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書筆記>

《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筆記(精選5篇)

讀書筆記 閱讀(3.18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筆記(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筆記(精選5篇)

《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筆記1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我看來書不僅是進步的工具,也是人類靈魂救贖的法寶。寒假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受益匪淺。雖然書中沒有給我們介紹如何去做好教育工作,如何去設計教學內容,但是卻震撼了我的內心,除去了教育工作中那一絲幽怨與不滿,用更燦爛的笑容去面對教育這個職業。長久以來,社會一直給予教師這一職業最光輝的榮耀。但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價值觀的改變,家長對於自己的獨身子女捧爲掌上明珠,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施予教師的壓力也隨之增加。所以我們如何去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才能面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待工作抱有熱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做一個不抱怨的教師。

抱怨的人生是可悲的,抱怨的生活是沒有色彩的,抱怨不會使我們在教育這個行業中出類拔萃,抱怨不會使我們成爲孩子心中優秀的教師,反而爲我們徒增許多煩惱,讓我們沉迷於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之中,卻感無力的恐懼之中。教育是一種智慧,是一門藝術。如果我們在教育中用朋友的眼光,用平等的地位去看待每一位學生,不讓他們束縛在我們給予的枷鎖之下,那麼孩子是不是會更樂觀一些,笑容會不會更燦爛一點。其實成績並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育的本身在於“傳道授業解惑”。有些老師對於學生的成績永遠看不到滿足。哪怕學生考了99分,還要抱怨沒有滿分,似乎只有滿分纔算是優秀的學生,只有滿分才能證明自己的教育成果。在這種教師的壓力下,學生就是考試的機器,永遠沒有快樂的笑容,教師也永遠生活在抱怨之中。此外,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卻被老師抱怨成不愛學習的壞毛病,同樣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成爲教師抱怨的話柄。其實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交流,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責罰抱怨,適當引導即可。

做一名不抱怨的教師首先必須要心理陽光。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學生所記錄,只有當教師完美的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才能去照亮學生的心扉。作爲教師時刻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從容的面對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格式,時刻都會遇到不同的事情,就好比大海中的航船,不可能一帆風順,總要經歷大風大浪的考驗。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成熟的理智,正確的挫折觀,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時刻充滿陽光,才能讓學生時刻沐浴在你的陽光之下,幸福快樂的成長。

做不抱怨的教師還要有愛。教育工作時充滿愛的事業,這種愛包括自愛與愛人。我們不僅要努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強,還要

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以身作則、爲人師表。教師深受着國家、社會、學校、家長的信任與重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將會成爲孩子們模仿的對象。教師在教育中充滿愛,讓學生感受愛,久而久之,學生也會成爲充滿愛的人,有愛心的人。

做一名不抱怨的教師,用我們的心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有愛的老師。

《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筆記2

當我拜讀完《做不抱怨的教師》這本書,我心裏爲之一顫。爲自己曾經對工作的不滿而懈怠;對學生的不滿而憤怒。但今天讀完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彷彿釋然了許多。這本書就像一劑良藥慰藉了心靈,我將用它的理論在今後的教育之路上踐行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不抱怨工作,獲得工作的樂趣。

俗話說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體,好身體不如好心情。”的確,愉悅快樂的心情對工作和生活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人們整天總是愁眉苦臉、鬱鬱寡歡。你縱使工作條件再好,職位再高,薪水再多,也是徒勞無用的。因爲他們沒有好的心情去享受工作的樂趣,自然就會怨聲四起,抱怨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也是如此,倘若我們沒有好心情,如何將快樂傳達給學生,如何讓學生愉快學習呢?

高爾基曾經說過:“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麼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制的,那麼人生就是地獄。”一個人之所以總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並不是因爲他的工作真的有多麼的糟糕,而是因爲他沒有用一種良好的心情,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

二、不抱怨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

常常聽到周圍的同事抱怨說:“某某同學真笨,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搞不懂。”“家長還說自己的孩子夠聰明,簡直太笨了。”“這屆學生笨的太多,教的都感覺沒有成就感”等等。這是教師常常抱怨的聲音,當然側面也表達出對學生的期望。但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個人會讓自己完全滿意。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應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可能某個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但總有他閃光的一面,我們要善於發現挖掘。比如某學生熱愛勞動,就讓他擔任勞動委員,充分調動他的積極性,培養其組織勞動能力。某某生在音體美方面有特長,可爲其提供他的展示機會等等。相信任何一個學生在愛的教育下都會有所收穫,健康成長。

讀了這本書,我會延續以前的做人態度,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多工作,少抱怨。累了,伸伸懶腰;困了,望望遠處的風景;煩了,想想人生是多麼的美好,活着真好;厭了,找家人說說內心的苦悶,讓倦怠從此隨風而去……

如果你還有時間抱怨工作,那麼你就有時間將工作做好。若想有所作爲,就要拋棄所有抱怨,學會享受工作中的樂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讓正能量時刻圍繞在身邊。

從今以後,努力做個不抱怨的老師,不抱怨孩子的犯錯,不抱怨家長,不抱怨自己的選擇!懷一顆寬容的心,靜靜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筆記3

作爲現代教師,知識和能力在當下已經不再是突出的問題,非學術方面的品質顯得尤爲重要,比如進取心、愛心、健康心、責任心。很多時候,不是能否勝任的能力問題,而是能否對職業產生認同和對生活、工作抱有熱情和積極態度問題。

做不抱怨的教師首先要心理陽光。爲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發展,教師必須致力於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而後去照亮別人,這就要求教師自己的心裏要有陽光和火種,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從容面對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教育工作是複雜的,對於每一位教師來說,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這就需要具備成熟的理智感,正確的挫折觀,積極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緒排泄的方式。日常生活工作中,教師要讓自己的語言充滿陽光,時刻用母親般的胸懷對待學生和教育事業,塑造好老師的陽光心態,做一個陽光教師。

做不抱怨的教師就要有愛。教師工作是充滿愛的事業,這種愛包括自愛與愛人兩個方面。()所謂自愛,是指從愛護教育者的名譽出發,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強,從而獲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尊重與信任,成爲可敬可愛的人。由於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一羣觀察細緻入微並善於模仿的孩子,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處於最嚴格的監督之下,因此,教師必須注重自愛,只有以身作則,才能爲人師表。除了自愛以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之外,教師還必須愛人。對學生的熱愛是教師在履行職責時對教育對象所產生的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這種情感是教育的基礎。因爲沒有愛,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做不抱怨的教師就要對教師職業投入滿腔熱忱。只有熱衷於一件事,才能全身心地爲之付出努力。教師也是一樣,只有對教師職業投入積極的情感,才能把教書育人當作一項事業而不是謀生的職業來經營,才能教出更多優秀的學生。如果沒有對教師職業投入積極的感情就不能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沒有這種默默堅守的偉大,便不會得到社會及民衆的認可,所以說,作爲教師就應該以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熱愛教育、積極投身教育,挖掘教育的樂趣所在,長久堅持,便會享受到桃李滿天下的快樂。

做不抱怨的教師就要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教師的責任概括而言就是“教書育人”。我們經常把學生比作祖國的花朵,而教師就是辛勤耕耘的園丁,用知識的雨露、用道德的陽光培育出鮮豔的花朵就是教師這類園丁所肩負的重任。教師明確自己的使命,化使命爲動力,才能不斷地消除奮鬥道路上的苦與累等消極因素的影響,才能調整心態,不斷進取,爲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總之,教育寄託着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筆記精選《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筆記精選。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的不抱怨和正能量尤爲重要。

《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筆記4

本學期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感受頗深。

長期以來,教師被認爲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無形中給教師帶來壓力。面對壓力,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所以我們作爲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高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得簡單而充實。

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爲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面對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必那麼緊張,在摩擦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因此,我們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經常也會抱怨,抱怨現在的孩子不聽話,上課坐不住,難教,不愛學習,抱怨家長不管孩子。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完成,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爲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要試着相信自己的學生,試着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面對事情,有話好好說。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努力。我們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時需要引導;漸漸長大需要放手;完全獨立了還需要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使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對症下藥,使他們成爲一個有用的人,這就是當教師的幸福和收穫。我們要更用心地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爲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筆記5

我們鎮教育指導中心,爲了培養全鎮的教師們多讀書、愛讀書的好習慣,最近爲我們推薦了一本名叫《做不抱怨的教師》的心靈勵志書。這本書是《做不抱怨的教師叢書》的第一本,它從八大方面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書中很多的案例和故事中的觀點和道理,我都非常贊同。

也許,有些人認爲:抱怨是爲了發泄自己對事情的不滿;抱怨是爲了讓自己透透氣,沒有什麼不妥之處。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抱怨越多,你想要的東西就會離你越遠!因爲:抱怨是一種語言而不是行動,當一個人過多地被語言困擾的時候,他會失去行動力。這個世界上的快樂、對社會的價值、對他人的承諾,其實都體現在行動上。愛是一種行動,善良是一種行動,慈悲是一種行動,這一切靠抱怨是無法實現的。

從教十多年,聽得最多的抱怨就是抱怨學生:這麼簡單的題目就是不會做;這麼簡單的一個知識,講了幾多遍還是做不到,真是差死了!這個學生爲什麼老是不能專心聽課其次就是抱怨家長:沒有監督孩子做好作業;沒有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再來就是抱怨學校工作多、壓力“山”大等等。因爲抱怨多,而又不能改變現象,所以幸福感下降,整天悶悶不樂。常言道:世上事,不如意十常有八九。生活中,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順或不公,如果沒完沒了地抱怨,不但改變不爲現實,還在浪費着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還會影響我們周圍的人,使親人和朋友也遭受傷害。爲什麼我們就不能真的擁有一個闊達平和的心境,擺正心態,化消極爲積極,可以擁有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放下所有的不滿、失望。爲什麼不將抱怨的精力用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這不是更好嗎?

記得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高中老師考他的兒子:“晚上6點用24小時制怎麼說?”小孩望着他爸爸答不上來。父親又把原話重複了一遍,語氣也加重了,但孩子還是滿臉木然。這時旁邊他媽媽出來解圍:“爸爸是問你,比如說下午2點是14點,那麼6點是幾點鐘呢?”兒子神情馬上放鬆下來,大聲回答道:“哦,是這樣啊,很簡單,18點!”他媽媽轉向他爸爸:“虧你還是高中教師,問孩子問題也不會問!你說的話太大人化了,24小時制,小孩子怎麼懂得了!對待孩子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不要說孩子笨,其實是你自己的方法不對頭!”

這位媽媽說得真好:不是孩子笨,是你的方法不對頭。當我們抱怨學生不懂時,不是學生差,是老師的方法不對頭;當我們抱怨家長不理解時,不是家長差,是我們的溝通方法不對頭;當我們抱怨學校工作多時,不是工作多,是我們的對待工作的方法不對頭。我們常常用這句話來激勵學生:方法總比困難多。但真正用到自己身上呢,卻又少之又少。當我們抱怨之前,先想想:我們的方法對頭了嗎?與其多抱怨,不如多想辦法去把事情解決,這樣不是更實在嗎!

你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嗎: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都還赤着雙腳走路。有一位國王到某個偏遠的鄉間旅行,因爲路面崎嶇不平,有很多碎石頭,刺得他的腳又痛又麻。回到王宮後,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將國內的所有道路都鋪上一層牛皮。他認爲這樣做,不只是爲自己,還可造福他的人民,讓大家走路時不再受刺痛之苦。但即使殺盡國內所有的牛,也籌措不到足夠的皮革,而所花費的金錢、動用的人力,更不知凡幾。雖然根本做不到,甚至還相當愚蠢,但因爲是國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搖

頭嘆息。一位聰明的僕人大膽向國王提出建言:“國王啊!爲什麼您要勞師動衆,犧牲那麼多頭牛,花費那麼多金錢呢?您何不只用兩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腳呢?”國王聽了很驚訝,但也當下領悟,於是立刻收回成命,改採這個建議。據說,這就是“皮鞋”的由來。

想改變世界,很難;要改變自己,則較爲容易。與其改變全世界,不如先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某些觀念和作法,以抵禦外來的侵襲。當自己改變後,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改變了。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變,那麼第一個必須改變的就是自己。

其實,要做到少抱怨、不抱怨,也是這個道理:接受現實,改變自己。做一個心態積極、樂觀的人,凡事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關愛,多一些理解,那你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也讓所有人的未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