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字數作文>1200字作文>

【實用】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九篇

1200字作文 閱讀(1.98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九篇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中秋在即,遠在他鄉的我心中總是展現出了一絲惆悵,一絲思鄉的惆悵,總是會想起故鄉,想起在故鄉度過的中秋佳節。

記憶中故鄉的中秋,天空總是藍得乾乾淨淨,絲絲縷縷的白雲輕輕繚繞,風擺楊柳,鳥兒翻飛。收穫過的大地,絲毫沒有空曠沉寂的跡象,人們在地裡忙著蛻玉米茬子、澆地、施肥。年輕人拉著漚好的青肥跑在蜿蜒的小路上,一路歡歌笑語。生產隊的打麥場上,高高的谷垛如小山般巍峨,攤嗮的玉米棒子,棒槌似的沐浴在太陽下泛著金光。三五成群的光屁股孩子一頭扎進場邊的小河,濺起大片大片的浪花,游出好遠,水鴨子一般又浮出出面,爬上岸來,蹲在橋沿上晒太陽,嘴脣子凍得紫茄子一般。

小時候沒有電,晚上到處漆黑一片,孩子們就盼望著有月亮的日子。每當新月來臨,那便是孩子們的天下了。大家早早吃過晚飯,呼朋喚伴走出家門,到大街上捉迷藏,老鷹抓小雞,指星星過魚兒,玩抬閣、背閣、鬥拐……大家玩得樂此不彼,總是被大人們幾次三番的喊叫或生拉硬扯,才戀戀不捨的回家睡覺。

故鄉比較偏僻,那時候人們沒有文化,天文知識懂得很少,對於月食,根本不知道是三球的關係。記得有一年中秋節晚上,拜罷月亮,我和一群小夥伴正在皎潔的月光下捉迷藏,突然間感覺月色暗了下來,抬頭一看,天空晴朗朗的,月亮卻少了小半邊,不知誰喊了一聲“天狗吃月亮了——”聽到喊聲,全村人出動了,從家裡跑出來,拿著盆盆罐罐,鏟子、勺子,叮叮噹噹地敲著喊著,一路小跑到村南,爬上一座高坡上,朝著月亮的方向猛敲大喊,那驚天動地的聲音,也許真的把“天狗”震懾了,“天狗”竟然把吞下去的大半個月亮,又一點點地吐出來了!我們看到大大的、包盈盈的、明亮亮的月亮又掛在天空,才心有餘悸地跟著大人收兵回營。

那個時代很貧窮,但過中秋節很隆重。中秋節中午,每家都要做上一頓豐盛的午餐。女主人束了圍裙,添旺灶火,把大塊南瓜、土豆、豆莢粉條下到鍋裡,一會功夫,各種菜餚沸騰起來,濃郁的菜香隨著縷縷炊煙飄出小院,令過路的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猛抽上幾鼻子:“大嫂,做的好飯吧?好香啊!”大燴菜做好了,女主人到場邊拽籃麥秸,用磚擺個火爐,支上個鐵鏊子,烙一沓油餅,再炒些雞蛋。一家人回來了,一手端了菜碗,一手拿了油餅卷雞蛋,邊吃邊往街上走,大柳樹下找個石臺蹲下,張三李四、麻五趙六圍成一圈,邊吃邊噴套兒,那過節的喜悅和淳樸的鄉情,是當今的人們所體會不到的。

因為晚上要供月亮,下午是女人們蒸糖餅的時間。她們把發好的白麵揉成麵糰,擀成片,把紅糖一層層夾在中間,擰成個麻花邊,中間用小碗扣成一個個圓圓的圖形,再用蓖麻刷在每個圓的中間按成許多小花,然後勻閃閃的撒上一層籽麻,把糖餅打扮的花溜溜的,再上籠蒸。蒸好的月餅白白胖胖,漂漂亮亮。但是無論孩子們口水滴流多長,母親們是不讓孩子動一動的。因為月亮是聖潔的神,供了月亮,人才能吃。

孩子們盼望著,盼望著,天終於漸漸黑了下來,月亮露出銅盤似的大臉,月中玉兔隱約可見,女主人就忙著把蒸好的糖餅、買來的月餅,還有樹上摘的石榴、蘋果、梨,整齊地擺放在大條板裡,放在月亮能看得見的地方,放上一把響亮的百頭小炮,孩子們昂著頭,仔細揪著月亮,似乎看見玉兔的嘴還在蠕動呢!拜完月亮,女主人留出走親戚用的禮品——十六上午孩子們都去姥姥家換糖餅、送月餅,當然,姑姑家也來我們家換糖餅送月餅,這一來一去,濃濃的親情就融匯於月餅之中了——也因此只能把剩下的分給孩子們吃。我家姑姑多,分到最後所剩無幾,母親便把剩下的月餅,你半塊我半塊地分給我們兄妹。我們捨不得吃,拿著月餅用牙齒一點點刮,一點點地嚼,月餅裡邊的紅綠絲,黑桃仁,花生仁,冰糖等,讓我們大飽口福,我往往留一小塊藏起來,不讓哥哥看見,第二天再慢慢吃。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杜甫,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位佼佼者。他的詩歌千古流傳,至今為人民所喜愛,因而他曾居住很久的草堂,自然成為舉世聞名的遊覽勝地。中秋重遊草堂,雖不如古人讚美草堂春色“一夕輕雷落萬絲,霧光浮瓦碧參差”那樣動人,卻也有令人留戀之處。

進得草堂,只見遊人寥寥,一派幽靜·肅穆的氣氛:古木參天,松柏森森,秀竹鬱郁,芳草青青。一片綠的世界,綠的海洋。桂花香氣四溢,使人沉醉。這綠的浪潮中,擁有一座古色天香的庭院建築,這便是“工部祠”。進得一重門,迎面就是一座大殿,莊重而雄偉。殿門上方的門匾上,工工整整書寫著三個篆字“工部祠”。門的左右有一副對聯:“錦江春風公佔卻,草堂人曰我歸來。”進入祠內,就見堂中杜甫塑像身著錦衣,正襟危坐,雙眼炯炯有神,顯示出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品質。杜甫塑像左右,有黃庭堅和陸游的塑像陪襯。塑像兩旁各有一塊石碑,介紹杜甫的生平。工部祠外左右各有一個展覽室,陳列著各朝杜詩的版本及許多國外譯作。吟詠著這些杜甫名詩,感人肺腑。杜詩沉雄·雄渾,以真摯·深沉的感情,凝重·質樸的語言,反映了一個複雜而動盪的年代。杜甫的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深刻的再現了當時社會矛盾尖銳的真實情況。人民吧他的詩稱為“詩史”,吧他稱作“詩聖”詩很有道理的。

出了“工部祠”,過了“梅園”。便可見一座草亭。硃紅的柱子,深黑的亭蓋,古樸·自然而雅緻。草亭中豎立著一塊大碑,上刻“少陵草堂”四個大字,剛勁有力,它不僅是一件歷史文物,更是一件難得的書法珍品。

離別草堂,回首眺望,令人無限遐想。杜甫草堂千百年來為世人稱頌,遊人如織,並不僅僅在於它景色宜人,真正的原因在於人們對這位“詩聖”有無限崇敬之情。

人言月圓中秋。到了中秋,月可是真的圓?近乎圓,卻不圓。不然,就不會有不圓滿的家。

中秋,一個讓我的心沉甸甸的詞。臨近中秋,就常有同學問我,你爸爸媽媽都回家了嗎?我輕輕點頭,笑了。也許笑得有點悽苦。她們都不知道,我爸爸早就不在,談何回家。

媽媽在這一天,總會把事務辦得體體面面的,買大盒大盒的精裝月餅,買各種名產水果,特色餅乾,糖果,飲料,有的是送朋友,送親戚,有的則是留著自家用。這天晚餐後,她會教我和哥哥誠心誠意地拜月亮。接著捧出當地最好的煙花,招來鄰里的小孩子,把煙花一束一束分給他們,讓孩子們一起開心。看大家玩累了,再擺出水果等的讓大家分享。孩子們滿足的笑臉讓媽媽也微微地跟著笑了。我如何不知道,她微笑後面隱藏著一顆怎樣的心,她此時此刻的心情,我體會得到。她何嘗不想也融入這喜慶的氣氛。

我不愛熱鬧,所以沒有和大夥一起玩,只是靜靜地坐在媽媽身邊。這時候媽媽總會拿出月餅讓我先品嚐,而我最討厭吃的,就是月餅,常是讓媽 著吃,特別是裡面包蛋黃的,我'一定會把蛋黃挑掉。那圓圓的蛋黃讓人特別揪心。每年這一天,常有大人逗我叫他們乾爹,一個是當醫生的,一個是當老師的,一個是隔壁家的伯伯。我承認,在爸爸不在的這些年裡,他們對我的疼愛和關懷不亞於父愛,假如爸爸還在的話。但是,我心裡只駐進一個爸爸,所以我不會那麼稱呼他們。儘管我很渴望在我的`日常生活裡可以叫到“爸爸”這個名詞。

我悄悄地躲入房間,在大家都沒注意到我的時候。窩上床,睡。明天,請你快點兒來。

“你怎麼哭了,寶貝女兒?”

“爸!”我跑了過去,“我以為您不來了”

“怎麼會,今晚的月這麼圓。中秋,爸當然要回來和你們一起。”

我閉著眼,想著小時候過中秋。那時的月,真的圓。

不願睜開眼。

我知道,眼睛一睜開,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我們期盼已久的中秋節就快到了,但是大家是否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呢?下面就讓我和你們一起了解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吧!讓我們度過一個美好而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吃著手中的月餅,不知道關於月餅的知識怎麼行?

月餅,又稱宮餅、豐收餅、圓餅、團圓餅等,唐朝時,月餅初見記載。《中國風俗辭典》講過一個傳說:唐高祖李淵在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吩咐廚師製作彩色圓餅,讓大家食之,以慶祝手下大將軍李靖北征取得的勝利,而李靖則先捧圓餅祭拜明月,並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此後,八月十五日吃圓餅,就變成了一個習俗,而後的唐明皇寵妃楊貴妃則把“胡餅”更名為“月餅”。到了宋代,已有金花、芙蓉、荷葉等各種花色的月餅。

到了明代,月餅才真正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並在民間逐漸流傳。清代以後,月餅的製作更加講究,無論質料、花色、品種都有新的發展和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月餅後來漸成為中秋節的節令食品和互相饋贈親朋的禮品。月餅,原本是祭月時的一種供品,拜月結束後,全家人圍坐一起,共享祭品,同賞明月。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大團圓”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對沒有回來的家裡人,家長要把屬於他的一份月餅認真保管起來,待他們回來時品嚐,故月餅又稱“團圓餅”。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閤家團圓,品餅賞月,其樂融融。

美味可口的月餅作為吉祥物,除了象徵閤家團圓、歡聚之外,還有很多豐富的吉祥文化內涵。中秋節以月餅祭月、拜月還有祈子和求婚姻美滿之意。舊時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女子拜月的主要目的是:已婚者祈求月娘娘送子,未婚者祈求月娘娘使其婚姻美滿幸福。此外,月餅還有象徵豐年之意。中秋節正值五穀豐登的季節,吃月餅也融入了“秋祀”的因素,月餅又成了豐年的象徵,借月餅來慶祝豐年,祈望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獲得更大的收成。

中秋節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但是你們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讓我們聽聽中秋節的傳說吧!

很久以前,大羿到山中狩獵的時候,在一棵月桂樹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樹為媒,結為夫妻。

嫦娥墓到了帝堯的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燒焦了莊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沒有了食物。同時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等妖魔鬼怪也開始危害百姓。於是帝堯命令大羿將鑿齒處死在疇華之野,將九嬰誅殺於凶水之上,將大風戰敗於青邱之澤,射掉天上多餘的太陽,殺死猰貐,將修蛇斬於洞庭,在桑林逮住封豖希。萬民歡喜,擁戴堯為天子。

後來,大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大羿,嫦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裡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大羿團聚。

大羿聽說娥奔月之後,痛不欲生。月母為二人的真誠所感動,於是允許嫦娥每年在月圓之日下界與大羿在月桂樹下相會。據說民間有好多人都曾經聽到大羿與嫦娥在月桂樹下竊竊私語呢。其實,關於中秋節的知識還有許多,讓我們一起慢慢了解吧!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中秋最美……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摘要:忘記吧,一切"家"帶給你的無限感傷;中秋的冷月餅,忘了吧,它只會勾起你的痛.看,窗外,燈已經亮了,那條光輝的路已經展現在你面前,你為何不踏上那條征程,讓它一直"光亮"下去呢?因為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暑假時我總喜歡在公路上騎自行車,我圍著市中心轉上幾圈後就可以看到夕陽緩緩落下.而它的餘輝正好灑在我所居住的房子上,頓時一片燦爛.夜幕降臨,馬路兩旁的燈亮了,和路兩旁的萬家燈火連成一片,這時我才一邊看著腳下的影子一邊回到家.

家,我離開了.從坐上公共汽車的那一刻起,我已經想得很明白.父母是愛我的,他們為了我以後有一個更好的前程,不惜把我送到外地去讀書.離開,那是我的無奈.母親在車站送我時,說了一句話:"女兒,我捨不得你."當時我沒有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意義,只是愣了一下,還是上了車.後來車啟動了,出了城,我才感覺到"家"的影子漸漸縮小了,漸漸離我遠去了,心裡產生了一種莫名的痛楚.忽而想起父親告訴我"任何情況下都不許哭",又忍住了淚水,轉頭看向窗外.因為我相信,這樣儘管哭了也不會有人看到.我靜靜地坐在窗戶旁,看著那條灰色的高速公路,那條不知要通向何方,要帶我去往何處了路,想起了我的現在與未來. 忘了吧,不要有一絲牽掛,勇敢地接受新的環境吧.一個

聲音從我耳邊傳來.我漸漸不去看它---那條路的開端的一個黑點."對,忘記.總要離開的."

中秋節快要到了.食堂裡坐著來看望學生的家長,而我卻不是其中的一人;遠處溫馨的燈火,我卻得不到其中微弱的一盞;整個夜瀰漫著月餅的香味,我卻嘗不到其中的一塊.月餅,不是沒有,而是即使含在了嘴裡,心中不免也有一絲苦澀.中秋節,本應該是一家團圓的時候,而我,卻坐在家的另一方.空蕩蕩的寢室,除了我奮筆疾書的聲音外,其他的,什麼也沒有.再望望天上的月亮,想想后羿思嫦娥的痛,也許我也應該和后羿一起思念遠方的"嫦娥"了.看看月亮---連它也不是圓的.

時空,扭轉.記憶,往復.

化作唐朝的一縷清風,在天空中無憂無慮地飄蕩,在白雲間嬉戲,俯瞰著千家萬戶歡聚一團.歌不斷,舞不斷,樂不斷.夜幕降臨,一片繁華之色.

化作宋朝的一株楊柳,立於河畔,沐浴在陽光裡,伴著微風陣陣而搖起纖纖舞姿.河水潺潺,歸舟悠悠,過著安靜而閒適的生活.平平凡凡了卻一生.

化作清朝的一名學子,揹負著家人的希望,乘上小船,踏上求學的征途.小船向前慢慢劃去,看這送別的親人,越來越小,越來越遠,唯聞一陣嘆息......

時代,變了.一切,都變了.

清風不會留念那片樂土,它回離開,去追求那個屬於它的夢;楊柳不會安於閒適的環境,它也會離開,去尋找一片適合自己發展的新天地;學子不會再去看

那個親人的背影,他會回頭,會有自己的報復,踏上新的征程.而我,也一樣.

家,我離開了.我明白,那只是我一時的避風港,而我這隻即將遠航的小船總有一天回離開那個避風港,駛向我夢寐以求的大海.對,或許,我早該自立了,漸漸學會把一切不悅忘掉,也就是"家"的依靠.

忘記吧,一切"家"帶給你的無限感傷;中秋的冷月餅,忘了吧,它只會勾起你的痛.看,窗外,燈已經亮了,那條光輝的路已經展現在你面前,你為何不踏上那條征程,讓它一直"光亮"下去呢?因為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我們期盼已久的中秋節就快到了,但是大家是否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呢?下面就讓我和你們一起了解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吧!讓我們度過一個美好而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吃著手中的月餅,不知道關於月餅的知識怎麼行?

月餅,又稱宮餅、豐收餅、圓餅、團圓餅等,唐朝時,月餅初見記載。《中國風俗辭典》講過一個傳說:唐高祖李淵在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吩咐廚師製作彩色圓餅,讓大家食之,以慶祝手下大將軍李靖北征取得的勝利,而李靖則先捧圓餅祭拜明月,並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此後,八月十五日吃圓餅,就變成了一個習俗,而後的唐明皇寵妃楊貴妃則把“胡餅”更名為“月餅”。到了宋代,已有金花、芙蓉、荷葉等各種花色的月餅。到了明代,月餅才真正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並在民間逐漸流傳。清代以後,月餅的製作更加講究,無論質料、花色、品種都有新的發展和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月餅後來漸成為中秋節的節令食品和互相饋贈親朋的禮品。月餅,原本是祭月時的一種供品,拜月結束後,全家人圍坐一起,共享祭品,同賞明月。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大團圓”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對沒有回來的家裡人,家長要把屬於他的一份月餅認真保管起來,待他們回來時品嚐,故月餅又稱“團圓餅”。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閤家團圓,品餅賞月,其樂融融。

美味可口的月餅作為吉祥物,除了象徵閤家團圓、歡聚之外,還有很多豐富的吉祥文化內涵。中秋節以月餅祭月、拜月還有祈子和求婚姻美滿之意。舊時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女子拜月的主要目的是:已婚者祈求月娘娘送子,未婚者祈求月娘娘使其婚姻美滿幸福。此外,月餅還有象徵豐年之意。中秋節正值五穀豐登的季節,吃月餅也融入了“秋祀”的因素,月餅又成了豐年的象徵,借月餅來慶祝豐年,祈望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獲得更大的收成。

中秋節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但是你們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讓我們聽聽中秋節的傳說吧!

很久以前,大羿到山中狩獵的時候,在一棵月桂樹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樹為媒,結為夫妻。

嫦娥墓到了帝堯的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燒焦了莊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沒有了食物。同時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等妖魔鬼怪也開始危害百姓。於是帝堯命令大羿將鑿齒處死在疇華之野,將九嬰誅殺於凶水之上,將大風戰敗於青邱之澤,射掉天上多餘的太陽,殺死猰貐,將修蛇斬於洞庭,在桑林逮住封豖希。萬民歡喜,擁戴堯為天子。

後來,大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大羿,嫦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裡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大羿團聚。

大羿聽說娥奔月之後,痛不欲生。月母為二人的真誠所感動,於是允許嫦娥每年在月圓之日下界與大羿在月桂樹下相會。據說民間有好多人都曾經聽到大羿與嫦娥在月桂樹下竊竊私語呢。其實,關於中秋節的知識還有許多,讓我們一起慢慢了解吧!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於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蔔、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隻月亮裡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冑,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隻大耳朵,亦謔亦諧。有曲為證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閒。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裡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中秋節,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春明採風志》裡有“中秋臨節,街市遍設果攤,雅爾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並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現在,這些秋果街上都買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變成的人的最美時刻。美中不足的是蘿蔔有點貴,和蘋果一個價。難免有老年人痛斥這沒有道理的價格。值得一提的還有毛豆,過去中秋並不常見,今年在北太平莊副食店的月餅攤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鍋,而且確實是帶枝的毛豆。

從習俗上看,和過去中秋靠近的還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僕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北京這兩年似乎又興起了中秋送禮大行動。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裡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想,現在到底拜的是那裡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現在講究廣式月餅,過去“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餅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能放半年的,肯定不會是廣式月餅。 月餅源自民間祭祀,同樣,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於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從製作工藝上說,油炸、蜜餞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連餃子,也是春節供後的食品。

其實,不僅僅吃食是這樣,延順這個思路推廣開來,藝術的誕生(謹慎的人在這裡會用某些藝術門類這個概念)一樣離不開民間祭祀的。還記得上學時曾對這個問題發生興趣,翻看一些河南、山東地區的考古資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頭腦的是一柄出土于山東日照的玉斧,當然真的玉斧無緣得見,但是單單就那圖畫已經足以讓人驚訝了。那斧薄得能夠透過光線而上面精緻的一條夔紋是很難讓人簡單地以“活靈活現”這個詞將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時代,它的存在又能夠說明什麼?

與其說玉斧是斧,倒不如稱之為一種語言,描述著艱難的砍砸者同上天對話。或者稱之為精靈,這是一個屏棄了功利取捨的精神的精靈。於是由了它,藝術方才出現。更於是人才徹底地脫落成為人。

中秋節真好,好在又一次讓我想到了這些已經好久不想的問題。當然節日本來就是人們精神的節日,與此時偶爾察覺月餅與烙餅的差異,也並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這個樣子麼。給自己做吃的,為了填飽肚子沒一個認真。饅頭包子幾百上千年從不變化,但凡加上點精神追求,就能花樣翻新。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今年的中秋節又來到了,不禁想起了前年的中秋節。

記得前年的那天(一號)早晨看了國慶大閱兵,我最喜歡欣賞這種場面的軍人風姿;接著中午去了鄉友處吃壽酒,當然貴客僅此我一人而已,我的賀禮就是我的墨寶,一幅四、二尺見方的草書,這也是之前鄉友電話反覆叮囑的。

國慶且不談,閒話中秋罷。10月1日回的鄉,3日中秋節,感覺到中秋節好象熱鬧些,一是恰逢60年國慶,二是8天長假供人消遣,所以大家、小家一齊團聚,很有些過年的味道來了。中午姐姐一家三代來看節,八十開外老母親忙了一大桌,多少個菜我沒數,後來桌子放不下了。晚上草草地解決晚餐,打算獨步賞月。這時母親也和幾個老太散步去了,有趣的是她散步前用一次性環保杯盛上點飯菜,說帶給一條流浪貓吃,據她說這條貓極有靈性,每天傍晚都會準時在路旁等侯呢,呵呵,這也是拯救小小生靈的行動嘛。

傍晚,天色暗了下來,我點上支菸慢慢步出樓宅來順著右邊一條小道漫步而去。這條路邊新建了不少簡屋,顯然是附近村民為了拆遷增加補償而建的,所以住的人很少,路上走的人也少,不多遠就到了一片田地,稻田水稻快成熟了,散發著陣陣稻香,這熟悉的稻香令我想起了少年時參加田間勞動,收割稻子的場景來,我割稻擔稻就是在那時學會的這田野東面是溝渠,揚柳兩岸,這柳濤夜間渾然如霧中山峰,月大如輪,就懸在這峰巒之顛上方,這月初上,不皎,徽紅,淡淡雲層襯托著,如待估的嬌娘;向北一條田疇小徑,順徑悠然小步,再看那月時,又如待嫁新娘,滿面桃花,如銀如盤,皓光照人;徜徉著橫在眼前的已是一池清荷,荷香伴著水土清香裹著那稻香迎面而來,此時沒一絲風,小草間吟唱著幾調蟲歌,細聽這蟲唱是多聲部,兼重唱,又兼輪唱,應和巧妙,和諧自然,歌唱中似乎那月光更明瞭,更亮了。仰望那月,邊緣沒一點殘缺,銀色光藹灑滿蒼穹瀉向大地,猶出嫁新娘,明眸皓齒,端莊豔麗,自然美呼應裝飾美,不由想起了沉魚落雁與閉月羞花。回走又是一般景緻,皓光中的近山逶迤,山腳處那滬寧線上的和諧號高速列車往來穿梭,迅急賓士著。走近民屋時,抬頭看看天,大月當空,又懸於屋頂山牆之上,好一派農家月色圖。

這不禁令我想起兒時鄉間的中秋之月,那確是充滿了詩情畫意。

兒時那一次的中秋夜晚,母親燒了好菜要我與三哥一起送點給外婆去,那靜靜的夜令人陶醉,路上一個行人也沒有,我倆一前一後走在高高的江堤上,明明的月光靜靜地瀉下來,大地猶如浸潤在淡淡的牛乳中,這月光把我們倆那小小移動的身影清晰地投映在堤邊的田野裡。不一刻就到了外婆家,交了差,就回返了,臨走時外婆拿了吃的給我們,現在可記不清吃什麼好吃的了。

另一次中秋之夜,無月無光,說是天狗吃月亮,全村響起了敲打器皿的聲音,母親對我們笑著說,你們也敲呀!把天狗嚇跑月亮不就出來了嘛。這一下哥敲起了大臉盆、我敲起了小瓷盆了,和著全村的響聲,此起彼伏,敲累了,看看月亮連影子也沒有,全村的敲打聲也稀疏了,乾脆回去睡覺,夢中捉月罷。那時鄉村的中秋節,家家都要做月餅,用沙糖和芝麻粉做餡,用糯米麵做餅,芝麻粉是用芝麻放在大石皿里人工搗就的,不過這個活有點技術,也要有點力氣,一般人是舉不動那石搗子的,即使舉得動不會用巧力也不行,我卻會做,因為我磨練的多,當時我家就有這石臼,左鄰右里都來借用呢!

每到中秋這個季節,鄉間裡都充滿著節日氣氛,那種濃濃的鄉俗、鄉音、鄉情、鄉間之月讓土生土長的鄉娃終身難忘著呢!

漫步之中,不知不覺回到了宅樓下,樓上的燈光已熄了。

一晃今年的中秋節又來到了眼前。剛巧,我快完成這文章時二姐的電話來了,問了:“過幾天中秋節了,三天假呀,回來轉轉吧!帶點醃胡椒回去”。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8

年年中秋,歲歲中秋,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園,遊子之心看圓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吃餅賞月,喜看中秋圓月。我陷入了沉思??

“雲遮中秋月,雨答上元燈。”

這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先人總結出來的氣象經驗,從中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約145天左右的時間,中秋這天的天氣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今後145天的天氣變化和規律,中秋若不能見到月亮,元宵節下雨的機率就很大,影響著春節後第一個重大節日的歡慶氣氛。至少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區是這樣的氣象規律,因此,人人都盼望著中秋圓月。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是沒有眼福來看今天的月亮的,當然就不知道今天的人的所作所為。可我們卻知道今天的月亮曾經照過古人,並從今天的月亮上看到了古人給我們中華民族創造的偉大成就。四大發明、唐詩宋詞??

中華五千年的燦爛都是今天的月亮照過的,我們看著這個曾經照過古人的月亮,看著我們中華民族曾經的輝煌,我們沾沾自喜,引以為民族的驕傲??

多少年以後;當我們也成為古人的時候,多少年以後;當我們的後人也在那時的月亮上看到我們時,我們也能讓我們的後人為我們去驕傲嗎?我們又為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呢? 中秋節感想三

又是一年中秋時,幾家歡聚幾身單。不知有多少載此刻都是遊子的身份,也不知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

隻身在外,總是身不由己;孤單想念,卻又思緒難盡。總是想著多與家人團聚,可身為學子的我們此刻也只能是空對一輪明月。每一年算下來,與家人相聚的時間屈指可數。做學子的我們尚且如此,工作後,成家後,那不是更力不從心。

有一個親戚前兩天打來電話,知道我國慶節準備回家,叫我到她那兒玩玩。總是認為見面機會多著呢的我突然想到,上次與她見面卻隔了整整一年。嘆流年似水,更嘆這似水流年中,我們成了匆匆過客,道一聲相逢卻相距甚遠。有些時候,我們走過,只因太匆忙,忘記了應做的事情。而此刻,在這特殊的時刻,我們也該對著這中秋明月,從繁忙的世界中走出。

去年十一,我沒有回家,而中秋卻在此間劃過;今年十一,我打算回家,而中秋已在今宵逝去。總是那麼的不巧合,但也只能是無奈。其實,我不太看重節日本身。節日,這一早已被釘在日曆某處的特殊日子,不隨個人的意願而發生改變;節日,這一眾人歡慶的日子,只不過是營造一個不凡的氛圍,讓眾人覺得這一天非一般罷了。在這樣的日子裡做應有的習俗,確實是在過節,自己過,與眾人一起過。

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如這中秋,求的是與家人團聚。月半中秋,團團圓圓。但這樣一個被釘在某處的日子,卻難以都盡人意。遠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隻身在外,只能孤身過節,此刻的心聲,也許是怨這日子怎出現在今宵,也許是怨這生活將家人拆散??其實,我們每一次與家人相聚的日子,其本身就非同一般,這本身就可以算作一個節日,雖然過節的只有一家人。過了端午照樣可以吃粽子,中秋過後同樣可以吃月餅,因為有靈性的我們又何必只關注那一年中難得的,且又難今盡人意的日子。喜歡度日如年,每一天如過年一般度過。

但,中秋終歸是中秋,看著別人團聚,自己不免有些孤單。思念??孤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這時候有一個或一些人住進了你的心裡,而卻又無法擺脫孤單這一狀態。我這是想家了嗎?也許是吧!空對一輪明月,總希望能在此中看見某些人的身影,然而,餘輝之下,只有自己的影子伴已左右。

寫著寫著,中秋已過,但還是要將這份祝福送給遠方的家人,以及與我同為遊子的你,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9

九月,涼風習習的季節;九月,秋風送爽的季節。九月,同時也送來了美麗的中秋節。可是,今年的中秋節有些調皮喲!

“20xx年九月十二日”我一邊翻著日曆一邊念著。期待已久的中秋終於來臨了。耳邊吹過的秋風在為我慶祝。似乎慶祝地早了些。“但……謝謝啊!”我在心裡說。甜滋滋的笑容掩藏不住,兩顆兔牙亮在嘴上,甜蜜蜜的笑著,比蛋黃月餅還甜!媽媽看我這傻乎乎的樣子笑得合不攏嘴,笑著對我說:“小傻瓜,還要等到夜晚九點才能賞月、燒烤呢!”我拍拍胸脯說:“沒問題,我是個很有耐心的好孩子,一定會老老實實地等到夜晚明月升起時的!”“那就好!”媽媽滿意地走開了。其實,媽媽是怕我這個小饞嘴偷吃了放在冰箱的雞翅。我望著冰箱,直流口水。一個個不安分躺著的雞翅似乎在誘惑我:“過來呀,我可好吃呢!”一隻雞翅說。“來呀,過來嘗一口。聞聞,我多香!”……我揉了揉雙眼,一看,它們並沒有動啊。再看看——“快過來啊,我可香甜了!”心裡一想:會不會是自己心理作怪?“恩,一定是!”一個堅定的聲音告訴自己。我躲過了雞翅的香甜誘惑計劃。當然也同讓能抵過其他食物的誘惑啦!於是,自己得意洋洋的笑了起來……

“咚、咚、咚…”掛在牆上的老鐘敲了12下。我用著期待的目光望著它,反應有點遲鈍地說:“到九點啦,九點啦!”興奮地手舞足蹈的我大叫著:“媽媽媽媽,九點啦,賞月啦,燒烤啦!”東找找、西找找。一個人影都沒有……“喂,你還在下面幹嘛?”一個聲音從上面傳下來。我連忙趕到三樓。終於,看到了他們。望著天空,我陷入了一臉的呆滯,一陣冷風掠過——沒有月亮。“媽媽,媽媽!中秋怎麼會沒有月亮!”我驚呼。“不可能!只是未到時間而已罷了,再等等、再等等啊。”“哎,好吧,雖然這次的中秋沒有月亮。但是,沒有月亮的中秋並不就是不代表不是中秋節啊。”我開始自我安慰起來。與大家一起擺好燒烤的餐具後開始烤起了燒烤。我怒氣衝衝的拿起一把雞翅說:“哼,還不是吃掉你們了!”得意洋洋的烤起雞翅來……

“沒有月亮的中秋真是奇特啊!”爸爸在一旁感慨。“也是,這似乎是我見過第一次沒有月亮的中秋節,呵呵。”哥哥也說。“什麼嘛,好不容易等到今年盼望已久的中秋節,以為可以一睹“圓盤”的魅力。”我在一旁抱怨。“別生氣啦,沒有月亮贈興,也有晚風送爽啊!”媽媽連忙安慰生氣的我。她還說給我講講中秋的各種傳說。從媽媽的口中我得知中秋並不只是人們熟悉的“嫦娥奔月”還有不怎麼流傳於世的“吳剛折桂”、“朱元璋與月餅起義”和“玄宗漫遊月宮”等等……我最喜歡的還是“吳剛折桂”這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也曾在詩中寫下“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入了迷的我早就把烤雞翅的事拋到九霄雲外。一陣陣刺鼻的焦味把我從夢中拉了回來。我連忙把雞翅放到盤子上。再看看可憐的雞翅們——一個個漆黑的身段讓我不禁笑了起來。大家看到我這狼狽樣也個個都開懷大笑。只是心疼了我的肚子,要嚥下這黑漆漆的“雞翅”了。一個個烤焦了的雞翅也並沒有像我想象的那麼難以下嚥,反而烤焦以後多了一番風味。讓我胃口大開。不久,一盤烤焦了的雞翅就被我一掃而光了。我挺著脹鼓鼓的肚子回到房間睡覺去了。心裡還想著那個好吃的烤焦雞翅。而且,也忘不了這個沒有月亮的中秋節……

這個中秋節,真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