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錯誤》教學反思10篇

教學反思 閲讀(1.79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錯誤》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錯誤》教學反思10篇

《錯誤》教學反思1

前幾天班裏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午睡起牀後,鼕鼕小朋友發現自己的一隻鞋不見了。我們在卧室找了個遍也沒找着,問其他小朋友他們都搖搖小腦袋説“不知道”,沒辦法我只好給鼕鼕找了一雙備用鞋。正當我們焦急地找鞋的時候,歡歡小朋友走過來湊到我耳邊説:“我知道鼕鼕的鞋在哪裏。”“在哪兒?”我急忙問。“被扔到水池底下了,是祕密!”

誰扔的?我剛想問,可是又忽然注意到一雙特別的眼睛正注視着這邊,我明白了,不再問下去。怎麼辦?

户外活動時,我主動和那個小朋友玩起了“優點大轟炸”的遊戲(兩個人互相一對一列舉對方的優點),我們互相説着對方的優點,當我説到他是個懂事的乖寶寶時,他子不好意思地低下頭説:“我還有一件事情沒告訴你呢!”我笑眯眯地説:“什麼事?是祕密嗎?”他認真地點點頭小聲説:“午睡前,我把鼕鼕的鞋扔到水池底下了。”“為什麼要這樣做?”我耐心地問。他委屈地説:“我只是想試試鞋子會不會被摔壞。”“鞋子走起路來不會壞,扔到水池底下也不會壞的,結實着呢!”我説。接着,我表揚他是個有好奇心、愛探索的好孩子,但是這樣做事會給別人帶來很大不便。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決定孩子與眾不同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毫無疑問是創造力!而好奇心正是創造力的前奏。由此可見,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是多麼重要!當孩子的“好奇”與“壞事”一起襲來時,我們要科學地加以引導,滿足孩子強烈的求知慾望,用理解和支持為孩子打造一個好奇心的“保鮮箱”。

《錯誤》教學反思2

《我們的錯誤》是一首外國兒童詩,它用富含哲理的語言,以一種內心剖白的形式與學生進行對話,説明了在人生道路上面對錯誤,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意義,從而引導學生面對錯誤時,要正確認識它,並採用積極的態度改正它。

我在教學中一貫重視抓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平時班中有犯了錯誤的學生,全班同學都敢於批評指出,以理奉勸,並能熱情幫助其改正錯誤,班中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風氣較濃。所以學習這首詩歌先讓學生反覆吟誦,在讀中感悟,再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與情感的參與,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用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事例來豐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感悟詩歌的內涵。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課改的新理念: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本課設計了快速閲讀、自己練讀、小組練讀、各組比賽讀、男女生賽讀、師生接力讀、個人挑戰讀,品讀,默讀,齊讀等多種讀書的方式。

2.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閲讀,把閲讀學習的主動機交給學生。

3.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師相機引導學生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正確理解反問句的意思,並比較體會反問句的語氣。

《錯誤》教學反思3

第一單元的第三課中國當代詩三首中的《錯誤》是我走向三尺講台的第一課時,在上這首詩歌的時候,我把所有的熱情都表現出來,儘量的讓學生看不出我緊張的情緒,這節課我以引發同學們的思考,發揮他們特有的語言和理解能力為主,設計問題由大到小,這節課下來,胡老師也對我的這一堂課作了評價,説我這一堂課非常的成功,在教學的過程中,很投入,導入設計也非常的好,讓學生有了思考的空間,也沒有看出有緊張的情緒,但是,以後上課的過程一定要注意板書的問題,因為在上課的過程中,同學們都在認真的聽你講解,而很多細節的地方他們可能不能記下來,時間長了他們也就忘記了,板書的設計其實就是讓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有一個複習的依據。雖然成功了,也得到了指導老師的肯定,但是我課後也做了一定的反思,總覺得很多地方沒有講到,也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

鄭愁予的這首《錯誤》的原型是中國古典詩中的閨怨詩。而他之所以會選擇“馬蹄“作為意象,卻是來自童年逃難的經歷。他説:“小時候母親和我走過一個小鎮,那時還在抗戰,我們忽然聽到背後傳來轟轟聲響,後來就見到馬匹拉着炮車飛奔而來,母親和我站在路旁,看着戰馬與炮車擦身而過,這印象一直潛存在我的意識裏,後來寫《錯誤》這首詩時,這個意象自然而然的就浮現在腦海中,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才有此佳作的呈現。那我在教學過程中,我的導入非常簡單,就是講鄭愁予是當代活躍在台灣詩壇的一位著名的詩人。曾經有人評價他説:“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他能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詩句華美,而且絕對是現代的。”

他的這首《錯誤》被譽為是“現代抒情詩的絕唱”。你是否同意以上評價呢?《錯誤》這首詩歌又是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帶着這些疑問來感受這首詩歌。確實是疑問多多,一個人評價説:“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就引起了同學們學習的好奇心,也在思考着為什麼會説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的詩人呢?這下,我對同學們發出這樣的疑問表示很高興,然而我對他們説:“今天我們就來解決所有的疑慮。首先請同學們根據你們的理解,發揮你們的想象,告訴我,這首詩隱含了什麼樣的故事,我以這個問題開始了這節課講解,同學們也積極的思考問題並回答問題,在我以後的問題當中設計問題也環環相扣,也解答了同學們所提出的疑問。

中國的中國詩人怎麼理解?

第一:鄭愁予是中國人。

第二:中國詩人是説“他的詩歌具有中國的文學傳統和特色。鄭愁予的詩《錯誤》從中國詩歌的濃厚傳統中吸取了豐富的養料,形成了濃厚的民族風格。但是講到這裏的時候,我沒有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例來加以給同學們鞏固,這是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小失誤,在講到中國風的時候,我應該結合現在最有名的歌手周杰倫專輯當中的一些帶有中國風特色的歌曲穿插在詩中進行講解,這樣更能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在用魏晨的一首《少年遊》來詮釋中國詩歌的特色風格。

這樣的教學可能會使這堂課更加的有吸引力。

《錯誤》教學反思4

上完了《我們的錯誤》這一節校內公開課,可以説有説得,也可以説有説失。

五年級是新實驗課程的第一屆,由於我是半路接班,對教材,對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對學生都還不是很瞭解,如何讓本班的學生學會閲讀現代詩歌,成了我教學的出發點,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這個目的達到了。

但也一直覺得有點遺憾,課堂預設與課堂實施的距離,課堂預設與課堂生成的差異,總讓人覺得有些苦惱。

實施本方案時,有一些小環節,讓我給漏了,比如名人名言的拓展閲讀。又比如對兩個詩句的兩個關鍵字眼的理解不夠,以至於都是學生在自讀自悟,老師的引導性體現得不夠。

糾其原因,教案不熟,教學思路清晰度不足。

但總體來説,得大於失,起碼在處理教材時悟出教給學生學習現代詩歌的方法。起碼這是一堂常態課。

《錯誤》教學反思5

教學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錯誤、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然而,當我讓學生説一説在生活中是否犯錯誤?犯了什麼錯誤時?學生們大都在説其他同學的錯誤,一直在説:“他(她)如何如何?”而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犯的錯誤熟視無睹,不肯説出來。我讓學生又讀了課題,認清是《我們的錯誤》來説説自己的錯誤,教育學生能直面錯誤,然而,學生們還是不説。我想:也許是出於害羞,也許是有礙於自尊,而不去説。正好這時,有一個女生沒有認真聽課,和鄰座悄悄的做小動作,我走到她的面前,請她説一説自己現在犯了什麼錯誤?她説:“xx踢我了。”我又重複了一遍,我説:“那麼你現在犯了什麼錯誤?你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麼?”這個女生還是再強調“xx踢我了”。而對自己上課不認真聽講的錯誤一點也沒認識到,覺得自己很委屈。因為下課的時間快到了,我沒有讓她在説,就是讓她在説她也不會説,對於自己的錯誤他一點也沒有認識到。此時此刻,我想:不管這節課再如何去講,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説,都是無濟於事。由先前的 “她、他”,到最後的xx,學生對於自己的錯誤卻很少去面對,不能正面認識自己的錯誤,又怎能去改正錯誤?如果不能,知錯就改就成了空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也就沒有達成。

課後,我佈置了這樣的拓展練習:學了這篇課文,對你有什麼啟發?你記憶最深的一次錯誤是什麼?當時是怎樣處理的,學了這篇課文後,你覺得當時處理得好嗎?今後你打算怎樣面對錯誤?雖然在課堂上,學生也許因為自尊沒有去説出自己的錯誤,我希望在日記中他們能寫下自己的錯誤,去直面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錯誤。

由此我想:現在的某些學生誠信度低,責任心差,遇到事情互相推諉,不敢去承擔責任,也很少去為別人着想。在我們的語文課上,除了教給學生知識,實現知識目標以外,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將來,我們的孩子不一定都成才,但至少,他能成為一個有責任心,講誠信,有道德的人!

《錯誤》教學反思6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要犯一些錯誤,因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嘗試錯誤的過程。如果做教師的認識到了這一點,就不會為學生的錯誤“乾急白急”,甚至“大發雷霆”,肆意批評和譴責學生。我們應讓學生的學習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進步。

我們知道:真理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腦中的反映。它是通過文字符號和語言來描述的。人類通過長期反覆地觀察事物及其規律之後便能獲得經驗,人類憑據這些經驗就可以高效率的去解決問題,改造世界!但是,含有客觀事物及規律的經驗必須通過語言或文字符號才能傳遞和交流,於是還得把這些經驗概括總結成能傳遞和交流的真理!然而,我們只要認真審視一下那些科學家發現真理的過程,就不難發現他們求得真知的過程總是犯了很多錯誤,碰了很多“釘子”,他們的成功伴隨着錯誤和假象、失敗與曲折!可以不確切的説:“錯誤應該是真理的足跡”。既然真理的探求過程是一個長期複雜、曲折反覆的過程。那麼人的認知過程就更應該是一個“嘗試錯誤”、“改正錯誤”、“去偽存真”、“不斷重組”的過程了。

真理的探求過程如此,我們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犯點錯誤那也應該算是正常的。再説了,不犯錯,學生就不能在認知學習中“去偽存真”、體會真理的來之不易,更不能在探求真理的過程中形成“認真”、“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當然了,我們説要寬容學生錯誤,不是就能縱容學生的錯誤,我們還應該認真分析導致學生出錯的原因,並判斷錯誤是否具有價值。該褒則褒,該貶則貶,絕不含糊。

首先,我們要批評的是“連續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人”。即:同樣的錯誤連續犯了兩次或兩次以上。犯同樣的錯誤兩次或兩次以上的人,我們應該給以批評。因為只有不斷的否定和批評,不斷的除去錯誤與謬論,學生獲得的真知才能不斷明晰,從而養成“認真”、“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其次,我們只能通過現有科學的方法去避免同樣錯誤的重演,以提高認知學習效率。如果沒有現有的方法指導而導致錯誤的出現,那麼可以説這樣的錯誤是有價值的——至少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以提高獲得真知的效率。

總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應放手讓學生嘗試錯誤,讓學生嘗試錯誤後能夠最終體驗成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進而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錯誤》教學反思7

大班了,我看待孩子的眼光也越發不同了。第一,他們都長大懂事了,可以和我們成人有更多的交流。第二,和他們分別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也越來越捨不得他們。 回首這三年中的光景,我甚至覺得孩子的“錯誤”都是美麗的剎那!那我當初有沒有享受那個剎那呢?

小班的時候,他們不能將碗中的飯菜吃完,將湯灑得滿桌都是。我呢,每次繃着臉、拿着抹布趕緊擦掉,用行動很強烈地暗示他們“做錯了事情”。中班的時候,他們上課講話、插嘴,我嚴厲地批評他們:“哪來那麼多話?”大班的時候,他們因為玩得太興奮將玩具灑滿地,我又會責備他們説:“教室怎麼那麼亂?”

這樣地對待孩子是否合適呢?當然我不是説他們應該這麼做,只是應該提醒我自己,他們或許是犯了錯誤,但是犯的是“美麗的錯誤”。和桌子、玩具、教室的整潔相比較,孩子的發展價值當然要高出很多很多。可是我對他們的反應,只會告訴他們:老師更在乎的是安靜,是整潔。

人生有許多不同的階段,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色,我們既可以欣賞老年的慈祥、中年的成熟、青年的魅力、兒童的天真,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欣賞幼兒的一些“錯誤”呢?

孩子們來到幼兒園,是需要一片純真的樂園,在老師的扶持下、呵護中,在這片樂土中慢慢成長、慢慢懂事,老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導者、幫助者。孩子幼小的心靈,軟軟的手,軟軟的腳,都需要我們去呵護!需要我們給他們永遠不嫌多的愛和安慰。

作為老師,應該提醒自己:和孩子們相處是上天給予我們的一種特殊的權利,能夠陪伴孩子成長,為他們的進步歡欣,給他們的錯誤指路。我們和孩子相處的這段時間是人生開始的最初幾年,是多麼的難得和重要啊!

感謝上天,我在還未成為母親之前便有了這些感悟,在我工作的第三年便開始了改變自己的一些想法,所以現在和孩子們相處會更加輕鬆。當他們犯一點小錯時,我會問自己:他們真的“犯錯”了嗎?我應該批評他們嗎?我這樣的批評會在他們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嗎?於是便會改變自己的態度,用真誠的心去和孩子交流。畢竟,他們只是孩子!相信我可以更好地享受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

最主要的是既能做小朋友們的老師,又能做小朋友們的朋友,家長的朋友。用愛心,真心,細心,的去與她們溝通。

《錯誤》教學反思8

中班的孩子,我明顯覺得他們在自我意識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比小班時更會察言觀色,懂得怎樣做能逃避老師的批評。現在我發現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某個孩子把書扔在地上,問問是誰扔的,沒有一個人承認,每個人都説“不是我”。某個孩子突然尖叫一聲,問問誰在叫尖叫,又是“不是我”。總之,只要是感覺自己做錯事了,能不承認就不承認。起初,我感到很生氣,就得孩子做錯了事怎麼能不承認呢!其實,冷靜下來想想,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很正常的,這是孩子為了保護自己免受批評而自然而然作出的一種自我保護的反應,我們應以充分的理解。於是,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處理方式:如果我對犯錯誤的孩子不是以一種命令的方式命令他不準這樣、不準那樣,而是首先分析這個事件的的嚴重程度,再以一種寬容、理解、平靜的心態去跟他商量、討論他剛才的行為給自己、他人造成的影響,允許他犯這次錯誤,但跟他講明要求,下次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下次再犯就不滿足他最在乎的東西從而使他被迫牢記自己所犯的錯誤,讓他一次次在不斷自我強化的行為中改掉這些看似很小的壞習慣。

總之,最重要的是告訴他要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良行為,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好孩子。不要讓孩子感到這是老師在批評他,使他產生一種被批評後的難過情緒,取而代之的是要他感覺到這是老師對他的關注和體諒,讓他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覺”。其實,真正做到這點很難,這要求教師需要較高的語言藝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説“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靈魂。”可見,只有通過富有藝術、技巧的語言才能完成情感目標。除了教育這個孩子,同時還要為孩子們營造一個互相監督的平等環境。中班孩子的人際關係已經開始慢慢從主要同教師之間的交往轉為主要和同伴之間的交往。可見,同伴的影響力在慢慢地增強,是我們教師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的教育資源。為了鼓勵相互監督的孩子們,教師可以採取適當的物質獎勵和口頭表揚,讓孩子們逐漸養成一種相互監督的環境。教育孩子在互相監督的同時也要有一種互相幫助的意識。教育他們被監督也不是一個壞孩子,只是一時忘記要怎麼做。鼓勵孩子們用一種友好、寬容的態度去提醒他、幫助他養成一種好習慣。最後,當然還需要家長的配合與理解,教他們何如正確正視和麪對孩子的錯誤。

《錯誤》教學反思9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課改的新理念:

1.“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以讀代講,把讀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有足夠多的時間走進文本,碰撞心靈,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及相互間的評價,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本課設計了自己練讀、小組練讀、男女生賽讀、師生接力讀、個人挑戰讀,品讀,默讀,齊讀等多種讀書的方式。

2.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學生在課堂上欣賞語言、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3.教學中要注重知識點,又要關注能力點。學生在學習和交流中學到了語文知識又進行了運用語言能力的訓練,這樣的學習對學生來説具有挑戰性,學生樂於自主學習,效果很好,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4、學生在這一課堂上潛移默化地感受到詞語表達情感的準確性和豐富性。“是的,錯誤是一種美麗,是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可怕的是錯誤地面對錯誤”,這些語句如一顆顆種子,在教學中巧妙、不留痕跡地把它們播灑到學生生命的土壤裏。隨着孩子人生閲歷不斷豐富,這顆顆種子一定會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我們相信孩子們長大後,就能夠直面坎坷,笑對人生。

《錯誤》教學反思10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課改的新理念: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本課設計了讓學生快速閲讀、自己練讀、小組練讀、各組比賽讀、男女生賽讀、師生接力讀、個人挑戰讀,品讀,默讀,齊讀等多種讀書的方式。

2.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閲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3.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每一小節我都讓學生先讀,在讀中感悟,再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學生談自己犯錯誤時的體會認識深刻,紛紛表示一定要與自己的錯誤告別,再也不會錯誤地對待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