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知识文库>实用文档>

《半张纸》老师教案

实用文档 阅读(2.62W)

《半张纸》老师教案

《半张纸》老师教案

《半张纸》教案

一、导入新课: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借助“牲畜林”这一特定的“容器”结构,为我们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现实和反战的乐观精神。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半张纸》(板书),看看作者以“半张纸”为一个“容器”结构,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相关介绍:

斯特林堡(1849—1912),是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其它国家也受到不少人的推崇。斯特林堡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代表作: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小说《半张纸》《红房间》等。

三、内容探究:

学生齐读一、二两段。

问1:关于这张纸,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明确:作者具体描述和介绍了这张纸的色泽(淡黄色、有光泽)、外观(半张便条纸、小纸头)、字迹(多种色彩、多种字体)、内容(“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学生自读3—13段。

问2:爱丽丝是谁?“最美丽”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爱丽丝是这位年轻房客的恋人。“最美丽”的“最”字,说明恋人在年轻房客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年轻房客对恋人深深的怜爱、浓浓的爱恋,足以看出房客初恋时的“甜蜜”。

问3:年轻房客有着怎样的工作经历?

明确:年轻房客先在一家银行工作,后来因银行倒闭而失业,经历了短时间的焦虑后,他另找了一份工作。

问4:5、6两段写出了年轻房客怎样的生活经历?

明确:经历了甜蜜的初恋后,两人租下马车、手持鲜花去教堂订了婚。不久,他们购买了家具、装修了新房、乔迁了新居,新婚后两人还经常周日夜晚去看歌剧。

问5:看歌剧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些字眼里看得出来?

明确:“常去”“最愉快”“静静地”“沉醉”几个词,写出了新婚后二人经常去欣赏歌剧时的“幸福”。

问6:年轻房客的朋友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明确:年轻房客曾经有一个飞黄腾达的朋友,结果后来这位朋友穷愁潦倒、远走他乡。这不能不让人感叹:“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问7:修女是一个身份的人?为什么经常来她家?

明确:修女是一位医生,她要经常给女主人做检查,因为女主人怀孕了。后面的需要岳母照顾、重新雇用女仆、前往药房买药、预订消毒牛奶、电话解决家务等都是围绕着这件事展开的。年轻房客快要当爸爸了,你觉得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当是“喜悦”( 或“兴奋”、“激动”)。

问8:事件最终的结局怎样?

明确:“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女主人和刚出世的孩子都死去了。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小说并没有作说明,我们猜想可能会是难产、疾病……男主人委托“承办人”处理了妻子、孩子的后事。

问9:哪几句话写出了男主人的心情?

明确:“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这些句子写出了男主人悲恸(或“悲痛欲绝”)的心情。

小结:到此为止,我们感受到了主人公过去两年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线索,即:相恋的甜蜜 —→ 新婚的幸福 —→ 为父的喜悦 —→ 失亲的悲恸。

问10:朋友的经历与房客的经历有什么相似处?这些表明生活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两人都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朋友是从“飞黄腾达”到“穷愁潦倒”,房客是从“相恋结婚”到“丧妻夭子”,两者相似的生活经历共同表明了一点:人生变幻莫测、世事(或“人生”)无常、生活起伏不定。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交替着幸福和痛苦,其实,这就是生活的原生态。突然降临的逆境、挫折、不幸、灾难固然令人痛苦,但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它。那么,文中的房客又是如何面对生活的打击的呢?带着这一疑问,我们继续看小说。

学生齐读结尾三段。

问11:倒数第三段(14段),哪些字眼最能表现主人公的心理?

明确:“拿起”、“吻了吻”、“仔细地折好”、“放进贴近胸口的衣袋”等细节描写表明,这张险些被遗漏和忽视的“半张纸”已然成为了主人公弥足珍贵的纪念物。与其说他是在亲吻这淡黄的小纸片,还不如说他是在亲吻他的娇妻和爱子,是在亲吻逝去的美好生活。与其说他是在收藏这半张纸,还不如说他是在收藏一份心情,珍藏一份感动,留藏一份美好。

问12:结尾三段写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主人公经历了从“走进这间屋子时的垂头丧气”到“即将走出屋子时的骄傲快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觉得自己尝到过生活所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而很多人却没有得到过。正是这种对生活感恩的心态使得他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奋然前行。的确,“不必在乎结果,只在乎曾经拥有”这已然成为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一种积极处世态度。是啊,生活本身是充满遗憾的,主人公在两年里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但相对于这“许多人”又是多么幸运啊!既然人生无常,人就更应该珍惜“现在”,把握好“未来”。“幸福”是一种财富,“痛苦”又何尝不是呢?珍惜你现在拥有的——父母、朋友、老师、同学……——你才不至于将来感到悔恨!

主题归纳:《半张纸》通过讲述主人公从“有”到“无”、起伏不定的人生经历,虽然流露出了“人生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应该勇于直面人生的不如意,保持对未来幸福的执着追求。

问13:“半张纸”在小说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半张纸”在小说结构上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因为主人公两年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都是通过这张记录各种电话号码的“半张纸”联系起来的。原本杂乱的回忆,通过这个故事的焦点,,巧妙地将人生变迁的喜乐悲愁维系在一起,浓缩在“半张纸”上,杂而不乱,承载起表达主题的任务。“以小见大”(短短的两年生活经历却折射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四、能力拓展:

问:你从这篇小小说想表现什么?

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下笔去,

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

“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

明确:《书法家》这篇微型小说,从“生活的横断面”观看世界,它选取了主人公在书法比赛会上只会写“同意”两字这一细节,便使人物跃然纸上。所谓的“局长”是一位不懂装懂、附庸风雅只会写“同意”的典型官僚;这样的官僚和这样的“人群”,真是“唇齿相依”、互为因果。这不正是现实生活一个侧面的写照吗? 局长只会写“同意”,这是我们中国官僚的悲哀,他们感兴趣的是权利带给他们的欲望的膨胀,以权谋私的典型贪官。“同意”写得极漂亮,可看看出,他给自己的包装,围绕着竭力展示自己的学问、权力、神圣不可侵犯、高深莫测的表面。这是中国官僚阶层的悲哀。而围观的那部分人则是一群趋炎附势、奉承拍马的市侩小人。小说虽然只写了一件小事,却针砭时弊,寓意深刻,极具讽刺性和揭露性。全文不到160字,给人带来的是无穷的空白想象之美,耐人寻味。丰厚的内涵:中国部分官僚的丑恶一面;高局长其人;围观的市侩小人,对社会的讽刺性何揭露性。正是这个“生活的横断面”,使得文章达到了以“点滴”折射“多姿”、以“小”见“大”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