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文學教育>散文>

秋日徜徉散文

散文 閱讀(2.82W)

1、過景德鎮

秋日徜徉散文

自古揚名,中華瓷器,景德享譽屈一指。

燒花釉彩鬥出奇,千姿百態窮合計。

御造官陶,民間製品,琳琅滿目仙家異。

雷祥技藝火薪傳,范蠡本事驚人世。

——《踏莎行·景德鎮》

(注:雷祥,黃帝時任處方官,能醫善陶,既是中國醫藥學的創始人之一,又是陶瓷業的先祖。范蠡:

即陶朱公,春秋時期越國人,曾在丁蜀窯場製陶,被後人尊爲“製陶祖師”、“造缸先師”。)

如果說,我們攀登峻峭奇險的黃山是觀賞夠了很刺激的驚魂電影;那麼,到景德鎮瀏覽那些出奇鬥彩的瓷器,就是在品味很抒情的愛情故事

2、路見

長長道路睹新奇,燈杆地標競用瓷。

四巷三街爭釉色,千家萬戶鬥燒泥。

青花點綴見靈巧,彩釉渲染擅神思。

遍覽九州誰勝此?久譽瓷都豈虛辭!

——《七律·過景德鎮》

從高速公路下來,記不得從哪裏開始,沿路兩旁的路標、燈杆就變成了陶瓷製品,特別新奇顯目。這提醒了我們:此地就是聞名四海的“瓷都”啦!

那些燈杆,由一個個陶瓷圓筒摞疊而成,雪白的底色上有青色描花圖案,一溜兒遠遠地排列開去,煞是威風好看,炫耀着景德鎮的陶瓷文化。這讓我想起了廣西首府南寧市的路杆,用雕畫着壯族銅鼓紋飾的圓筒做成,很有民族風采。兩地的構思可謂異曲同工,作爲城市的一張名片,饒有特色。

進入市區,穿城而過,路經的街道隨處可見擺賣瓷器的商鋪,紛至沓來;那五光十色的瓷器,令人眼花繚亂。我不禁感嘆:景德鎮,真不愧“瓷都”的稱號!

3、瓷都徜徉

洋洋灑灑展瓷城,寶氣珠光晃眼睛。

品種繁多窮想象,造型特異鄙神靈。

描花富麗功夫細,炙彩妖嬈造詣精。

東海藏珍沒敢比,瑤池王母嘆失驚!

——《七律·瓷都所見》

我們來到景德鎮最著名的“瓷城”瀏覽,頓時傻了眼。一如阿里巴巴進入“芝麻開花”的藏寶洞,猴王闖到了東海的龍宮寶庫。

店鋪一家挨着一家,何止千百家!店裏、架上、地面擺放着各種器皿,品種數不勝數;各種造型、顏色、花紋、圖案,窮極想象,應有盡有。但凡日用百貨,我懷疑均有陶瓷製品。

多姿多彩的瓷器本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瓷器”與“中國”在英文中同爲一詞china,哈!中國就是瓷器,瓷器就是中國,這充分說明中國瓷器的精美絕倫完全可以作爲中國的代表。而景德鎮,就是中國陶瓷的標誌。

同伴們紛紛選購,華坤醫生光是茶具一下子就買了四套。我也挑了瓷杯、筆筒、花瓶等物。只恨車子容量有限,更恨阮囊羞澀,要不我真想將那些心儀的寶貝都搬回家去!

4、婺源風物

名人居,民人居。

旖旎田園宜逸娛,東籬好採菊。

遊覽區,優覽區。

毓秀山川孕不拘,龍門躍鯉魚。

——《長相思·婺源風物》

江西婺源的名聲響亮。一是自然山川,田園風光;二是名人輩出,榮耀故里。

據說此地歷史上有“四相三仙一賢人”之說。“三仙”出自婺源固是神話,有說是何仙姑、呂洞賓、鐵柺李,又有說是何令通、李真仙、胡靈應的,所指未確,姑且不論。“四相”指明朝等同丞相的`各部尚書馬廷鶯、汪澈、汪鋐、何如寵等人,應是不假。“一賢人”更是大名鼎鼎——明朝的理學大師朱熹。此外,還有南宋名臣、詩人朱弁,現代武俠小說家金庸,也都是婺源人。

朱熹那兩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傳之千古。我早就想尋訪那源頭啦!機緣湊巧,來到這塊,果也開眼。

5、江灣

巍立石坊,舊閣列堵,婺源古鎮供閒步。

山環水繞綠接天,名人故里留香處。

百器精雕,諸佛細刻,褶紋識認晰毫黍。

宅居羣落古相傳,田園勝地歸誰屬?

——《踏莎行·江灣》

一道清江猶如翠帶,飄在青山之間。岸邊一座古鎮,屋宇連環——這就是江灣了。

江灣以風光秀美、古宅完好著稱。原來這裏還是前一任國家主席的祖籍地,小鎮因此更是聲名鵲起,引致遊客雲來,成爲旅遊名勝。

進入景區,迎面一座新建的白玉石牌坊,高大宏偉,上頭正是江氏題寫的“江灣”二字。左旁坐落祠堂殿宇,右側建築樓閣戲臺,與那蓮池水榭相映成趣,頗見古風。

牌坊以內,是一條新闢的街道,潔淨清爽。兩旁幾乎一律模式的兩層樓房,店鋪相挨,擺賣木雕製品,更以文房四寶爲多。我對筆硯大感興致,華坤對木雕情有獨鍾,女士們則特別喜歡那些格木小凳。

隨着華坤,來到一個木雕製作的鋪頭。那個老工匠的手藝想是魯班真傳,雕刻的彌勒佛栩栩如生,僧衣的皺褶清晰可辨,纖毫畢現。老工匠不無得意地說,祠堂的所有雕刻鏤花,就是他的傑作,令我們嘖嘖稱羨。

穿過一個門樓,我們信步走在曲折的小巷中。那老舊的房屋、古樸的氣息、醇厚的民風,燻人欲醉。又在農家破費,嚐了著名的紙包“江灣梨”,譽其鮮甜多汁,實是名下無虛。

遊覽門票人頭180元,雖可觀賞縣內十個景點,但總覺得旅遊公司忒狠了些。不過既然要看好景,也就只能充當黃蓋了。

6、李坑

流水小橋鋪舊畫,人家溪畔搭屋架。古道澗流擁坳岔。

秀村景,李坑聲譽傳天下。

環境清幽風樸雅,地靈人毓收成大。富賈仕官多幾打。

溯歷史,小村竟敢說神話!

——《漁家傲·李坑》

小橋流水,歷歷如畫。旁靠蒼山,左倚竹林,背對田野,面臨菜圃。李坑這個古老的村子,一派清幽的田園風光。

一條溪水穿村而過。溪流相隔,兩邊都是住家,石板或者木橋相連。水中有特製的小舢板,僅可乘搭數人,繳費即可盪舟觀景。住家粉牆黛瓦,藤攀籬笆,柳拂屋檐,門前形成數尺寬的小街。各家開門即是店鋪,擺賣各色工藝品。人們坐攤賣貨,神態悠然自得。

從喧囂的城市來到此處,令人頓生桃源之感。

李坑的聞名遠近,還由於它的讀書傳統久負盛譽。如此地處偏遠的小小山村,自古至今,竟然曾經出產18個進士及一個武狀元!想來,村中有此讀書風氣,學子耐得孤寂,印證了“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意境。

7、陋村

意見衰頹!快意風吹。

儒商村首怎式微?

忒大算盤橫入口,物慾呈威。

巷道窄飛灰,男女圍堆。

大小鬧聲雷。

門票高昂觀陋景,疾走別追!

——《浪淘沙·陋村》

我們聞說“儒商第一村”的名聲,特地驅車前往。

入口處屹立着一隻巨大的算盤,氣勢逼人,宣示着“贛商”的威風。

這其實是分離的兩個村落,中間有好幾裏地的稻田、泥路相隔。

第一個村莊倒也可觀,有密集的商宅、官宅夾道而建,沿巷迂折幽深。在建築藝術上,圓雕、透雕、浮雕各有所長,凸顯了古民居的特色。

然而,到達第二個村子,一下車,我們大爲詫異。只見村口有個店鋪,簇擁着男女老少。上前一看,原來人們在聚賭買大小,呼盧喝雉,喧譁吵鬧一片。

我們管自進村觀摩,小巷裏頭卻冷冷清清,屋宇破舊,空中還有風吹飛揚的灰塵,不像個旅遊景點。村民熱衷於聚賭,儒商就此衰落了麼?物慾橫流,生財如此有道了麼?我們不禁興趣索然,略爲看看一座清朝的商宅,其他的地方也不想再看了。於是驅車,重新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