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字數作文>600字作文>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600字作文4篇

600字作文 閱讀(2.72W)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600字作文1

由於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謬誤,存在著置人於死地的社會壓迫。但這個世界要玩一弄你,你就不能讓它玩一弄;這個世界對你不公平,你就要挺身出來抗爭!創造自己的命運!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600字作文4篇

25歲的冉阿讓因為貧困和飢餓做出抗爭,他打破了一塊玻璃偷拿了一個麵包而被判了19年的苦役。他犯法了,但他沒有犯罪,因為犯法與犯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至於他為什麼要去犯法,是因為在合法途徑,他得不到這個世界的公平對待,他只能用非法的手段,去拿回他本應得到的東西。所以公平和公義,對這個世界來說非常重要,不然,在被壓迫的人的眼中,這就是個悲慘的世界。

冉阿讓出獄後,他的不幸遭遇使他仇視法律,不再相信任何人,並要對社會進行報復,性格也變得凶狠而孤僻。然而就在冉阿讓放棄這個社會的時候,仁慈的卞福汝主教,這個基督的使者,他用仁愛之心,寬大的胸懷,點醒了暴怒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一具,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使他徹底悔悟,從此他化名為馬德蘭,棄惡從善,開始了新的生活……

當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時,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出門時往往口袋裡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麵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對於窮人而言,他就是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有一位老人被壓在車下,整個車子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有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麼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冉阿讓,才有那麼大的力量。當時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正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於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他還是冒著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

又有一位老人,他只因長相像冉阿讓被別人冤枉頂替冉阿讓被捕。當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知道後再一次猶豫了,因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讓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認的話,沒有第二個人會知道,況且他還是一個了不起的“市長”,而那位老人只不過是個年過半百、毫無用處的人而已。可就在宣佈那位老人有罪的時候,他竟公然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為此他放棄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與榮華,以再一次進了那個已經呆了19年的牢房為代價,救下了那位毫無血緣關係的人!

為了實現一個可憐的妓女芳汀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的親生女兒的願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說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後芳汀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汀——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承諾,最終救出了珂賽特,並用畢生的精力把她當作自己的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著。

為了使一些陌生的人不受到傷害,他竟然一次次地鋌而走險,不惜暴露自己曾是苦役犯的身份,被當時黑暗社會的忠實的守衛者冷酷的警長沙威盯上。為了珂賽特的幸福,他從此又過上了東躲西藏的痛苦生活,最終珂賽特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也在平靜與安詳中死去……

冉阿讓受到社會的壓迫,受到非人的折磨,受到歲月的風化,但他沒有被命運折服。他懂得創造自己的命運,他擺脫從前那個身心的牢獄,擺脫社會對他的壓迫,他通過自己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重新喚回生活在那個悲慘世界裡的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因為他不想更多的男人因為赤貧喪失尊嚴,更多的婦女因為飢餓變得墮一落,更多的兒童因為無知變得畸形。更多的人像他一樣活在壓迫與悲慘的世界中。

這個世界不應該是這樣,也可以不是這樣。當面對殘酷的生活現實時,我們要像文中的冉阿讓一樣不屈服於命運,和命運作鬥爭,而不是向生活妥協,渾渾噩噩得過日子。我們每個人都要問問自己的內心,現在的自己是自己滿意的嗎,現在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嗎?如何先去改變自己,再去改變別人、家庭、社會、乃至整個國家和世界。

每個被壓迫的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命運,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公平的對待。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600字作文2

我第一次看這本書是九歲的時候,那時候,我最喜歡看的是童話小說,接觸《悲慘世界》這樣的外國名著還是第一次,也僅是這一次接觸,讓我喜歡上了這本書。

《悲慘世界》講的是這麼一個故事:主人公冉阿讓因為偷一片面包而被判刑,加上越獄,共坐牢十九年。 出獄後他處處遭白眼,發誓報復社會,此時善良的米里哀主教感化了他。冉阿讓化名馬德拉,辦工廠,成為富翁,樂善好施,被選為市長。在這期間他認領了可憐的柯賽特為義女,併為救一個酷似他的無辜者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落入正追捕他的警察沙威之手,但設法逃脫。多年後,他救了沙威,沙威被他的舉動感動,投河自盡。後來,他的“女兒”柯賽特嫁給馬呂斯,孤單的老人終於死在了柯賽特的懷中。

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喜歡故事中的人物。主教是令我敬佩的人。當冉阿讓受到人們的白眼時,只有主教留他過夜。冉阿讓因為偷了主教的銀燭而被警察抓到了主教面前,主教非但沒有責罰他,反而對捕獲他的警官說:“他是不是對你們說過,是一個神父老頭把這些銀器送給他的,還留他在家過了一一夜?那個老頭就是我,這完全是場誤會。”主教的這句話,改變了冉阿讓的人生。這句話也讓我明白:只要你對人以誠相待,再怎麼無知的人,也會被你所感動。

我最喜歡的人物當然是冉阿讓了,自從他被主教感化以後,他便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救濟窮人、救援割風老人......後來,他還救了是他為仇人的沙威。最後,他用自己的一生與血肉養育著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冉阿讓的精神讓我敬佩。

但是,我認為最偉大的人還是芳汀。因為她為女兒剪去了自己的長髮,賣出了自己潔白的牙齒,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是她為珂賽特飽嘗了人間的憂患與痛苦,換來了珂賽特的幸福。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書——《悲慘世界》,因為它的很多地方都值得讓我們喜愛!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600字作文3

以前我曾無數次叩問自己,面對他人的過錯,我該寬恕還是該懲戒?讀了雨果的《悲慘世界》,我找到了答案。

《悲慘世界》是我至今讀過的最難忘的.小說。難忘於它的恢巨集歷史、社會場景、人物百態,更難忘於主人公冉阿讓,他面對懲處和寬恕後的靈魂鉅變。捧著這部巨集篇鉅製,體會到了深遠的分量感和直抵靈魂深處的震顫。

雨果筆下的冉阿讓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就因為偷了一塊麵包受到了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他人的唾棄。現實的冷酷使他自甘墮一落,他盲目報復社會。當他偷走主教家的一個銀器後,大主教以仁慈之心寬恕了他,臨別時還送了他一對銀燭臺,主教的寬恕讓他在悔恨中爆發出深刻的覺悟,成為精神轉化的起點,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一塊麵包”,“一個燭臺”, 代表了人們對過錯的兩極態度,一個人的靈魂從人間到地獄,又從地獄到天堂就因無情的責懲和有情的寬恕!

讀完小說,我閉目沉思,良久良久。原來,“寬恕”能拯救人,不僅拯救他人,也在拯救自己。我能做到嗎?我能寬恕他嗎?一個聲音在心中拷問著我,撕扯著我。讓我又記起去年冬天那個寒冷的中午……

我至今不能忘懷那個中午,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因為一些瑣事鬧翻了,彼此扔下狠話——絕交!我倆的吼聲刺破了彼此的心,也刺破了冬日溫暖的陽光。多年的兄弟之情就這樣了結了,那麼輕易,那麼冷漠,那麼灼人心痛!從此,我和B形同陌路,遠遠見到就繞道躲開,見面也不再說話。大家表面都裝得若無其事,但心裡卻在暗自神傷,但誰都不願先跟對方和解,開啟僵局,這種令人窒息的狀況維持了近一年。今天看完《悲慘世界》我又想起了B,一次次自問:我該怎麼辦?

對,我們需要寬恕!就像大主教寬恕冉阿讓,冉阿讓寬恕德納第、沙威、馬呂斯和柯賽特一樣,在一次次捨己中完全了別人、也放鬆了自己。想想容易,但付之行動比登天還難!當我第二天在教室裡看到B時,咽喉就像被石頭堵住一樣,怎麼也開不了口,雖然心裡無數次在為自己鼓勁兒,但昨天的豪情壯志被壓抑了。“憑什麼要我先開口?多丟臉。”一種可惡的聲音又在耳畔響起。算了,維持原狀吧!我徑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若無其事般。

放學回家,看到書桌上的《悲慘世界》,心裡又泛起了波瀾。冉阿讓的善良、寬容浮現在眼前,他把寬恕送至他人靈魂深處,有意無意間將人與人帶入一種生命的體恤中,他用寬恕翻鬆了人心的土壤,讓愛的種一子在彼此心中萌發、茁一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老子不是說:“以德報怨”,“常於善人”嗎?我們每個人都不完美,都渴盼別人的寬容、饒恕啊!

“B,今天你好精神啊!”當我再一次遇到B時,臉上綻放著笑容跟他招招手,心裡積壓多日的石頭落地了,寬恕並不難,難就難在戰勝自己。“你也很酷啊!”他用同樣的笑容望著我。我倆擊掌和解,抱在了一起,我倆的笑容照亮了對方的心,也照亮了周圍的一切,世界突然在我眼前寥廓、長遠了……

原來,寧靜可以致遠,寬恕也可以致遠!這是冉阿讓告訴我的,是雨果告訴我的,也是《悲慘世界》告訴我的。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600字作文4

這個暑假,我讀了輕鬆英語名作欣賞的《悲慘世界》,這是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故事的內容、情節,曲折感人、催人淚下。

小說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冉阿讓是個誠實的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餓死,他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獄中的苦難,曾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獄之後,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後來,他受到主教的感化決心去惡從善,改名為冉阿讓。他埋頭工作,終於當上了市長。成了大富翁後,他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卻濫判無辜,他為了不嫁禍於人,毅然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併為救助孤女珂賽特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會不容他,連他辛辛苦苦帶大的珂賽特也誤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後卻在孤寂中死亡。這是《悲慘世界》中的悲劇人物,這個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社會意義。

這部作品,最使我感到震撼的是時時刻刻閃爍著的人性的光輝。大主教對冉阿讓說:“我已經把你的靈魂從魔鬼手中買來,獻給了上帝。”從此,冉阿讓的愛心被激發了。《聖經》說:“每個人都有愛心。”就連警官沙維特最終也良心發現而自一殺了。所以,有愛,就能遵從上帝;沒有愛,就會追隨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