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心得體會>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心得體會 閱讀(2.81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程設計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通用15篇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1

通過這一次課程設計,讓我更加深刻了解課本知識,和以往對知識的疏忽得以補充,在設計過程中遇到一些模糊的公式和專業用語,比如說經濟刮板運輸機及皮帶運輸的選擇,在選擇選擇刮板皮帶運輸選型時,在使用手冊時,有的數據很難查出,但是這些問題經過這一次設計,都一一得以解決,我相信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我爲搞清楚的問題,但是這一次的課程設計給我相 當的基礎知識,爲我以後工作打下了嚴實的基礎。

雖然這一次課程是那麼短暫的2周時間,我感覺到這些天我的所學勝過我這一學期所學,這一次任務原則上是設計,其實就是一次大的作業,是讓我對課本知識的鞏固和對基本公式的熟悉和應用,計算力學和運動學及預選電動機過程中的那些繁瑣的數據,使我做事的耐心和仔細程度得以提高。課程設計是培訓學生運用本專業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對三年所學知識的複習和鞏固。同樣,也促使了同學們的相互探討,相互學習。因此,我們必須認真、謹慎、踏實、一步一步的完成設計。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可能會認真的去學習和研究,也可能會自己獨立的完成一個項目,我相信無論是誰看到自己做出的成果時心裏一定會很興奮。此次設計讓我明白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團隊精神固然很重要,擔人往往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親身去經歷,這樣自己的心裏纔會踏實, 學到的東西纔會更多。

課程設計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通過課程設計使我們瞭解到一些實際與理論之間的差異。通過課程設計不僅可以鞏固專業知識,爲以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其還可以培養和熟練使用資料,運用工具書的能力,把我們所學的課本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起到溫故 而知新的作用。課程設計誠然是一門專業課,給我很多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上的提升,同時又是一門講道課,一門設計課,給了我許多道,給了我很多思,給了我莫大的空間。同時,設計讓我感觸很深。使我對抽象的理論有了具體的認識。在這一次課程設計過程中。我們要比較系統的瞭解礦井運輸提升的設計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從總體設計原則,本次設計綜合三年所學的專業課程,以《設計任務書》的指導思想爲中心,參照有關資料,有計劃有頭緒、 有邏輯地把這一次設計搞好!

總之,這一次課程設計使我收穫很多、學會很多、比以往更有耐心很多。感謝學校及老師給我們這一次課程設計的機會,最真摯的感謝我們的輔導老師 ,在設計過程中,老師精心的輔導和不厭其煩地的態度才使得我們以順利的完成這一次設計,他那無私的奉獻的精神照耀着我 們對學習的熱愛,同時也增加我們對知識的追求和慾望度。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2

通過本週二和公司同事一起去鶴壁對電梯安裝進行學習和了解,補充了自己的電梯知識。也讓自己進一步瞭解了這種現代建築中垂直和水平的交通工具。首先了解了電梯的基本結構。電梯分爲機房部門、井道部分、層站部分、轎廂部分。其中機房部分是指電源開關,控制櫃,曳引機,導向輪和限速器。而電梯機房的位置一般在電梯井道的頂部,它包含了曳引機,導向輪,控制櫃,限速器還有電源總控制盒等。機房對於電梯就像心臟對於人的身體,如果機房癱瘓了,則整個電梯全部無法運作了。

曳引機是電梯轎廂升降的主要控制因素,曳引輪上有六個繩槽裝載着六根鋼絲繩,連接着下面的導向輪和轎廂,依靠鋼絲繩與曳引輪繩槽之間的摩擦力來驅動轎廂升降。 同時爲了控制電梯的升降速度過快,機房還配有限速器。當電梯的速度大於規定值時,限速器就會向控制櫃(電梯控制櫃安裝在曳引機旁邊,是電梯的電氣裝置和信號控制中心)發出信號,通過一系列的反應最後控制住電梯的速度,他一般安裝在機房的地面上。電梯準備通電啓動時,制動器上電鬆閘;當電梯停止運行,或電動機掉電時,制動器立即斷電並靠彈簧力使制動器制動,曳引機停止運行並制停轎廂運行。

井道部分包含有導軌、導靴、導軌架、安全鉗等。其中導軌和導靴是電梯轎廂和對重的導向部分,導靴的凹形槽與導軌的凸形工作面配合,使轎廂或對重沿着導軌上下移動實現導向功能。其中還有補償裝置,不過對這一塊兒還是不太明白,就覺得他就是針對轎廂和對重的,如果這兩個那個速度過快的話,他就跟着往那邊運動。其中最常用的應該就是補償鏈。後來去了機房看了安裝後的實物,經過師傅和郭哥的講解也明白了一些事物安裝中出現的問題,例如:鋼絲繩和井道之間的距離太短,這樣直接影響了鋼絲繩的壽命,因爲水泥腐蝕性較強;控制櫃安裝時應考慮底座的問題,這樣就能避免被水淹等爲題;還有就是控制櫃的上方是鏤空的,安裝好後應該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來進行保護,避免進入灰塵;還有就是控制櫃線槽的安裝,同樣應該注意等等。

嚴格執行公司的周、月檢制度,建立 “以保養修”的設施設備運行管理宗旨和 “零鏽蝕、零故障、零報修”的設施設備運行管理目標。抓緊將人員培訓融入到工作檢查中,強調學習技術從身邊開始,搞懂身邊的設施設備。提高自身對設施設備工作原理的瞭解、瞭解每一器件設計的目的和所起的作用的人員培訓爲重點對維修人員技能、技術上進行檢查,以提高對設施設備瞭解,把“以保養修”的設施設備運行管理宗旨進行落實,提高設備運行管理水平,杜絕設施設備重大事故的發生,保證設備的安全。如:

1、操作規程的檢查。在工作檢查中加強對維修人員操作規程及保養規程的熟悉情況進行檢查,以此督促維修部對人員規程的培訓工作,提高人員操作安全。開展同事之間的操作規程互相抽背,做到操作的人人瞭解規程,個個知道規範的操作。保障了人員的安全,實現了本年度維修操作無安全事故發生。

2、工具使用的規範。根據部分維修人員使用工具的不規範,加強抽查和指導,使大家規範使用工具。如螺絲刀不能來撬、敲物品,活動扳手應注意使用時的支撐點和受力點的選擇。工具的規範使用增加了工具壽命,提高了使用人的人身安全。

3、設備作用和功能瞭解的檢查。根據檢查中發現部分人員對設備功能作用的不瞭解,加大人員設備基礎知識的抽查,同時進行現場的講解。刺激維修主管對設備知識的培訓和人員主動學習設備基礎知識的壓力。

因爲設施設備絕大多數的故障都是由於個別重要部件損壞造成,如二次供水系統的故障大多是由於止回閥和電磁閥、液位計造成,燒電機多爲交流接觸器的觸點拉毛受損造成,電梯的故障多爲光膜、門機、平層器、控制櫃的各種接觸器造成。要求各維修部逐步建立設備故障臺帳,進行易出問題節點彙總,做到心中有數,加強此部位保養工作,提高設施設備安全保障。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3

此次課程設計是在我們學習了《水工建築物》課程後,爲了使我們能夠達到學以致用,更好的領會課程的要求而安排的一個重要課程設計,是培養我們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的一個教學過程。

兩週的課程設計結束了,在這次的課程設計中不僅檢驗了我所學習的知識,也培養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設計過程中,與同學分工設計,和同學們相互探討,相互學習,相互監督。學會了合作,學會了運籌帷幄,學會了寬容,學會了理解,也學會了做人與處世。課程設計是我們專業課程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訓練,這是我們邁向社會,從事職業工作前一個必不少的過程。通過這次設計,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鞏固與擴充了《水工建築物》等課程所學的內容,掌握設計的方法和步驟,提高了計算能力,繪圖能力,熟悉了規範和標準,同時各科相關的課程都有了全面的複習,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在這次設計過程中,體現出自己單獨設計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體會了學以致用、突出自己勞動成果的喜悅心情,從中發現自己平時學習的不足和薄弱環節,從而加以彌補。

在此次課程設計中,計算量和繪圖量都比較複雜。特別是在計算過程中,很多地方都比較容易出錯,用Excel工作表計算、和CAD繪圖可以大大減少這方面的難度,使其變得相對比較容易些。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4

市政工程概預算不僅是工程投資經濟效果的一種技術經濟文件,也是確定市政工程預算造價的主要形式。同時,它又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經濟性很強的學科。爲了讓我們把理論和實際工程更好的結合起來,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對我們進行了爲期兩週的市政工程概預算的課程設計。

以前從未接觸過概預算課程設計,所以一聽到老師說這個名詞的時候心裏很慌,不知從何做起。由於最開始沒有借到定額,也不知道該怎樣計算,所以動手的時候感覺心裏有點亂,有點急。但是後來慢慢地調整了心態,把一切困難都化爲動力。我們課程設計的題目是:市政污水管道施工工程。從沒有做過到最後順利的完成,可以算是一次大的進步吧,讓我對概預算這個名詞又多了一些實踐性的認識,對清單計價和定額計價也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在這次設計中遇到了很多實際性的問題,在實際設計中才發現,書本上理論性的東西與在實際運用中的還是有一定的出入。首先,對於套用定額,其實就是查閱定額表,這個還比較簡單,但要解決設計中每個步驟的加減乘除問題,就需要大量的計算,所以必須仔細,不能有一點馬虎。在分部分項工程清單計價表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問題,例如在計算管道鋪設計算的時候沒有乘以係數,導致算好的結果全都錯了;其次就是在措施項目清單中我們遇到的問題,不知道各種費用的利率,不知道怎樣查資料;再次就是各種項目清單,總說明,總封面等的填寫、打印了,由於開始沒有認真填寫,導致最後重做表格;

最後就是表格的裝訂了,沒有按一定的順序裝訂,亂放次序。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沒有退縮,而是正式並且及時地改正了。

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當我們碰到不明白的問題時,指導老師總是耐心的講解,給我們的設計以極大的幫助,使我們獲益匪淺。因此非常感謝羅曉敏老師的細心指導。通過這次設計,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瞭解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意義,學會了堅持、耐心和努力,這將爲自己今後的學習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樣。雖然自己對於這門課懂的並不多,很多基礎的東西都還沒有很好的掌握,覺得很難,但是靠着這兩個禮拜的“學習”,漸漸地對這門課程設計產生了的興趣,自己開始主動學習並逐步完成它。

老師給的參考資料畢竟只是一個參考,設計這種東西還是要靠自己動腦筋。雖然內容並不是很複雜,但是我們覺得設計的過程相當重要,學到了很多,收穫了很多。我覺得課程設計反映的是一個從理論到實際應用的過程,但是更遠一點可以聯繫到以後畢業之後從學校轉到踏上社會的一個過程。

我想這次課程設計對於自己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次設計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之前,不管完成它的時間有多麼充裕,開始的態度都要擺好,都要認真去對待,到最後纔不會後悔!草草完成的設計沒有什麼意義,沒有意義也就是沒有收穫。所以,在這次設計的過程中,我得到了一些寶貴的經驗,所以這就是我的收穫 。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5

經過本次課程設計,發現做軟件真的需要做很多工作,不僅僅是敲代碼。

首先,必須要有需求分析。就拿這次的題目來說,一個清晰的需求分析能讓我省去很多工作,能讓我把代碼寫的更清晰,讓我的代碼能有更好的重用性,以此簡化程序。而這次的題目其實也算不上需求分析,只能算是功能分析吧。從界面到用戶登陸判斷,從增刪改查基本功能到文件讀寫。如果能夠把代碼細化,把基本功能都封裝成函數,這樣應該會提高代碼的重用性。

其次,有了清晰的需求分析,還要有註釋。註釋也很重要,特別是寫過之後重用和測試代碼時,都必須得看。否則就不得不將已寫好的封裝函數從頭到尾再看一遍,再理解,這樣很浪費時間。有了註釋,就可以省去這些重新理解函數的時間,可以提高效率。

再次,寫註釋是爲了使函數更簡單的被理解。而寫註釋之前,必須要測試這段代碼的可行性。必須要儘可能多的考慮會出現的情況,對不希望出現的情況予以相對的措施或者提示。這樣在代碼重用的時候也可以放心的重用,而不必因爲代碼寫的`不夠完善而再來修改,這樣也會浪費很多時間。

最後,程序的測試。一個完善的程序應該經得起測試。自己的程序寫得好不好,最終得看測試。如果輸入了非法的輸入或者操作,程序是否能夠正常運行?還是會像這次一輸入錯誤就會死循環?這是程序的健壯性。做好以上幾個方面,程序基本就做好了。但是任何一個程序都不可能沒有BUG,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要追求完美,就不得不鍥而不捨,定期得到用戶的反饋然後修復相關問題。就像微軟一樣,總是會在問題出現之後就發佈漏洞補丁。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6

通過本週二和公司同事一起去鶴壁對電梯安裝進行學習和了解,補充了自己的電梯知識。也讓自己進一步瞭解了這種現代建築中垂直和水平的交通工具。首先了解了電梯的基本結構,電梯分爲機房部門、井道部分、層站部分、轎廂部分。其中機房部分是指電源開關,控制櫃,曳引機,導向輪和限速器。而電梯機房的位置一般在電梯井道的頂部,它包含了曳引機,導向輪,控制櫃,限速器還有電源總控制盒等。機房對於電梯就像心臟對於人的身體,如果機房癱瘓了,則整個電梯全部無法運作了。

曳引機是電梯轎廂升降的主要控制因素,曳引輪上有六個繩槽裝載着六根鋼絲繩,連接着下面的導向輪和轎廂,依靠鋼絲繩與曳引輪繩槽之間的摩擦力來驅動轎廂升降。 同時爲了控制電梯的升降速度過快,機房還配有限速器。當電梯的速度大於規定值時,限速器就會向控制櫃(電梯控制櫃安裝在曳引機旁邊,是電梯的電氣裝置和信號控制中心)發出信號,通過一系列的反應最後控制住電梯的速度,他一般安裝在機房的地面上。電梯準備通電啓動時,制動器上電鬆閘;當電梯停止運行,或電動機掉電時,制動器立即斷電並靠彈簧力使制動器制動,曳引機停止運行並制停轎廂運行。

井道部分包含有導軌、導靴、導軌架、安全鉗等。其中導軌和導靴是電梯轎廂和對重的導向部分,導靴的凹形槽與導軌的凸形工作面配合,使轎廂或對重沿着導軌上下移動實現導向功能。其中還有補償裝置,不過對這一塊兒還是不太明白,就覺得他就是針對轎廂和對重的,如果這兩個那個速度過快的話,他就跟着往那邊運動,其中最常用的應該就是補償鏈。後來去了機房看了安裝後的實物,經過師傅和郭哥的講解也明白了一些事物安裝中出現的問題,例如:鋼絲繩和井道之間的距離太短,這樣直接影響了鋼絲繩的壽命,因爲水泥腐蝕性較強;控制櫃安裝時應考慮底座的問題,這樣就能避免被水淹等爲題;還有就是控制櫃的上方是鏤空的,安裝好後應該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來進行保護,避免進入灰塵;還有就是控制櫃線槽的安裝,同樣應該注意等等。

立 “以保養修”的設施設備運行管理宗旨

嚴格執行公司的周、月檢制度,建立 “以保養修”的設施設備運行管理宗旨和 “零鏽蝕、零故障、零報修”的設施設備運行管理目標。抓緊將員工培訓融入到工作檢查中,強調學習技術從身邊開始,搞懂身邊的設施設備,提高自身對設施設備工作原理的瞭解、瞭解每一器件設計的目的和所起的作用的員工培訓爲重點對維修員工技能、技術上進行檢查,以提高對設施設備瞭解,把“以保養修”的設施設備運行管理宗旨進行落實,提高設備運行管理水平,杜絕設施設備重大事故的發生,保證設備的安全。如:

1、操作規程的檢查。在工作檢查中加強對維修員工操作規程及保養規程的熟悉情況進行檢查,以此督促維修部對員工規程的培訓工作,提高人員操作安全。開展同事之間的操作規程互相抽背,做到操作的人人瞭解規程,個個知道規範的操作。保障了人員的安全,實現了本年度維修操作無安全事故發生。

2、工具使用的規範。根據部分維修員工使用工具的不規範,加強抽查和指導,使大家規範使用工具。如螺絲刀不能來撬、敲物品,活動扳手應注意使用時的支撐點和受力點的選擇,工具的規範使用增加了工具壽命,提高了使用人的人身安全。

3、設備作用和功能瞭解的檢查。根據檢查中發現部分員工對設備功能作用的不瞭解,加大員工設備基礎知識的抽查,同時進行現場的講解。刺激維修主管對設備知識的培訓和員工主動學習設備基礎知識的壓力。

因爲設施設備絕大多數的故障都是由於個別重要部件損壞造成,如二次供水系統的故障大多是由於止回閥和電磁閥、液位計造成,燒電機多爲交流接觸器的觸點拉毛受損造成,電梯的故障多爲光膜、門機、平層器、控制櫃的各種接觸器造成。要求各維修部逐步建立設備故障臺帳,進行易出問題節點彙總,做到心中有數,加強此部位保養工作,提高設施設備安全保障。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7

通過此次課程設計,使我更加紮實的掌握了有關方面的知識,在設計過程中雖然遇到了一些問題,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檢查終於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這方面的知識欠缺和經驗不足。實踐出真知,通過親自動手製作,使我們掌握的知識不再是紙上談兵。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我們不斷髮現錯誤,不斷改正,不斷領悟,不斷獲取。最終的檢測調試環節,本身就是在踐行“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觀。

這次課程設計終於順利完成了,在設計中遇到了很多問題,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終於遊逆而解。在今後社會的發展和學習實踐過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問題就到要退縮,一定要不厭其煩的發現問題所在,然後一一進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後的道路上劈荊斬棘,而不是知難而退,那樣永遠不可能收穫成功,收穫喜悅,也永遠不可能得到社會及他人對你的認可!

課程設計誠然是一門專業課,給我很多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上的提升,同時又是一門講道課,一門辯思課,給了我許多道,給了我很多思,給了我莫大的空間。同時,設計讓我感觸很深。使我對抽象的理論有了具體的認識。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掌握了的識別和測試;熟悉了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的方法和技術,通過查詢資料。

我認爲,在這學期的實驗中,不僅培養了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種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實驗課上,我們學會了很多學習的方法。而這是日後最實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淺。要面對社會的挑戰,只有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這對於我們的將來也有很大的幫助。以後,不管有多苦,我想我們都能變苦爲樂,找尋有趣的事情,發現其中珍貴的事情。就像中國提倡的艱苦奮鬥一樣,我們都可以在實驗結束之後變的更加成熟,會面對需要面對的事情。回顧起此課程設計,至今我仍感慨頗多,從理論到實踐,在這段日子裏,可以說得是苦多於甜,但是可以學到很多很多的東西,同時不僅可以鞏固了以前所學過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所沒有學到過的知識。

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從理論中得,才能真正爲社會服務,從而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設計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說得是困難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終都得到了解決。實驗過程中,也對團隊精神的進行了考察,讓我們在合作起來更加默契,在成功後一起體會喜悅的心情。果然是團結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間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換來最終完美的結果。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8

本次課程設計的題目是LC正弦波振盪器的設計,主要應用了通信電子線路三點式振盪器電路資料。經過查找資料,結合書本中所學的知識,完成了課程設計的資料。把書中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具體的實踐相結合,有利於我們對課本中所學知識的理解,並加強了我們的動手本事。

在課程設計之前,我們經過各個渠道查找資料後分析驗證,經過多次的修改和整理,作了如上的設計思路。雖然這次設計一開始是按照設計要求去完成的,但由於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比較大的問題,導致以上的準備資料,在實際操作中都未能派上用場。在這次的課程設計過程中,我懂得了很多,課程設計不光是讓我們去“設計”,更重要的是培養我們的本事!經過本次課程設計使我對通信電子線路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增加了對所學知識的應用。

其次對這個課題的理解問題。因爲高頻的知識本來就不容易懂,所以查找資料和查閱基礎知識,花了我們很長的時間。這些都應歸咎於自我基礎知識的匱乏。

在這次的課程設計中,我們經過動手實踐操作,進一步學習和掌握了有關高頻原理的有關知識,異常是動手操作方面,加深了對LC正弦波振盪器的認識,進一步鞏固了對高頻知識的理解,也對模塊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調試儀器有了必須的瞭解。在設計時我們根據課題要求,複習了相關的知識,還查閱了相當多的資料,這也在必須程度上拓寬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這次的高頻課程設計重點是經過實踐操作和理論相結合,提高動手實踐本事,提高科學的思維本事。在接觸課程設計之前,因爲這門課程的難度很深度,我對高頻是敬而遠之的心態,所以基礎知識以及邏輯推理思維方面都是相當欠缺。在對高頻的實驗模塊操作方法所知甚少和對調試知識幾乎一無所知的程度,最終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圓滿完成了課程設計的要求。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9

本次課程設計,使我對《數據結構》這門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數據結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爲了學好這門課程,必須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上機實踐。

我的課程設計題目是線索二叉樹的運算。剛開始做這個程序的時候,感到完全無從下手,甚至讓我覺得完成這次程序設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於是開始查閱各種資料以及參考文獻,之後便開始着手寫程序,寫完運行時有很多問題。特別是實現線索二叉樹的刪除運算時很多情況沒有考慮周全,經常運行出現錯誤,但通過同學間的幫助最終基本解決問題。

在本課程設計中,我明白了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重要性,並提高了自己組織數據及編寫大型程序的能力。培養了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設計技能以及合作能力。這次課程設計同樣提高了我的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並對VC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數據結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上機實習是對學生全面綜合素質進行訓練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是與課堂聽講、自學和練習相輔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上機實習一方面能使書本上的知識變“活”,起到深化理解和靈活掌握教學內容的目的;另一方面,上機實習是對學生軟件設計的綜合能力的訓練,包括問題分析,總體結構設計,程序設計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訓練。此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機器是比任何教師更嚴厲的檢查者。因此,在“數據結構”的學習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主動地、積極地、認真地做好每一個實驗,以不斷提高自己的編程能力與專業素質。

通過這段時間的課程設計,我認識到數據結構是一門比較難的課程。需要多花時間上機練習。這次的程序訓練培養了我實際分析問題、編程和動手能力,使我掌握了程序設計的基本技能,提高了我適應實際,實踐編程的能力。

總的來說,這次課程設計讓我獲益匪淺,對數據結構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10

對於此次課程設計,我早在寒假就借了linux相關書籍參看,但上面講的主要是有關linux操作方面的內容,編程方面講得很少,而且在假期中也並不知道課設的題目是什麼,因此此次課設基本上都是在開學後的這兩週內完成的。

以前做過的軟件方面的課設如C語言課設、數據結構課設都是在假期完成的,由於自己是一個十分追求完美的人,因此幾乎每次都花了將近大半個假期的時間來做,如C語言就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來做,分數當然也較高,有90來分。對於課程設計,我歷來都是相當認真的,此次操作系統的課程設計當然也不例外。可是linux以前沒怎麼接觸過,學校也沒怎麼系統地講過,在剛接到題目時除了知道如何用gcc編譯等等,幾乎可以算作處於一無所知的狀態。時間緊任務重,要從對linux一無所知的狀態到獨立出色地完成課設,不下點苦功夫是不成的。那兩週裏我除了吃飯睡覺幾乎就沒離開電腦過,有時時間晚了食堂關門飯都沒得吃了。終於,在這樣近乎玩命地學習工作下,身體撐不住了,在第二週週三晚上我發燒了。但是眼看就要到檢查的日期了,而我的課設也就快完工了。我不想因爲看病而耽誤下去弄得前功盡棄,因此只買了點藥,繼續在電腦前拼命……最後,總算趕在週五檢查前做出了較滿意的作品。

在週五檢查那天,老師看了我第4題後,又抽查了一下我的第3題,其實也只是要我把第3題運行一下而已罷了。若放在平時,這絕對是小菜一碟,但當時正在發燒,加上一點緊張,居然把模塊加載命令insmod fdev。o錯打成insmod fdev。c了,由於這個低級失誤造成心中慌亂,於是後面的一條生成設備文件命令mknod乾脆就照着參考資料打上去了。於是老師認爲我不熟,在那題上打了個半鉤。當時心裏確實感到十分地遺憾和沮喪,心想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分鐘若把握不好,也同樣盡毀十年功啊!

但最後,我終於明白,分數不過是個數字,知識才是自己的。通過這一次課程設計,我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多年後我可能已經忘記這一次課設最後打了多少分,但這些學到的東西卻可以使我受益終生。除了知識技術上的東西,我更鍛鍊了自己的快速學習能力;我學會了如何快速有效地從圖書館、網絡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我嚐到了在周圍很多同學拷來拷去時孤軍奮戰的痛苦;我體會了夜以繼日完成一個項目時中途過程的艱辛及最終完成後巨大的成就感……我更加深了人生的信心,以後面對任何一個困難的項目,我想我都不會懼怕,並最終能夠成功地將其完成。

感謝老師,感謝此次課程設計。雖然在其中吃了不少苦頭,但我毫不後悔,因爲我滿載而歸。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11

本學期實時測量技術實驗以電子設計大賽的形式,老師命題,學生能夠選取老師的題目也能夠自己命題,並且組隊操作其他的事情(包括設計總體方案、硬件電路、軟件設計、焊接、調試等工作)。趣味性強,同時也能夠學到很多東西。

我們認爲,在這學期的實驗中,在收穫知識的同時,還收穫了閱歷,收穫了成熟,在此過程中,我們透過查找超多資料,請教老師,以及不懈的努力,不僅僅培養了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潛力,在各種其它潛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實驗課上,我們學會了很多學習的方法。而這是日後最實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淺。要應對社會的挑戰,只有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

之所以使用avr單片機作爲我們的執行核心,不僅僅是因爲老師說avr此刻是社會上應用比較多的單片機,也因爲想透過使用avr鍛鍊自己的c語言編程潛力,養成良好的c語言編程風格。不管怎樣,這些都是一種鍛鍊,一種知識的積累,潛力的提高。完全能夠把這個當作基礎東西,只有掌握了這些最基礎的,才能夠更進一步,取得更好的成績。很少有人會一步登天吧。永不言棄纔是最重要的。

而且,這對於我們的將來也有很大的幫忙。以後,不管有多苦,我想我們都能變苦爲樂,找尋搞笑的事情,發現其中珍貴的事情。就像中國提倡的艱苦奮鬥一樣,我們都能夠在實驗結束之後變的更加成熟,會應對需要應對的事情。

與隊友的合作更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只有彼此都付出,彼此都努力維護才能將作品做的更加完美。而團隊合作也是當今社會最提倡的。

以前聽過,mba之所以最近不受歡迎就是因爲欠缺團隊合作的精神和技巧。

電壓電流測量裝置雖然結束了,也留下了很多遺憾,因爲由於時間的緊缺和許多課業的繁忙,並沒有做到最好,但是,最起碼我們沒有放下,它是我們的驕傲!相信以後我們會以更加用心地態度對待我們的學習、對待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激情永遠不會結束,相反,我們會更加努力,努力的去彌補自己的缺點,發展自己的優點,去充實自己,只有在瞭解了自己的長短之後,我們會更加珍惜擁有的,更加努力的去完善它,增進它。只有不斷的測試自己,挑戰自己,才能擁有更多的成功和快樂!tous,happinessequalssuccess!快樂至上,享受過程,而不是結果!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珍惜每一分一秒,學到最多的知識和方法,鍛鍊自己的潛力,這個是我們在實時測量技術試驗上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也是以後都將受益匪淺的!

對本學期實驗的評價

趣味性強,不僅僅鍛鍊潛力,而且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在與老師和同學的交流過程中,互動學習,將知識融會貫通。老師提出的革新十分的好,認爲本學期的實驗模式十分實用。但是提議能夠申請將課程濃縮,在必須時間內只做這個,只有高度的集中才能作出好的東西。時間的緊缺成爲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期望老師能夠爲我們明白一下以後的發展方向。如果能夠讓每個人都有動手焊接以及參與其他的各個流程,有專門的明白就更好了。

電壓電流測量的遺憾

如果能夠製作出多量程的電壓電流測量並且使用更高精度的裝置就更好了。

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能夠到達這個程度,相信也已經能夠相當驕傲了!再接再厲!fight!!!

與隊友的合作更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只有彼此都付出,彼此都努力維護才能將作品做的更加完美。而團隊合作也是當今社會最提倡的。以前聽過,mba之所以最近不受歡迎就是因爲欠缺團隊合作的精神和技巧。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12

經過近一個月的設計與製作,我們組的《20xx世界盃觀戰指南》終於完成了,現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獲得的體會記錄如下。

這次數據庫課程設計中我主要負責用戶登錄、註冊及數據庫維護方面的設計。

hi是一款功能很強大的軟件,其控件之多超出了我的想象,因此在運用時要藉助很多資料。要學會查找和利用現有資料來解決問題

2.在設計中用到了很多SQL語句,因此對SQL及程序語句地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

3.後期的軟件製作都是以前期的工作爲基礎的,因此在前期的需求分析及數據庫設計階段要認真、細緻。

4.我們是三個人的小組,在設計過程要互相協調,合作。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13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對各種電路都有了大概的瞭解,所以說,坐而言不如立而行,對於這些電路還是應該自己動手實際操作纔會有深刻理解。

十幾天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結束了,在這次實踐的過程中學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東西,領略到了別人在處理專業技能問題時顯示出的優秀品質,更深切的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相互協調合作的機制,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對一些問題的看法產生了良性的變化.

在社會這樣一個大羣體裏面,溝通自然是爲人處世的基本,如何協調彼此的關係值得我們去深思和體會.在實習設計當中依靠與被依靠對我的觸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責任感,把這樣一種事情當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務,併爲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斷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問題.而有些人則不以爲然,總覺得自己的弱勢…..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也是很多的,當我們面對很多問題的時候所採取的具體行動也是不同的,這當然也會影響我們的結果.很多時候問題的出現所期待我們的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心態,而不是看我們過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強,那是一種態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確,只有這樣把自己身置於具體的問題之中,我們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在這種相互協調合作的過程中,口角的鬥爭在所難免,關鍵是我們如何的處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計較和埋怨.這不僅僅是在類似於這樣的協調當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有這樣的處理能力,面對分歧大家要消除誤解,相互理解,增進了解,達到諒解…..也許很多問題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複雜,關鍵還是看我們的心態,那種處理和解決分歧的心態,因爲畢竟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很好的.

課程設計也是一種學習同事優秀品質的過程,比如我組的紀超同學,人家的確有種耐得住寂寞的心態.確實他在學習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績,但是我所讚賞的還是他追求的過程,當遇到問題的時候,那種斟酌的態度就值得我們每一位學習,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務,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我們過去有位老師說得好,有有些事情的產生只是有原因的,別人能在諸如學習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績,那絕對不是僥倖或者巧合,那是自己付出勞動的成果的彰顯,那是自己辛苦過程的體現.這種不斷上進,認真一致的心態也必將導致一個人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種追求的鍥而不捨的過程是相同的,這就是一種優良的品質,它將指引着一個人意氣風發,更好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14

通過此次課程設計,使我更加紮實的掌握了有關高頻電子線路方面的知識,在設計過程中雖然遇到了一些問題,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檢查終於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這方面的知識欠缺和經驗不足。實踐出真知,通過親自動手製作,使我們掌握的知識不再是紙上談兵。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我們不斷髮現錯誤,不斷改正,不斷領悟,不斷獲齲最終的檢測調試環節。其實本身就是在踐行“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觀。這次課程設計終於順利完成了,在設計中遇到了很多問題,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終於遊逆而解。在今後社會的發展和學習實踐過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問題就想到要退縮,一定要不厭其煩的發現問題所在,然後一一進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後的道路上劈荊斬棘,而不是知難而退,那樣永遠不可能收穫成功,收穫喜悅,也永遠不可能得到社會及他人對你的認可!

課程設計誠然是一門專業課,給我很多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上的提升,同時又是一門講道課,一門辯思課;給了我許多道,給了我很多思,給了我莫大的空間。同時,設計讓我感觸很深。使我對抽象的理論有了具體的認識。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識別和測試;熟悉了常用儀器、儀表;瞭解了電路的連線方法;以及如何提高電路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焊接的方法和技術,通過查詢資料,也瞭解了收音機的構造及原理。

我認爲,在這學期的實驗中,不僅培養了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種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爲重要的是,在實驗課上,我們學會了很多學習的方法。而這是日後最實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淺。要面對社會的挑戰,只有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這對於我們的將來也有很大的幫助;以後,不管有多苦,我想我們都能變苦爲樂,找尋有趣的事情,發現其中珍貴的事情。就像中國提倡的艱苦奮鬥一樣,我們都可以在實驗結束之後變的更加成熟,會面對需要面對的事情。

回顧起此課程設計,至今我仍感慨頗多,從理論到實踐,在這段日子裏,可以說得是苦多於甜,但是可以學到很多很多的東西,同時不僅可以鞏固了以前所學過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所沒有學到過的知識。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從理論中得出結論,才能真正爲社會服務,從而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設計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說得是困難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終都得到了解決。

實驗過程中,也對團隊精神的進行了考察,讓我們在合作起來更加默契,在成功後一起體會喜悅的心情;果然是團結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間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換來最終完美的結果。

此次設計也讓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麼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請教或上網查詢,只要認真鑽研,動腦思考,動手實踐,就沒有弄不懂的知識,收穫頗豐。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15

當我在大二上學期上《工程熱力學》課程的時候,曾聽華永明老師說了很多次大四短學期鍋爐設計很讓人頭疼,而且會讓我們對整個大學生活都印象深刻。算完鍋爐,我依然對華永明老師的這席話印象深刻!整整三週,我聆聽了“鍋爐之聲”。

當短學期第二週開始的時候,我剛從趙老師那裏拿了自己的鍋爐題目和參考書,當時單純地想着:鍋爐課程設計,就是把大三下學期鍋爐的作業重新做一遍,感覺工作量也還不是很大嘛。(其實後來發現我錯了??)考慮中,第二天就開始了自己計算鍋爐的“行程”。

首先,我得感謝趙老師給了我一個非常給力的煤種――神府東勝煤,我甚至不知道這煤產自哪裏,寫下這篇心得體會的時候特地去百度了一下,發現它產自內蒙古自治區,發熱量是同煤種的全國之最(不能肯定這句話的準確性)。同時,很幸運,這種煤和例題的煤種是一樣的,無形中減少了一些假設後的計算量。(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可以偷懶的地方,但是其實我在計算過程中並沒有偷懶,還是一步一步算下來的,還出了點小問題。)說到計算,前面部分進行的當然是相當的順利,大三下學期做過一遍作業,煤種和例題一樣,所以計算熱平衡的時候大差不差地就在不知不覺中搞定了。

然而,困難還在後頭,當第三天的時候在教室算“前屏過熱器”的參數時候,我發現了龐大的計算量和複雜地計算公式,這對我真是個挑戰!算了一半後,實在算不下去了,於是到了趙老師辦公室答疑,趙老師的指點給了我很多的幫助,瞬間讓我明白了許多計算流程,並且使我把大三下學期學習的《鍋爐原理》課程的很多內容都回憶並且串連了起來,然後很高興地回到教室,“廢寢忘食”地將前屏過熱器部分算完了,雖然當時已經是中午一點鐘左右的時間,但是還是很開心地完成了我的午餐。

回到宿舍,小憩了一會兒,開始了後屏過熱器部分的計算過程,後屏的計算比前屏順利多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就基本搞定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從高溫再熱器計算開始,第一懸吊管,高溫過熱器,第二懸吊管,低溫再熱器垂直段,轉向室,低溫再熱器水平段,汽溫校覈,算下來是越算越快,以至於一整天都算鍋爐,算鍋爐變成了能使我很興奮的一項“工作”。而後算到空氣預熱器,雖然比較麻煩,稍微緩了一天,查了書本的一些資料,然後整體對照書上的一些公式算了下來,再到後來的總校和彙總,都沒有遇到什麼比較大的麻煩。第二遍檢驗的時候,將誤差降到了理想的範圍。

而後,我又找趙老師答疑了一次,發現低溫再熱器水平段出口溫度和低溫再熱器垂直段的進口溫度相差過大,大約有8°C,而如果按照實際情況分析,相差應該在5°以內,這是一個較大的問題。所以當天中午,我又開始了覈算,發現只能動尺寸纔可以將誤差降下來,所以我對低再平和低再垂的片數進行了修改(原來各有110片,後增加爲113片),效果還不錯,而且截距變化也很小(0。003m左右),最終定稿。

接下來,我想談談我在這些計算過程中主要學習和深化的鍋爐知識。

1 排煙溫度

書中例題的排煙溫度是125°,而我的題目是120°,排煙溫度下降了5°之後,排煙熱損失降低,鍋爐效率提高(通過反平衡計算),鍋爐實際消耗燃料量減少,從而計算燃料量減少。

2 熱空氣溫度

書中例題的熱空氣溫度是20°,而我的題目是30°,相當於我設計的鍋爐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使用,而書中例題設計的鍋爐在我國北方地區使用。此外,因爲熱空氣溫度較高(高了10°),空氣帶入的爐內的熱量較多,爐膛尺寸相同的情況下,理論燃燒溫度高(較例題高了17°)爐膛出口煙氣溫度較高,所以在整個鍋爐中,對流換熱增多,從而使得鍋爐效率提高,與1推出的結論相同。

在完成了鍋爐部分的計算後,我用CAD進行了繪圖,雖然每張圖的尺寸基本都是一樣的,但是對於以前沒有接觸CAD軟件的我來說,儼然是個挑戰。在多次請教了我們學院6班建環的同學CAD的操作方法之後,我將每張圖紙都按要求畫了出來,大概花了3天左右的時間,期間使我對CAD軟件由陌生至較爲熟悉以至於熟練,讓我對這個畫圖軟件充滿了信心,同時,也增強了我用電腦繪圖的能力。

在寫這篇心得體會的時候,我能感覺到,當我提到鍋爐之時,我的腦海裏就感覺自己設計的鍋爐正在源源不斷地送着煤,流動着蒸汽,發着人們需要使用的電力。那機器的轟隆隆之聲和那燃料的燃盡的噼裏啪啦之聲,難道不正是我內心裏聽到的“鍋爐之聲”麼?這聲音更甚那音樂廳裏的交響樂、那舞臺廣場的明星的歌!

三週,讓我更加了解了鍋爐,更加深入地學習了鍋爐,並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逐漸融會貫通成一個整體,使我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得到了真正地提升!

最後,我想特別感謝每次答疑時趙伶玲老師的耐心指導和我的室友孫偉同學矢志不渝地和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