文吧,好的徵文一般具有句段文采飛揚的特點。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徵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生甘守三尺講臺爭做四有教師徵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中生甘守三尺講臺爭做四有教師徵文

英國哲學家穆勒認為,個性是人類幸福的首要因素。教育最具有人文性。教學實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要鑽研教材,研究學生。研讀文字,跳出文字,讀出自己的見解,說出自己的想法,發出自己的聲音,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成為他人的傳話筒。因此,不帶教輔、教參進課堂,顯得尤為主要。帕斯卡爾指出:“人不過是自然界一隻最脆弱的蘆葦,但這是一隻會思考的蘆葦。人因思想而偉大。”我們應善於獨立思考,富有社會責任感。我們不奢論教育思想,不誇談教學理念,我們一時成不了哲學家、思想家,但我們應該有想法,有風格,有主見,有自己的教學特色。

有激情。教育人文性、科學性,需要我們走進文字,用心去解讀,真心去對話。走進學生的'心靈,傾聽學生的呼聲,學生的青春將延續我們的青春。激情源於童心,我們因為學生而不老。很難想像一個麻木不仁的人,如何能講好《孔乙已》;一個自我封閉的人,走不進《故鄉》,嘗不到月下行船、船頭看戲的快感。與文字同在,和學生同行,蹲下來看學生,讓激情點燃激情,用心靈碰撞心靈,讓我們的激情感染學生,讓學生的笑聲在我們的精神世界迴盪。

有心計。經常對學生說“書得用時方恨少”,我們也何嘗不是如此。當需要材料來武裝我們的時候,才有憾意。其實很多時候,許多事情我們都曾見過,也曾做過,可惜末及時積累、整理;我們也曾有過思想火花、人生感悟,卻沒有及時捕捉、貯存。我們也是做文字工作的,文字積累,思想沉澱,應不是難事。教育日記教學反思,應成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教學隨筆,教學案例,會成為推動教研工作的力量源泉和資源儲備。不囿於經驗,度過漫長“高原區”,做研究性教師。

有追求。有位教育大家曾一日二省:第一我能夠做什麼,第二我怎樣把能夠做的儘可能做好。有追求,就意味著不斷給自己提出新的目標,讓每一個工作日充滿著創新的樂趣。有追求,就要開動腦筋,辦強學習。多讀書,讀好書,與名著為友,和大師對話,“腹有詩書氣自華”,不斷內省與自察,益人心智,怡人情懷。讀陶行知,讀蘇霍姆林斯基。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同事學,向學生學;拜社會為師,與學生為伍;資訊暢通,無處不為學。提個倡議,如果有時間,校會、教研會、工作例會,我們要儘可能參加,因為那也是我們學習的好機會。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美國教育家波斯納指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有想法,有激情,有心計,有追求,做新四有老師,不是遙遠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