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現代作家>魯迅>

魯迅阿Q正傳的讀後感範文

魯迅 閱讀(1.02W)

《阿Q正傳》—— 讀後感誰都知道魯迅是文學界的泰斗,我在此評論,也許有些不自量力和班門弄斧的嫌疑,所以我今天寫得不能是評論,應該說是一篇淺薄的讀後感或讀書筆記

魯迅阿Q正傳的讀後感範文

最早讀這篇小說是在上初中時,那時讀了沒有現在的深刻認識,只是感覺文筆輕鬆滑稽,今人發笑,但是現在再讀有了一種更深的感受。阿Q正傳,不只是教人笑,而是譬喻靈活,意義深廣,其中包含着一種嚴肅的意義,不只是刻畫了一個叫阿Q的鄉下無賴,更重要的是他從中反映出的中華民族的劣根性。

讀了這本書使我感到書中的阿Q有一種似曾相識是感覺,這也就是作者的高名之處,寫出了中國人普遍有的一種劣根性。首先是卑怯,書中寫到阿Q喜歡與人打架,但是要先估計對手,力氣小的他纔打,與王胡打架輸了,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假洋鬼子哭喪棒才舉起,他已伸頭等捱打了,對勢力弱的小D則擺出挑戰的架子,對小尼姑則動手動腳。二就是精神勝利法,阿Q與人打了架吃虧時,心裏就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世界真不象樣,居然兒子打起老子了。於是他心滿意足的儼如得勝地回去了。這種精神勝利法是中華民族懦弱的劣根,也就是被人期侮了也不自強,從自己找原因,而是歸爲別人更強,或某種客觀原因。正是這種精神勝利法,倒致了中國封建時期的落後。三是善於投機:阿Q本來痛恨革命,等到辛亥革命大潮流震盪到未莊時,趙太爺父子都盤起辮子鬧革命,他也眼熱,也想做起革命黨來,但是阿Q的目的`非常明確,也不過是爲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一爲假洋鬼子所拒拆,就想到衙門裏去告他謀反,好讓他滿門抄斬。

魯迅生動活潑的描寫了一個貪生怕死的奴才模樣。四就是誇大狂和自尊癖:阿Q是雖是極卑微的人,而未莊也全不在他眼裏,甚至趙老太爺的兒子進了學也全不放在眼裏,以爲我的兒子將比他更闊得多,加之進了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