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

說課稿 閱讀(3.11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

說課稿 篇1

本節課魏老師整體把握教學內容,準確地把握本課的教學目標,精心預設教學的各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考空間,創設了多個貼近學生認知規律且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瞭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的讀寫方法,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海拔高度等。本節課魏老師採用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面向全體學生,並給他們充分觀察、比較和思考時間,放手讓學生去說,去解決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性。

能夠利用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來進一步體會正負數的意義,利用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從而來學習新果,並且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們學習積極性很高。

2、運用多種教學活動方式,突出活動的實效性。

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活動方式。從天氣預報中聽一聽;在存摺上認一認;根據各地的氣溫讀一讀;在實際生活中舉例說一說……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正負數,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本節課魏老師讓學生在溫度計上撥出指定溫度,活動中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沒有忽略自己的主導地位,多次在關鍵處設問“上海(零上2攝氏度)和北京(零下2攝氏度)的溫度相同嗎”“—2℃、—12℃比較誰低,誰高”

“2℃、20℃之間相差多少度?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動手做,而且動腦思考問題,再通過交流就能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數學的思想和具體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數學活動實效性就明顯。

3、深挖知識背後折射出的數學思想、方法,給數分類。

分類是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人們在認識周圍事物時大都是先按標準將其分類,然後再辨析,最後獲得對其完整的清晰的認識。在試上時,認識正負數後魏老師也採用了分類的方法,同時重點研究0的問題。分類時學生就把0放在了“說不清”這樣一個位置上,所以這堂課他先得用天氣溫度中的0的問題,讓學生形象地認識到0是溫度的分界點,爲學生由形象到抽象認識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做鋪墊。再通過海拔高度中海平面的問題,鞏固0與正負數的區別。

4、藉助實例,解釋應用。

爲進一步鞏固對正負數的認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正負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在這個環節中,他讓學生充分舉了生活中的用正負數表示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教師不要小看學生,他們潛在的能力要靠我們教師去挖掘,讓學生說“生活中的正負數”這一設計,也讓我大開眼界,使我堅信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可忽略。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有的學生舉出了“打羽毛球贏了、輸了能用正數和負數表示”,有的同學想到“炒股賺了、賠了用正負數表示”的例子。緊接着我又“趁熱打鐵”,安排了“超市經營中的正、負數”、“海拔高度中的正、負數”、“老師的體重”等一系列的練習,這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和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學得興致盎然、意猶未盡。

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HTML的語法》。

一、教材分析

1.章、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這節課是《dreamweaver網頁製作》教材第二章第一節。第二章主要是介紹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運用HTML語言編寫網頁是學習其他知識的鋪墊。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HTML的基本標記、建立一個簡單的HTML文件。 本節課授課對象是中職學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對dreamweaver進行了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了運用dreamweaver創建網頁文件的方法。但學生對HTML的概念及語法並不是很理解。通過本節課學習學生學會建立一個簡單的HTML文件,也是以後綜合活動必須要掌握的技能。經過本課學習之後,對學生進一步瞭解網頁製作過程有很大幫助。

但是由於以往我們只注重軟件的應用,整個學習階段都沒有接觸過語言方面的知識,所以在學習HTML語言方面存在困難,因此,HTML的基本標記的用法以及HTML四個標記的位置關係就成爲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爲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尋求讓學生主動發現四個基本標記書寫格式上的共同點,運用類比法強化學生的記憶,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2.教學目標

本課學習材料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操作性強,適合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自主發現式學習。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我制訂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HTML語言的概念,並對四個基本標記有一定的理解,能進行分析與思考;

(2)熟練掌握HTML語言的使用方法及書寫標記,並能對其進行編寫;能運用HTML語言創建簡單的網頁文件;

(3)感受HTML語言的邏輯魅力,並能對HTML語言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總結歸納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未知世界,積極主動學習的思想,樹立將來成爲網頁製作專業技術人員的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HTML語言的四個基本標記的用法。

確定依據:根據中職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英語水平,按照網頁製作課的教學目標,本節的重點是HTML語言的四個基本標記的正確運用,原因是四個基本標記如果不能正確使用就會出現網頁不能正常顯示的情況,這四個標記的基本用法是建立網頁的基礎。

難點:HTML語言中四個基本標記的位置關係。

確定依據:這四個基本標記的位置關係是創建網頁文件最基本的,今後學習中的很多標記,都是在這四個標記基礎上完成的,這節課又是學生第一次使用,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作爲本課難點。

二、教法闡述

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體現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根據本課內容的特點,本課主要採取任務驅動法、講授法、演示法、探究法、類比記憶法等教學方法以及泰利德多媒體教學系統。運用類比記憶法主要是考慮到學生的英語能力不強,對於標記的使用位置很難記憶,運用類比之後學生可以在愉快中迅速記憶標記的使用位置。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變被動爲主動獲取,力促課堂教學在生動有趣,求知的氣氛中展開。

三、學法指導

“網頁製作”是一門操作性比較強,並不斷髮展的學科,我們的教學目的不僅僅要教會學生某一些操作、某幾種軟件的使用,而且要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以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信息社會。本課通過自主探索,協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教學準備

硬件環境:計算機的機房、投影儀

軟件環境: windowsxp操作系統、泰利德多媒體教學軟件、自制教學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新課

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瞭解HTML的語法,教師簡單枯燥的講述,學生是不能深刻體會的,我設計了“以舊引新”這樣的環節,請一名學生上機演示運用dreamweaver建立一個簡單的網頁文件,教師提問:剛纔我們是運用dreamweaver建立一個簡單的網頁文件,那麼這個網頁文件是如何在瀏覽器中顯示的呢?引出課題——運用HTML語言來實現。

設計意圖:將網頁以代碼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學習對象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網頁是這樣生成的,從而激發學生渴望自己親自動手編寫代碼生成網頁的慾望,從而點明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課堂教學在求知的氣氛中展開。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教師首先使用泰利德教學系統進行廣播教學,配合教學幻燈介紹HTML語言的概念、HTML的四個基本標記以及四個基本標記的書寫格式,讓學生對HTML語言有個初步的認識。

然後圍繞教學目標,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新的知識。讓學生分析講的四個基本標記有沒有共同點,學生很快發現,四個標記在書寫時都是成對出現的,這時引出新的知識點——容器型標記和非容器型標記,成對出現的是容器型標記,學生會迅速記住。

然後提問:這四個標記都介紹過了,那麼這四個標記的位置關係如何呢?引出這節課的重點——四個標記的位置關係。在這裏加入類比記憶法,由於學生的英語水平不高,所以在記憶時產生困難,運用學生簡單記得的英語單詞HEAD和BODY兩個單詞與人作類比,將HTML標記比作一個人,將HEAD標記比作一個人的頭部,將BODY標記比做人的身體,將TITLE標記比作人的額頭,這樣在講到標記位置關係時,使學生自然會聯想到,頭標記在上面,身體標記在下面,非常容易記憶。

教師通過多媒體演示運用HTML建立一個簡單網頁的過程,然後由學生自己來完成並體驗這樣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之後教師依據“任務驅動法”,通過泰利德教學系統給學生布置上機任務,讓學生自己獨立地完成HTML創建一個簡單網頁的過程,加以鞏固和強化。然後教師再次廣播教

學,指導學生如何對現有網頁進行編輯。

(三)拓展訓練

教師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個新的包含有段落的網頁文件,問學生能否實現?學生嘗試之後發現,不能實現段落,這時教師採用廣播教學,講述在編寫代碼狀態下不識別段落,向學生介紹段落標記,由學生自己想辦法實現含有段落的網頁,通過這種方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有能力的學生很快做出效果,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爲主動探索過程,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找一名做的正確的學生進行演示,教師再把時間交給學生,等作品完成後,教師加以點評和總結。

(四)課堂回顧、未來展望

教師對本節課教學內容及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再次強調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HTML四個基本標記的用法。

對未來進行展望:記住了HTML標記的用法,那麼各種類型的網頁你都可以進行代碼的編輯,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五)作業

佈置作業:要求學生用HTML語言編寫一個網頁文件,將代碼寫在作業本上,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鞏固和提高。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叫,來自。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圍繞本節課“教什麼?”、“怎樣教?”以及“爲什麼這樣教?”三個問題,從教材內容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和課堂意外預案等幾個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說明。

一.教材內容分析:

1.本節課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括地講,本節課內容的地位體現在它的基礎性,作用體現在它的工具性。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延續和深化,對已學習過的集合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也與後面的函數、數列、三角函數、線形規劃、直線與圓錐曲線以及導數等內容密切相關。許多問題的解決都會藉助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因此,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在整個高中數學教學中具有很強的基礎性,體現出很大的工具作用。

2.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高考考試大綱說明、新課程標準精神、高一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狀況和學生心理認知特徵,我確定了四個層面的教學目標。第一層面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知識目標:熟練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兩種解法,正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三者的關係。第二層面是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數形結合與等價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算和作圖能力。第三層面是德育目標,通過對解不等式過程中等與不等對立統一關係的認識,向學生逐步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第四層面是情感目標,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確定。

本節課是在複習了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之後,利用二次函數的圖象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只要學生能夠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三者的關係,並利用其關係解不等式即可。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關鍵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三者的關係。

二.教法學法分析:

數學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和美好情感的重要學科,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解題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學會學習、樂於學習,感受數學學科的人文思想,使學生在學習中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爲了更好地體現課堂教學中“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關係和“以人爲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緊緊圍繞教師組織——啓發引導,學生探究——交流發現,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我設計了①創設情景——引入新課,②交流探究——發現規律,③啓發引導——形成結論,④練習小結——深化鞏固,⑤思維拓展——提高能力,五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教學環節,在教學中注意關注整個過程和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

三.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長期以來,學生對學習數學缺乏興趣,甚至失去信心,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老師在教學中不重視學生對學習的情感體驗,教學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和需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樹立信心,感受學習的樂趣。根據教材內容的安排,我以學生熟悉的畫一次函數圖象、求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的解爲背景知識切入,設置一個練習題組,一方面讓學生總結複習已有知識,爲後面學習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打下基礎,做好鋪墊,另一方面,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問題中首先獲得解題成功的快樂體驗,然後以20xx年江蘇省的一道高考試題爲引子,引入本節課的新授內容。對於本題,引導學生,利用上面解練習題組1的方法,畫出二次函數圖象來解答。二次函數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本題又給出了函數圖象上許多點,相信學生畫出圖象應該不成問題,只要教師適當點撥,學生不難得到正確答案。以高考試題爲背景引入新課,可以提高學生興趣,抓住學生眼球,吸引學生注意力,還可以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高考題就在我們的課本中,就在我們平常的練習中。

2.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從特殊到一般是我們發現問題、尋求規律、揭示問題本質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把課本例題1、2編爲練習題組(一),交由學生用上面解高考題的方法——圖象法去解,學生由於熟知二次函數圖象,求解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啓發引導學生注意對比兩題的異同,組織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探討第(2)題能不能先把二次項係數化正以後再構造函數畫圖求解。然後達成共識,如果二次項係數爲負數時,先做等價轉化,把二次項係數化爲正數再解,課本19頁例3、例4作爲題組(二),繼續讓學生用上面的圖象法,由學生自己求解,這時我及時提示學生注意這兩題與題組(一)中兩題的不同(例1、例2對應方程都有兩個不等實根,例3對應方程有兩相等實根,例4對應方程無實根)。兩個題組的練習之後,可以尋求解二次不等式的一般規律。

3.啓發引導——形成結論。前面兩個題組的四個小題,基本涵蓋了一般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各種情況,進一步啓發引導學生將特殊、具體題目的結論做一般化總結,與學生一起就 △>0,△<0,△=0 的三種情況,總結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ax2+bx+c<0 (a>0)的解的情況應該水到渠成。至此,學生可以感受到,解二次不等式只須①將二次項係數化爲正數,②求解二次方程 ax2+bx+c=0 的根。③根據①後的二次不等式的符號寫出解集即可,必要時也可以結合圖象寫解集。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二次不等式的另外一種解法(可稱爲“三步曲”法)。

4.訓練小結——鞏固深化。爲了鞏固和加深二次不等式的兩種解法,接下來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完成課本21頁練習1-4題。本環節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黑板上書寫解題過程,之後師生共同糾正問題,規範解題過程的書寫。

5.延伸拓寬——提高能力。課堂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分類推進,分層教學的原則。爲此,我又設計了一個提高練習題組,共有三道備選題目,以供程度較好學有餘力的學生能夠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解題能力,取得更進一步的提高。

四.課堂意外預案: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更多的關注學生自主探究、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勇於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批評性。在課堂上學生往往會提出讓老師感到“意外”的問題,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對“課堂意外預案”的探索和思考,備課時儘量設想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做到有備無患,以免在課堂中學生提出讓自己出乎意料的問題,使自己陷入被動尷尬境地。結合以往經驗,在本節課,我提出兩個“意外預案”。

1.學生在做課本練習1(x+2)(x-3)>0 時,可能會問到轉化爲不等式組{ 或{ 求解對不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想法非常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這與下節簡單分式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的解法有關,是解不等式的另一種解法——等價轉化法,不在本節課之列。

2.根據以往的經驗,在解(x-1)(x+2)>1一類的不等式的時候,由於受方程(x+1)(x+2)=0 可轉化爲x-1=0或x+2=0求解的影響,有可能會出現將不等式轉化爲不等式組{ 來求解的錯誤做法,教師要關注學生,及時發現問題並給予糾正,指出上面的轉化不是等價轉化。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如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專家、各位同仁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來自西蘇中學的喬豔芬,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實驗版下冊第11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下面從以下幾方面談一下我對這節課的設計理念。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社會生活史,在中學歷史教材中,屬於全新的教學內容。隨着封建經濟的發展,宋代人民的生活水平總體有了提高,社會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通過對過去日常生活的瞭解,使學生對於歷史有更加生動直觀的認識,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具有重要作用。

(二)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因而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通過想象,切實感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親和力,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設計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把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分析宋代社會各階層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差異,瞭解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日,提高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分析具體歷史現象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自學、討論、交流、觀察、對比的學習過程,在感受歷史知識過程中學會探究、學會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宋代社會各階層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差異,體會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並對自己生活在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感到無比的自豪。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宋代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 瓦子

難點:如何理解瓦子的含義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緊密結合現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對歷史名詞的理解能力。

二、說教法

採用以“嘗試教學法”爲主,通過教師的引導、啓發,組織學生參與“自學--討論--交流--歸納”的對比學習過程。

三、說學法

引導學生形成“自學--討論--歸納”的學習方法。

四、說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熱情

1、出示教師寄語,展示教師殷切期望。

2、情景假設:今天讓我們一起穿過時光隧道,來到宋代。想一想,我們要怎樣改變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適應當時人的生活?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明確目標,點名重點。(2分鐘)

宋代社會生活:物質生活:衣食住行的變化精神生活: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日。

設計意圖:學生整體感知學習目標和重難點,理清知識脈絡,形成知識體系。

(三)合作討論,展現提升(30分鐘)

問題一:宋代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問題二:宋朝時南北方在飲食上有什麼區別?

問題三:宋代的居民有哪幾類?各類的民居有什麼特點?

問題四:宋朝主要交通工具有哪些?

教學設想:學生自讀課本,小組討論,教師邊巡視,邊指導。各組推選代表發言,學生互相補充答案,教師給予小組加分鼓勵。對於膽小的同學用雙倍加分進行鼓勵,調動其積極性。教師點撥歸納,得出結論。

1、出示幾組宋代服飾圖片,學生觀察,對於婦女纏足的陋習,教師穿插奶奶小時候的纏足經歷。

設計意圖:學生了解宋代服飾的變化,明白纏足是封建禮法制度對女性的殘酷束縛,激發學生對現在幸福生活的熱愛。(達成目標)

2、出示幾組圖片,學生直觀感知宋代的飲食。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問題,使學生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師展示幾組各類住房的圖片,便於學生認識和比較,穿插杜甫草堂。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宋代民居住房,進行比較,體會封建社會的剝削和等級制度的森嚴。(達成目標)

4、展示幾組牛車、驢車、轎子的圖片,學生觀察,與現代發達的交通工具相比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讓學生認識到宋代時生產力總體水平依然低下,爲生活在這樣一個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社會而激動,更加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達成目標)

目標2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日

問題五:什麼是瓦子?什麼是勾欄?這些場所出現的原因?

問題六:宋代有哪些傳統節日?宋代的元旦有哪些風俗習慣?

教學設想:學生自學,小組討論,代表發言,鼓勵學生的出色表現。教師點撥,得出結論。

5、學生齊讀“瓦子”“勾欄”的名詞概念。結合現實生活的商業區和電視節目,進行對比。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對比,培養學生掌握歷史名詞的能力(達成目標)

6、分析王安石《元日》這首詩,對宋代春節習俗有更加深刻的瞭解。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宋代元旦和今天春節的異同點,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達成目標)

(四)反思領悟,歸納小結(5分鐘)

學生:從學習知識和情感體驗等方面談體會和收穫

教師:肯定學生的努力和在本課中的表現,根據小組得分,評出優勝小組,及時鼓勵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髮言,概括出本節所學習的內容。

五、說板書

設計意圖:概括本課知識要點,加深學生記憶。

六、說效果

1、以實現教學目標爲前提

2、以現代教育理念爲依據

3、以基本教學原則爲指導

4、以現代信息技術爲手段

努力打造快樂、高效的嘗試課堂!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植物的葉》。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示我的說課。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本課選自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五課的內容,共分三個部分:撿落葉、比較葉的相同和不同、觀察葉的生長變化。

本課要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多種方法探究常見葉子的結構特徵和葉的生命過程,培養學生研究樹葉的興趣和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

二、說學生

三年級的小學生比較好動,對周圍世界充滿了好奇,有很強烈的求知慾。 對於生活中常見的葉子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這種認識不完整,也不夠深刻。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學情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爲以下幾點:

1、知道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徵;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後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2、能統計撿到的樹葉的數量和樹葉的種數;根據一定的判斷依據,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的樹葉。

3、發展研究樹葉的興趣,培養愛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度和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確立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是開展觀察葉生命現象的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而本課的難點在於是否是同一種樹葉的判斷。

五、說設計理念:

本課的設計理念主要是按照以下幾個理念進行設計的:

1.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意識。

2.在動手操作中豐富學生對葉的認識。

3.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六、說教法、學法:

爲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預定的教學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在教法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講授法: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爲學生提供豐富、 生動、直觀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觀察法:將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讓學生通過對樹葉的觀察、描述,相互交流,形成對樹葉的認識;發現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比較發現解決問題;討論法:同學們爭先恐後,相互交流,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既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法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動手實踐等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去獲取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七、說教學過程

爲了更好的凸顯“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設計符合三年級學生特點的教學過程。接下來,我將具體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一些教學設想:

一 情境導入(3分鐘)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各種美麗的葉子圖片,給學生一個初步的感受,讓它們感受到秋天的美,感受樹葉的繽紛。並讓學生用一句話來讚美秋天的葉子,之後引出課題。

設計目的: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更好的引出課題。

二 觀察探究( 36分鐘 )

在觀察探究環節,將通過三個活動,落實教學目標。 第一個活動是(一)統計收集到的樹葉(4分鐘)

這個活動是在上一節課結束前就做了安排,首先,確定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教師提出問題:我撿到了幾片葉子?這裏有幾種樹葉?然後,引導學生交流彙報,並邀請一組同學到臺前展示。

這個活動是想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第二個活動是(二)觀察比較樹葉(16分鐘)

教師首先提出問題: 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樹葉嗎?然後引導學生進入小組討論: 觀察到了什麼,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以及觀察到了什麼,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在學生和老師的合作下得出: 同一種葉的主要特徵。

最後,進一步觀察葉子的組成部分葉柄和葉片,從而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這個活動是想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彙報等活動,提高學生的歸納綜合思維能力,體驗學習的樂趣。

第三個活動是(三)觀察葉的生命特徵(16分鐘) 首先討論新鮮的葉與落葉不同的原因。

然後,展示一根枝條讓學生觀察,並提問:它們的生長變化過程是怎麼樣的?它們的生長變化過程又分成了幾個階段?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把自己觀察到的結果彙總到一起。並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得出結論: 葉也是有生命的,

它從葉芽長成小小的嫩葉,又慢慢地長大,變老。許多植物的葉從春天長出來,到秋天枯黃死去,完成了葉的一生。

最後,出示松針實物。繼續討論不落葉的樹木有沒有生長變化的過程?從而讓學生明白:樹木雖然秋天不落葉,但它們的葉同樣有生長和衰老的完整過程。

這個活動是想讓學生進一步通過觀察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彙報等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歸納綜合思維能力,體驗生命的完整。

三 總結與拓展(1分鐘)

最後師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接着問葉子還可以做成什麼?通過課件欣賞樹葉貼畫。引導學生進行創作:你們想不想也親手動手做一個,很好,那麼不要浪費收集到的葉子。課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進行創意製作。

以上就是我對《植物的葉》的說課,謝謝!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母親的呼喚》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S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以“母親的呼喚”爲線索,寫了作者兒時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實,感人至深。文章採用“總―分―總”的敘述方式,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結構完整。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爲:

(1)知識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母親的呼喚”裏包含着母親深深的愛,體會母愛的深切和偉大。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

(3)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認識母愛的偉大和親情的可貴,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3、教學重點:

從母親簡單的話語、樸實的舉止中,體會母愛的深切和偉大。

4、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爲什麼說“身在福中不知福”。

二、說教法

這篇課文歌頌了母愛的深切和偉大,情真意切,意味深長;語言樸實無華,卻耐人尋味,爲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運用了以下教法:

(一)緊扣“呼喚”,層層深入

“母親的呼喚”作爲文章的線索,貫穿於全文。基於課文的這一特點,教學時我以課題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通過初讀課文,瞭解母親的愛和關懷主要體現在三件事上。然後引導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領悟母親的呼喚裏包含了關心、關愛、擔心和幸福,母親的呼喚其實是愛的呼喚,而作者在母愛的感召下,學會了長大,學會了給予,學會了責任,懂得了珍惜。

(二)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這篇歌頌母愛的文章,情真意切。爲激發學生的感情,我在此課的教學過程中創設了多個情境。如上課伊始,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誦讀古詩《遊子吟》,說說自己的感受,從而爲學習課文奠定了情感基礎。我還和學生一起演唱《世上只有媽媽好》來昇華情感。在閱讀教學中穿插音樂,配樂朗讀,來渲染氛圍,抒發情感。

(三)品詞析句,明情悟理

語文的課堂是情感的課堂,沒有感情的課堂就如同池塘裏沒有水一樣,沒有生命。怎樣讓學生通過文字進行情感體驗,煥發生命呢?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了,我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將品詞析句、感情朗讀始終貫穿於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通過品讀、賞析“輕柔”、“憔悴不堪”、“淚眼模糊”、“喜極而泣”、“聲嘶力竭”等詞,領略文字的美妙,品悟字裏行間的情真意切;我還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牽引學生進入文本角色,感受人物的精神,明白母親的呼喚其實都是母愛的流露,都是親情和關懷的表示。

三、說學法

1、自主探究

2、合作交流

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兩種學法的指導。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併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問、評、議等去實現,例如:通過閱讀課文,以及對一些重點詞句的探究和體驗,思考母親的呼喚裏包含了什麼,然後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反饋交流情況。

再如結合課文讓學生說說你有過聽到母親呼喚時的甜蜜體驗嗎?對母親的呼喚你也有和文中小蓉一樣心生厭煩的相同感受嗎?這些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感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四、說練習設計

通過對文章內容的瞭解,情感的介入,孩子們的心裏一定蘊藏了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亦或是愧疚之情,於是我設計了抒情吧這項練習,讓學生以作者的口吻對文中的母親說一句話,以自己的口吻對自己的母親說一句話,以及對天下所有的母親說一句話。它是對課文的一個拓展和延伸。旨在抒發美好情感,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一)緊繫課題,奠定情感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上課伊始通過賞讀古詩《遊子吟》,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對母愛有了初淺的感受。師生一起演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奠定情感基礎。再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質疑,母親的呼喚包含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並畫出感受最深的語句,寫出自己的體會。通過同桌交流、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進行感情的互動。

(三)精讀探究,品讀體味

1、讀中聯想,迴歸生活,激發學生情感

整體把握課文後,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說說母親的呼喚包含了什麼?運用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引讀的方式,讓學生與文本進行直接對話,掠過歲月的痕跡,將情景再現,勾起學生對兒時生活的美好回憶,引發學生通過聯想把閱讀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連接起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課文第1自然段時,引導學生理解“輕柔”是什麼意思?母親爲什麼是輕柔的呼喚?是什麼給了初學走路的嬰兒勇氣和力量?感受到母親的呼喚是親切的,溫暖的,母愛的力量是強大的。瞭解母親的呼喚包含了無限的關愛。再讓學生說說自己都有哪些甜蜜體驗?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最後通過齊讀,迴歸生活,激發學生情感。教學第2自然段時,引導學生質疑,爲什麼“我”在和母親捉迷藏時總能看到母親?引導學生體會“總是”一詞,領悟母親是時刻關注着我,關心着我。在和“我”捉迷藏時母親的神態是怎樣的?引導學生理解“慈祥”,體現母親的善良、和藹。再讓學生說說看到作者兒時和母親捉迷藏這個場景有何感受?理解作者爲什麼說那溫馨的一刻,是我幼年生活中最快樂的回憶。

2、讀中感悟,走進人物,體驗情感

課文第3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也是文章最感人的部分,爲了更好突出重點,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我認爲感悟不是告訴,不是分析,不光是理解,而是刺激、探究,更是體驗。

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着重抓住母親的心理活動和行爲神態的變化描寫,通過多種閱讀方式,全方位地感受一位母親的偉大。①採用“默讀-點讀-評讀-齊讀”等多種變化方式,讓學生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的認識,情感得到薰陶。②音樂是奏響心靈樂曲的神奇音符,因而我選擇了一段極富感染力的音樂來營造氣氛,引領學生走進人物內心情感,感受人物精神,情感得到震撼。③相機引導學生圈劃出相關重點字詞,如:“近乎絕望”、“憔悴不堪”、“淚眼模糊”、“喜極而泣”、“聲嘶力竭”,等詞,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在讀中品評語言,感悟語言。

母親爲什麼會憔悴不堪、淚眼模糊?說明母親尋找作者很久,而且是邊哭邊找,體會母親焦急的心情。你還從哪些詞看出母親非常的焦急?當時母親內心在想些什麼?理解“聲嘶力竭”,體會母親拼命找尋女兒時,拼命的叫喊、呼叫以至於氣力費盡,聲音嘶啞,心情極度的焦慮。當母親焦急地在四處尋找作者時,作者又在幹什麼呢?你想對文中焦急的母親說些什麼?想對正在拾撿貝殼的小蓉說些什麼?母親找到作者後心情怎樣?理解“喜極而泣”,體會母親找到女兒後極度高興的心情。瞭解母親的呼喚包含了無盡的擔心。④通過配樂讀的方式,藉助豐富的想象,音樂的渲染,情感的薰陶,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情感,領悟文章內容。

3、讀中品悟,字裏悟情,文中悟理

《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這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

課文第4、5自然段貼近生活,簡單明瞭,通過自由閱讀,把握文章內容。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採用了“自由讀、交流-指名讀-評讀-再讀、感悟”的方式,讓學生結合課文說說自己對母親的呼喚是什麼感受?表達自己真實想法,體會“我”的矛盾心理。引導學生思考:作者這麼不想聽到母親的聲音,難道她不愛她的母親嗎?你從文中哪些地方知道的?體會作者害怕失去母親的恐懼心理,感受作者對母親深深的眷戀之情,瞭解母親平凡的呼喚包含了無限的幸福。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通過對前部分的學習,學生已經完全瞭解到母親的呼喚是母愛的流露,是親情和關懷的表示。這段迴應文章開頭,點明中心,齊讀該段,總結全文。

(四)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讓學生邊欣賞歌曲邊思考:你曾爲母親做了什麼,你打算以後怎麼做?(欣賞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最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迴歸課題,師加以總結,教育學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是人生最大的遺憾,懂得珍惜身邊所擁有的。

結語:總之,這節課是根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讀中瞭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閱讀能力,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爲學生營造開放、民主、和諧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