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說課稿>

共享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2.38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共享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共享說課稿

共享說課稿1

一、唱歌激情,引言揭題

1、播放《幸福拍手歌》,師生共享。(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抓住學生心理特點,爲營造快樂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做鋪墊,用快樂的歌聲調動學生快樂的情感,初步體驗分享的快樂)

2、引言揭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展開活動,分享快樂

(一)物質分享的快樂

活動一:我們班的“分享日”,分享活動,享受物的分享快樂。

1、分享活動建議:

a、你可以向別人介紹你的心愛之物,也可以把你的心愛之物借給同學。

b、你可以與小組內的同學分享,也可以到其它組和其它同學分享。

c、欣賞別人的物品請用心愛護。

2、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參與其中。

3、交流感受:在剛纔的分享活動中,你們A覺得快樂嗎?爲什麼這麼快樂呀?

(設計意圖:在快樂輕鬆的活動中讓學生真正感受分享的快樂。)

4、總結歸納:你有一個快樂,拿出來與別人分享,就變成了兩個快樂。

5、體驗昇華:將糖果獎給剛剛與人分享最多,給更多人帶來快樂的同學,讓他說說打算如何處理糖果。

(設計意圖:體驗分享,深化理解“你有一個快樂,拿出來與別人分享,就變成了兩個快樂。”的意思)

活動二:我們共分享,迴歸生活,體驗肋人的快樂。

1、生活小故事。情境表演,感受分享就是獻出關愛。

(設計意圖:選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有教育價值的內容讓學生情境表演,使學生認識到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情況和困難,而分享就是獻出關愛,幫助別人會讓自己覺得快樂。)

2、活動拓展:下雨天,同學們陸續回家了。一個同學站在校門口,焦急地望着天空。這時,小剛同學拿着傘剛要回家,小剛該怎麼辦?

情境ABC:小剛把傘借給那個同學,自己冒雨回家。

小剛讓這個同學在學校等他,他回家取傘給他。

小剛把這個同學送回家後再回家。麼樣的辦法幫助別人會更好?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道德智慧,用最好的辦法幫助別人,更好地與人分享,獲得更多的快樂。)

(二)智慧分享的快樂

活動一:大家的智慧多又多,感受合作的快樂

1、葉貼畫的遊戲規則:

思想碰碰車:

a、先把自己的構思在小組內交流。

b、派一代表去別組學習,瞭解別組的做法

c、小組商量,選擇最佳言方案 大家一起動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2、學生小組活動,老師指導。

3、交流彙報:遊戲中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4、總結提升: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之後,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設計意圖:各小組自定一個主題,用樹葉創作葉貼畫,做完後進行成果展示,讓學生談做的過程中的感受,使學生意識到彼此在分享着各自的想法,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

活動二:故事與思考,深化對分享的理解。

小品表演:盲人打手電筒

(設計意圖:用生動的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領會每一個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的分享,我們的生活纔會快樂。)

三、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共享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信息互通——文件夾共享》是在學習Word相關知識和複製、粘貼之後的一個知識點,共一課時,本課是基於局域網的環境下信息互通的一個知識點,也是今後繼續學習信息互通的一個重要的起步,在華東師範大學版的信息科技書中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根據實際的需求和今後的拓展學習,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信息互通可以通過文件夾共享的這一方法實現。

2、使學生認識、理解和掌握文件夾共享的方法。

3、理解共享和完全共享的區別。

能力目標:

1、掌握文件夾共享的操作。

2、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學會自學的方法。

3、初步培養學生評價的能力。

情感目標:

鼓勵學生與人合作、互相啓發、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文件夾共享的技能。

難點:共享和完全共享的區別。

三、說教法與學法:

本課綜合選用講練結合、啓發式教學、實驗法等教學方法,以自主學習教學法爲主,把“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信息技術學生操作性很強的特點,讓學生在探索中得到信息,在對比中得到提升。例如在解決本課的難點理解共享和完全共享的區別時,我就用分組做實驗的方法,將學生分成兩組,實驗共享和完全共享,共同探索,得出結論。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實驗分析——合作探究——綜合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自主的挑選掌握文件夾共享的技能,一種是根據多媒體自主學習,一種是小組合作共同學習,還有一種是到老師這兒共同探討,使學生在掌握本課的重點時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能力,訓練思維。

四、說教學設計

在教學中,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爲以下幾個階段: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5分鐘)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8分鐘)

(三)解決學生質疑、突破難點(7分鐘)

(四)綜合運用、體驗樂趣(15分鐘)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5分鐘)

首先我先請一個小組介紹一下上節課製作的“學校主題活動的標誌”,然而提問還有好多的小組沒有得到彙報,如何讓這些信息迅速的互通呢?接着(老師到某一臺學生機操作)我現在要看看老師電腦上的學校標誌,(學生們一片驚奇)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文件夾的共享(出示課題)。

[教學意圖]學生在完成作品後,有一種很強的交流願望,通過進一步的激發,學習文件夾的共享的興趣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學生觀看老師的演示,基本上也就掌握的瀏覽共享文件夾的方法了。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8分鐘)

圍繞教學目標,帶領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新的知識。

在同學們熱情高漲之時,我有三種學習文件夾共享的方法來選擇;一種是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多媒體自主學習,一種是小組合作學習,還有一種是有困難的和老師一起探討研究學習。先請同學們商量談論好,然後依次進行新知識的學習

[教學意圖]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有選擇性,有正對性的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使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新的知識,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解決學生質疑、突破難點(7分鐘)

小學生好奇心很強,對新事物會有很多疑問,我讓學生自由提問所碰到的問題,並針對他們的問題進行解答。學生在學會文件夾共享的方法後,讓學生們討論並提出其中的疑問,我就針對性的對本課的難點,也就是共享和完全共享的區別進行分兩組操作實驗,然後再由我對共享好的文件夾內粘貼文件,看看實驗的結果,學生們頓時明確了兩者區別。

[教學意圖]讓學生自由討論,提出疑問,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通過分兩組實驗,得出結論,突破教學難點。

(四)練習鞏固、體驗樂趣(15分鐘)

在這一環節我設置了一個任務:瀏覽其它小組的作品,並將評價表運用複製粘貼的方法發在其共享文件夾內,表格如下:

共享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第三單元“同在陽光下”主要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弱勢羣體,它包括三課內容。而第九課“共享陽光”則是實踐階段,是在前兩課的基礎上對主題內容的深化和展開。因此,第九課是本單元的重點和落腳點。通過本課的學習,以政府和民間組織的力量爲背景,對學生進行同情心的培養,激勵學生主動關心、幫助弱者,從而爲實現社會公平作出自己的努力。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學會同情社會弱勢羣體,力所能及的幫助弱勢羣體,引導學生熱心社會公益事業。

能力目標:

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能夠主動幫助社會弱勢羣體。

情感態度價值目標:

知道關心、幫助弱勢羣體是政府的職責,也是社會的責任。瞭解我國政府和民間組織爲幫助、扶持弱勢羣體,實現社會公正而做出的努力;瞭解幫助弱勢羣體的方法和途徑。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幫助社會弱勢羣體的具體辦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主動幫助社會弱勢羣體的責任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法學法分析

學情分析:

面對弱勢羣體,學生們在思想上可能認識不到“關愛和幫助”的重要性,他們對政府和社會幫助弱勢羣體的舉措可能有所瞭解,但卻不深刻;在生活中,有些學生可能存在不願意幫助弱勢羣體的情況,甚至有歧視弱勢羣體的現象;也可能有些學生能夠給予弱勢羣體以實際的幫助,但卻忽略了“尊重”的重要性。因些,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行爲引導。

學法分析:

根據本課內容和初三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用“合作討論,實踐探究”的教學方法,主張先學後教,先思後問,先問後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實踐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因此本課我主要採取了活動探究法、集體討論法、情景模擬、體驗感悟等方法。

教法分析:

採用 “以學生爲主體,以問題爲中心,以活動爲基礎,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爲目標”進行引導——發現法;探索——討論法;

問題情境

體驗、感悟

總結反思、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1 . 師生蒐集政府、社會和個人幫助弱勢羣體的圖片或事例,準備課堂展示交流。

2 . 指導學生蒐集“春蕾計劃”、“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國難民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會徽或標誌及其相關資料,準備課堂活動。

3 .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評價分析

本節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評價:

1 . 使學生對弱勢羣體的認識從最初的直觀感受逐漸上升到理性思考。

2 . 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困惑,及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3 . 側重於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重點培養學生的同情心以及力所能及的幫助弱勢羣體的能力。

本節課我以建構主義理論和生本觀爲基礎,以活動課的形式通過創設各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反思、體驗”式的學習,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在學習中理解,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充分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我通過設計開放式課堂,在課前組織學生社會調查,在課後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將社會融入課堂,將課堂引向社會,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習,培養學生關愛弱勢羣體意識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責任感。

四、教學過程分析

課題導入、探求新知、歸納小結、課外實踐、感悟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