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育隨筆>

做好教師--你準備好了嗎(網友來稿)

教育隨筆 閲讀(1.57W)

上海市大江職業技術學校  孫剛

做好教師--你準備好了嗎(網友來稿)

    教師不是一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能“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職業。老師是偉大的不平凡的,但又是樸實無華的。教師不能只有一時豪情,更需要的是一種默默的、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做好教師是不容易的,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需經歷一番苦難和艱辛。然而,困難並不意味着畏懼,障礙並不意味着退縮。我們應該堅定信心,應該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簡要談談我的教學設想。

    我認為:喜悦和收穫並不一定屬於言語最多的老師,而往往屬於有能力、有毅力、有親和力的老師。

我曾説過這樣一句話:我要用偉大的情感力量去感化學生!結果證明:我成功了!學生確實是需要用心、用愛去呵護和教育的特殊羣體,沒有細心、耐心、專心、傾心、信心、愛心和用心,怎能培養出參天大樹?不要認為這太幼稚、太單純、太理想化、太不現實,不要以為這只是一時激情,遲早會麻木遲鈍。存在的並非是合理的,當今一些人的'麻木和冷漠,並不能阻攔另一些人對完美和至善的執着追求與不懈探索。就當我是其中的一員吧,儘管我的翅膀尚那麼羸弱,但我有凌駕於風雪雲天之上的狂想!

    (一)要具備積極的創新意識,勇於接受新思維,運用新方法。

    這可謂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事關全局的戰略性、綱領性要點。不用説毛澤東早就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也不用説當今創新思想已經成為時代潮流,單就創新本身而言,它就給人不可迴避,必須面對的壓力和魅力。現今知識更新頻繁,信息換代加速,作為一位老師,只有解放思想,打破思維禁錮,不斷接收、接受新思維、新觀念,不斷採納、應用新方法、新途徑,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充實、豐富、發展和完善自身,才能真正勝任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只有依據實際條件,合理、有效地採用創新成果,用諸教學實踐,才稱得上是一位合格而稱職的人民教師。

    (二)繼承和學習名校名師的優秀教學傳統和模式方法,同時也突出自己的特徵和想法。

    每所學校,每個老師都具備自己成功的經驗和獨特的個性,這些值得我們學習。要認真服從領導的管理和部署,誠懇尊重學校的教學傳統,尊重每一位教師的教學個性,努力學習他們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也不能一味模仿他人,重要的是突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即使是學習,也要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地有針對性的加以容納和吸收。這樣既不保守,有不激進,才有利於教學活動的展開和和教學成果的獲得。

    (三)細緻、認真地摸清學生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從內因上敦促學生進步。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更是我們必須牢牢掌握、絲毫不可疏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態度。我會耐心、細緻地走入學生中間,同他們交流、溝通,真正瞭解他們所想所疑所愁所盼,真正抓住他們實際情況中的本質方面。這樣才能適時調整和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與進度,才能針對不同學生狀況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從內因這個層面上促使每一位學生共同進步。

    (四)既提倡素質教育,又重視“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的弊端在現今被擊得體無完膚。誠然,它有很大的不合理性和危害性,但是,人們往往又會步入另一個極端--脱離所謂“應試教育”的具體內容和具體環節,素質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句空談,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學生整天不幹一點實質的事情,只搞些花裏胡哨的東西;不重視深厚的知識積澱,只玩些邊幅的修飾,終究是搞不好素質教育的。此外,一所學校如果沒有了升學率,只一味搞名不副實的素質教育,那它是不會有地位,不會得到家長和社會認可的。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所以,要敦促學生在刻苦、認真、紮實地學好真實本領的基礎上,廣泛培養興趣愛好,發揮優點特長,爭取全面發展,努力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

    (五)運用多種形式和途徑,使課內外教學多樣化、豐富化,使課活起來、動起來,學生響應起來,效果提高起來,成績不斷升起來。

    例如,為了真正體現“大語文”性質,可以嘗試不同形式,加強和促進學生學習。譬如:獨特的導語引題,格言點名法,課前三分鐘普通話演講,創作個性凸現的文章,晚上的道德長跑--日記,等等。總之,一切有用的東西都可以而且應該拿來使用。但是請記住,這一切只為一個目的:有利於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進步,否則,一切形式都是喧賓奪主,都是不切實際的噱頭,都是一文不值的。

    以上只是粗漏膚淺地説了幾點設想,也許看起來顯得輕賤、鄙薄。但是,有一點是最珍貴的,那就是它出自我的一片熾熱之心和一番深沉的思索。當然,如若將她們掛在口頭,不免流於空泛和渺茫。所以,為了使我的設想不只是“設想”,為了堅持對完美的不懈追求,我定會堅毅頑強、進取拼搏,用實踐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來鑑定和證實自己的理想!

    我堅信:只要用知、用心、用智、用情,就沒有越不過的山,沒有涉不過的河。終有一天,教育大業的征途上,也能留下一串自己的足印!

    【作者簡介:孫剛,男,1981年8月1日生於安徽省鳳陽縣,2003年7月,於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中文系畢業。在《學語文》、《雜文選刊》、《影視藝苑》、《青年博覽》、《中國作家網》、《高中語文網》、《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等媒體發表文章多篇。現在上海市大江職業技術學校任教。電子信箱:】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