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關於《橢圓的幾何性質》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1.02W)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橢圓的幾何性質》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橢圓的幾何性質》教學反思

《橢圓的幾何性質》教學反思 篇1

20xx年xx月,我在江蘇連雲港新海高中上了一節《橢圓的幾何性質》公開課。這節課從準備,到與組內老師探討、交流,並修改、上課,直至最後聆聽各位老師和專家的指導,都讓我受益非淺。

本節課是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選修1—1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它是在學完橢圓的標準方程的基礎上,通過研究橢圓的標準方程來探究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利用曲線方程研究曲線的性質,是解析幾何的主要任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讓學生了解了橢圓的幾何性質,又讓學生初步體會了利用曲線方程來研究其性質的過程,同時也爲下一步學習雙曲線和拋物線的性質做好了鋪墊。本節課是圍繞着探究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進行的。因此,依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及教學目標,將之確定爲本節課的重點;又因爲學生第一次系統地按照橢圓方程來研究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學生感到困難,且如何定義離心率,學生感到棘手,所以我將之確定爲本節課的難點。

然而,課後的反思過程中我發現了幾個問題:第一,在講解"頂點"定義時,單純定義爲橢圓與座標軸的交點,沒把握住頂點的重要特徵,即"頂點是橢圓與其對稱軸的交點",如果把握住這一點,在講解時就應先講"對稱性",再講"頂點";二是本節課對幾何性質的導入,是由學生回顧上節所講特徵三角形的三邊與的大小關係開始的,而多數人對特徵三角形的記憶是很模糊的,上節課在這個知識點上學生吸收的並不好,如果把它放在本節課"頂點"之後再講解,會顯得更自然一些;三是"對稱性"的講解過於單薄,學生既然很快就觀察出了這個性質,何不趁熱打鐵,再從代數的角度證明一下呢?過於避重就輕的做法不利於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以上的幾點不足都提醒我今後要在研究教材上下更多的功夫。

還有在講解完"對稱性"、準備講"離心率"之前,我穿插了一道"畫橢圓的簡圖"的題目。並提圓相似嗎?橢圓呢?引起了同學們注意。這道題起到了較好的承上啓下的作用:既鞏固了剛學的性質,又引發了一個問題:橢圓的"扁"的程度與哪些要素有關。大多數學生通過所畫的兩個橢圓長軸相同、短軸不同,從而"扁"的程度不同,很自然地回答這與有關,圓的形狀是完全相同的,而橢圓的形狀是否完全相同?如何刻畫橢圓的“圓扁”度呢?

學生自主探究(預設:可以創造錯誤認識,a越大越扁?b越大越圓?聯想橢圓定義當2a定時,焦點逐漸靠近頂點,橢圓會怎麼樣?焦點逐漸靠近中心,又會怎麼樣?)

切入事先準備好的幾何畫板展示,固定長軸,移動交點,看變化。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橢圓隨着離心率逐漸接近0越圓而越接近1而越扁的動畫

過程。e越大,橢圓越扁,越小越圓。講清楚e是一個比值圓扁度用什麼刻畫?爲什麼不b用。a此外,在以下幾個方面我還需要進一步改進:一是課堂的節奏還要稍微慢一點,比如對焦點在軸時橢圓的幾個性質的給出,都是師提問生齊答,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反應慢一點的同學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被忽略掉了,而如果把這個環節換成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的方式來進行,放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效果可能會更好,也更符合新課改的理念。二是教學語言還需要不斷錘鍊,因爲數學老師的語言是否準確、精煉,會對學生的邏輯思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要力圖用清晰優美的語言藝術去感染學生。

比較過去自己曾經歷過的刻板、嚴肅的灌輸式教學,現在更提倡多給學生一點愛,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同時老師要做有效課堂的引導者,不斷優化教學策略,教學中要關注學生是否積極地參與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去,是否能夠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是否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自我發現,多角度的給學生以鼓勵和肯定。

我會以此爲契機,在平日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和創新,不斷成長和進步!

《橢圓的幾何性質》教學反思 篇2

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的重點是性質,難點是應用。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的知識是解析幾何中一個重要內容,是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發展空間想像能力,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等的又一重要素材。新課開始,先複習橢圓定義和方程,然後結合圖形觀察分析得出橢圓有性質(範圍、對稱性、頂點、離心率、準線)。

當然,要真正掌握性質並靈活應用,適當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由於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安排了六節數學課,還有足夠的時間來開展反饋環節。課本後面的練習及習題比較多,其中習題的第5題及9題難度較大。對於比較簡單的習題,基本上由學生獨立完成,當然學生解題的時間必須要保證。而對於比較難的第5及9題,採取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啓發藝術,體現“低起點、小步子、及時反饋”的教學原則,讓儘可能多的學生思維和積極性得到最大的.挑戰和提高。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境界是無止境的,“啓而不發,引而不導”是一個不斷完善的操作過程。

對於習題的教學,如何提升習題的潛在價值,如何讓學生得到最大的收穫,這是我們每天面對和思考的焦點。在教學過程中幾乎花了一節課的時間開展習題教學,由於自己一直擔心時間的緊張,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有效體現,進而數學思維及能力缺少了錘鍊的機會。這部分的缺陷,將在今後的教學中找時間來給學生補上,不過這是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將要要求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儘量做到最好。

《橢圓的幾何性質》教學反思 篇3

近期,我開設了一節公開課《橢圓的幾何性質1》。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如何儘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45分鐘的學習效率,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要教好高中數學,首先要對新課標和新教材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這樣才能將知識系統化,注意知識前後的聯繫,形成知識框架;其次要了解學生的現狀和認知結構,瞭解學生此階段的知識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係。課堂教學是實施高中新課程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而且要提高智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特別是自學。尤其是在課堂上,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裏,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爲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備課時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於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要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教學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着教學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爲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選擇例題時,例題最好是呈階梯式展現,我在準備例2時,就設置了三個小題,從易到難,便於學生理解接受。

三、要善於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新課標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師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爲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顯著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於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板演量大的內容,如解析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複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藉助於投影儀來完成。

四、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着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這節課是高三的複習課,我採取了讓學生自己回憶講述橢圓的幾何性質,教師補充的方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例題的解決過程中,我也儘量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激發學生的思維。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採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五、關愛學生,及時鼓勵

高中新課程的宗旨是着眼於學生的發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並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瞭解學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後,讓學生複述;講完一個例題後,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鍊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六、切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衆所周知,近年來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爲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就蘊含着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師沒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在的規律,就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地做題去“悟”出某些道理。結果是多數學生“悟”不出方法、規律,理解浮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複雜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於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判斷錯誤。不少學生說:現在的試題量過大,他們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而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於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見,在切實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中同時應重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養。

七、滲透教學思想方法,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轉化的思想,類比歸納與類比聯想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係數法、反證法等。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滲透在中學數學教材的條章節之中。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在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從而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用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