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後感>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讀後感 閱讀(3.17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1

纔讀罷這本書已經是滿腹的滄桑了,隨餘秋雨遊歷了一邊世界上那些正在被時間、戰爭所吞噬的文明遺蹟。那是怎樣的一種旅程?捧着這本《千年一嘆》,我的手就好象撫摸到了文明的碎片、歷史的車轍。

放下書,去細細品味的時候,才發現,我的心原來正在滴血。

這是一本日記,寫的是在千年之交,餘秋雨先生隨香港《鳳凰衛視》考察人類文明遺蹟的經歷。一個柔弱的學者、書生,數萬公里的越野行程,何等的不易?這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執着追求、謔誠朝拜。沿着人類古代文明的路基前行,卻發現竟然有那麼多路段戰壕密佈、荒草迷離、盜匪出沒!人類正在慢慢親手毀掉自己的文明。

或許是對餘秋雨先生的尊敬,我對這本書的感覺頗爲良好,讀書的同時既領略了沿途的奇聞軼事、還有餘先生思辯的精神、對文明衰落的厚重情感;對當地貧窮落後的現狀的痛惜;以及對當地人的愚昧、麻木的痛恨所感動。心裏不禁的爲餘秋雨先生的此行叫好,一本在世界最危險、最有人類文明倉桑感的地方寫成的日記,大大的解決了我的飢渴。

“千禧之旅”的首站是希臘。

我不瞭解希臘的文化背景,也不知道希臘文化有過怎樣的宏偉歷史;初識希臘是從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欺騙宙斯開始的,還有就是希臘國家男子足球隊曾拿過2004年的歐洲盃的冠軍。希臘是一個神話般的國度——這是我對希臘僅有的瞭解。隨着餘先生的筆跡慢慢的遊,讓我知道希臘竟然有如此濃厚的文化氣息!遺憾的是這裏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沒落。談到希臘衰落的原因,餘先生認爲有兩點:一是雅典斯巴達人曠日持久的內耗;二是內憂外患,又不斷遠征,希臘始終沒有成立一個統一的集權的國家。

古老的埃及文明也不容樂觀,她已經沒落了,卻還在沉醉於自負的神祕,餘先生認爲:“埃及以龐大的雄姿切斷了被外部世界充分理解的可能,其實也切斷了自己的延續使命。”過於沉湎於對死後世界的憧憬,使他們不重今生,只顧來世。神祕、古老的埃及最後在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人的輪番討伐下,終於沒落了,只剩下盧克索一帶的所謂的“法老人”後代還在不斷叮叮噹噹地修復着祖先陵墓,供人蔘觀。這是埃及法老的悲劇。

兩河文明以商業與法律著稱。而現在,在餘先生的眼裏、在鏡頭下,文化二字竟會是那樣的蒼白無力。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不在了,古老的巴比倫文明被踐踏了!

希伯來文明充滿了感傷與動盪,從沒有一天的寧靜與安定。

一個偉大的波斯統治者——大流士,他消除了由居魯士兒子的殘暴變態和版權者的宗教陰謀所帶來的種種惡果,帶領500傭兵起家,大小1000多戰,戰無不勝,終於創建了空前強大的波斯帝國,把版圖和實力在居魯士大帝的基礎上繼續擴充。而現在。

談到印度河—恆河文明的衰落,餘先生認爲與宗教有關。這裏也如同耶路撒冷一般,是多宗教聚集、衝突的地方,宗教仇殺很嚴重。戰爭、殺戮又把這千年的文明消磨了。

文明在鐵戟長刀下衰落了。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2

執筆於最恐怖地區,問道於數萬裏荒原,反思於尼泊爾山麓,驚悚於古文明遺言。

這幾天熱極了,大家都說是在過桑拿日子,我也不例外,我也是怕熱,不敢出門。在家裏蝸居,看書、回帖子、寫點筆記。回頭看看,還真是收穫不小。這幾天又拜讀了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此書新版於2002年,雖然差不多十年,但書中所描寫的古代文明遺蹟是不過時的。先前,我讀過先生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特別是《文化苦旅》給我啓發很大,也受益很大。總感覺大師級的水平就是高。

今天讀來千年一嘆,更是耳目一新,本書使我從國內走到了國外,對於國外部分古文明史蹟有了新的瞭解,作者行程數萬公里考察世界各大文明古蹟,這應該說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尋找人類古代文明的路基時,卻發現竟然有那麼多路段荒草迷離、戰壕密佈、盜匪出沒。吉普車的車車輪緊貼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過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會遇到什麼,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實的恐怖故事:這裏,宗教極端主義分子在幾分鐘內殺了數十名外國旅行者;那裏,近兩個月就有三批外國人質被反政府武裝綁架;再往前,三十幾名警察剛剛被販毒集團殺害……

讀着,讀着,感覺着恐怖滿眼;讀着,讀着,感覺着危險又危險;這是在探險,這是在玩命;文化苦旅不僅限於苦了,達到了玩命的地步;時刻都潛在着危機,時刻都經受着考驗;在經過了這漫長的苦旅歲月之後,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反思。任何一項文明成果的發佈,都是在經過了幾番寒徹苦之後纔會得來,知道這些我們纔會去珍惜的。知道後才曉得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如果有也是有毒的。

千年一嘆,是對新世紀的獻禮,也是對逝去的舊世紀的挑戰。是對世界文明史的探索,也是對世界文明史的發展。餘老師從1999年9月27日開始行程,第一站就是哀希臘,最後一站是山西平遙古城,時間是2000年2月2日,歷時5個月的行程,完成了千年走一回。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託我來拜訪。我是崑崙的雲,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盤的鳳凰再飛翔。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牆,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恆河邊的梵鍾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東方有人長相憶,祖先託我來拜訪。我是屈原的夢,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盤的鳳凰再飛翔!

極度的貧窮與落後,

極度的愚昧與無知,

文明與野蠻只有一步之差。文明的發源地,是最早開始使用文字的地方,現在卻成了文盲最多的地方,真是絕妙的諷刺。

波斯文明;希伯來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巴比倫文明。現在只剩下了一堆堆廢墟,廢墟伴隨着他們的文明一起埋葬。

餘秋雨先生是一個具有文學理論家、文化史學家和作家的多重身份人,一本《千年一嘆》以他深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深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力洋洋灑灑的揭示着人類文化的內涵。讀着這本書,我的思緒在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和古老神祕的文明古國中穿行。最令我着迷的是餘先生在書裏深刻的思考,深刻的思考是一個作家文學生命的所在,他的文字很是深邃,是散文中的一個另類。這本《千年一嘆》每一篇文章都在閃耀着耀眼的光,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文化的符號,向我們詮釋了歷史的意義。

歷史是複雜的,歷史是多元的,歷史是無窮盡的。歷史是文化的締造者,但文化也可能在歷史中泯滅。餘秋雨先生以他敏銳的思維,強烈的憂患意識,給了我們一本《千年一嘆》。餘先生其實間接的告訴我們要保護炎黃文化,就象保護我們的母親。不要讓文化隕落的悲劇在我們這裏重演。一本沉甸甸的《千年一嘆》在帶我們遊離文化古國的同時,也給敲我們敲了警鐘:悠久文化其實很脆弱。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3

執筆於最恐怖地區,問道於數萬裏荒原,反思於尼泊爾山麓,驚悚於古禮貌遺言。

這幾天熱極了,大家都說是在過桑拿日子,我也不例外,我也是怕熱,不敢出門。在家裏蝸居,看書、回帖子、寫點筆記。回頭看看,還真是收穫不小。這幾天又拜讀了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此書新版於2015年,雖然差不多十年,但書中所描述的古代禮貌遺蹟是但是時的。先前,我讀過先生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個性是《文化苦旅》給我啓發很大,也受益很大。總感覺大師級的水平就是高。

這天讀來千年一嘆,更是耳目一新,本書使我從國內走到了國外,對於國外部分古禮貌史蹟有了新的瞭解,作者行程數萬公里考察世界各大禮貌古蹟,這就應說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尋找人類古代禮貌的路基時,卻發現竟然有那麼多路段荒草迷離、戰壕密佈、盜匪出沒。吉普車的車車輪緊貼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過去,完全不明白下一公里會遇到什麼,所明白的只是一串串真實的恐怖故事:那裏,宗教極端主義分子在幾分鐘內就射殺了數十名外國旅行者;那裏,近兩個月就有三批外國人質被反政府武裝綁架;再往前,三十幾名警察剛剛被販毒集團殺害……

讀着,讀着,感覺着恐怖滿眼;讀着,讀着,感覺着危險又危險;這是在探險,這是在玩命;文化苦旅不僅僅限於苦了,到達了玩命的地步;時刻都潛在着危機,時刻都經受着考驗;在經過了這漫長的苦旅歲月之後,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反思。任何一項禮貌成果的發佈,都是在經過了幾番寒徹苦之後纔會得來,明白這些我們纔會去珍惜的。明白後才曉得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如果有也是有毒的。

千年一嘆,是對新世紀的獻禮,也是對逝去的舊世紀的挑戰。是對世界禮貌史的探索,也是對世界禮貌史的發展。餘老師從1999年9月27日開始行程,第一站就是哀希臘,最後一站是山西平遙古城,時間是2015年2月2日,歷時5個月的行程,完成了千年走一回。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託我來拜訪。我是崑崙的雲,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的鳳凰再飛翔。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牆,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恆河邊的梵鍾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東方有人長相憶,祖先託我來拜訪。我是屈原的夢,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的鳳凰再飛翔!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4

《千年一嘆》這本書確切來說是一本日記。它記錄了作者餘秋雨在前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千禧之旅”的目的實際上是環遊世界的禮貌古國,領略人類禮貌的精華和感受異國的風土人情。所以他們選取了希臘爲此次旅行的第一站。路徑除中國外的三大禮貌古國,埃及、印度、古巴比倫。

翻開餘秋雨的《千年一嘆》,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時如今卻衰落得如此徹底的古禮貌。《千年一嘆》讓我的思緒跟隨着它橫貫了幾乎整個亞歐大陸,跨越了幾千年的時光。聽着李白的歌,尋着屈原的夢,探尋着中東古禮貌的輝煌,撫慰着西亞顧問名的傷痛,感受着南亞歷史的喜怒哀樂。

《千年一嘆》,正如歌詞中所寫:“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託我來拜訪。我是崑崙的雲,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盤的鳳凰再飛翔。”飲着屈原的夢,李白的歌,探尋着中東古禮貌的輝煌,撫慰着西亞古文化的傷痛,感受着南亞歷史的喜怒憂傷。而到達希臘時他們所見到的只是狹小、陳舊、道路擁擠和人民閒散。只有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中看到一點禮貌古國的影子。照我看萊希臘人閒散的昇華方式有許多缺點,社會失去了精氣神,一部分閒散變成了精神貧窮。可見衰落了的古代禮貌難以與現代結合,最後只能被現代禮貌遺落。希臘給人的感覺是藍色的,無論是美麗的愛琴海或是作爲希臘象徵的巴特農神殿。但這只是最初的感受,到於那些大思想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他們滯留在千百年前對人生的思考已無法用現代的詞藻形容。餘教授在《哀希臘》一文中提到在愛琴海邊的石柱上找到了英國大詩人拜倫的刻字,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刻字在石柱的底部,而且是恭恭敬敬用小寫字母刻上去的,較之之後那些張揚地用大寫圍繞在他四周的跟隨者,拜倫的敬畏之心不更令人敬佩嗎希臘的禮貌的健康的、閒散的,當讀到希臘人的快餐也要一小時後才能上桌時,我想這種禮貌衰落了,因爲它過於閒散,過於與世無爭。

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是沙漠,所以它就應是金色的。埃及給人的感覺是神祕的,無論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彷彿埃及法老們一生所做的便是固守在高高的位子上,讓無數人膜拜,神祕而古老。事實上,他們的確做到了讓後代保有這份神祕,但這種自負的神祕也切斷了自己得以延續的可能,失去了外界的理解。如果說希臘的街道還有一絲古今相融的愜意的話,那埃及就完全沒有讓人閒逛的興致,彷彿除了數千年前留下的幾座建築便什麼都沒有了。

接下來的同是四大禮貌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遺址。古巴不必四大禮貌古國中最神祕的,人民只有聽着空中花園的故事想象城市、街道中繁榮的景象。因爲留下的實物遺址已被無情的歲月和貪婪的“黑手”糟蹋得不堪入目,也失去了往日的風光。看着殘破不堪的“牆壁”,不禁有一絲感傷。

相信此刻提到印度的話,大家的第一反應會使狹窄的街道中密密麻麻的人頭和印度人對時間概念的缺乏。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無節制的生育和昇華條天的不斷改善是導致人口暴漲的原因。此外,在印度大多數人的手上是沒有手錶的,因爲手錶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大用處。電話中說再十分鐘後,轉身就進了巷口的咖啡館裏喝咖啡調侃了,在連三個小時是不稀奇的,連官員也是如此。真是不可理喻呀!印度給我的印象根本就是從天堂墜入了地獄。泰姬陵那白色的優雅的圓頂竟成了印度惟一美麗的風景。我們常說中國人多,但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更快!當讀到“三成擺攤,一成乞討,六成閒站着”這樣的描述時,該做何感想一個國家貧窮落後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她的民衆一個個無所事事目光呆滯,每一天所做的便是等日出等日落,最後等死!這種無序的生活狀態怎樣不令人不寒而慄呢最觸目驚心的是所謂的“恆河晨浴”,印象中那聖潔高尚富有詩意的畫面竟被骯髒惡臭與愚昧代替。作爲母親河,恆河以前哺育了多少兩岸的子民,可如今,這些子民又是怎樣對待她的呢

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寫伊拉克之行的。當時看時,心裏就很酸,當他講到當地孩子的貧窮、無助時,我的眼淚便刷刷地流了下來。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學兒童,他們連字都不認識,但是,他們的祖先卻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該天真快樂地生活,但他們卻也硬生生地被與政治聯繫了起來,他們的學校裏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國”之類的口號。戰爭讓很多孩子的父親離開了,於是,生活的重擔便一下子壓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蠟黃的臉、深深的大眼睛,這一切不能不讓你開始痛恨美國,痛恨懦弱的聯合國,痛恨伊拉克的當政者,同時也爲這個民族悲哀。“貧困的直接後果不是反抗,而是尊嚴的失落,而失落尊嚴的羣體,更能理解極權統治”。

很早就聽說過印度恆河的美麗,那舉世聞明的“恆河晨浴”更是時常耳聞,但在我真正地瞭解了恆河時,我發誓,我絕對不會去恆河中沐浴聖水。因爲恆河邊有很多的無家可歸的人,他們每一天的排泄物就排在恆河裏,而印度又有個習俗:人死後,骨灰會排入恆河。但一些人認爲死了燒成骨灰排入恆河,必須會與別人的骨灰相混,到了天堂很難恢復原形,於是便把一具具全屍推入恆河,任其漂流。所以,恆河水很髒,但還是會有很多的朝聖者在裏面浸水、喝水,來尋求所謂的乾淨。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5

從《狼圖騰》的世界出來時,所有痛苦的烏雲都在大門守候。它像親你的朋友,你卻不能推開,不是不能,是不敢,有時亦會迷戀這種痛苦,深深的不能自拔。只能輕輕的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我再出來的時候你們還在,也許我會善待你們的。"於是狠狠地丟下這些朋友,走進一個大門。

我不能獨處一隅,需時時刻刻有人陪在身邊。老師,同學,親人,仇敵,鄰舍,能交心的不能交心的。只要有人能說活就可以了。不然alone就過來了,隨之而來的是lonely,只是因爲L將lonely賣給alone當奴隸了。

沒有很多人可以說話但是學校有一個諾大的圖書館。其實它並不大,面積不到一個籃球場大小的三層小屋,但是對於我來說,這已經很足夠了。馬列,文學,醫藥,化工,計算機,林浪滿目,文學自然是我排遣alone的手段了。說到底,就是讓自己心離L遠一點,它已經支離破碎了,不然後果真的難以想象。

同學介紹餘秋雨的《千年一嘆》。秋雨老師的文章在高中初中的時候有接觸過,但是真正的走進餘秋雨,還是要從這個《千年一嘆》說起。

這書的文藝性不是很強,兼有歷史,紀實,採風文學的性質,但是還是被圖書館管理員放在了散文之列,也許是因爲餘秋雨這三個字的緣故吧!

此書所寫,爲鳳凰衛視的千禧之旅欄目。這個節目出衆在不僅介紹了旅遊景點,名勝古蹟,特色小吃,還深入地剖析了當地的人文風情,地理特點,歷史背景,逼真的再現了當地的民情民風,使人深入其境。犀利的筆鋒,深入的刻畫了統治者的昏庸,無情的揭露了政治的腐朽。婉轉委蛇的口吻說不盡民生的凋敝,道不清文明的失落。

書中反覆提及到的中華文明的延續與其他文明的失落,我並沒有太多的感觸,活在一個本土文明覆興的時代中,心中自然不會有如此的文明危機,卻讓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無論是從空間上還是時間上。

而書名所取"千年一嘆"估計也是嘆的文明吧。但是遺憾的是,我對秋雨老師的這種嘆息,不甚瞭解,所以就不了了之吧。

不知道薄薄的500多頁書竟第一次有太多的想說,卻一個也說不出來。大概把我狹隘的喉嚨堵住了吧。太深沉的文化,太沉重的嘆息,是我不能承受之重。

這是我第二遍看這書了。一是這書確實好看。二是時間充裕,最重要的是能排除傷心的干擾。徹徹底底。看完這兩遍,一個星期不到。我想以後還會再爲《千年一嘆》寫一篇讀後感,或許不會。太深太沉得時刻,我只能無言。

今天下午又借了一本書--《冷霜長河》亦爲餘秋雨所作。一是早已仰慕大名,二是讀他的書的時候,內心能非常的平靜,不泛起一點波瀾,不蕩一圈漣漪,好像身臨一個微風徐徐的山谷。右邊是一傾而下的的瀑布,後面是垂直的石壁懸崖,清水環繞,我盤坐於草地上,空氣中混着野草放肆而悠遠的芳香,心中參悟着來自遙遠的禪道,內心如死水。

希望這本《冷霜長河》能讓我有更多的收穫。

餘秋雨《千年一嘆》讀後感6

然而我又看見了希臘給人是藍色的,無論是美麗的愛琴海或是作爲希臘象徵的巴特農神殿。但這只是最初感受罷了。柏拉圖,他們滯留在千百年前對人生的思考已無法用現代的詞語形容。希臘的文明是健康的、閒散的,當讀到希臘人的快餐也要一個小時後才能上桌,我不禁感慨了,爲這種獨特的生活節奏感到一種有趣。可惜的是,這種文明要衰落了,因爲它過於閒散,過於與世無爭。

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是沙漠彷彿是一種金色的。埃及給人的是神祕的,無論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讓人們感覺法老們似乎一直所做的只是守着這些東西罷了。如果說希臘的街道還有一絲古今有聯繫的感覺的話,那麼埃及就完全沒有讓人有聯想的興致,彷彿除了數千年前留下的幾座建築便什麼都沒有了。

作爲那些古老文明的後代我們又做了些什麼呢,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戰火一遍一遍的摧殘着那些已經殘剩無幾的建築,在埃及,凱撒的焚書和羅馬教皇的禁異教使得那些能夠揭開金字塔奧祕的古文字無人能讀,在伊拉克,“復原”的巴比倫古城毫無原有的滄桑,無法讓人肅然起敬……因爲戰爭,因爲時代,因爲政治,因爲功利,那些原來應該流傳千年的建築、文字都差不多消失殆盡了。那麼,我不禁感到疑惑,幾千年以後,我們的後代又該如何去了解,去探索那些存在千年的文明呢?那些已經無人解讀的文字我們的後輩能夠讀懂嗎?那些老早殘破的建築我們的後輩又能重新複製嗎?

我們至今仍可以學習千年以前的歷史,這可能要歸功於秦始皇早早的就統一了文字,要歸功於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命人撰寫史書,作者提出了疑問:“作爲我們的生命基座,中華文明也傷痕累累,卻如何避免了整體性的崩坍?”是的,盜墓者的層次不窮,每到一個名勝古蹟就會留下“到此一遊”的“見證”,古建築成了發展旅遊業的最好工具,太多太多的商業化元素佔據了那些古舊建築所散發的古老而又吸引人的文明氣息。“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上生龍活虎的年輕文明,過多少時間,會不會重複多數古代文明的興亡宿命?”整部日記,都貫穿着這種疑問。作者可能纔想起千年一嘆的名字吧!正是這樣長城在哀嘆,泰姬陵在哀嘆,黃河在哀嘆。我們要盡我們所能的去學習去保護那些古老的文明,去教給我的後輩,去告訴他們中華文明千年的歷史,纔會有我們光輝的現在。中華文明千年的歷史,是我們民族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