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教师之家>教案模板>

桂林山水教案八篇

教案模板 阅读(8.2K)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林山水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桂林山水教案八篇

桂林山水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果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些课文”,许多人都会提到这一篇。它的几个特点是十分鲜明的:

1、首先,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篇幅简短,内容充实:

全文仅500字,是高年级教材中的短篇。别看文章短,内容却很充实,中间“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那两个片断,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在内容好的基础上,本篇中心表达得鲜明有力: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有口皆碑的。教材中歌颂中华大好河山主题的篇章很多。桂林一地,中外知名。读了这篇课文,“江山如此多骄”的自豪感,深入心底。

3、语言流畅、生动,这是本课又一特点:

四个段落,十几个句子,说句句精彩,都不过分。学生读这篇,不用督促,课上课下书声琅琅,人人可以背诵。

总之,这是一篇提高学生读写能力难得的范文。

【教学要求】

怎样教一篇课文,一方面要从教材本身出发,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这个班,我是从一年级一直跟上来的。学生对我的教法是熟悉了的。课内各种动笔的练习,学生都接触过。这是确定要求、安排教学过程的前提: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江山的秀丽,使他们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2、学习“翡 (fěi)翠”、“嶙 (lín)峋 (xún)”等生字新词;复习修辞方法;读背全文。

3、结合片断学习,指导学生仿写“漓江的水”这样的片断。

2、3两项要求,各有侧重。第2项,词语的掌握,修辞方法的复习,课文的读背,都是语言训练的基本功,教学时一定要搞扎实。第3项,指导学生写片断,难度较大,教学过程应安排得细一些。

【教学过程】

讲授本课,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由于全文篇幅不长,第一课时除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外,要拿出10分钟时间练习朗读和背诵。是的,许多该讲的东西还没讲,就采取先背下来再说的办法吧。

2、作业内容,安排三项:

书写词语;读背课文;思考问题“你喜欢这课吗?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齐背一遍课文。

2、听写重要词语,指定二人(优等生、后进生各一名)到黑板前写。其他同学同时在本上练习:

观赏 仿佛 无瑕 翡翠 扩散

攀登 峰峦 罗列 屏障 竹笋

倒映 迷蒙 围绕 画卷 碧波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那名优等生都写对了,另一人“峦”字不会写,“览”字写得不规范。全班同学同桌互相校对一下。

教师提问:

“谁发现自己有错别字?”几个人举了手。请一人说说应该重视词语的书写。

二、分析结构,归纳段意

“同学们,本课属于最为简明的一类课文吧?全文只有四个小段,条理十分清楚。”

1、先默读,再议论。

2、接着,自己在本上拟提纲。

3、最后,集中讨论、归纳。

⑴ 开头:

我们来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⑵ 中间部分:

① 漓江的水,静、清、绿。

② 桂林的山,奇、秀、险。

⑶ 结尾:

船行江上,如在画中游。

对照提纲,齐读一遍课文。

三、欣赏精彩片断

“本课中间部分写‘山’、‘水’那两个片断,相当精彩吧?两个片断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由于时间关系,课内只重点分析、欣赏前一个吧。”

先指名(二人)背诵这个片断:

漓江的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欣赏的重点:

1、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这是个独立性很强的片断,生动地描绘了漓江的美景。从结构看,三个句子各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句是“高高抬起”,说漓江的水比大海、西湖还美。但到底美在哪里,没具体写出。

第二句是具体描写,从“静”、“清”、“绿”三个方面,生动地表达了漓江风光。

第三句是动态观察,小船推波前行,才更能感受到漓江的美。

2、三个特点,排比得当:

这个片断写得这么好,与第二句三个特点的排比大有关系。描写一个事物,抓住它的三个特点写,既全面又具体。这里写漓江的美,连用“真静”、“真清”、“真绿”并列表达,收到很好效果。三个特点抓得这么准,作者是动了脑筋的。

3、语句生动,琅琅上口:

学生那么喜爱本课,与语言好这一条大有关系。“漓江的水”这个片断,三个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对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产生了相当好的语言效果,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四、课内练习

1、摘录句子,注意写法: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是引用的写法。)

2、拟出本课提纲。

3、抄写片断“漓江的水”。

五、布置作业

1、读、背全文,组长检查汇报。

2、默写“漓江的水”,说说它的结构特点。

桂林山水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品读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用课文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赞美桂林的其他美丽的景象。

3、拓展积累课外自然风光图片的词句说明。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的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语言实践,即“言语学习”,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正确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过语言文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言引入

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如何使语言表达更流畅的悬念,王澈同学敢于向书本的语言挑战,认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搬到漓江的水“静”的内容后面,语言才连贯,是不是呢?咱们读一读,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姜波同学认为:这样一改,意思到连贯了,但是不如书中的原句有情趣,不如书上的句子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高鹏飞同学则结合他们两人的意见,对课文作了这样的变动:我们来读读感受感受。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水中的鱼儿在欢快的游泳,才让你感觉到你置身水边,真令人心旷神怡;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巨大的宝石,熠熠闪光好一幅清幽恬静的画面。

这三位同学的创造性读书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咱们学语文,就是学他人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语言。

(语文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言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语文课的根本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发展。利用学生中出现的对课文原有言语的评价这一契机,组织欣赏学生自己创造的言语,可有助于提高言语感受能力)

二、桂林之山语句的品读

1、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描述“桂林之山”的这部分语言。

出示:选择学习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细细品味哪些语言写得特别有魅力;。

3、可以是其他的学习方式(如导游介绍等)

(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习内容,均围绕语文的学习目标——学习言语来进行。)

2、反馈学习情况。

(1) 哪些语言写的特别有味道呢?在学生的品味词语中教师版图。

出示:桂林的山真险啊,一座座把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2) 在学生展示朗读情况时结合具体的指导。

朗读的形式可以是想象情景读、找个对手比赛读、配上音乐美美的读、无论是何种形式强调的是读书的质量有没有提高。

(3)学生展示除朗读、品词品句外的学习情况。

3、学生背诵课文的“山”之内容。

(一个优美生动的排比句,通过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品读,让学生品出味儿来,读出情来,并熟读成诵。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三、 读最后一段

师:从课文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桂林的水以他的“静”、“清”、“绿”闻名于世。“桂林的“山”又以他“奇”、“秀”、“险”闻名遐迩。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独,“水”美得不寂寞,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情谊绵绵。正如课文最后一段所说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导读。用读的好的同学介绍经验等方法进行读的指导。

1、 背诵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1、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另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象由衷的发出感叹: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2、 最近,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记下了这样的话语

音乐响起时展示图文并茂的桂林山水图。

画1——一水遥伸万山间; 画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zan);

画3——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画4——无数青山浮水出;

画5——山在虚无飘渺间; 画6——青山耸翠白云飞;

画7——神秘风彩诱人醉; 画8——兴坪晚霞瑰丽景;

画8——浓淡相间景有致; 画9——江峰回转玉水带,悠悠闲处有奇峰

画10——青峰倒影山浮水,漓江渔火唱晚归。

3、 学生写话。你们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吗?

放一小段录象,用你们的笔抒你们的情。可以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也可以像贺敬之一样写一首小诗,当然也可以和老师一样写一句诗。

4、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内容)

(一个个典型的画面,融言语的意义蕴涵、形象内涵,情感内涵于一体,是教师在言语作用下调用自己库存的表象进行心灵重构的结果。除了能把学生带进一个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言语的丰富性,体会同一种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贺敬之语言、教师的语言的基础上不断的生成新的言语。)

五、 课外学习

收集有关祖国自然风光的图片,给图片写几句说明,参加班里举办的图片展览。

桂林山水教案 篇3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课。学时为两课时。

本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先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然后,把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是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积

⑵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过程与方法:

⑴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采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课的学习者为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了解,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简单的写作手法,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具有独立的朗读能力,对阅读等语文活动很感兴趣。

3、学生开始学习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讲授时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教学目标。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室

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文后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读。

2、交流

随机板书:

甲天下

画中游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2)、小结

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a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b汇报学习情况。

●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静清绿

●(出示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ā)!真清啊(ā)!真绿啊(yà)!)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3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3篇

2、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结学法。

(2)、出示学习要求。

(3)、学生自学,教师个别指导。

3、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出示课件)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3)、再读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四)、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2、说说你对课题中“甲天下”的理解。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进行小练笔。

(六)、总结全文

桂林山水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着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3、预习第三课《开国大典》

桂林山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你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一、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

(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揭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

(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

⑴ 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⑵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⑴ 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

⑵ 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

(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⑶ 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① 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

② 填空练习,体会写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得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

先填空,再体会所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绿)的具体描写。

(出示漓江水的课件画面,体会静、清、绿的程度)

引读整句话。

③ 课堂练习,照第2句样子说句子:

公园里的花香( )。

校园里干净( )。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

3、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试读、齐读。

(配上音乐画面)

4、总结:

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

三、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欣赏桂林山“美”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用简洁的语言或画面表达出来。

(每人发一张白纸)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讨论:

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时把练习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共同评议。

⑴ 写作方法上:

(比较简单,学生大多能发现)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险

⑵ 理解词意:

(较难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简笔画、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师的提示帮助结合理解。)

如: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屏障色彩明丽(出示课件,“屏障”的样子与桂林山比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听课文录音,欣赏桂林山的画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配乐有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5、总结。质疑问难,开拓思维。

6、再次欣赏配乐、配画的课文朗诵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 作业

1、作业本⑴第4题。

2、根据板书试背2~3自然段。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大 海 静……

水 清……

西 湖 绿……

(美)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险……

桂林山水教案 篇6

一、审题听读,初步把握整体

揭示课题后,稍作讨论,让学生审题得知:本文要描写“山”景、“水”景,而此“山”此“水”位于“桂林”;紧接着便可以情境化语言“带领”学生闭目静听课文录音,借此“游赏”桂林山水,听读“游赏”完毕,让学生稍作回味后,教者归纳:

①跟随导游——课文录音,我们观赏了桂林山水的秀姿美态,由衷产生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②导游——课文先总括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此引起我们的游赏兴致;接着分别让我们“看”了瑰丽的漓江水和秀美的.桂林山;从而使我们具体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最后将山水相融,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水画卷。

这便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了课文内容和段落结构。

二、看图自读,具体探索内容

首先出示挂图(或揭示课本中的彩图)。

然后让学生按下列要求(出示思考题)边看图边读文:

①仔细看图,观察发现桂林山水的特点;

②图文对照,找出文中与画面直接对应的语句;

③仔细读文,找出文中概括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字词以及具体描绘这些特点的语句;

④赏图品文,体味这些语句在反映桂林山水特点上的精妙贴切。

这样图文对照,看图帮助了读文,读文引导了看图,促进了观察力与理解力的相辅相成、同步发展,而一些富有表达力的重点字、记号、句等“双基”因素也在学生自品和教者点拨中得到落实。

三、择要引读,深入理解重点

此前,学生已“理智”地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这里专将直接描写这些特点的语句提取,引读欣赏,强化重点:

引:(身临其境般读第一节后)啊,果然名不虚传!看,漓江的水真静啊——

齐:静得……

引:漓江的水真清啊——

齐:清得……

引:漓江的水真绿啊——

齐:绿得……

引:(读完该节末句)再看,桂林的山水真奇啊——

齐:(略)

引:桂林的山真秀啊——

齐:(略)

引:桂林的山真险啊——

齐:(略)

至此,教者再以导游身份深情赞美地诵读末节。

以上引读过程还可以由男生引读、女生齐读和女生引读、男生齐读的方式重复进行。

四、辨析分读,直观发现写法

首先略作启发,让学生把第二、第三节都分为两层。

接着指名两学生(或指两组、或分男女)对每节都各读一层,有意识地显示出漓江水与大海、西湖的对比关系以及桂林山与泰山、香山的对比关系。

然后让学生从分组朗读中直观发现这一对比手法对桂林山水美景的衬托作用,体现了“甲”字。

最后仍以对应分读方式,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揭示出来,体会它们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理解“画卷”的深刻含义。

五、回味赏读,全面升华情感

在以上内容、结构、语言特色都已分析就绪的基础上,根据已形成的整体板书指点学生全面回顾课文,然后身临其境,以真切的情感进行欣赏性的朗读,寄赞美之情、爱恋之心于每词每句之中。

桂林山水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

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 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讨论: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4、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5、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

6、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确读法。

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背诵全文。

3、检查生字、新词。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特点:

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结合课文解释: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观察:抓特点。观察时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描写: 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朗读第四自然段:

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三、检查生字预习

四、指导背诵

1、朗读练习。

2、熟读后再练习背诵。背诵时先求熟练,后求有感情。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背诵全文。

桂林山水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习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习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习方法及步骤:

⑴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 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⑵ 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 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习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