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教师之家>教学反思>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阅读(3.08W)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1

《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在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后,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为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反思自己的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课前准备充分。

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物,大部分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准备了各种物体,但符合操作要求的却很少。针对这个情况,我将孩子们准备的东西进行了精选,并进行了补充,确保了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参与操作活动。

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又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而且对小组合作学习也还存在很多困难。为了能较好地进行小组活动,我将小组人数控制为四人,在座位的安排上,物体的摆放上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尽量让学生在操作交流过程中少受到客观因素的`干扰,使操作活动更有实效。

2、教学的层次比较清晰。尝试分类——探究形成——联想应用。使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能由具体物体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能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组织教学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时,大家观察得非常认真,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全班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很多小朋友的回答非常精彩,都在我的意料之外,如:发现了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大小一样、有八个顶点,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圆柱的上面两个面都是圆,且一样大。虽然孩子们的表达还不准确,但那些稚嫩的语言却反应出了他们已感受到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4、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了的体验,设计分一分、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说一说、数一数多种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指导了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5、组织教学到位。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面对这么多操作活动难免会兴奋,很容易乱套,针对这一问题,我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由学生喜欢的正直聪明的卡通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并始终贯穿全课,学生兴趣盎然;利用评价语言调控课堂,如;喜羊羊只会和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孩子交朋友哟!某同学听得最认真,某同学真会观察,第几小组活动得最有序……孩子在这些语言的引导下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上来了。在每个操作活动前都做到要求明确,确保孩子弄清操作要求后再活动,使活动井然有序。

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因为圆柱体有粗细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又有许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长方体的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总误认为是正方体。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认识。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上好这节课对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课时中,重点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那么就需要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各立体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外观特点。所以我在教学设计1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让几个学生一起边玩边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非常浓厚了。同时,像这种在多种感官一起体会到的图形的特点感受也不容易忘记,便于记忆和回顾。

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而从形象到表象的建立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把形象这一步让学生感受得彻底和深刻了,那么形成表象和进行抽象就会容易很多了。再者,我把从形象到表象的过程用课件展示出来,也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再联系实际找一找身边的立体图形,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些立体图形有更亲切的感受。

值得思考反思的问题:

1、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所以要关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地参与与实物的操作过程中,但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一拿到物体后,就不停地在摆弄,有部分学生就根本不会正确地按要求进行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有时难以控制。

2、学生参与操作观察需要一定的时间,思考问题需要时间,合作交流需要时间,比较总结需要时间,但时间不够,还有课堂纪律等问题出现,所以只能在一些教学环节中草草了事,如何安排学生有效地灵活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一个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3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收集家中各种形状的物体及包装盒的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这四种立体图形,为学新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

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我并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的实际出发来重新组建。通过猜一猜和摸一摸,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积极性。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活动中,身心参与,思维被激活,充满了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数学学习是发现的过程。通过摸一摸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各种物体的特征,而不是直接说出,这样就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具体中认识,然后,教师归纳出各种物体的特征,学生印象深刻。在这里,学生又一次经历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数学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