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閱讀答案>

原生文化閱讀題答案

閱讀答案 閱讀(7.55K)

試題內容:

原生文化閱讀題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春秋戰國上下五百餘載,是中國歷史上最充滿活力的黃金時代,是“禮崩樂壞,瓦釜雷鳴;高岸爲谷,深谷爲陵”的劇烈變化時代。依今人之說,那是個大毀滅、大創造、大沉淪、大崛起,從而在社會整體上大轉型的時代,這使得那個時代的人無論是政治家、思想家,還是軍事家、教育家,是俠,是士,其生命狀態無一不是飽滿昂揚奮進向上的,充溢着一種不可遏止的進取精神和非凡的創造力。

那是個講究謀略的陽謀時代,所以智慧叢生色彩斑斕;那是個本色人生的時代,所以仕學爭鳴俠隱飄逸,搖脣鼓舌皆成風流;那是個實力競爭的時代,所以強國富民爲本,虛僞的文過飾非的理論無法氾濫;那是個深刻思索、創造思想、成就學問、鑄造精神的時代,是中華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現了學術思想百家爭鳴的燦爛輝煌的景象。在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偉人中,有一半多的偉人屬於那個偉大的時代,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科學、神祕文化……幾乎所有基本領域,都在那個時代開山立宗並創造了我們民族精神的最高經典,不僅成爲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而且當之無愧地進入了人類文化的殿堂。

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曆史上政治變革最爲活躍的時代,五霸迭興,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七雄興衰,此起彼伏。在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裏,教育從戎與祀的禮制中掙脫出來,孔子私學,稷下學宮,最終實現“以法爲教”“以吏爲師”的學吏教育制度;文學形成了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文藝作品林林總總,詩歌、辭賦、小說、散文皆爲後世之濫觴,這時期有《楚辭》的鋪陳抒情、浪漫想象;有《論語》《孟子》的雍容和順、靈活善譬;有《莊子》的想象豐富、奇氣襲人;有《韓非子》的鋒利峭刻、研箴析理。藝術更見洋洋大觀,青銅器絢爛多彩,金玉精琢歎爲觀止,銘文風韻爲篆刻藝術之典範;宋音楚舞,邊磬編鐘,宮殿廓城,髹漆彩繪無一不在世界藝術史上熠熠生輝,光彩奪目。科學技術可謂燦爛輝煌,光學物理、陰陽五行、染色麻織、灌溉堤防、經絡學說,春秋戰國時代中國人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絕對遙遙領先於世界;當時的爭霸戰已經是車步  求再生的動力。

兩個多年過去了,那個民族文化原生代所創造的精神,並沒因爲歲月的流逝而漸行漸遠,依然博大精深,風采依舊。梳理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風雲變幻及國家強弱興衰之演變軌跡,窺探中國文化原生代的恢宏博大與燦爛輝煌,再現當年諸子百家和俠客名士的神采風流,以求我們在新的民族競爭面前,在國家民族的轉型期把握住富國強民、團結奮鬥的主調。

(節選自安然《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

1.下列對“原生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原生文化”主要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既有大毀滅又有大創造、既有大沉淪又有大崛起的時代,這個時代在社會整體上是大轉型的時代。

B.“原生文化”由於時代的劇烈變化,體現了飽滿昂揚、奮進向上的生命狀態,充溢着一種不可遏止的進取精神和非凡的創造力。

C.“原生文化”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哲學、教育、文學藝術、科學、神祕文化等幾乎所有基本領域,成爲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

D.“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的源,對後世有着重要影響,如孫武、司馬穰苴等偉大軍事家的理論,時至今日對世界各國軍事理論依然產生着巨大影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春秋戰國時代能夠出現學術思想百家爭鳴的燦爛輝煌的景象,是因爲那是個深刻思索、創造思想、成就學問、鑄造精神的時代,是中華文化的原生代。

B.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崇尚實力的時代,重視強國富民,追求競爭優勢,所以,那些虛僞的`文過飾非的理論沒有產生的土壤。

C.春秋戰國時代政治紛爭不斷,如五霸迭興,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七雄興衰等,此起彼伏,體現了那一時期政治變革的活躍。

D.春秋戰國時期的科學技術成就在當時遙遙領先於世界,這不僅表現在光學物理、陰陽五行、染色麻織、灌溉堤防、經絡學說等方面,也表現在軍事科學方面。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私學,稷下學宮,到最終“以法爲教”、“以吏爲師”的學吏教育制度的實現,表明教育已從戎與祀的禮制中掙脫出來。

B.原生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基,其體現的精神沒有因爲經歷了兩千多年就逐漸消退,當各種複雜的問題困擾我們的時候,每個人都能從中尋找到再生的動力。

C.社會大轉型的時代,往往也是造就偉人的時代,幾乎所有基本領域,都在春秋戰國那個充滿活力的黃金時代開山立宗並創造了我們民族精神的最高經典。

D.瞭解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和文化,就是了解我們民族精神的生命之源,有助於在今天這個國家轉型期把握住富國強民、團結奮鬥的主調。

試題答案:

一、(9分,每小題3分)

1.B   (“體現”的主體是人,不是原生文化)

2.B   (“沒有產生的土壤”錯,原文是無法氾濫)

3.B   (“每個人”不妥,原文的“我們”是就整個民族而言;“能夠從中尋找到”和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是“應該去尋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