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都>语文知识>说课稿>

心声说课稿(通用5篇)

说课稿 阅读(2.54W)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声说课稿(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声说课稿(通用5篇)

心声说课稿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心声》。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说一下我的课:

一、说教材:

《心声》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一篇反映教育问题的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地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把握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这些目标的制定也是依据单元要求和课标要求制定的,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而这一观点不正是作者力图通过她的作品告诉我们的吗?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作品中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过对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题含义,进而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本文重点是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弄清“心声”含义。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体会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的作用,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采用先学后讲当堂训练的学案式教学法。

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其中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心理描写时结合文本的方式;重难点突破采用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方式;拓展延伸环节采用反思评价、联系应用的方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式导入法,师生互动,活跃气氛,走进文本。

(二)学生自读目标、学法指导。

带着目标学习,让学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掌握学法,有法可循,事半功倍。

(三)速度课文,完成自主导航。

(四)师生共同交流自学导航。

(五)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攻关部分。

(六)各组抽代表发言,教师明确并指导。

(七)学生独立完成达标训练,教师明确答案并点拨指导。

(八)教师小结。

心声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12课《心声》。

这是课改后教材中的一篇新课文,但它却传达着一个信号:教师在传统意义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重大职责的“绝对权威”的地位,正在新的背景,新的对象面前悄悄动摇着。文中作者通过一节不同寻常的公开课向我们发出了沉重的质疑:“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公开课教学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作者黄蓓佳一次又一次借助细致的心理描写表达着文中主人公京京的心声,表达着她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而这一观点不正是作者力图通过她的作品告诉我们的吗?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作品中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过对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题含义,进而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

二、说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学习本文,首先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说教法、学法

1、尝试多种阅读方式: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能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速。

C、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情节,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而达到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目的。

2、培养表达的勇气和习惯:能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能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适当地运用联想和想像表达丰富的内容。

3、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形式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观念和方法。

四、说教学构思

1、导入新课,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

2、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3、小组讨论,由表及里:讨论题是,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小说为什么命名为“心声”?

4、师生交流,阅读延伸:探究题是,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学生?

5、讲述故事,倾诉心声。

心声说课稿3

大家上午好!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县教育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县推行了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开启了青龙教育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心声》(板书:课题、作者)。《心声》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反映教育问题的小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12课《心声》。

这是课改后教材中的一篇新课文,但它却传达着一个信号:教师在传统意义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重大职责的“绝对权威”的地位,正在新的背景,新的对象面前悄悄动摇着。文中作者通过一节不同寻常的'公开课向我们发出了沉重的质疑:“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公开课教学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作者黄蓓佳一次又一次借助细致的心理描写表达着文中主人公京京的心声,表达着她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而这一观点不正是作者力图通过她的作品告诉我们的吗?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作品中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过对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题含义,进而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交流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

3、情感与价值观:在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重难点:

1、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2、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揣摩“心声”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三、说教法。

首先,以“心声”为切入点,并以此为线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其次,采用分角色朗读法,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品读文中人物的“心声”;然后,采用讨论探究法,走出文本,联系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倾诉自己的心声。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

四、说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立自主学习问题和学习方法。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教学中我通过情景导学,揭示主题;自主探究,个体建构;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互动展示,评研深化;反馈达标拓展延伸五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说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阶段:

(一)情景导学揭示主题

(由背景音乐《心声》导入。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你是否有许多话要说呢?其实每个人都有心里话,也都有将心里话表述出来的欲望,而且也往往能够找到倾诉的对象。可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非常渴望将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来,他的老师却迟迟不肯给他机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他,去听一听他的“心声”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探究个体建构

小试牛刀:

1、作者档案:介绍你所了解的黄蓓佳。

黄蓓佳,当代女作家,生于1955年,江苏如皋人,1973年中学毕业,后发表处女作《补考》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江苏省外事部门工作1985年调江苏省作协任专职作家,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写小说,也写散文著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中篇小说《唱给妈妈的歌》,短篇小说《在水边》等。

2、擒住拦路虎:

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展示生字掌握情况。(扫清字词障碍)

3、整体感知,倾听心声。

(1)初读课文,学生圈点勾画让自己触动及有疑惑的地方。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哪位同学能结合场景把主要情节讲一下?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场景: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①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②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③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④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4)本文中,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谁?(李京京),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合作交流阶段:

(三)小组讨论,合作提升

1、李京京是个怎样的小孩?她的心声是什么?

提示:沉郁、倔强、认真、善良自强、满怀真诚。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李京京心声: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心声》一文中的程老师,她在上公开课过程中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

心理变化:满意高兴→慌乱紧张→感动懊悔。

评价:她与许多好教师一样,工作认真,爱荣誉,因此为一节公开课而精心准备。但她又与许多教师一样有着代代相袭的缺点,搞虚假的公开教学,重视优秀生,忽视一般学生。不过,她果断处事,勇于改正错误,仍不失为一名好教师。

3、你是否喜欢小说中的程老师及她的做法?为什么?

程老师:肯定: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否定:也存在不足。

(四)互动展示评研深化

巩固达标阶段

(五)反馈达标拓展延伸

镜头回放

1、你从文中那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被这篇文章感动了?

学生自由找语句并作品析。

2、那么你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读出了自己的影子呢?

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某个片断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引起情感的共鸣。其中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遭遇挫折时的沮丧,有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有类似李京京遭遇的往事……

下水弄潮

1、字词。

2、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

3、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心声”的含义:

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勇攀高峰

1、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学生?

2、你是否有过像李京京一样被人遭拒绝的经历?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又是怎样面对的?请写出你自己的心声。

3、结合本文学习,联系当前的教育实际,你认为现在的教育(课堂)存在怎样的弊端?

附:板书设计

开端 想读课文被拒绝 平等相待

发展 练读课文忆亲友 渴望 温暖亲情

高潮 指出错误被嘲笑 纯真友情

结局 深情朗诵感师生 尊重理解

同学们成长的道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有关爱,就会有孤独。生活中,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曾经我们困惑、苦闷、彷徨、甚至逃避……今天李京京给我门人生启示,他让我们看到青春的美丽,他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再次向生活敞开自己的心声吧!

结束语: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开启了青龙教育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使师生真正获得了解放,教师不在主宰课堂唱独角戏,学生也不再被动接受当听众。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不但改变了教师,而且还改变了学生。

总之,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但我坚信在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下,我们的学生是灵动的,我们的课堂是精彩的,我们的教师是阳光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成在青龙教育史上留下最辉煌的一页。

心声说课稿4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心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课教学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

《心声》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要求学生能结合自身生活理解主题,分析人物,品味语言,并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心声》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达对美好生活执着的追求。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依据以上理念,我把本文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把握小说情节,理清叙事思路。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本文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促进健康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按照小说教学的规律来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虽语言通俗流畅,脉络清晰但情节却富有波折,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体会到了主人公心声的内涵,并由此生发开,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过主人公一样的经历,还有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对于“心声”内涵的理解、作品主题的挖掘以及本文对人生的启示也便成了一大难点。依据以上实际,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立为:

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

教法选择:

在教学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结合学科特点和教材特点,我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激趣、启思、点拨式教学。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并品析课文语言,培养语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在诵读中进入作品情境,体验人物内心,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题。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是一群刚脱去稚气、临近成熟的个体,对人生、社会仅有一点懵懂的认识。由于各种原因,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在成长的路上,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极需正确的引导、亲切的关爱。本文通俗易懂,脉络清晰,情节感人。文章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学法指导:

因此我遵循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法指导上我主要采用的是读、品、议、入。

读:尝试多种阅读形式:速度课文整体感知,选读浏览把握要点,示范朗读和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内心。

品: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议:讨论课文主题思想,交流心声。

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解决字词疑难,并给段落标上序号。

五、教学过程

根据上述的理念和方法,我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感悟心声”为切入点,力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这节课教学思路拟订为“情景导入抒心声——整体感知听心声——读思结合悟心声——真情表白诉心声——拓展延伸写心声”。

(一)、情景导入抒心声。

本课开始我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由一组图画导入:从这组图画里你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为活跃课堂气氛张本。

(二)、整体感知听心声

1、检查预习,巩固基础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

(3)明确文章的体裁——小说。(三要素)

【设计意图】:此环节目的是检查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积累字词,巩固基础。并为下面感知课文打下基础。

2、速读课文,梳理情节。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事情的发展,地点的转换,给文章划分层次,梳理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置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故事情节;训练概括能力。并进一步激活课堂,提高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

(三)、读思结合悟心声

1、学习故事开端

(1)、老师选读1——10段中有关伏笔的语句,让学生体会他们在文中的作用。

(2)、分角色朗读11——16段,教师指导评价。

(3)、齐读17段,激发情感,探究“心声”之一:渴望平等相待。

2、学习故事的初步发展

引导学生速读第二部分内容,思考文章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描写?抒发了人物的什么心声?教师可以范读片断(21、23),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人物心声之:渴望温暖亲情,渴望纯真友情。

3、学习故事进一步的发展

分角色读33——41段。齐读42段。体验人物心声之四:渴望理解尊重。

4、学习高潮结局部分

京京的心愿最终实现了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实现的?他读得怎样?

【设计意图】在以上的环节中,我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梳理情节,并采用悬念设置、读思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不仅培养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突出了教学重点。课文篇幅较长,因此选读有代表性的语言揭示情节梗概。分角色朗读和齐读既体现个性特点,训练朗读能力,又能激发学生情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悟“心声”内涵突破了难点,也品味了文中深情精当的描写语言。

5、交流探究话主题

出示这样的几个思考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

(1)、课文对京京的刻画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主要是什么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京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文中对程老师的着墨并不多,但性格鲜明,请你谈谈对程老师的看法。课文通过程老师这个形象想说明什么?

(3)、李京京,一个在老师的眼中不听话的孩子,却凭着自己的执着、勇敢,最终实现了自己心愿。这个小小的故事到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明确心声的含义,探讨教育问题,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健康的师生关系的形成。答案可多元化,鼓励个性化体验。从而突出教学难点。

(四)、真情表白诉“心声”

同学们,在成长的历程中你有过和李京京相似的经历吗?在与父母、老师、朋友的相处中,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吧。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好吗?(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设计意图】在内容与情感的双重延伸中,走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情感,与上一环节一起突破教学难点。

(五)、拓展延伸写心声。

“放学后,李京京又来到小树林子里......”李京京会有怎样的心理和行为呢?

结合小说内容,模仿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续写一个场面。(300字左右)

【设计意图】:此作业是在学生理解主题的基础上,表达内心真实情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以此指导生活,实现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也锻炼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氛围里结束这堂课。让学生感情得到升华。)

六、板书设计:

在一堂课中,板书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整体把握,也是自己教学思路的一个整体体现,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要求朗读

练读课文

指出错误

勇敢救场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遭拒绝 忆往事 受嘲笑 抒真情

综述: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以课堂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为基点,意在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达到心声的共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心声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12课《心声》。

这是课改后教材中的一篇新课文,但它却传达着一个信号:教师在传统意义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重大职责的“绝对权威”的地位,正在新的背景,新的对象面前悄悄动摇着。文中作者通过一节不同寻常的公开课向我们发出了沉重的质疑:“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公开课教学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作者黄蓓佳一次又一次借助细致的心理描写表达着文中主人公京京的心声,表达着她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而这一观点不正是作者力图通过她的作品告诉我们的吗?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作品中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过对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题含义,进而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

二、说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学习本文,首先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说教法、学法

1、尝试多种阅读方式: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能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速读;C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情节,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而达到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目的。

2、培养表达的勇气和习惯:能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能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适当地运用联想和想像表达丰富的内容。

3、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形式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观念和方法。

四、说教学构思

1、导入新课,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

2、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3、小组讨论,由表及里:讨论题是,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小说为什么命名为“心声”?

4、师生交流,阅读延伸:探究题是,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学生?

5、讲述故事,倾诉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