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作文素材>哲理故事>

觀世音菩薩和普陀山道場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 閱讀(1.35W)

《法華經》說:“衆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聲音,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觀世音菩薩修行的是大悲行解脫法門,大悲是觀世音菩薩特別的德行,所以被稱爲大悲觀世音。觀世音在中國又稱做觀音,有人認爲是因爲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將“世”隱去,而變成觀音的。

觀世音菩薩和普陀山道場哲理故事

據說觀世音菩薩現於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輔佐、西方三聖中的一尊,協助阿彌陀佛,接引衆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使一切衆生永遠離苦惱,得安樂。觀世音以大悲心觀照世間衆生,而現身說法,大悲救苦,成就了與佛平等的功德。觀世音又摘長陀羅尼法門,爲密教中具有極重要地位的菩薩。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音菩薩的信仰千百年來早已廣泛流傳。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體現。現在寺廟裏的觀音塑像,多數是披着白大髦的女子形象,叫白衣大士,有的'塑着衆多手臂和眼睛,叫千手千眼觀世音;但也有長着鬍子的純粹男性形象,這也是根據佛經來的。佛經說觀音可以隨機應變,用種種化身來拯救衆生,因此就有了種種不同名稱和形象。如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馬頭觀音、準提觀音、白衣觀音,阿麼提觀音、多羅觀音、楊柳觀音、水月觀音、送子觀音等等。特別是佛法傳來我國並東傳日本後,其顯化事蹟不勝枚舉。從佛弟子的信仰普及爲民間的信仰。“三十三觀音”就是我國唐宋時代及日本民間信仰之觀音集合而成。

在我國流傳最廣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羅尼》,簡稱《大悲咒》,由唐三藏法師不空所譯。此咒共計八十四句,內除“娑囉娑囉”句爲表示五濁惡世外,其餘八十三句代表八十三位菩薩。雖咒內同句甚多,然所代表的菩薩,則每句不同。《大悲咒》具有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因此爲一般佛教徒朝暮課誦不可缺少的內容。一切法會更是必誦之咒。

關於觀世音的來歷,則衆說紛紜。根據《悲華經》所載,觀世音本來是轉輪王的長子,名叫不煦,弟弟名叫尼摩。父子三人跟隨釋迎牟尼修行。釋迎牟尼替他們分別易名,轉輪王改稱“阿彌陀佛”,長子不煦改稱“觀世音菩薩”,幼子改稱“大勢至菩薩”。

在我國民間最流行的則是妙善公主的故事。本來是北宋年間的傳說,說春秋時代的楚莊王,有三位公主,第三位叫妙善,自小好佛茹素,無論父王如何逼迫,也不肯結婚,要削髮爲尼。楚莊王要她用劍自刎,但利劍斷爲千節,並未傷她分毫。楚莊王又派人悶死她,閻王卻使她在普陀山附近池中的一朵蓮花上覆活,所以後來民間的觀世音造像多數立於或坐於蓮座上。後來,楚廣王病重,要用親人的手和眼入藥始能得救。大女和二女躲避不救,只有妙善不假思索,挖下自己雙眼,井叫人砍下自己雙手,製藥救父。妙善盲了雙眼後便出家,經歷多種磨難而得道,修成千手千眼的法相。這些民間傳說的細節每個版本不同,與觀世音本是男身的說法卻都大異其趣。

通常在觀音大士的塑像兩邊,有一對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財’,女的叫“龍女”。

“善財童子”,是福城中一位長者的兒子,因“生時種種珍寶自然涌出”,無數財寶與之俱來而得名。儘管家財萬貫,但善財看破紅塵,視財產如糞土,發誓修行成佛。在文殊菩薩的指點下,善財童子歷訪五十三位名師,而進入佛界。佛經中即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佳話。最後在普陀山拜謁觀音菩薩,得到觀世音的教化而示現成菩薩。爲輔助觀世音普度衆生,現童子身,成爲觀世音菩薩的左近侍。而許多佛教徒僅從字面上加以誤解,以爲“善財”一定是善於理財,又善於招財;作爲“童子”,又以爲婦女拜求他定能得生貴子。

“龍女”,佛經中記述她是婆竭羅龍王的小女兒,是法華會上的有名人物。龍女自幼智慧通達,八歲時已善根成熟,在法華會上當衆示現成佛。爲了輔助觀世音菩薩普度衆生,龍女又由佛身示現爲童女身,成爲觀世音菩薩的右近侍。

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的應化聖地,所以山上各寺以供奉觀音菩薩爲主。據佛教史籍記載,唐朝大中年間(公元847一859年),有一位印度高僧來此參拜,親眼看到觀音菩薩現身說法,並授以七色寶石,因此稱普陀爲觀音顯聖地。

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銬到五臺山參拜文殊道場,看見一尊觀音大士聖像,清淨莊嚴,想請回日本供養,又怕該寺當家不肯,於是就偷偷地將這尊聖像請走,隨即買舟東渡,準備回國。當船駛到浙江定海舟山羣島新邏礁附近的時候,忽然海洋中涌現無數鐵蓮花(今稱蓮花洋),擋住航道,使船不能前進。如此一日三夜,船無法開出,只能繞着普陀山四周打轉。慧鱷見此奇異,便跪在聖像前面懺悔說:“大士,弟子因菩薩聖像莊嚴,我國佛法未遍,聖像少見,所以想請聖像回國供養。如果因我是不予而取的,或是我國衆生無緣供養,弟子就在此地建立精舍,供養聖像。”慧銬懺悔完畢,船就飛速駛到潮音洞邊,安然停下。慧銬登山後,在潮音洞附近,找到一家漁民的茅舍,見舍主張翁說明來意。張翁歡喜異常,說:“菩薩願意住在這個荒山孤島,說明與我們太有緣了。就請師父和菩薩一併住在這裏。我把房子讓出來築庵供奉菩薩,將全山民衆招集起來參拜菩薩。”慧銬因此也就不回日本,在山築庵安住。民衆稱此庵爲“不肯去觀音院”,慧銬成爲普陀山第一代開山祖師。從此,普陀山就成爲我國著名的觀世音菩薩道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