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說課稿>

高教版中職語文 畫裏陰晴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1.5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教版中職語文 畫裏陰晴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教版中職語文 畫裏陰晴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陰”與“晴”是兩種最常見的天氣現象。著名畫家吳冠中卻用它們來闡釋他的繪畫理念。這也是我今天說課的主題《畫裏陰晴》。

下面我將圍繞:“活水思源—--說教材,教學相長—--說策略、不悱不發—--說過程、跬步千里—--說反思”四個方面開展我的說課。

一、活水思源—--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畫裏陰晴》一課來源於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職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語文》(基礎模塊)(下冊)第四單元裏的第三篇文章。

本單元閱讀與欣賞部分的學習重點是欣賞散文。

《畫裏陰晴》一文,作者吳冠中通過敘寫中外畫家對“陰”與“晴”兩種審美趣味的不同感受和採用的不同的表現手法,抒發了作者的獨特感悟:藝術貴在創新。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文章主旨,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從學情出發,我擬定了本堂課的三維目標爲:

在知識和能力上,我希望學生藉此感悟中國畫與油畫不同的藝術風格,理解作者的藝術觀點,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

在過程和方法上,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和合作探究的方式,進一步感悟作者的藝術觀點。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我希望本文能喚起學生對“創新精神”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重難點

有了目標就有了方向,有了重點就有了核心。

本堂課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把握文章論述的中心,學習借鑑作者的藝術觀點——藝術貴在創新。

由於本文是一篇文藝散文,涉及到繪畫方面的知識,所以要引導學生感受不同的繪畫藝術風格是難點之一,對職高學生而言,感悟文章的語言魅力同樣也是一大難點。

二、教學相長—--說策略

(一)學情分析

有位專家曾經說過:“我們想引領學生到那裏去,那必須首先知道學生現在到底在哪裏。”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先要進行學情的分析。

我所授課對象的對象是職高高一動漫班級的學生。

1.職高學生語文學習基礎普遍不好,學習能力參差不齊。但他們大多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存有較強的好奇心。

2.由於是動漫班級,經過一個學期的美術課學習,他們初步具有一定的繪畫與色彩基礎,這也是我在執教這篇文藝散文要充分利用的地方。

所以,《畫裏陰晴》一文,我也是一直把它作爲美術大類專業的重點授課篇目。

(二)設計理念

我的教學設計理念是:

1.以學定教。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所以,教師應該依據學生的興趣、狀態、發展規律來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和運用,並做出教學內容、方法的選擇和處理。

2.創設“大語文”課堂。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是職業中學語文新課程倡導的理念之一。教學中滲入“繪畫”方面的.知識,將語文學科與美術專業、信息化技術相整合,強化語文教學中跨學科文化的多元審美價值。

(三)教法/學法

基於上述教學設計理念,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堅持“教學相長”的原則,構建開放、互動的課堂。

教師創設情境、啓發誘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師生互動,力求整個課堂呈現出開放、動態和不斷生成的特點。

三、不悱不發—--說過程

(一)準備階段

1.學生的準備:學生分成兩組,結合現有的專業知識,上網查找資料,初步瞭解“水墨畫”和“油畫”的相關知識。

2.教師的準備:網上收集相關資料,按照“教學設計”要求,製作多媒體課件

(二)實施階段

45分鐘的課堂教學,我又分爲4個教學流程:激趣導入,設置懸念(約5分鐘);美讀感知,交流體悟(約20分鐘);合作探究,質疑深入(約15分鐘);活動體驗,拓展延伸(約5分鐘)。

1.激趣導入,設置懸念

按照課前準備的要求,兩個小組的學生分別派代表上臺,並且出示實物畫作,給我們大家初步介紹“油畫”和“水墨畫”的相關知識。

結合學生專業背景,調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檢查了預習的效果。

在此基礎上,我出示了吳冠中的畫作《江南小鎮》,請學生們評價吳冠中的畫作,更接近哪一種繪畫的風格。

在簡要介紹了作者吳冠中之後,我拋出問題“曾留學法國學習油畫的吳冠中,爲什麼畫作卻更接近中國水墨畫的風格呢?

設置了懸念,任務驅動,學生的求知慾望一下子被激發起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

2.美讀感知,交流體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參與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在本環節中,我先播放配樂朗讀,爲學生創設意境,學生邊聽朗讀邊思考,爲接下來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礎。

美讀之後,我引導學生回到文本,尋找答案“西洋油畫家和作者對待陽光和陰雨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這種從文本中尋找答案,相互交流的過程,也就是對文章內容感知的過程。

在師生互動中,學生明確了:西洋派----投靠陽光,陶醉陽光的,這個關鍵字是“晴”,西方油畫的風格是寫實、明朗、鮮豔。而作者----喜歡畫陰天和微雨天的景色,這個關鍵字是“陰”,中國水墨畫的風格是:寫意、輕快、溼潤。

而爲了加深學生這種感悟,在重點分析“默看細雨溼桃花”一句這個“溼”字的獨特味道之後,我進一步提出,在對雨意和“溼”的獨特感悟上作者是不缺少知音的。

請學生回憶關於雨的詩句,簡單互動交流。

學生回憶起了: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既能夠調動出學生原有知識,活躍課堂氣氛;又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與理解。學生也不難感悟到,雨溼的山水草木有着別樣的韻味、情調,表達着不同的意境。所以,內心有着深深的傳統文化情結的作者自然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將此融入進他的繪畫創作之中。

3.合作探究,質疑深入

在完成了初步鑑賞,解決了“陰”與“晴”,“水墨畫”與“油畫”的各自特點與關係之後,我順勢提出本堂課討論的核心話題“江南到底適不適宜畫油畫?”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剛開始很多學生卻都只是簡單的回答道“是”與“不是”。

此時,教師要適時地調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表明觀點,要指導學生從原文中去尋找答案。對於表明作者觀點的詞語和句子,一定要指導學生去讀,去細細品味,及時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正確理解。

而隨着我巧妙的引導和鼓勵,學生討論逐漸深入,在質疑中,他們從文本中尋找到許多諸如“大概”“數十年來,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現不同對象時,都要使用不同的技巧……”“現成的西方和我國的傳統技法都不很合用”“濃而滯的油畫裏有時要吸收水分,嬌豔的……”等這些表明作者觀點的語句。

我適時點撥:魚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他正是要創造一種“中西兼用、陰晴兼畫”的繪畫風格,吳冠中的“此油畫”已非“彼油畫”,從而導出本文的中心論點:藝術貴在創新。

至此,教學的重點也得到了有效地突破。

4.活動體驗,拓展延伸

課堂進行到這裏,學生對作者吳冠中這種“中西兼用、陰晴兼畫”“中西合璧”繪畫作品自然是十分期待,此時,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出示數張吳冠中的畫作請學生們欣賞已是水到渠成。

但是在欣賞中,我有意插入了一幅並不是吳冠中風格的畫作,叫學生嘗試辨認。可喜的是,許多學生一眼就分辨出來。

這個教學環節的設置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關照了學生美術大類的專業特色,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可謂一舉多得。

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對主題意義的拓展與昇華,在簡單的課堂小結之後,我給學生介紹了數則有關創新的“名言名句”。

同時,佈置了相應的課外作業:

1.在作業本上摘抄中國古典詩詞中有關“雨”的詩句。

2.收集有關藝術或生活中創新的案例,準備在下節課進行交流。

這個作業的設計旨在昇華學生對創新精神的理解與感悟,同時增加學生知識與信息的積累。

以上就是整個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如下(略):

板書設計力求簡潔明瞭,突出重點。

四、跬步千里—--說反思

最後是我的教學反思

1.語文教師應是大雜家。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要更好的完成這麼一篇文藝散文的教學,你非得有點繪畫方面的知識不可。誠然,新的教育時代要求我們語文老師不僅要做語文學科的“專家”,而且還應是個瞭解包括美術、音樂等多方面知識,懂生活的“大雜家”,正所謂“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

2.“專業滲透”。

職業教育不同於普高教育,職業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屬性。中職語文教師要努力使語文教學與學生未來的職業聯繫起來。如在本課教學中,我結合學生專業特點,不失時機地滲透美術專業知識,既有助於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又可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語文實實在在的意義。

3.“語文味”。

但職高語文課,最終還是語文課。教學中我們如果只是強調職教的特色,專業的風味,而脫離對文本的解讀、語言的品味,也就失去了語文課所特有的“語文味”,職高語文恐怕也將在邊緣化道路上越走越遠。所以,一堂中職語文課中如何將這二者處理、拿捏到位很值得我們大家思考。

但我想,正如這篇文章寫得那樣,畫裏有陰有晴,陰晴可以兼得。職高語文的“專業滲透”與“語文味”,也是可以兼得的。

雖亦難至,心嚮往之。

我的說課就到這裏。謝謝大家!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