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体裁作文>读后感>

《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 阅读(1.82W)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

《孝文本纪》读后感1

看了《孝文本纪》,感觉孝文帝此人最大的特点是谨慎、宽仁、谦让,接近完美。

他经常说的话是:“寡人不佞,不足以称宗庙。”“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其安之。”“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虚怀若谷,谦让之至。

做的事是:废除连坐法和肉刑、减轻刑罚;提倡农耕,免农田租税;取消修建露台的打算;遣列侯之国;罢卫将军军;遗诏要求简化哀悼礼仪,后宫夫人以下直至少使,全都让他们回娘家;等等,则是体现了文帝对百姓的仁爱、宽厚,以国家、百姓的安宁为重。

对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四处立碑,歌功颂德;不惜巨资派人入海求仙、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随意杀戮无辜等等,反差巨大。与秦二世的残暴苛虐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孝文帝当政后行事的谨慎和对百姓的宽仁体谅,估计与他在吕太后执政期间在民间体会到的疾苦有关。可见对真正的人才来说,挫折与磨难真的是人生财富啊。

《孝文本纪》读后感2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爲省,毋烦民。”

这是从昨天读的《史记·孝文本纪》中摘录的一段。这段文本说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孝文帝想建造一个露台,于是找人来寻价,听说需要百金。他觉得贵于是就不造了。第二件事是他衣著简单,平时就穿绨做的'衣服。并且要求他宠幸的妃子也要衣著朴素,物用从简。第三件事是说他死后安葬在霸陵,墓里面都用瓦器,没使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做陪葬品。素闻汉室崇尚敦朴节俭,与民休息,孝文皇帝生死以效,才成就了汉孝武皇帝时的繁荣。

这段文本在今天也有很大的借鑑意义。我觉得,做官的、经商的有时閒有还是都看看《史记》,哪怕仅仅借鑑一点点,我们的社会都会更加有效率。这恐怕也就是读历史最现实的意义,司马光用四个字概括了这点,叫“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