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後感>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

讀後感 閱讀(1.72W)

《漢字的故事》講述了在世界上只有漢字具有表音表意、象形等特徵,其自身的結構就包含着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元素,反映了漢民族的文化特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1

星期四,我讀了《漢字的故事》第二百二十三頁“龍”的由來。我知道了龍有什麼動物合成的,有,馬的面、鹿的角、龜的眼睛、魚的須、鱗和尾巴、蛇身、鷹爪。還知道了甲骨文、漢字的形成、漢字的演變、有關漢字的種種傳說、與漢字相關的文化現象、風俗習慣。

以及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用字、寫字的傳聞軼事中,講述漢字的知識,向讀者呈現了準確、細緻而完整的漢字文化歷史。這本書教會了我對漢字的認識,我非常喜歡這一本書。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2

今天我讀完了《漢字的故事》這本書,它主要講的是漢字怎是麼發明創造出來的以及有關漢字的一些小故事。

漢字是古代人根據現實事物演變而來的。現在我來說一下《漢字的故事》中的一些小故事吧。例如:“一壺酒”與“一活鵝”的故事。因爲“壺”和“湖”同音,所以地主要窮人還給他一“湖”酒。後來,王羲之用一“活”鵝和一“河”鵝反擊了他。這個故事講了漢字當中的同音字。很多漢字還是多音字。

還有一個故事“倉頡造字”,講的漢字是怎麼造出來的。倉頡每日俯瞰鳥獸山川,觀察日月星辰,不就倉頡把“人”、“手”、“日”、“月”、“星”、“牛”、“羊”、“馬”、“雞”、“犬”這些字造出來了,他通過觀察事物,模擬事物造出了文字。後來,人們也學會了這種造字方法。還有“徐孺子解字勸鄰人”,講了兩個字只差一個筆畫,但是意思差距非常大。

漢字真是神奇啊!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知道了有關漢字的很多知識。以後,我會更加熱愛漢字,要認真學習漢字,寫好漢字。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3

我很喜歡漢字,因爲我能從它的背後瞭解許多有趣故事。《漢字的故事》這本書帶給我一個更廣闊的漢字世界。

我開始喜歡漢字大概是從我學書法那年開始的,每一次上書法課,老師都會給我們講一段關於漢字的故事,這也是我喜歡上書法課的原因,當老師娓娓道來的時候,許多歷史故事彷彿真的浮現在了眼前。

我一拿到這本書就如癡如醉的讀了起來,書的每一篇都是由三部分組成——“一字三品”、“字裏故事”、“解詞覓趣”。“一字三品”給讀者介紹了這個字的構成、讀音、含義、造字時期等。“字裏故事”當然就是和該字有密切聯繫的故事,我最喜歡讀的就是這一部分了,書裏寫了“炎帝是誰”、“黃帝是誰”、“黃帝與蚩尤之戰”、“醜女發現原始鏡子”、“人文初祖的戰爭”等故事讀着這些故事,我也彷彿回到了那些神祕的年代。“解詞覓趣”這部分會把這個詞的由來向我們做一個詳細的介紹,讓我們更充分的瞭解它。

本書還講了很多傳說神獸,如“龍爲何物”中介紹:龍是四靈之首,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鳳爲何物”中介紹:鳳是百鳥之王,它象徵欣喜、安寧和高貴。

這本書我很感興趣,以後我會繼續閱讀更多經典讀本,也許不久的將來,我也會成爲一名文字學者,把更多神祕有趣的文字知識帶給大家。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4

漢字的奧祕非常大、多,我從這本書上獲得了巨大的知識,我現在才知道漢字的發展過程,還知道了漢字的多種意義。

我讀圖解《漢字的故事》,從而發現一個讓我驚歎不已的事情,華竟然是一種指植物的東西,華在本意上講是樹繁花盛開的樣子。上部分代表茂盛之狀,下面像樹杆的枝條。華這個字還讓我進一步瞭解華而不實的意思,它是指只開花不結果,比喻人看着很高大上,內心卻沒有想象的那樣好。

古時候,樹上開花的叫“華”,地上開花的叫“榮”,一直到晉代,纔有的“花”,但是現在華的意思大多都用到了“才華”的詞上,但古時的華就是表示植物的。

簡,這個字我讀了書才知道,簡是古代的時候的竹簡,之所以現在都說簡單這個詞,是因爲在刻竹簡時,刻起來要比刻甲骨文、金石方便多了,而且書寫速度也大大的提升了,古人因此說簡單就是因爲書簡比甲骨等原料好刻,所以就有了簡的另一個說法。簡從金文來看,門下有月光,代表着間隙。把竹片串在一起,就可以像門扇一樣活動,展開或捲起來,古人的這種構思非常巧妙,所以就有了現在的“簡”。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古時的字和現在不一樣,而且含義大不相同,讀了這本書,我感到受益匪淺,讓我感受到了漢字的偉大。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5

作者簡介:一潭渾水。“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畢生追求。另,喜歡收集曾造訪之地的地圖絲巾和各種造型的橡皮。心理年齡三歲。

鬧非典時,我們夫妻剛到北京,女兒和父母還在杭州。可北京人民屬於被隔離對象,勞動節我們回不了老家。我倆就跑到郊區去玩,參觀了抗日戰爭紀念館並在盧溝橋留下屐痕。去的路上,經過幾家書店,我倆都是愛書之人,就進去逛。我發現一套臍帶文叢,看了一下出版說明,指出它具備兩個特徵:一是具有全局觀的高度概括;二是採用人性化的寫作方式、即講故事的方式。出版說明還提到,《哲學的故事》曾經使一位大學哲學教授在教了十五年康德哲學後,通過此書弄清了康德的意思。

這令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定買下來。文叢總共6本,包括《漢字的故事》、《哲學的故事》、《人類的故事》、《文學的故事》、《宗教的故事》和《科學的故事》,但最後一本賣完了,我就把前5本都買下來。看來這套叢書出版後的確受到了熱烈歡迎,我在書架上又看到臍帶文叢二,買了一本《地球的故事》(當時書店裏文叢二還有沒有別的書在出售我已經記不清了,畢竟已經過去十多年。換做今天,我至少希望把其中一本《法律的故事》買回來)。書買回來後,我不止一次捧起來想看,都難以做到。再有趣的百科全書畢竟不像小說那麼有吸引力,不靜下心來是看不進去的。最近,自覺浮躁的心稍稍沉潛些,就決定從我最熱愛的漢字入手看這套叢書。

我對漢字的喜愛是在不知不覺中建立的。初中時,我獲得過杭州市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邀請賽第八名,這對我是一種莫大的鼓勵。高中時,我的語文老師國文底蘊深厚,我深受他的影響,對漢字的熱衷更進一層。後來,由於家庭的原因,我雖然兩次放棄進報社、雜誌社的機會,但多次在單位和社會上的報刊雜誌發表文章。我還在全國性的微型小說大獎賽上獲過獎。讀書和寫作成爲我日常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我人生的座右銘之一是:生命不息,筆耕不輟。

讓我感到汗顏的是,至今爲止,我儘管看過幾本書,百科全書卻幾乎未曾涉獵。我國古代有夏秋曬書的習慣,和尚爲此還舉行儀式,冠名曰“曬經法會”。《世說新語》中說,有個名叫郝隆的人,仰臥於地,袒腹向陽。人家問他幹什麼。他說:“吾曬腹中書耳。”待我看完買來的這6本書,穿着泳衣、躺在沙灘邊曬太陽時,我就可以略微有點底氣,不至於是在曬肚子裏的稻草或者紙屑。

讀中學時,老師說,好的作文要開門見山。我讓讀者走了十里羊腸小道,趟過了一條河,也該看見山了。由於《漢字的故事》這本書的內容實在太豐富,太精彩,我這篇讀後感只能是掛一漏萬。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種:一是5500年前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二是5000多年前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創造的聖書字;三是我國3300年前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字。楔形字和聖書字已在歷史的風塵中湮滅。甲骨文卻演變成爲現代漢字,是古文字中僅存的一種,仍然保持着表意的形式,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雖然甲骨文有着悠久的歷史,它被人們發現卻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裏面有個有意思的故事。

1899年,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得了瘧疾,太醫給他開的處方里有一味中藥叫“龍骨”。王懿榮就讓家人去藥房買。家人買回來後,王發現“龍骨”上刻着歪歪扭扭的筆畫。王喜好金石學,覺得此事非同尋常。後來人們得知,京城的中藥店所進“龍骨”都來自河南安陽小屯村,是農民種地時偶然發現的。經過王懿榮等學者精心研究,這些東西不是“龍骨”,而是比金文更早的一種文字,刻在烏龜殼上。

漢字的正式文字自甲骨文字始,漢字字體演變過程可以概括爲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除此之外,還有兩種輔助性字形,即草書和行書。人們通常用一句話形象地描寫這些字體:篆書如圈,隸書如蠶,行書如走,草書如跑。我以前只曉得是秦始皇統一了文字,卻不曉得那種字體是小篆。所以看到一些小篆作品經常不清楚它就是小篆,無知得很。現在,考慮到甲骨文和金文除了專業人士會接觸,普通人一般接觸不到,由此倒推,我看到的狀如圈圈的書法作品大體是小篆無疑。這真是一大收穫。

《漢字的故事》是一本神奇的書,它爲我打開一扇奇妙的窗戶。書中介紹,在我國湖南江永一帶,有一種文字只傳女不傳男,被稱作“女字”。女字字數衆多,形狀呈菱形,是漢字的異形體,至今仍在當地一些高齡婦女中使用。據專家推測,在我國古代的某個時期,江永一帶的婦女爲了能有一個機會和場合傾訴自己由於社會地位低下、生活寂寞而造成的苦悶,而他們又不願讓男子知曉,便依據漢字創造了只在婦女中使用的祕密文字。女字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女人的一點藐視男人的心理。

《漢字的故事》中講了一件饒有趣味的事,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用錄音帶錄下美國烏鴉的驚叫聲,拿到本國別的地方播放,烏鴉聽了都驚慌飛散。可是拿到法國去播放,法國的烏鴉聽不懂美國烏鴉的“鳥語”,一點反應都沒有。後來又拿海鷗做實驗,結果也一樣。沒想到動物也有方言,這讓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十分重視推廣普通話,爲的是消除方言之間的隔閡,此舉頗爲英明。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話我早就熟悉,一直理解爲當州官的可以防火,當百姓的卻連點燈都不行。直到看了《漢字的故事》才知道這麼理解有誤。可見,學習不能不求甚解。古代有一種忌諱叫“官諱”,是當官的人憑藉權勢讓人避諱自己的名字。宋代有個知州叫田登。他下令當地所有百姓都要把“燈”說成“火”。上元節放燈,在州官書寫的佈告上,有這麼一句:“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於是,百姓就編出這兩句話來諷刺田登。作者還講述了“惡人諱”,就是人們取名時竭力避免與惡人同名。他舉了個例子,南宋出了個大奸臣秦檜,所以後人取名幾乎都不用“檜”字。

其實,我還知道和秦檜有關的一個典故。在杭州人的叫法中,油條這種家常小吃又被稱作“油炸檜”。油條是由兩根粗麪條背靠背組成的。關於取名字的避諱,我還想起一個笑話。一對夫妻,丈夫姓鍾。他們生了一對雙胞胎男孩,就去派出所給孩子報戶口,申報的名字是鍾共和鍾央。派出所民警一看:“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然後,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漢字的故事》第八章專門講述近百年來漢字改革的方方面面,其中重點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漢字改革的情況。個人認爲這章是最引人深思的章節。對待漢字,一直有截然不同的三種態度,第一種是固守着繁體字不變。第二種是提倡將繁體字簡化。第三種是建議完全廢除漢字,實現漢字拼音化。周恩來同志傾向第二種做法。愚以爲,這是由他們不同的哲學觀所決定的。幸運的是,漢字未被廢止。事實證明,周恩來同志具有遠見卓識。此事讓我感觸良多。竊以爲,一個人在小事上可以大膽地去試,大事上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最後,用兩句話結束本文。一句是創立現代漢字科學理論的安子介先生說的話:“撼山易,撼漢字難。”另一句是我的心聲:“漢字,愛你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