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集合10篇

說課稿 閱讀(2.68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說課稿集合10篇

說課稿 篇1

學習內容:《半包圍結構》是河南省九年義務教育地方教材四年級的課程。這節課的內容是學習如何正確書寫半包圍結構的字。

說課綱要:

說教材、說教學設想、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

1、本次課依據課程標準選用教材,學習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本次課是新課

通過例字練習書寫,使學生掌握半包圍結構字的書寫特點。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這樣確立本課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繼續鞏固正確的雙姿,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認識半包圍字體的結構特徵。

3、掌握半包圍結構中“左上包右下、左下包右上和右上包左下”的字的特點,並抓住特點進行臨寫。

4、從練習中尋找進步的感覺,激發學生的書法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半包圍結構中“左上包右下、左下包右上和右上包左下” 的字的特點,並抓住特點進行臨寫。

難點:把本課學到的方法、掌握的特點、發現的規律積累起來,用於學習中。

二、說教學設想:

本着學校教書育人的指導思想,結構書法藝術的特點,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練習,並提高書法藝術的鑑賞能力,提高書寫技能。

三、說教法與學法:

1、本課選用的教材半包圍是書法藝術基本的書寫方法。

2、教學以強調學習認知和練習掌握相結合,以學生爲主體進行教學,

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教學中以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充分和諧的活動中達到身心兩健,並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1)組織形式:採用集體教學形式,自主練習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嚴密 組織,合理調動學生積極性,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書法熱情密度。

(2)教學方法:

①、運用情境、模仿、討論等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課的教學,

使學生在新奇中學,在快樂中練,在練中理解掌握知識技能,增強書法藝術素質;

②、爲了更爲合理地調節學生練習的強度和密度,通過比較練

習的組織形式,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及時評價,表典型樹榜樣同時,提高書法教學效益。

(3)學法指導:

學生通過觀察老師示範,以此瞭解和掌握半包圍結構字體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

四、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流程是:欣賞甲骨文、揭示課題、觀察例字,對比發現、分步練習、總結特徵、拓展求新。

(一)佳作欣賞,激發興趣

這節課從欣賞甲骨文開始,讓學生通過欣賞得到美的享受,自然融入教學當中,從而激發學習興趣,還從中進行思想教育,寫好字要做到“三勤”。

(1)勤於動眼,學會觀察

(2)勤於動腦,學會思考

(3)勤於動手,學會書寫

不但激發了學生對寫好字的嚮往,而且實際的給予做法的總體指導,使其明確學習書寫的要求。

(二)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1)大屏幕出示例字:句、廈、習、這、牀、延

以直觀的方式讓學生第一次觀察,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爲基礎由簡淺入手,使學生對學習本課充滿信心,自然過渡引出課題。

(2)緊接着大屏幕出示:大小不一,布白不均,形狀不美的字以及正確書寫的字。錯誤的字框爲思考點,自己感受到書寫的結構安排的重要性,瞭解外框的書寫特點。爲了加深記憶,我讓學生跟我正確進行書空。只有觀察和思考是不夠的,讓學生及時的進行書寫纔是體會的重要途徑。親身的示範能讓學生眼前再現書寫的規律,並提醒注意筆畫的定位。在直觀演示指導書寫這一環節時,我用簡明清晰的語言講解,告訴學生要定好字的位置,起筆定位是關鍵,這步驟是“扶”的過程,幫助學生突破書寫難點,同時讓學生感覺只要認真掌握關鍵點,想寫出規範的字不是難事,從而增強了練好字的信心,在練寫時自然放鬆心情,從容下筆。

(3)在結字規律內外兼顧方面對學生來講是個難點。爲了讓學生更容易明白內部與外框在結構搭配上的特點,我採用了對比找問題的方法。把外框比喻爲一間房,內部回家時會出現的問題以課件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找出問題所在,並思考解決的好辦法。讓觀察與思考緊密地結合,使學生沿重點的主線一步步探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之後用總結性的語言加深記憶。

在觀察思考後,跟寫是讓學生感受動態書寫的過程。此處,教師寫一筆、學生跟與一筆,細節處讓學生對比範字進行修改,修改後再書寫。這一過程中,學生會深入思考,主動探究怎樣才能規範美觀。書寫要領在實踐中慢慢體會掌握了。這樣的教學設計就很好地把握了教學的重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三)整體練習,歸類書寫

練習例字,全身心投入形成靜止狀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讓學生自行練寫其它兩個例字並有一定的速度要求。這一環節是綜合習,也是學生對類型字寫法規納的檢驗過程。要求學生在練習時,靜心神注,坐姿端正,力求在書寫中感受規律性。

教師的巡視在每個練習中都需細緻、到位,發現問題及時關注,並引導學生解決。所以我會俯身指導學生,特別是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還要進行示範書寫和講解。

(四)拓展求新、舉一反三。

同類型字練習小結後,出示一個相同結構但不同的字,使學生從觀察其同異歸納出正確寫法,學會舉一反三,鼓勵學生去主動求知。

(五)評價總結。

從練習的過程看,這是一個體驗、領悟和表現的過程,這一環節中,學生在互評中,欣賞美,學習同學的優點達到互學互幫的共同進步的目的。簡述只有懂得結構合理安排、注意細節變化,才能寫美觀規範的字,提出希望:讓學生堅持運用三勤這一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信書寫。

(六)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在本課中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以簡明的出示使學生明晰本課的重點內容。

附板書設計

半包圍結構

廈、牀、

這、延、

習、句

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 我說課的的題目是《沙包擲遠》,《沙包擲遠》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投擲項目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下面我就從以下九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指導思想:

新課標體育教學的基本理念是以“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採用靈活多樣,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運動興趣。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帶着愉悅的心情和深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目標。培養學生敢於動腦,大膽實踐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說教材:

《沙包擲遠》這個運動項目它符合水平三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爆發力。提高學生上下肢協調配合能力。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和互相幫助的優良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三、說學情:

1、有利因素: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正處於身體生長髮育的關鍵期,天性活波好動,且興趣廣泛,模仿能力及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慾極強,學習積極性高,勇與競爭,表現慾望極強等心理特點。

2、不利因素:由於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和不均衡性,以至於自控能力差,集體意識淡薄,身體素質差異大。另外因爲小學生的神經系統興奮佔優勢,並極易擴散,以至於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四、教學目標:

美國教育家布呂姆說“科學的確實學習目標是教學的首要環節”強調“有效的教學始於知道希望達到什麼目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大膽展示自己的動作。相信我能行,告別我不行。

運動技能目標:使學生掌握沙包擲遠的動作要領。

身心健康目標:通過沙包擲遠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社會適應目標:培養團結協作精神,提高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和自我保護能。

五、 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肩上揮臂,鞭打出手,及出手角度。

2、教學難點:上下肢的協調配合。

3、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方法:

示範,由分解動作到完整動作。

練習,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遵循循序漸進的練習方法來突破教學重難點的。

六、說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創法,我本着“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快樂爲主線,以學練爲宗旨”的主題思想,特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 語言、 情境導入法:教師創造一定的情境氛圍,來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慾望。

2、模仿練習法:學生自主模範,掌握動作要領。

3、 講解示範法:教師言簡意賅、示範優美,讓學生直觀感受沙包擲遠的動作要領。

4、 表揚、鼓勵法:教師給力、學生自信。

5、遊戲比賽法: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體現了體育教學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學特點。

七、說學法:

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自主學練法、小組互助法、遊戲比賽法等,引導學生主動去嘗試體驗,合作探究,養成主動學習、探索創新的習慣。

八、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爲三部分內容

(一) 準備部分(二)基本部分(三)結束部分

(一) 準備部分

1、 課堂常規 整隊報數、師生問好、安排見習生、宣佈教學內容及要求。

2、 慢跑熱身 “跟我做” 目的:充分活動身體各關節,防止學生意外受傷

3、 熱身遊戲 “飛紙飛機”首先教師置疑,你們會飛紙飛機嗎?然後和同學們一起製做自憶的紙飛機。最後嘗試誰的飛機飛的最遠。目的:讓同學們在玩的過程中提高運動興趣,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學會了讓紙飛機飛的更遠的動作方法——那就是:超越器械、鞭打出手。

(二)基本部分

這一部分是本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爲較好完成本課運動技能目標,我依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將本階段分爲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自主嘗試

1、教師引導:“剛纔我看到有位同學的飛機飛的很遠,在空中飛行的

時間也很長,你們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同學們的回答可能五花入門和抒己見。好!下面我們再把紙飛機揉成一個紙團,來看看誰能把紙團扔的更遠,並思考你是怎麼扔遠的?於是同學們開始自主嘗試練習扔紙球,每人5次通過這種自主嘗試練習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二環節:學練動作

這部分教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所在,爲了突破重難點我是這樣進行的,老師首先提問沙包怎麼樣投才能擲的最遠?擲沙包和扔紙團、飛紙飛機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時同學們可能會回答要“使勁投,要用力投,出手要快等”通過討論老師總結出擲沙包的動作要領並把它編成簡單易懂的兒歌。既“指握沙包掌心空,臂過肩後成滿弓。蹬轉挺送揮甩扣,鞭打出手小四五”同時老師依次展示分解動作滿弓。掌心空、蹬轉挺、鞭打、小四五等動作要領(小四五指沙包的出手角度要小於45度,三於35度。)之後老師再示範一個完整的規範的示範動作之後同學們開始按老師的要求進行分組練習。爲了保障學生的安全我強調不能擅自到投擲區,更不能相互對投

第三環節:鞏固提高

在這個環節我爲了使學生掌握動作要領,使他們動作定型,並形成自動化。我設計了遊戲“穿越雷區炸碉堡”首先把同學們分成人數、勢力均等的6個小組每組的第一名同學聽到信號後向前跑5米,跳過壕溝鑽過鐵絲網向25米遠處的敵人的碉堡投擲手榴彈然後快速返回把接力棒交給第二名同學自己排到隊尾。這樣依次進行。最先完成的小組命名爲;英雄連隊此時的背景音樂爲(槍聲、炮聲、爆炸聲)同學們就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提高了運動技能。

三、結束部分

1、歡慶勝利:敵人的碉堡被我們英勇的小戰士炸燬了,爲了歡慶勝利同學們載歌載舞,並跟隨老師在《幸福你就拍拍手》的音樂下做放鬆活動這樣設計的目的:讓學生的心肺功能逐步恢復到常態也使同學們樹立了愛國主義觀念,使學生明白,中國的領土神聖不可侵犯。

2、小結本課優缺點,再次總結回顧沙包擲遠的動作要領。

3、收拾器材

4、宣佈下課

九、課堂預設:

1、本節課所用的器材:沙包每人一個,A4白紙每人一張,小墊子6塊,障礙圈6個,接力棒6個。

2、本節課學生的生理負荷指標:心率:90--130次/分鐘。

3、本節課學生的練習密度爲40%--60%

4、運動生理負荷曲線圖爲“高山型”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鬥牛士進行曲》選自法國著名作曲家比才爲其歌劇《卡門》創作的序曲,樂曲的結構是常見的再現式三段體A—B—A—尾聲。樂曲節奏感強,其充滿活力的旋律表現了鬥牛士鬥牛時英武瀟灑形象和萬衆歡呼熱烈氣氛。由於該樂曲的節奏感強,旋律激昂,它的整體音響形象容易給幼兒帶來強烈的共鳴,所以以《鬥牛士進行曲》開展打擊樂演奏活動,易給幼兒享受到奏樂活動帶來的快樂,以及能促進幼兒的合作協調能力的發展,同時也能使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2、教學目標

(1)在熟悉樂曲的基礎上,學習創造性的用身體動作、打擊樂器來表現樂曲形象。

(2)體驗合作、交流的樂趣

3、教材的重難點

音樂是門整體藝術,只有整體的感知,形成整體音響表象形象條件下,音樂的學習才具有情趣和效果,幼兒園打擊樂演奏活動,是幼兒不斷深入欣賞過程的一部分,因此,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知。重點是創造性的運用身體動作和打擊樂器來表現樂曲形象。

二、說教法

音樂與其他藝術一樣,具有形象性特點,幼兒園音樂教育常常通過刺激幼兒的感知覺,去理解音樂中生動的藝術形象,情感與思想,爲此,在教法的運用中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具法,引導創造法,整體感知法,爲什麼採用以上的方法呢?

因爲,音樂具有形象性的特點,直觀教具法可以使幼兒通過藉助音樂電視、圖形樂譜這些視覺材料幫助幼兒更好的感知音樂的情緒,風格,節奏,創造法是根據幼兒學習打擊樂的特點而決定的,我班的幼兒從小班開接受欣賞、打擊樂方面的訓練,對音樂的風格、結構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教師指導下參與動作總譜、配器的設計,使幼兒能積極的運用自己所熟悉的音樂技能進行創造活動,在創造中獲得了音樂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獲得了快樂。整體教學法根據打擊樂的整體教學原則,從整體佈局入手教學,使幼兒獲得整體音響效果,促使幼兒在合作中注意自己與他人聲部的協調性。

三、說學法

通過以上教法,循序漸進,逐層地深入的瞭解音樂作品,表現音樂形象,促進了音樂能力的發展。

四、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鬥牛場面、音樂、、圖形樂譜、樂器配圖。

2、打擊樂器若干。

3、幼兒有一定的演奏基礎和初步瞭解鬥牛運動。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打擊樂打擊樂教學原則,設四個步驟完成教學目標。

一、欣賞活動,初步感知樂曲旋律情緒,風格,節奏,爲下一部的表現活動奠定基礎。

1、引出課題,調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

師;“老師請來了一爲鬥牛士(多媒體出現畫面),鬥牛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他最喜歡的曲子,你們想聽聽嗎?”

2、欣賞樂曲。

鬥牛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見的運動,爲了使幼兒更好的理解音樂形象,在欣賞活動時我們結合了一些視覺輔助材料進行欣賞。

(1)、結合音樂電視,完整的欣賞作品,通過電視畫面帶來的視覺效果幫助幼兒理解、感受樂曲所表現的大致情緒和樂曲的基本拍子。

師:“聽完了樂曲,你有什麼感覺,說說看?”

(2)藉助結合圖形樂譜,完整感受樂曲結構、情緒變化和基本節奏。

A、教師根據幼兒所言,出示圖形樂譜,並告訴小朋友“老師把你們的感受畫成了一張圖。”

B、看看、說說、議議。

師問:“看了這張圖,誰知道我們聽的樂曲是幾段體的?”

“這三段樂曲的圖形色彩一樣嗎?”

“第一、第三段色彩由淺到深說明了什麼?”

“能指出間奏和尾奏在哪裏嗎?”

結合圖譜,通過圖譜上的色塊逐步加深,使幼兒瞭解樂曲情緒變化越來越熱烈,三組顏色方格的排列使幼兒瞭解了樂曲是ABA結構,小方格、曲線的排列使幼兒找到了樂曲的間奏和尾聲,層層深入欣賞樂曲,瞭解樂曲的旋律、風格、結構、節奏,爲下一步幼兒的動作體驗提供了條件。

2、創造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創作動作總譜與設計音色配置方案

(1)創編動作總譜

幼兒對作品性質得到理解後,教師引導幼兒參與創作動作總譜(變通總譜中的一種),讓幼兒運用已有的音樂技能參與創作節奏動作,使其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教師提問:“第一段音樂較歡快熱烈,音響效果較強烈,應用什麼動作(身體動作)表現呢?第二樂段音樂優美,舒緩,聽起來較輕些,你們說說看,應用什麼動作來表現這兩種不同效果呢?”

教師指導幼兒聽音樂自由的用身體節奏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間奏的部分請幼兒跺跺腳。結合幼兒創編的節奏動作,教師指導幼兒選出合適的動作轉換爲動作總譜,組織幼兒練習新編的動作總譜,使幼兒形成整體音響效果。

(2)集體討論音色的配置方案

教師出示樂器,引導幼兒根據樂器的音色爲樂曲配置實際的演奏方案。

師:“鈴鼓的聲音比較大,你們認爲它應該代替什麼動作呢?(拍手動作)把它安排到哪個樂段?碰鈴的聲音比較脆、長,它適合代替什麼動作呢?(拍腿動作)木魚的聲音短硬,我們把它安排在第二樂段,代替拍肩動作好嗎?跺腳的音響大,那我們就一起來合奏吧。”

3、打擊樂演奏活動

(1)根據幼兒的意見添上配器譜,指導幼兒進行分聲部徒手練習,練習是所有聲部同時進行的,練習時重點指導幼兒注意傾聽,相互配合以便創造出已經建立的整體音響效果,同時請小朋友學習看教師是怎樣指揮的。

(2)教師指揮幼兒進行多聲部樂器合奏練習。

(3)改進的練習,根據需要將特色樂器大鼓、鑔逐步加到樂隊中去,使樂曲獲得變化,增加幼兒對演奏的熱情。

4、複習活動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動靜交替原則,把複習舞蹈《快樂的羅嗦》放在教學活動的結束部分,其目的在於讓幼兒的音樂情緒始終保持興奮狀態,感受力保持最佳水平,更好運用身體動作表達對音樂情緒的體驗。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這是一個描繪祖國壯麗山河,抒發對大自然神奇偉力的讚頌,表現樂觀主義爲主體內容的古詩板塊。這節課要學習的《望廬山瀑布》就是描寫自然景觀的古代詩歌,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50歲時隱居廬山望見廬山瀑布時有感而發所作的一首詩。詩中由近到遠的順序,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象的手法描繪了廬山瀑布的雄奇壯觀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簡潔,用詞精當。全詩採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僅用了28個字就將一幅有山、有水、有聲、有色,可以說是一幅氣勢恢弘的寫意山水圖展現世人眼前。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藉助相關資料理解重點詞語,進而讀懂古詩。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感受廬山瀑布的美麗與壯觀。通過對古詩內容的理解,領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重點:

通過圖畫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廬山瀑布的美麗與壯觀。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古詩,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想象能力、欣賞美的能力和藝術感染力。

三、說教法

我採用“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瞭解詩人——試讀古詩,初知詩意——賞讀古詩,深悟詩情”的方法進行教學。上課開始,我會出示廬山和瀑布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帶領學生走進廬山,去感受瀑布的雄偉。也爲之後學生展開想象做鋪墊,更好地理解詩歌含義。同時我會配合使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播放優美的音樂,讓學生融入詩境。

四、說教學過程

針對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教學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詩趣

板書課題後,引導學生自己領悟題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義,帶出全題的意思;再釋詞,弄清"瀑布"是什麼,接下來播放影片欣賞廬山風光讓學生感受廬山的優美風景,讓學生親眼目睹了廬山俊美秀麗的面容。看過之後再啓發學生談談,你對廬山有什麼印象?這樣就帶領學生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古詩的學習中去。

第二步,初讀古詩感知“美”

1.我讓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先指名學生讀,後教師範讀,再全班齊讀。通過這幾次的朗讀,正流利有節奏地朗讀了古詩,初步感知詩意。

2.採用多種形式的讀進行彙報。

3.再默讀古詩,利用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4.同桌交流收穫,互相解疑。

第三步,再讀古詩,品味“美”

1.理解詩句意思

理解“日照香爐生紫煙”

(1)默讀古詩,請學生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2)教師講解重點字詞。“香爐”指的是香爐峯,“生紫煙”中“生”的意思是產生,香爐峯產生了紫煙。

整句翻譯:太陽照在香爐峯上,雲霧瀰漫,陽光透過,就好像紫色的煙霧在環繞着。

(3)出示紫煙環繞山峯的圖片,用直觀的畫面解釋更加明顯直接,容易理解。讓學生感受到這一場景的優美。

理解“遙看瀑布掛前川”

(1)學生說說詩句意思。

(2)教師講解重點字詞。“遙”說明詩人從遠處看,觀賞距離之遠。“掛”是懸掛的意思。

整句翻譯:遠遠望去,瀑布像一塊白布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

(3)出示圖片,直觀理解。

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

(1)學生說說詩句的意思。

(2)講解重點字詞。。“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作者運用誇張的手法的,寫出了山之高,瀑布掛下來好像有三千尺。此時告訴學生誇張的修辭並不是實指,山並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那麼高。在理解詩句的過程中,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體會當時詩人看到此景的感嘆。

整句翻譯:高崖上飛瀉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

(3)出示圖片直觀理解

理解“疑是銀河落九天”

(1)請學生說說詩句的意思

(2)講解重點字詞。“疑”的意思是疑似,好像,在這裏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瀑布比作了銀河。“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整句翻譯: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說明了瀑布的雄偉壯觀。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比喻的修辭來說說,你覺得瀑布還像什麼。

(3)出示圖片,再次感受廬山瀑布的雄奇壯麗。

2.再讀古詩,想象詩境。

在逐句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請學生再讀一遍古詩。古詩的學習不光要逐句理解,更要整體感受詩意。化零爲整,讓學生掌握詩歌大意。接下來,請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場景,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通過想象,將文字還原成畫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也能更進一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最後,想象畫面,試着背誦。

第四步,拓展遷移,深化“美”

語文教學只依靠教材是不夠的,作爲教師應該靈活把握教材,擴展教材,開展教學活動使課堂得到無限的延伸。

所以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加近了其他名家寫廬山的詩篇,讓學生賞讀。

五、說板書

以上就是我對《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教學。

說課稿 篇5

《聲音的產生》一課,是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奇妙的聲音王國》的第一課。這個單元以聲音這種物理現象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爲主題,引領學生對展開研究,涉及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聲音的三要素(音量、音調、音色)、樂音與噪音等內容。

《聲音的產生》主要教學內容有三個部分:

第一,瞭解聲音的主要功能是傳遞信息。除了用眼睛看外,聲音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另一種重要方式。聲音的主要功能是傳遞信息。

第二,想辦法制造聲音。教材安排了兩個造聲活動。這兩個活動皆限定發聲的物體,不限定發聲的方法,讓學生儘可能多地想出辦法制造聲音。在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問題導出本課的研究主題,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假設。

第三,引導學生運用間接觀察法和歸納法發現物體發聲的共同規律。這是本課的主體部分,務必讓學生充分實踐、充分感受。由於物體的振動不是肉眼都容易觀察到的,因此引入間接觀察法,藉助於一些其他物體將物體的振動可視化。活動分爲三個層次:(1)直接觀察感受振動。(2)藉助於其他物體將物體的振動可視化。(3)反證實驗。

在充分感受、實驗後,讓學生從中歸納出聲音產生的共同規律: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產生的。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能用擴散性思維設計出各種製造聲音的方法。

2、通過觀察物體發聲時的狀態,抽象概括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3、知道摩擦、彈撥、敲擊、吹氣可以使物體產生振動而發出聲音。

4、能過通過親身感受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在觀察、比較、討論、交流中認識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通過觀察、比較,將聲音的產生與物體振動建立起聯繫。

因爲交流的主題是二次備課,所以教學過程就不一一複述了,重點說一說,在二次備課中,對原有教案的修改於取捨,以及修改取捨的原因和依據。

本次授課《聲音的產生》,採用教學參考書中的參考教案,並在此教案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備課的。之所以選用教學參考書中的參考教案,是考慮到它的廣泛性,大多數青年教師都是以參考教案爲藍本來進行備課的,老教師也是在此基礎之上,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修改,形成自己的特色的。這就是我選擇參考教案作爲二次備課的藍本的原因。

本次授課《聲音的產生》,是四年級上冊的內容。現在的四年級已經上過這一課,只好選擇三年級的學生來上這一課。之所以敢選擇三年級的學生來上這一課,是考慮到《聲音的產生》這一課是《奇妙的聲音王國》這一單元的第一課,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儲備,有生活中的體驗和感受就可以了,教學內容中對動手能力要求不多,以三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可以勝任的。不足的是三年級的學生在觀察能力、歸納能力上略有欠缺,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多加註意,給予學生更好的引導。

在二次備課的過程中,我保留了原教案中第一部分,即導入新課的環節。我認爲這一環節是對學生進行擴散性思維的訓練,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很大的好處,對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是一種鍛鍊,同時也是完成第一條教學目標的必要過程和手段。讓學生在動手製造聲音的過程中,感受聲音的產生,對後續的課堂教學完成一種鋪墊。

在第二個模塊,“研究聲音的產生”中,我將橡皮筋的實驗進行了修改。原教案中是讓學生將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張開這兩個手指,用左手去撥動橡皮筋。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做這個實驗時,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皮筋張不開,太鬆;橡皮筋在振動過程中順着手指下滑;實驗中手指晃動等,這些問題都影響到了實驗的效果。所以,我選用了橡筋琴,橡筋琴可以很好的固定橡皮筋,避免出現以上問題,同時實驗效果也非常好。

在第二個模塊,“研究聲音的產生”中,我保留了鋼尺的實驗。鋼尺的實驗可以說是“聲音的產生”這一課的典型實驗項目。鋼尺和橡皮筋一樣,振幅明顯,聲音也不弱,學生可以直接觀察感受到物體的振動與聲音的產生,對於學生認識理解“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這一概念非常重要。所以予以保留。但也要注意在實驗中提醒學生,不要連續撥動鋼尺,不要過於用力,要用力壓好鋼尺,以避免鋼尺反彈與桌面發生碰撞而產生聲音。

在第二個模塊,“研究聲音的產生”中,我將關於音叉的實驗取消了。取消音叉的實驗。不是因爲音叉的實驗有什麼問題,其實音叉的實驗效果還是非常好的。只是在教學儀器的配置中,音叉的數量不多,不足以進行分組實驗。音叉的實驗不適合進行演示實驗,因爲距離的問題,學生難以觀察到音叉的振動。雖然有人在實物投影上將音叉放入水中,藉助水的波動來觀察音叉的振動,但是會有一部分學生聽不清或聽不到音叉的聲音,會影響到實驗的效果。在進行反證實驗的時候,學生依然難以感受到音叉的振動與聲音的關係。所以我認爲,如果音叉的數量不能做到分組,那還不如取消。

將吹塑料瓶實驗中的小泡沫球取消了,原教案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小泡沫球的振動,將空氣的振動可視化。但是小泡沫球與塑料瓶碰撞產生靜電,吸附在塑料瓶上,根本吹不動。同樣,使用細鹽的方法也不行,細鹽也吹不動,所以將小泡沫球取消。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多加引導。

在第二個模塊,“研究聲音的產生”中,我將“反證聲音是由於振動產生的”這一部分進行了修改。在原教案中,只是在“研究聲音的產生”這一環節之後,利用音鈸、喉嚨發聲這兩項實驗進行反證實驗。我則是將反證實驗貫穿於每一項實驗中,而不是單獨進行。我認爲,學生在探究聲音的產生的實驗中,每一項實驗從正面證明了物體振動與聲音的產生的關係後,立即從反方向證明物體振動與聲音的產生確實有這密切的關係,有物體振動就聲音產生,振動停止,聲音就消失,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與此同時,將“反證聲音是由於振動產生的”這一環節中的音鈸實驗、喉嚨發聲實驗,併入到“研究聲音的產生”中去,這樣可以更加地突出教學重點,有利於解決突破教學重點。

說課稿 篇6

設計意圖: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小班幼兒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的時間短,做事沒有毅力,語言表達能力需要提高,並且有了科學探究的初步意識。《三隻小豬蓋房子》這一故事既有探究房子結實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圖省力,又有幼兒喜歡的人物和對話,適合表演。所以選擇了這節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2、樂於探究房子結實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圖省力。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實物稻草、木頭、磚。

2、操作圖一張,小黑豬、小白豬、小花豬、大灰狼、草房、木房、磚房圖片各一張。

3、師用大圖書《小豬蓋房子》

活動過程:

1、師出示實物與幼兒談話。

(1)讓幼兒說出實物名稱:“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

(2)猜一猜:“這三種材料如果拿來蓋房子,哪種材料蓋的房子最結實?”

(3)我們一起來聽聽下面這個故事就明白了。

2、教師結合大圖書講述故事,通過提問,幫助兒理解故事主要情節,重點突出大灰狼三次撞房的不同結果。

(1)三隻小豬各選用哪種材料來蓋房子?(在操作圖上插入小豬與相應房子圖片)

(2)一撞草房:大灰狼最先要吃掉哪隻小豬?小黑豬不肯開門,大灰狼怎樣做?(在操作圖上畫出一個箭號)結果怎樣?

(3)二撞木房:小黑豬逃出草房邊跑邊喊:大灰狼來了,大灰狼來了(讓全體幼兒跟讀)小黑豬跑哪去了呀?(小白豬的木房裏)小白豬不肯開門,大灰狼怎樣做?(重點突出撞兩次,並在操作圖上標出兩個箭號)結果怎樣?

(4)三撞磚房:小黑豬、小白豬逃出了木房時邊跑邊喊:大灰狼來了,大灰狼來了(讓幼兒說),兩隻小豬跑哪去了?(小花豬的磚房)小花豬不肯開門,大灰狼怎樣做?(重點突出撞了三次,並在操作圖上畫出三個箭號來表示)結果怎樣?(頭上撞出了三個疙瘩。)

(5)消滅大灰狼:大灰狼很狡猾,它看到房頂上有一個什麼?大灰狼接下來怎樣做?三隻小豬怎樣對付大灰狼。

3、分析房子所用材料,幫助幼兒尋找磚房結實的原因。

(1)師生共同數一數大灰狼三次撞房所使用的次數和結果。師問:爲什麼草房一撞就倒,磚房撞了三次也不倒?幼兒園的房子也是磚房,我們一起來推推看,(師生一起推牆,師再問:“難道在這三種材料裏藏着什麼祕密嗎?

(2)分析實物稻草、木頭、磚。

請幼兒上臺來摸一摸、捏一捏、掂一掂,並說出感受,教師演示:折斷稻草,用釘釘木頭和磚,分清三種實物的硬度,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小結:“在這三種材料裏,稻草最輕,木頭較重,磚最重;稻草又細又軟容易折斷,木頭雖不易折斷,但是較軟,磚頭最硬最結實,所以,用結實的材料蓋出來的房子才結實。”

(3)教育幼兒做事不圖省力。

小豬在蓋房子前曾問豬媽媽:用什麼東西蓋房子?媽媽是怎麼回答的?從豬媽媽的話中,小豬知道磚房是最結實的,但爲什麼小黑豬、小白豬沒有選擇磚來蓋房子(稻草木頭輕圖力氣),這樣做的結果是:險些被大灰狼吃掉,看來做事老想着怎麼省力是不行的,小朋友想一想,如果幼兒園是用稻草或木頭建成的,那樣會怎樣呢?

(4)如果你要蓋房子,你將選用哪種材料?記得小花豬是怎樣蓋磚房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音樂:蓋房子)。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組的一篇課文,位於教材第11課。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仗着國勢強盛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針鋒相對進行反駁,維護了自己和齊國的尊嚴。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層次清晰,結構明瞭。第一部分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二部分詳細記敘了事情的經過,第三部分交代了事情的結果。用三個小故事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氣和過人的智慧,語言通俗易懂、淺顯樸實,適合積累,能有效的豐富學生的語言世界。閱讀楚王和晏子的對話,品味晏子語言的精妙之處,感受晏子的魅力是本文語言學習。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發展學生的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爲:

1. 會認8個漢字;美觀書寫由11個左右結構的生字構成的 “盤點詞語”,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積累“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這三個拓展成語

2. 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明晰課文是由開頭、中間、結尾這三個部分組成的;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人物對話中問句的不同語氣。

3. 從故事二中感受晏子語言委婉含蓄的表達特色,體會晏子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4. 根據提供的情境,嘗試用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化解矛盾或擺脫困境。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有感情地讀對話部分,體會晏子的委婉表達。

教學難點:

體會晏子語言的精妙之處。

三、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有感情地讀對話部分,體會晏子的委婉表達。

教學難點:

體會晏子語言的精妙之處。

四、說學情

1、學生對歷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還是比較有興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節,而忽略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教師要循循善誘,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詞語。同時,由於該年齡段的學生依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正向着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因而學生對本文幾處晏子迴應楚王的侮辱的話的理解還存在一定困難。我們應幫助學生建構感性的認知世界,品味語言的精妙之處,從而達到積累。

2、文學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學生已有較好的形象思維能力,同時也缺乏文學中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師要很好的利用這類具有思辯之美的文章,讓學生認真解讀,把握重點,努力突破,以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十二個字;書聲琅琅、議論紛紛、高潮迭起,本節課,我採用推導法,誦讀法,表演課本劇等手段,通過讓學生讀、思、議、演等活動,使學生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六、說教學理念

1、以新的學習方式,還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教學意在通過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還學生以真正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時,讓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隨同晏子一同岀使楚國,讓學生置身於文本之中。

2、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

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該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他們,獨立掌握他們。”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瀆自悟,最大限度的還給學生較多的質疑問難,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採用“學當晏子”,“報道晏子”,“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老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和朗讀,巧妙指導,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故事情境中去。學生的智慧需要老師的智慧去點燃,智慧的教師,智慧的學生才能走進智慧的晏子。

七、說教學流程

現在我談一下我的教學設計:

一、簡介背景,瞭解晏子

⑴ 揭題(板書:晏子)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國曆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羣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這就是當時的形勢圖。(課件)其中有五個國家比較強大:齊. 宋. 晉. 秦. 楚。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此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常被派到其他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子”是古時候對男人的尊稱,其實晏子名叫“晏嬰”。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晏子岀使楚國的故事。(板書:使楚)“岀使”就是一個人代表一個國家去訪問另一個國家。本文是寫晏子代表齊國去訪問楚國。

⑵ 晏子受齊王的派遣隻身岀使楚國,爲了能及時瞭解他出訪的情況,同學們想不想當一回齊國的小記者,隨大夫晏子岀使楚國?現在,老師說一下對小記者的要求:一個優秀的小記者必須耳聰.目明.嘴勤.手快。

(我這樣設計:把學生身份變成小記者身份,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習過程變得有趣起來。)

二、初讀感知,走近晏子

1、岀使前我先來考考小記者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侮辱 尊重 國勢,目的是爲了使學生能更好的把握課文內容。現在我們就出發,跟隨晏子岀使楚國。

2、快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檢查交流

學生彙報:課文講了晏子挫敗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齊國尊嚴的事。

三、潛心體悟,研讀晏子

我們來看晏子與楚王的第一回合較量,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思考:(課件出示)

1、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

2、晏子是如何反駁的?

3、請自由朗讀晏子反駁的幾句話,你認爲晏子反駁的話中那句最巧妙。

學生彙報,然後,讓學生明確推理過程。(課件出示)

A 推理性填空:

只有訪問狗國才鑽狗洞,現在楚國要晏子鑽狗洞,那麼( )。

B. 面對楚王的侮辱,如果晏子不採用這種反駁方式,而採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該怎麼說?想一想這兩種反駁方式哪一種好?爲什麼?(討論悟理)這一環節,我採用比較的方式進行教學,能進一步體會晏子反駁的巧妙。

小結:是啊,面對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靜的反駁,不卑不亢的把侮辱還給楚王,才能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又不傷了兩國的和氣,讓我們一起冷靜的來讀讀晏子的反駁。(課件)

4接待的人把話傳給了楚王,楚王聽了只好——(指導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

5、讓我們齊聲朗讀第三自然段,再次認識一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晏子!

楚王本想侮辱晏子,結果還沒見面,就吃了一個敗仗,他會心甘嗎?讓我們接着來看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

1請大家推選出一位既勇敢,朗讀水平又高的同學來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同學們邊認真聽邊想象當時的場面。

學生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課件出示)

閱讀提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楚王與晏子第二回合的較量。

(2).在文中用“ ” 畫出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用“ ~~~”畫出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3).體會一下他們的對話,你能不能聽出他們的弦外之音。

2、根據句子的意思想象成語

大夥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舉袖成雲)

大夥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揮汗如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摩肩接踵)

這個環節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爲了達到讓學生運用成語和積累成語的目的。

3、面對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針鋒相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巧妙反駁,這樣的場面真是既緊張又精彩。各位岀使楚國的小記者,你們下去要試着表演來再現當時的情景?

(讓學生組成四人小組,下去把觀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動作. 神態. 語氣通過表演體現出來)

下節課彙報並表演。

這個環節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表演,再現當時的情景,使教學更直觀、更形象、更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晏子真是好口才,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又一次挫敗了楚王。那麼,

晏子和楚王之間的第三回合較量又是怎樣的呢?

請同學們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 自讀自悟,自由交流學習體會。課件出示: 柑橘在淮南 ( ),可是在淮北( ),原因是( )。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 ),可是一到楚國( ),原因是( )。

五、回顧文本,齊誇晏子

各位小記者,我們的隨訪任務已經圓滿完成。齊王和人民正焦急地等待着大家的消息,你能用簡短的幾句話來誇誇我們的晏子大夫嗎?(以新聞報道的方式說說,出示課件:記者XXX齊國報道…….)

文章至此,可以說水到渠成,同學們已經充分認識了晏子的能言善辯,處變不驚,又運用這種新穎的報道方式,定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六、拓展延伸(作業)

爲了更多的瞭解晏子,請同學們把下面這道題完成。

充分發揮你的想象,楚王后來是怎樣對待晏子的?兩國之間的關係會怎麼樣?請你把想到的寫下來。

九、說板書設計

11晏子使楚

晏子受到侮辱 巧妙反擊 挫敗楚王

鑽狗洞 鑽狗洞=是狗國 只好開城門

沒人才 下等人──訪下等國 只好陪着笑

沒出息 水土不同 只好賠不是

結果: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這個板書設計,既板書了文中的主要人物,又板書了他們之間的三次較量,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小草和大樹》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教材,與本單位的其他兩篇文章一樣,都是寫人勵志的文章,本文報告的是《簡愛》作者英國聞名小說家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兩個妹妹在生活艱苦、寫詩受到諷刺譏笑、頒發寥若晨星、出書失敗的環境下,仍舊不放棄文學,以剛強的毅力從事小說創作,並取得樂成。報告我們:面臨窘境,只有懷着抱負,具備剛強的意志和伶俐的人,才大概擁有精美的人生。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語言筆墨體會夏洛蒂怎樣在窘境中艱鉅進步的精力毅力和大膽尋求的品德氣力,得到生活中的很多感悟。

說目的:

學生由於思索而質疑,因質疑而思索,從而明白課文。捉住文章要害語句品讀感悟,體驗文章主人公的生活,體察她的心緒;與作者對話,體會作者的情緒,體悟表達的精妙。在學生自主學習、相互交換、伶俐碰撞中,讀懂課文,使學生與主人公、與作者心靈貼近,受到震撼,孕育發生共鳴,得到啓示。據此,我將教學目的設定如下:

1、能夠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以“‘小草’是怎樣成爲‘大樹’的?”爲目標,從中心句入手,以“逆”爲線索精讀課文,理解的“小草”“大樹”和課後兩個比喻句的含義,並組織語言恰當表達出來。

4、能組織書面語言準確清晰地表達夏洛締取得成功給自己的啓示:在逆境中,只有懷着理想,具備堅強的意志和機智智慧的人,纔可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說教法

教有常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爲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本着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採取了自主閱讀、情境感受、感情朗讀、想象說話練習等方法。另外,高年級課文比較長,我注意取捨,將重點段落拿出來反覆讀,非重點的段落用引讀一帶而過,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幫助學生明確了重點,做到層次清晰、重點突出、節奏感強。具體來說:

1、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討論法——積極參與,體現閱讀個性。

4、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5、感悟朗讀——學生品讀,感受形象。

其中討論法和自主探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新課標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感悟朗讀法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說學法:

通過分析、自讀、彙報交流達到理解課文內容,受到啓發教育的目的。

說設計:

一、直現比喻,進入中心

課伊始,出示沙漠圖片,將沙漠的惡劣環境與怒放的仙人掌花進行直觀對比,從而激發學生情感,並且直接導入:仙人掌花在如此惡劣的環境綻放着驚人的美麗,而生活中也有這樣一位如仙人掌花一般的勇者,她就是——夏洛蒂勃朗特。直接引出中心句:夏洛蒂勃朗特看成逆境成才的典範,她的生命艱辛而又壯麗,像一朵傲放於風沙中的仙人掌花。激發學生走進夏洛蒂姐妹的願望。

二、圍繞逆境,展開教學

1、首先整體閱讀,劃出描寫逆境的句子以及主人公面對逆境時的表現。語文閱讀活動論認爲,只有把握住文章的整體,才能對其進行藝術地深層性解析,領略文章風光旖旎的內部世界,揭示文章的藝術真諦。在這一環節中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自主地整體地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掌握課文,並理清文章條理。把課文的語言文字轉化爲學生頭腦中有序的、豐富的表象。

2、分層遞進,整理彙報

分別圍繞“童年不幸”“偶像打擊”“出版失敗”三部分進行探究、彙報、研討,於層層遞進中感受夏洛蒂姐妹面對逆境不屈不撓,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在這一過程中,始終圍繞中心句“夏洛蒂勃朗特看成逆境成才的典範,她的生命艱辛而又壯麗,像一朵傲放於風沙中的仙人掌花。”循環往復地朗讀,於不知不覺中完成對重難點的突破。

三、追尋成功,書寫感悟

1、探究——文末這一段中“小草”和“大樹”究竟指的是什麼?

2、書寫人生啓示

夏洛締姐妹取得樂成,給我們什麼開闢?

課堂尾聲適時讓學生寫寫自己的開闢。這是學生與文本人物的直接對話。學生走進了夏洛蒂,親身感

覺到她不平的魂魄,從而孕育發生深深的震撼,此時將其訴諸筆端,完成了文本與學生的終極對接。

四、保舉冊本,延伸拓展

1.出示《簡愛》,誦讀經典片斷。

2.勉勵學生閱讀,繼承與夏洛蒂面臨面交換。

課內向課外延伸,這種一線牽的教學計劃,學生的勞績將更大。不外,必要老師點燃他的閱讀慾望,無窮精美必在遼闊的課外閱讀中。

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能給我們團隊這樣一次展示的機會,作爲一名《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師,我深知它的重要性也非常樂於去研究它。下面我就來進行說課,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指正。

我 們團隊研究的是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的第一個主題《讓爺爺奶奶高興》的第二課時,這一單元是圍繞人與人的關係展開的,這堂課涉 及的是學生和老年人之間的關係。旨在讓學生走近他們,去了解他們,從而達到尊重他們,並願意爲他們做一些事情的目的。發展的邏輯是從尊重,關愛自己身邊的 人開始,推及社會。瞭解社會是個大家庭,社會關愛着每一個人,同時,社會的事情也需要大家來做。這堂課是建立在學生已經瞭解了爺爺奶奶的過去以及爲家庭所 做的貢獻的基礎上的。已經完成了“走近”這一環節,如何讓他們從內心深處真正的去理解老人,尊敬老人,從而達到“孝”和“順”從而推及社會則是這節課我們 要解決的。但是要想解決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記得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過這樣一條消息:一位老師在學生中間做了一項小調查,你們的爺爺奶奶喜歡吃什麼?孩子們紛紛回答到:“喜歡吃香蕉,喜歡吃蘋果等。這時,一位小男孩站起來大聲說:“我爺爺奶奶喜歡吃剩飯……”

聽了這則信息,我想各位老師的心情都和我一樣,笑過之後,感到一絲悲哀,爲孩子,也爲他們的爺爺奶奶。尊敬老人是一個講了千秋萬代的老話題,在今天的社會, 獨生子女成了家裏的掌上明珠,有些小學生在家中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錦衣玉食生活,被百般疼愛。他們把老人對他們的好當做是“理所當然”或是對於 老人給他的疼愛“熟視無睹”,如何讓他們從內心深處真正的去理解老人,尊敬老人,從而達到“孝”和“順”則成了這節課的關鍵。我們團隊便把目光定位到了 “教學資源”上,爲此我們確定的主題是“拓展課堂教學資源,引起學生情感共鳴”。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有着豐富的課程資源,教材中的資源、生活中的資源、學生本身的資源、網絡上的資源等等,那麼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使得資源有效的發揮,來幫助我們以及學生達到這樣預設的目標呢?

我 們團隊進行了多次教研,在大家的共同商議下,使得課堂資源的拓展,課堂情況的預設,學習內容的重組,學生情感的體驗,常見問題的解決等諸多隨時生成性問題 得以解決。作爲小學生應該學會尊重,關愛自己身邊的人,瞭解老年人在生活上的困難。體會他們的心理需求,真實的表達自己對老人的尊重,這體現了關注學生髮 展的設計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制定瞭如下目標:

1、知道用一些力所能及的辦法向老人敬孝心,能夠清楚,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2、瞭解尊老敬老的政策和設施,感受社會是個大家庭,社會關愛着每一個人,同時,社會的事情也需要大家來做。

3、對老年人產生敬意,理解,尊重老年人的特殊習慣,理解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通過教者有意識的引出問題,進行師生間的交流,觀看錄像,製做孝心卡等方法,突出能夠清楚、真實地表達自己對老人的尊重和向老人敬孝心的重點。突破如何理解、尊重老年人的特殊習慣和情感需要這一難點。

我們團隊一致認爲應該重點抓住一個“情”字。讓學生情有所出,情有所表,情有所歸,從而引起情感共鳴。

一、鋪情,創設情感。

爺爺奶奶爲他們所作的付出是說不完道不盡的,融洽的交流氛圍,和諧的交流空間,爲孩子打開了記憶的閘門,觸動了他們的神經,充分地利用了學生自身的資源讓他們在回憶中感受着老人濃濃的情,使得老人對他們的關懷歷歷在目,從而引發孩子們情感上的共鳴。

二、悟情,理解情感。

我 們團隊一致認爲應該注重突出本學科的學習特點:“用眼睛去觀察,開動大腦去思考,敞開心靈去感受”所以在本課設計上我們特別注重師生間的交流,有意識地引 出一些生活中的一些話題,通過各種矛盾的產生,學生能夠在相互交流中猜出長輩們的內心願望和需求,體會到被老人們所關愛的幸福和感動。這體現了全新的教育 理念,爲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的成長奠定了基礎。

三、激情,情感導行。

針 對教材的實際情況及我們對課堂上資源的拓展,採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貼近了孩子的生活,激發了孩子們的情感,“夜深人靜了,對着一 大桌冰涼的飯菜,對着早已沒有節目的電視機,爺爺奶奶此時此刻最需要什麼呢?將孩子們漸漸帶入老人的內心世界,通過換位思考,促使孩子們用心去感受老人的 情感需要。達到情到深處更明理的效果。爲學生的導行作好了鋪墊。

四、抒情,情行交融。

受之於內,發之於外,通過小小的孝心卡,讓孩子們的心和老人們貼的更近,達到表達他們內心最真實願望的目的。最初我們設計的是在歌聲中結束本課,但經過多次討論後,最後我們確定的文案是將詩歌進行人稱的轉換,通過孩子們動情的朗誦,使情感得到昇華。

我們團隊力爭做到:利用現有的資源條件,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爲基礎,以學生的情感體驗爲中心,以迴歸生活,迴歸社會爲目的,在課堂教學豐富的活動中教孩子們學會交流情感,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分享快樂和感恩。下面就有請勝利小學的譚老師爲我們做這節課的展示。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紙船和風箏》是本冊入選的新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有關友誼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着問候,帶着祝福,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長橋,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可是,就因爲一件小事的爭吵,象徵着友誼的紙船和風箏不見了,兩個小夥伴也陷入失去友誼的痛苦中。最後,他們終於鼓起勇氣,再次向對方伸出了友誼之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重新找回了這一段真摯的友情。

整篇課文以情爲主線,表現了松鼠和小熊相好時的快樂,鬧彆扭時的難過,失落,以及雲開霧散時的興奮,激動。把真摯的友情在字裏行間表現得真實感人,是學生體驗情感,訓練語感的一篇優秀文本材料。根據二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階段目標以及本篇文本的特點,本節課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感情朗讀課文,在朗讀感悟中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2,讀中體驗情感,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受到情感的薰陶,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應重視情感體驗,在朗讀感悟文學作品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形成良好的語感。而本篇課文的動人之處恰恰就在字裏行間蘊含的真情。文章文字雖然淺顯,但對二年級的孩子,要讓他們感悟小夥伴失去友誼時內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方式和感人場面,還是有難度的。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以及本篇課文的特點,我嘗試採用體驗教學的方式,通過批文入情,朗讀感悟,讓學生自主感悟體驗,達到體驗情感,形成語感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中,教師始終是學生體驗活動的一個組織者,一個促進者和一個平等對話者。

三,教學程序:

分爲三部分:

(一)複習生字,談話引入新課。上課伊始,通過小松鼠送來紙船和祝福創設情境,既複習了生字,同時,又使學生體驗受到禮物和祝福的快樂,爲後面的學習做好情感的鋪墊,自然地引入新課的學習。

(二)入情入境,朗讀感悟。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課文,體會文章字裏行間蘊含的真情,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的具體教學策略是這樣的:

保證充分的閱讀。批文入情的過程,就是深入閱讀,充分思考,逐步領悟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學生獨特的感悟,豐富的體驗纔會源源不斷地生成。因此,這一部分的學習中,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讀書,去品味,去感悟。例如,在學習1—6小段時,讓學生通過自讀感悟,小組交流朗讀,配樂齊讀等多種讀書方式,讓學生在反覆的讀書中生成自己的體驗,體會小熊和松鼠相好時的快樂。

營造體驗的情境。情感是最具有情境性的心理活動,要讓學生體驗松鼠和小熊快樂,失落,痛苦的情感,引發學生相應的體驗,就要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進入角色。在這部分的學習中,我通過多種途徑創設情境:如,繪製圖片,畫簡筆畫,展播課件,配樂朗讀渲染氣氛,教師語言的描述等。

(三)聯繫實際,遷移運用。對整篇課文的朗讀感悟之後,老師讀一封來信,引導學生給信中的小夥伴回信的同時,運用本課對友誼的感悟和體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更加深對友誼的理解,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