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文化作文>習俗作文>

端午的習俗作文七篇

習俗作文 閱讀(1.4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的習俗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的習俗作文七篇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中的,又稱重午節、端陽節。

是紀念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不過,也有人說,端午節是龍節,是五千年以前,南方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

聽說端午節的習俗都與“五”數字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着五色紅心繫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兒或是足踝上稱爲“長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薄、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色的糉子、雄黃酒。在南方北方,天還要在兒童[來源]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相傳龍舟競渡是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咬食屈原的遺體。

打掃房屋、用端午這天正午的陽光曬蒜頭、曬艾葉草恐怕是蘇北一帶衆所周知的習俗啦。

嗨,端午節的習俗說也說不盡,這首兒歌對它做了總結:“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2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是我們紀念投江自盡的偉大詩人屈原!

在這天,家家都要包糉子。賽龍舟!你肯定想問爲什麼吧?我來告訴你。因爲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不過是紀念伍子胥的!伍子胥是個楚國人,他的父親和兄弟都被楚王所殺,後來伍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幫助吳國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挖掘墳墓用鞭子打楚王,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素材大敗,越王勾踐希望講和,夫差允許了。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賜伍子胥寶劍,伍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居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取下了伍子胥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也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而現在,我們正在吃食餅筒,看龍舟賽,紀念先人。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3

1端午節的習俗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是楚國著名愛國詩人,當聽說自己的國家滅亡時,難忍亡國之痛,悲痛欲絕,於是,在公元前二七八年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主要的活動是包糉子,賽龍舟。我先說包糉子吧,包糉子先要把蘆葦葉煮一下,糯米泡兩至三個小時,然後把米包在葉子裏,再煮上一小時。賽龍舟就更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都配有漿手和舵手船頭有?船尾有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因此,划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衆的吶喊聲,真是熱鬧非凡啊。

如今,每到端午節,人們仍要在江河裏划龍舟,包糉子……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可見詩人作品和愛國情懷是永存的。

2端午節的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爲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賽龍舟、吃糉子、佩香囊、插菖蒲等。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早早起牀,出去買回很多菜。還有我不認識的“長草”,我問爸爸這是什麼草,爸爸說:“這是菖蒲”。爸爸把菖蒲做成寶劍,貼在門眉上,左右各一把。媽媽也調好了雄黃酒往牆角、衣櫃邊上噴灑說:“可殺菌防病呢!”

中午時候,媽媽燒好豐盛的一桌菜;有雞、有鴨、有肉、還有棕子和食餅筒等等,可香啦!在吃飯的時候爸爸和媽媽給我講端午節由來的故事:在很早以前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名叫屈原投汨羅江之後,人們就包棕子紀念他。我聽得入了迷,吃得也津津有味。

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開心啊!

3端午節的習俗

今天下午放學回家,一進門便聞到一陣濃郁的清香。我問奶奶什麼東西這麼香?奶奶說是在包糉子,因爲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說完便和我講起了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奶奶對我說:“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不是都叫‘端午’的,有的地方稱爲女兒節,有的地方稱爲重五節……”在這一天要賽龍舟和吃糉子,這些都是爲了紀念屈原。

“那端午有習俗嗎?”我迫不及待地問。

“當然有。”奶奶說:“端午也叫重五,所以都與‘五’有着緊緊的聯繫。比如要系五種顏色的長命繩,要插‘五端’,還要吃‘五黃’。”

“長命繩有哪五種顏色?”我好奇地問。

奶奶說:“有紅、黃、藍、白、黑。”

“那五端呢?”我追問道。

“有菖蒲、艾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那五黃呢?”

“有黃瓜、黃魚、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每個地方的五黃都根據地域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奶奶耐心地回答我提出的一個又一個問題。

我感嘆道:端午節的學問真不少!

4端午節的習俗

一年裏,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是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見奶奶在外面忙真什麼。過去一看,原來奶奶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着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想噴噴的糉子。這時我纔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着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糉子,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來,幾分鐘,兩個雞蛋和糉子就沒了影。

到了晚上,爺爺把飯上完了,爺爺從櫃子裏拿來一個瓶子像是藥酒的什麼東西,還要我們每個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笑着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裏想着:這樣我就可以避邪了,辣算什麼。

端午節過去了,但它留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5端午的習俗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是龍舟競賽。

比賽的隊伍有熱烈的掌聲。歡呼聲和鼓聲中划着龍舟前進。這項活動是由當時汨羅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尋找屈原演化而來的,這個傳統一直保持了兩千多年。在端午節,最受歡迎的食物就是糉子。糉子是用糯米包着肉。花生。蛋黃以及其他材料,再用竹葉包裹而成,而糉子的傳統則是來源於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它們不要將屈原的屍體吃掉。因爲端午節流行於漢。

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所以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

6端午節的習俗多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

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糉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糉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糉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糉,一種是竹筒糉。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糉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糉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7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4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說:“今天早餐是糉子和綠豆糕”。我吃了一些說:“真好吃!”

爺爺以前說過賽龍舟和吃糉子是紀念一位古人,古人的名字叫屈原。在爺爺家,我看見許多人家的門口都有艾草。

要記住這是我們傳統節日習俗。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5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糉子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比熱鬧的龍舟賽呢?

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聖的節日。說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說起。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秦抗齊,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免去職位,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恨投江自盡。屈原死後,出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有些漁夫則駕起船隻,把事先準備好的糉子、雞蛋撲通撲通地往江裏丟,說是讓魚吃啦,就不會咬屈原的屍身。流傳至今,便有啦吃糉子的習慣。所以過端午節的這天,滿街都是賣糉子的小販,我們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你知道糉子是怎樣包的嗎?哈,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先用一些新鮮的糉葉包住糯米,在裏面放各種配料,然後用線捆紮好。包好的糉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着糉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啦。吃糉子的時候,要先把線解開,剝開糉子葉,裏面藏着紅紅的糉肉,升騰着熱氣,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糉香,兩個糉子用盤子裝着,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着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糉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味道真是棒極啦。

吃完糉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在這一天,每個村子都會組織一支隊伍,而後拉到漣水河進行比賽。只見碧波盪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衆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着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衝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啦臉,咬緊啦牙,拼命地劃。太好啦,我們村的龍舟領先啦,因爲我們村的隊員配合默契,所以龍舟就特別聽他們的指令,行動自如。龍舟的身後留下啦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佈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後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着,鼓手們也使出啦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着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後,一邊划船,一邊與着鼓聲,“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衝,那口令裏充滿啦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啦,口令聲、鑼鼓聲、划槳聲,匯成啦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裏有着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故鄉的端午節啊,你給啦我多少喜悅與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6

我最愛的習俗,莫過於端午節包糉子 ,吃糉子了!

只要端午節一到,我們全家可就忙活起來了,包糉子啊,吃糉子啊,我樣樣都在行。我一邊說一邊包糉子:“這裏包糉子的材料不夠了,再拿過來一點啊……”說完,我便把棕葉一卷,捲成了一個似直角三角形的樣子,再往裏面掏個大洞,這時,棕葉部分差不多完功了,接下來,只要再往裏面加米,加自己愛吃的餡料,再用線條把棕葉包起來,一個糉子就成型了,只要再放進鍋子裏蒸一會兒,等熟了之後,就可以享受自己做的美味糉子了。

終於到了吃糉子這個“神聖”的時刻了,我看着熱騰騰的糉子,不禁口水直流,我的肚子也在古咕咕的直叫,好像在說:“好餓啊,我真想吃美味的糉子……”我接過媽媽送過來的糉子,把線解開,把棕葉拆開,就可以吃了。我用筷子把糉子叉了起來,嚐了一口糉米,這個糉米的味道剛剛好,不甜不酸也不甜,堪稱人間美味啊!我覺得沒有什麼食物能與糉子相互媲美了。說罷,我便細細品味人間美味了。不一會,糉子就被我消滅了。休息了一會兒後,我就把剩餘的糉子都拿到上面去,給我的姐姐品嚐品嚐這人間美味。

我愛端午節,愛因爲端午節而忙活的家,更愛因爲端午節家家的習俗!

端午的習俗作文 篇7

今天端午節,外公一大早就已經開始忙綠了。外公把從田埂那割回來的艾枝插在了門頭上。外婆在泡下午包糉子用的糯米。我和姐姐還有小弟在院子裏玩。

這時,我90多歲的太婆聽到了我們的聲音,滿臉慈祥的從房間裏走出來。手裏拿了幾個早就準備好了的漂亮香包,給我們小孩戴在了胸前。我低頭聞了一下香包,有股淡淡的艾草香味。太婆突然又想起了什麼事。轉身走進了房間裏,拿出了一支毛筆和一個杯子。來到了我們面前。太婆在我們小孩子的額頭上用毛筆,蘸了一下雄黃寫了一個“王”字。可愛的太婆一邊寫,一邊嘴裏還唸叨着“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轉眼間,到了吃午飯時間了。我的“大廚外婆”。做了好多好吃的。有肥而不膩的紅燒肉、鮮美無比的油燜大蝦、香酥味鮮的炸小黃魚清脆可口的拌黃瓜、香氣撲鼻的臘肉燒黃鱔、還有一小盤黃澄澄的鹹蛋黃。看着一桌豐富的菜餚,我可真是垂涎三尺呀!我數了一下問媽媽:“不是說要吃五黃嗎?怎麼只有四黃呢”媽媽偷笑着說:“還有一黃在這呀!手裏拿着一小瓶雄黃酒”。我們大家都笑了。

吃完午飯後,太婆和外婆都已經開始在包糉子了。只見她們一手拿着挽好型的糉葉,一手抓起一把糯米,就左纏右繞的,一個個精巧玲瓏的糉子呈現在了我們面前。精彩極了!太婆還和說了屈原的故事。讓我知道了糉子的由來。

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讓我瞭解到了很多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及傳統文化知識。真可以說是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