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節日作文>端午節作文>

【精品】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錦集7篇

端午節作文 閱讀(1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錦集7篇

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1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我們中國民間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春秋時期楚國大夫、著名愛國詩人屈原。

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的時候,每次家家都在門的兩旁掛上艾草和菖蒲,用來避邪,小孩子胸前還要掛上染紅的鹹鴨蛋,戴上用彩色絲線縫製成各種形狀的香囊,以求吉祥。

過端午節吃糉子,是我國南方各地共有的習俗,只不過糉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葉包糉子,有的地方用荷葉包糉子,江浙這邊有些地方用蘆葦葉包糉子,而大多數地方都是用一種專門可以用來包糉子的竹葉,這種竹葉除用來包糉子,以前還用來做斗笠和漁舟上的雨篷。糉子的形狀也有差異,有些地方做成長方形,像個小枕頭,大多數地方都是做成四棱形。我太婆說過,做成四棱形是喻指古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靈,護佑屈原大夫平安。包糉子除了用上等圓糯米,裏面的餡也是不一樣的,有棗泥的、豆沙的、鹹蛋黃的、肉餡的……我們家包糉子是用肉餡加花生米做的,十分好吃。

每逢端午節,家家還要把屋子打掃乾淨,灑上雄黃水,防止毒蟲茲生。我聽爺爺說,過端午節還要喝雄黃酒。因爲爺爺曾經看到過一條資料,說喝雄黃酒對人體有害,所以,我們家不再喝雄黃酒了。

過端午節那天,我國南方各地還要舉行賽龍舟活動。我們老家江西撫州的風俗是每年農曆五月初八,都要在撫河舉行一次臨近鄉村的龍舟大賽,冠、亞軍還要頒發獎狀和證書,同時還有一些物質獎勵呢。

端午節的時候賽龍舟可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除了20人左右的槳手和一個舵手外,我們老家龍舟的船頭上還要放一面大鼓,船尾放一面大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鼓聲,鑼聲“嘭”落槳。因此,划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衆的吶喊聲,真可稱得上熱鬧非凡。

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2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傳統節日吧。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被人們稱爲龍節、端陽節、重五節、艾節與五月節等等。

其中,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另外,古書記載“端”字有開始的意思,因此端午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這就是現在的端午節了。

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說起端午節的來歷,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呢!讓我來告訴大家吧。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很有學問,是楚王身邊的官員,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國家富強起來。但是,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軍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縱身跳入江中。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們含着眼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的遺體。人們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特有的習俗。比如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佩香囊。我最愛吃糉子,所以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糉子吧。糉子是用糯米加各種配料,再用新鮮的竹葉包裹紮藤,上鍋蒸煮而成。喜歡吃鹹的就包上鹹肉、蛋黃、乾貝、叉燒;喜歡吃甜的就放上蜜棗、豆沙、蓮蓉。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一陣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香氣撲鼻。解開扎繩,剝開糉葉,白白的糯米里包着紅紅的蜜棗,咬一口,軟軟的、甜甜的,滿口留香。

每到端午節,我又想起一首膾炙人口的童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真是一個歡樂的傳統節日!

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3

陽光輕輕的灑落在窗簾上,透過紗紗的簾子照耀進我的臥室。

睡意朦朧的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突然一下坐起了身子在筆袋裏翻出了我的寶貝——五彩繩!端午節的帷幕從此拉開。

“彩縷碧筠糉,香粳白玉團”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着艾草,給孩子繫上五彩繩,提前爲孩子包好糉子,還有些人家會一家人歡天喜地地去賽龍舟……

清晨的太陽似乎有些嬌羞,躲在雲朵後面探頭探腦的。來到飯桌前,看着深綠色的糉葉包裹着的糉子,聞着陣陣飄香的糉子和奶奶一大清早特地準備的用艾草水煮過的雞蛋,一股暖流在我的心尖縈繞。媽媽在廚房裏忙進忙出的,雖然開着窗,清涼的微風悄悄拂過媽媽的臉頰但是豆粒般的汗珠仍舊是一滴一滴的順着媽媽的臉頰滑下。我抽了一張餐巾紙,小心翼翼的給媽媽擦拭臉上的汗珠。一瞬間,童年的無數回憶在腦海中重現,那些塵封的回憶在眼前浮現。媽媽從小爲我忙到大,每年的端午媽媽都會提前好幾天準備好五彩繩、糉子、艾草,端午那天的清晨媽媽總是寧願自己一大清早的離開被窩起來忙活也不會把我從睡夢中叫醒。

看着媽媽臉上的汗水,淚水不禁浸溼了我的眼眶。等了好久,終於等到媽媽去上班啦!

我開始搗鼓,尋找家裏的繩子,最好是能找到顏色鮮豔的。費盡千辛萬苦,歷經重重磨難,我找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好想根本就不會做啊,不過沒有我可以學嘛。時間滴滴答答的流逝,我猛地擡頭竟然已經十點半了!苦心人天不負,在萬般努力下我成功啦!雖然賣相不好看。

暮色開始四合,天空披上了暗色的紗衣,媽媽回來了。我悄悄地揹着手走到媽媽身邊,推着媽媽讓她坐下,而我則蹲下讓媽媽伸出手默默地給她繫上屬於她的五彩繩。媽媽的淚水在眼裏打轉,或許她從未想過她的女兒會給她繫上五彩繩。

端午節到了,往年都是媽媽爲我係上五彩繩,都是媽媽給我帶來溫暖的祝福;今年我來給媽媽繫上五彩繩,換作我來給媽媽送去祝福。一根五彩繩把我和媽媽緊緊地繫上,一根五彩繩延續了我心中的那點祝福!

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4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提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由於當時社會的****他的策略不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攻擊排擠最後逐出都城,流落漢北。屈原生性耿直,不願委曲求全,看破紅塵,跳進了汨羅河以死捍衛正義。當地的漁夫知道此事後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河餵魚以保全屈原的屍首。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包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人們吃糉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我們全家人都非常敬佩屈原的人品和才智。因此,我們家每年都很重視端午節,一定要包糉子以此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糉子,賽龍舟。糉子分兩種形狀:一種是牛頭糉,一種是尖尾糉。媽媽是我們家包糉子的能手。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葉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葉子放在溫水裏泡一泡,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完後伴在一起。等蘆葦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粒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花生,中間再夾幾片棗肉,包好後再將草繩捆綁好大功告成了。媽媽包的糉子又大又結實,像一個個包袱,又像一個個秤砣。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三十分鐘後,再泡在湯水裏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糉子香味撲鼻,讓我直流口水,有時一口氣竟能吃上好幾個然後腆着大肚子那憨態惹人笑。

過端午節除了吃糉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握着船槳動作協調、齊心協力地奮力向前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此起彼落,使水手們更加鼓足了幹勁,勇往直前……每年賽龍舟的場面都非常壯觀。

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而且傳承着中國的傳統文化。

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5

端午節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節日,每年,人們都將在這一天包糉子,插艾草,賽龍舟,懷念愛國詩人屈原。今年,外婆又要包糉子給全家吃,我很好奇,糉子究竟是怎麼包的?我決定向外婆請教,自已也包出幾個好吃的糉子來。

一大早,外婆就忙開了,我也趕緊過去幫忙。外婆先將糯米淘好,放在一個大盆裏,又準備了好多塊醃肉,幾個蛋黃。由於還要包肉糉,因此外婆又拿來醬油,往米盆裏倒了些許,攪拌了幾下,米馬上就變成了醬油色,接下來,就要開始包了。

外婆先拿好一張箬葉,手把手教我。她拿住箬葉的兩端,捲成一個漏斗狀,往這裏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間放上一塊鹹肉,然後將它撫平,看不出一點兒向上凸的痕跡,再將沒有碰到米的箬葉向前折,再將多餘的部分向兩邊折,用手將它捏住。這樣,一個糉子就成形了。接下來,就要在糉子外面縛上白紗線,防止糉子裏面的米漏出來。我先在糉子偏上方的地方繞了幾圈,又在下方更緊地繞了幾圈,最後,把繩子的頭和尾打一個死結,一個糉子就完美誕生了!我興奮極了,也按照剛纔的步驟去做,可是,剛要將肉放進去,“嘩啦”,一下,我手裏的箬葉鬆了,將米全倒了出來。我並沒有灰心,又繼續包起來,可箬葉就是不給我面子,剛包好,要繫繩子了,“沙沙沙”我的“漏斗”漏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將米還有肉全倒在了邊上的米盆裏,這下,我可真是大冬天吃雪糕——涼透心了。外婆過來安慰我:“每件事都有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慢慢來,會包好的。”我又振作起來,經過了十分鐘的努力,我終於親手包好了第一個糉子!之後,我越包越熟練,看着一個個自已包的糉子,我的心裏樂開了花,在這個端午節,我學會包糉子了!

端午節那天,滿屋子都是一股淡淡的糉香,我吃着自已包的糉子,我想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糉子。端午糉飄香,糉子香,學包糉子的過程更香!

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6

今天,天下着濛濛細雨,在楊羽帆媽媽和王樞楊媽媽的帶領下,我們幾個同學一起去他們家包糉子,在路上我一直在問媽媽,去什麼地方包糉子啊?媽媽回答說:她也不知道哪個叫什麼地方,我很好奇,到底去哪裏包糉子啊!很快,媽媽車子終於停了下來。到了,到了,咦!這是什麼地方啊,王樞楊媽媽告訴我,說:這是五常是他們養甲魚的地方,哦,接着媽媽們叫我們去洗下小手開始包糉子了,剛開始我們幾個都不會包,只有楊羽帆奶奶,還有我媽媽會包,這時,我就叫媽媽教我怎麼包糉子。

媽媽先是教我拿好糉葉子,緊接着把葉子做起個兜兜形狀,再把米和肉塊放在裏面,媽媽說:要先從這邊葉子摺疊過去,然後把線綁上。就這樣,一個糉子包好了。

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煮,在煮的'時候,哈哈!我們趁這個機會出去玩了起來,我們先去摘黃瓜吃,大人們告訴我,這裏黃瓜沒有打農藥特別新鮮好吃,於是我們各人都摘了吃。

再接着我們又去看山羊,呵呵,這裏居然還有山羊。帶着好奇心去看山羊,離羊圈不遠就聞到好臭的味道,可是一點兒也不影響我看山羊的心情,山羊看我們這麼多人去看它,就叫了起來,咩咩咩!好像和我們招手似的。

很快到了吃中午飯的時間,王樞楊爸爸帶我們去一家農莊吃飯,離農莊的旁邊有個魚池,我們更加好奇!因爲看着有人在魚池鉤魚兒,於是,我迫不急待地也想鉤魚兒,睢!旁邊就有魚杆,我拿着魚杆把魚兒的食物弄好,扔下去。可是,魚兒遲遲不上鉤,我們都在議論着魚兒怎麼還不上鉤啊!可能是我們太吵了原因,魚兒怕怕的不上來吃魚餌,還沒等我鉤上魚兒,媽媽便叫我吃飯了,媽媽說:吃好飯可以再去鉤魚兒,吃飯的時候我心不在焉,在想着外面魚池的魚兒會不會上鉤,於是,我跑了出來,又開始鉤起魚兒,這時,我發現魚兒竟然把我的魚杆上的魚餌吃了,等我反映過來魚兒跑掉了。 在不遠處的楊羽帆聲音傳過來說:他鉤到魚兒了,我趕緊跑過去看,他雖然鉤到一條小小的魚兒,我還是爲他高興,因爲我們幾人當中只有他鉤到魚兒。我們玩的很開心!

寫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7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糉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糉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糉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糉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糉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老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