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教师之家>教案模板>

制取氧气化学教案

教案模板 阅读(1.07W)

目标要求

制取氧气化学教案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实验准备:

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仪器:大试管,酒精灯、木条、火柴,集气瓶、水槽。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

1、旧识回顾: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情景导入:

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

3、探究新课

[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现象:

结论:

过氧化氢  氧气+水

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

[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加热

结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有什么不同?

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

A       C+B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

1、旧识回顾:

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

2、探究新课:

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

出示:图2-17和图2-18

讨论:

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陈述:略

教师演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

强调注意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分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会造成什么后果?)

课堂练习:课后习题

总结:略

作业: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