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部編版《憶讀書》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教學反思 閱讀(2.46W)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版《憶讀書》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編版《憶讀書》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部編版《憶讀書》教學反思1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備課怎麼備”、“教學設計如何設計”、“寫教案如何寫”之類的問題。在大學讀書時,教《教育學》的老師在講到“如何備課”這一節時,苦口婆心地強調要“備教材”、“備學生”,以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學情”作爲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的依據。記得期末考試時出的考題就是“怎樣備課”。

自己做了教師之後,我一直按“備教材”和“備學生”這兩個要求來設計我的教學。後來我發現,“備教材”與“備學生”其實是合而爲一的事情而並非分開的兩個要求或兩個程序。我將它理解爲“根據學生的學情梳理教材的知識結構”。

有—段時間,我很爲我白己的這個想法和做法得意。學校曾在全校範圍內檢查教師的教案,我寫的教案作爲優秀教案受到學校領導的認可和讚賞。

但做教師的時間長了,我感覺我的教案越來越沒有個性、越來越沒有生機。像周圍其他老師—樣,我發現我的教案不過是在不斷“重複”昨天的、過去的故事。教案也越來越簡單,有時甚至懶得做教學設計,懶得寫教案。

我開始爲教案的問題感到困惑。

前兩天接到學校通知,說有大學的專家來聽我的語文課。學校領導提醒我“要注意教學設計”、“專家可能要看教案的”。

我對這個任務並不陌生,我已經習慣於上所謂的“公開課”了。

但是,在爲這節“公開課”準備教案的過程中,在我自己提醒自己“要注意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開始反思我自己以往的“公開課”的得意與失意。我意識到我所有的得意與大意,似乎都與“教案”、“教學設汁”相關。而且,關鍵的問題似乎還不在“上課前”我如何設計教案,關鍵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狀況調整我的原先設計好的“教案”。如果這樣來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課之前設計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教學之後。

我不知道我這個想法是否正確,但我很願意按照這個想法來展開這次的“公開課”。

部編版《憶讀書》教學反思2

拿到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第十冊課本,打開目錄一看,出現《書》這個主題單元,帶着一種新鮮感我仔細看了看《憶讀書》這篇主題課文,一遍讀完不知講了些什麼內容,頓時我感到這冊教材的難度,而後又認真瀏覽了這冊教材的總體要求,但是,心裏還是沒有太大的把握,時時擔心教學中的難度,可是就在今天我上完了《憶讀書》一課後,讓我進一步體會到北師大版教材學生自主意識的體現這一教學特點。

本課教學由學生自己根據“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提出三個問題學習課文,這一教學設計較難,學生操作起來較難。因此我充分發揮課堂上學生質疑的優勢,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在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又儘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讀書經歷理解作者的讀書體驗,使學生也能和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明確,作者取得的成就離不開讀書,正因爲讀過很多的書,作者才能成爲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

但因爲本課涉及的名著較多,學生對名著的內容瞭解不深,因此我課前佈置了蒐集資料的作業,這就爲學生拓寬了知識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我認爲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目標制定是比較準確,但在“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三個問題上的順序上注意一下,應該是因爲讀書好,所以纔要多讀書;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對於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讀書感受,沒有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體會作者的情感體驗。

因此在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儘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讀書經歷理解作者的讀書體驗,使學生也能和作者產生共鳴。指導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

這課結束後,我還及時教育學生在以後讀書的歷程中,一定要把冰心奶奶給我們提出的三個要求記住,並時時得到應用,同時,我還送給他們三個詞語:開卷有益、博覽羣書、擇善從之,讓我們課堂中得到的知識在以後的學習中得到真正的應用。

部編版《憶讀書》教學反思3

今天我執教了北師大版語文第十冊《憶讀書》,這篇課文是冰心會議自己童年時的讀書生活的文章。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要然給學生理解“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意思,讓學生真正的做到這一點。

這篇課文的的內容淺顯易懂,學習本文時,我避免瑣碎的分析和逐個段落的講解,讓學生從整體入手,抓住文章的要點。可在學生初讀課文後,讓學生回答冰心奶奶在這篇課文裏最想告訴我們什麼呢?引導學生抓住課文最後一句話“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就是課文想要告訴我們的主要內容。然後在深入讀課文,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來概括一下“讀書”有那些好處?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如書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們各種感情,讓人們獲得多種美的享受。讀書能擴大知識面。讀書有助於提高人們的品德修養。讀書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還能得到“做人處世的獨立思考的大道理”。最後由讀書的“好處多”引導“多讀書”並要“讀好書”。

另外課文涉及了一些名著,有些書籍學生平時接觸的較少,可讓學生交流課前查詢的資料,我也做了適當的補充。但是我卻沒有過多的講解,只作爲適當瞭解即可。

在課文最後要引導學生體會“總而言之,統而言之”這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可結合具體內容理解。要引導學生體會出它們是“總的而言或總體而言”的意思,起總結概括的作用。

部編版《憶讀書》教學反思4

這節課,基本完成教學設計。在每節課的課初一兩分鐘,都是詩詞欣賞時間。這節課教授的是冰心先生的散文,所以讓學生學習冰心的一首小詩《成功的花》。課文《憶讀書》,雖然行文平易,但字詞和文化常識較豐富,基於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我在設計基礎知識的教學環節上,多花了些時間。而後,在梳理課文內容方面,我希望以冰心文末"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爲突破口,但效果不佳,學生還不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內涵。而後,我又針對本課的教學建議的提問,引導出一個新的文學概念"線索",在解釋了概念之後,讓學生說說本課的"線索"時,學生也較難回答得出。後來評課時,我才知道"線索"是初三要求掌握的知識點。

可以說,這節課暴露出自己教學上的一些問題,自己在轉型中,對教學的重難點把握不夠準確,對初中學生的準備不足,對初中教學法的理解不夠,還沒從高中重思辨的課堂模式中走出來。

當然,課上,學生們有感情地朗讀,受到了同組老師的肯定。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時常讓學生聽名家朗讀,鼓勵學生模仿,並給學生表現的舞臺。

部編版《憶讀書》教學反思5

我認爲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目標制定是比較準確,但在“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三個問題上的順序上注意一下,應該是因爲讀書好,所以纔要多讀書;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對於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讀書感受,沒有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體會作者的情感體驗。

因此在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儘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讀書經歷理解作者的讀書體驗,使學生也能和作者產生共鳴。指導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

這課結束後,我還及時教育學生在以後讀書的歷程中,一定要把冰心奶奶給我們提出的三個要求記住,並時時得到應用,同時,我還送給他們三個詞語:開卷有益、博覽羣書、擇善從之,讓我們課堂中得到的知識在以後的學習中得到真正的應用。

部編版《憶讀書》教學反思6

本文內容淺顯易懂,在引導學生學習時不必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課文中的一些書籍學生平時較少接觸,瞭解的東西少,所以在第二節課時就比較難上。我就將該部分的內容轉爲請同學講講自己看過的,記憶深刻的書或一篇文章。這樣一變學生的熱情就來了,一改剛纔死氣沉沉的狀態紛紛舉手發言,有的甚至自己站起來搶着向同學敘述自己所看到的精彩的內容。有描述櫻桃小丸子的任性,有的則描述蠟筆小新的調皮淘氣,有的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山水景色,有的則描述自己家裏的可愛的小貓小狗……我看了這樣的情形不禁暗暗高興,不按已定的教案來上課那也是很好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課堂上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能只爲了完成教學任務。雖然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但我在另一個方面上激起了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他們進行課外閱讀,並能夠將自己所讀到的文章說出來與大家共享。這就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課標》中“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這個目標。但課後還要多引導學生去閱讀,特別是閱讀一些名著,加深他們的文學修養。像中國的四大名著,文言文較多,學生看起來較難懂,可以先引導他們去讀讀簡單的兒童版,然後再引導他們讀讀原著,這就可以加深他們對內容的理解。片段作文訓練是爲組織學生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活動做好準備的,有的同學就做得很好,能夠及時的完成,而有的同學卻沒有完成。從中可以看出有完成的同學是有所思考的去讀書,讀過之後纔有所得;沒有完成的同學可能是沒有去看什麼書或者是看了卻沒有思考結果是寫不出來。看來,不僅要引導同學去閱讀,更要教他們如何閱讀,讀後應做什麼。

不足之處:在課堂的導入方面相對來說較難,如第一課時的導入可以換成俗語或謎語來導入如:千層寶典一翻開,黑白縱橫一排排。歷代往事它記載,知識沒它傳不開。(請打一物)謎底爲書。而第二課時則可以用同學們沒積累到的有關書的名言來導入。

新課標明確闡述了關於語文課程的基本教育理念,這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新的教育理念促使我對以往的教學方式要有所改變。在學習本課時,我採取了不同於以往的做法,既沒有嚴格地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也沒有逐段進行講解。我認爲關鍵是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思想內容的要點,對作者所說的“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有比較透徹的理解,引導學生聯繫自己讀書的實際,加深對讀書的認識,以便今後更好地進行閱讀。這堂課的教學很好地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

課外學習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學生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與教科書相比,豐富多彩的課外學習資源能給學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激發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愉悅中增長才幹、培養能力。同時,新課標倡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在各種課程中,適當開展探究、資料收集、交流討論等學習活動,以發展學生各種基本能力。新課標對初中學生在閱讀上也提出了“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這是舊大綱所未曾提及的。因此,在講冰心《憶讀書》這一課時,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去搜集冰心的有關資料及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一改過去由教師介紹作家作品,學生被動地聽記的局面,使學生逐漸養成主動獲取信息的好習慣。學生在開發利用課外資源的過程中,發展了能力,又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灌輸式的,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上是聽講,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而這次教改重要的一項就是改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代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特點的新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是平等的對話關係,是互學、互動、合作、平等的關係,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在這堂課中,我首先爲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髮現、分析、解決問題。在本節課上,我先讓學生確定所學內容,然後讓他們根據個人理解,說出自己印象最深的語句,並說明爲什麼,這其實就是一種探究式的學習。學生先去發現,然後說出依據,學生的思維就被激活、歸納、演繹、類化,既調動了學生閱讀課文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本課重點時,採用了小組討論的方法,充分體現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個人的見解,又有集體的智慧,各抒己見,互相交流,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喚醒學生內在的潛能。他們嘗試了探究的方法,經歷了研究的過程,探索精神與研究能力得到了鍛鍊。讓學生自己創造名言,主要目的不在於他們能說出多麼深刻的至理名言,而在於他們的思考過程,讓學生養成批判的意識、創新的精神,不盲從。在探究學習中,教師要時時認識到,自己只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學生知識建構的促進者。教師的“教”一定要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富有個性。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學科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但這種培養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同培養學生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同步發展的。語文課程改革強調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這意味着教師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爲形成價值觀的過程。語文教育是與語言,與人的學識、經歷、個性聯繫在一起的教育。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習《憶讀書》不僅要在知識上使學生理清文章的內容要點,並在其中進行多方面的能力訓練。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文章的理解,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對今後的學習有所指導,這纔是他們終生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