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文學教育>文言文>

文言文翻譯的八種失誤情況有哪些

文言文 閱讀(1.7W)

近幾年,筆者從教學和考試中總結學生翻譯文言文失誤的情況,學生的失誤形式是:

文言文翻譯的八種失誤情況有哪些

1.譯句不合乎現代漢語語法規則。在古漢語中,倒裝 句,一般說來,要恢復成現代漢語的正常句式。例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有的學生譯成:蚯蚓沒有爪子和牙齒的鋒利,筋骨的強壯。這個譯句沒有按定語後 置的'特點來譯,正確的翻譯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壯的筋骨。

2.應譯的漏了,不需譯的卻譯了。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譯 成:學習後要複習,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譯句把“時”的意思漏了,應該在“複習”前加上“按時”二字,才正確。再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利於晉。學生 硬把“晉侯、秦伯”譯成“晉國侯王和秦國霸主”,這就多餘了。在文言文中凡是國名、地名、官名、帝名、年號等,都不用翻譯。

3.該增添沒增 添,沒有的卻要增添。例如: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譯成:現在劉表剛剛死亡。兩兒子不團結。在數詞“兩”後邊加上量詞“個”,語氣才顯流暢。再如:三人 行,必有我師焉。譯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的品行高潔、學有專長,樂於助人並且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在裏面。原句並沒有“品行高潔、學有專長、樂於助人的 人”這一內容。這屬於沒有卻要增添而造成的失誤。

4.省略成分沒譯出。例如:權以示羣下,莫不響震失色。譯成:孫權給羣臣看,沒有誰不嚇得改變了臉色的。句中的“以”後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書信,而譯文卻沒譯出。

5.該刪除的詞語仍然保留。例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成:從師學習的風尚也已經很久不存在了。譯句中沒有把原句中的“也”刪去,造成了錯誤。

6.以今釋古。例如:是女子不好譯成:這個女子品質不好這就犯了以今義釋古義的毛病。例句中的“好”,在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現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質。譯句應改成:這個女子長得不漂亮。

7.不理解互文見義。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譯成:秦代時的明月和漢代時的關隘。正確的譯文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8.需要意譯的硬要直譯。例如: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這是同義迭句,不能直譯,只能意譯爲:(秦孝公)有併吞天下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