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勤奮求學>小學教育>

太原古交市市直小學有哪些

小學教育 閱讀(7.56K)

小學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九年義務教育範圍之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太原古交市市直小學有哪些,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原古交市市直小學有哪些

太原古交市市直小學有哪些

1、古交市第一小學校

2、古交市第二小學校

3、古交市第三小學校

4、古交市第四小學校

5、古交市第五小學校

6、古交市第六小學校

7、古交市第七小學校

8、古交市第八小學校

9、古交市第九小學校

10、古交市第十小學校

11、古交市第十一小學校

12、古交市第十二小學校

13、古交市第十三小學校

14、古交市桃園中心校

15、古交市東曲中心校

16、古交市屯蘭中心校

17、古交市馬蘭中心校

18、古交市河口中心校

19、古交市鎮城底中心校

20、古交市梭峪中心校

21、古交常安中心校

22、古交市原相中心校

23、古交市岔口中心校

24、古交市邢家社中心校

25、古交市武家莊小學校

26、加樂泉九年制學校

27、爐峪口九年制學校

28、岔口九年制學校

29、邢家社九年制學校

30、常安九年制學校

31、德慧智教育文化學校

市直小學

行政級別相當於局級。好點的是省屬學校行政級別相當於廳級,也就是與學校校長和市長一個級別;更好的是部屬的,相當於省部級吧。總之學校級別越高享受到的'資源越多。

初等教育

小學教育除了教育的特點外,還有獨特的基本特徵:一是全民性,二是義務性。

初等教育機構最早產生於十六世紀的德國,由城鎮主辦,教習實用知識和新教教義。

十七世紀初,這種學校逐漸增多,成爲實施義務教育的機構。歐洲各國和日本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後,也相繼成立。

教授學童識字的“小學”,古代也叫“蒙學”,包括教育階段及教育場所兩種含義。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爲《蒙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四書》等。沒有固定年限。採用個別教學,注重背誦,練習。在學的學生也叫“蒙生”。

現代學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傳教士引入中國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引入西學(美式教育),創辦新式學校將平民教育納入滿清朝庭的視野。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對教育革新網開一面,於1905年末頒佈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宣統元年(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真正停止以後,西學逐漸成爲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階段分類

初小

初小全稱爲“初級小學”,是指小學一年級至四年級的教育階段。讀完四年級合格者,取得“初小”學歷。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農村欠發達地區才普遍建立初級小學。不少地區的農村學校是“一所學校、一個老師、一個教室、一個班級”初級小學複式班。一名教師包攬了4個年級、所有課程。初小教育對於掃除文盲有重大意義。

高小

高小全稱爲“高級小學”,是指小學五年級、六年級被稱爲“高年級”。讀完高小合格者,取得高小學歷。1949年之前,中國的高級小學並不普遍。

完小

具備初級小學和高級小學的學校,稱之爲“完全小學”,簡稱“完小”。中國實行“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後,建立農村完小,已經成爲基本標準。縣城及以上城市的小學普遍是完小,所以在20世紀60年代之後就不再作標記,而農村小學的完小仍然是教育普及程度的標誌。

減負舉措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教育部2021年(8月30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秋季學期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情況。

爲切實降低學生考試壓力,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提出了準確把握考試功能、大幅壓減考試次數、合理運用考試結果、完善學習過程評價等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考試主要發揮診斷學情教情、改進加強教學、評價教學質量等方面功能,除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外,其他考試不具有甄別選拔功能。

《通知》明確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

學制現狀

國內學制

大陸

六年制

小學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個階段:一年級、二年級叫低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叫中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叫高年級。1970年初,本着“教育要革命,學制要縮短”的理念,開始將小學六年制改爲五年制。1979年,又將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五年制

21世紀初,一些地區又進行試驗,實行小學五年制教育。如寧波、山東等地2006年在部分學校試行小學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學制”試點。濟寧等地現今也沿用“五四學制”。

臺灣

臺灣小學課程的學習領域主要有語文學習領域(包含國語文、英語、閩南語、客家語與原住民語,國語文在小學稱作國語,中學稱作國文)、生活課程(小學1、2年級的科目,爲自然與生活科技與社會的合併科目)、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健康與體育、彈性、綜合活動,以及重大議題(資訊教育、環境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家政教育)其使用課本因學校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