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看名著>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鷗》教學反思範文三篇

老人與海 閲讀(9.99K)

篇一:老人與海鷗教學反思

《老人與海鷗》教學反思範文三篇

《老人與海鷗》一文選自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文章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老人與海鷗》就是這樣的一篇課文。講述了昆明一位叫吳慶恆的老人十幾年如一日,如親人般照顧餵養翠湖邊的海鷗。當老人去世後,海鷗自發為老人守靈,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根據文章的特點與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定下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並理解“撮、應聲而來、親暱“等詞語。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想象等方法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親人般的深厚感情。

而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是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到老人與海鷗之間親人般的深厚感情。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重難點,我從以下幾方面設計引導

一、中心句貫穿全文,反覆出現

在學生閲讀全文後,教師立刻請學生找出文中描寫老人與海鷗之間關係的一句話,也就是文章的第13節:“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新人一樣”。然後,從1-13節中找出體現老人與海鷗這種親人般關係的語句。這樣,整篇文章的線索就很清晰了。另外,教師在小結處以及提到老人部分

的時候也適時出現該中心名,隨着閲讀感受的不斷增加,對該句的朗讀處理自然也一次好於一次。

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尋找中心句時並沒有一下子找到,現在想來,可能是教師太過心急,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畢竟文本還是比較長的,或者教師可以改變一下提問方式:課文的哪一小節寫清了老人與海鷗的關係?這樣指向性就更明確了。

 二.落實到具體的語言文字去感受這親人般的深情

課文的1-13節,字裏行間洋溢着老人對海鷗那份濃濃的愛,深深的牽掛。我把這些內容分成四大塊,也就是課件上出現的四段話,這四段的教學基本以學生感悟、朗讀為主。個人覺得處理得較有特色的第3小節的教學,引導學生找出描寫老人與海鷗動作的字詞。並採用師生對讀,另女生對讀的方式感受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默契、和諧。此外,第10節中“生動”一詞的教學也較有特色,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説説在什麼時候,你的眼睛會立刻生動起來。學生討論得出在談及自已心頭最受的時候會有如此表現。如此一來,老人對海鷗的愛護自然不言而喻了。

當然,在教學第四段文字的時候,也存在許多問題。第4小節是通過老人那抑揚頓挫和親暱的呼喚聲感受到人鷗之間的那份默契、和諧。但教師在引導師時一味側重“親暱”,忽視了“抑揚頓挫”。其實,教師可先讓學生明確“抑揚頓挫”是指聲音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然後再請學生親暱地、抑揚頓挫地喊一喊部長海鷗的名字,這樣學生念出“獨腳”、“灰頭”、“紅嘴”、

“老沙”、“公主”的名兒時,才會有那麼份親切,又有聲音高低、長短、停頓的感覺。

另外,在教學10—13節的時候,教師給學生的思考時間太少,在幾個學生談到點的時候,並沒有再讓學生深入品讀下去,如老人企盼能和海鷗去滇池一處就挖掘得不夠。

 三、拓展資料的補充以及抓住“褪色”一詞更體現出老人對海鷗的深情圖片、音樂、感性的介紹,抓“褪色”這個關鍵詞,都能把學生引入情境中,似乎親眼目睹那位可敬的老人。教師又適時出現説話練習,請學生想象十我年來,無論發生什麼樣的情況,老人每天都怎麼樣,這麼一來,老人的形象就非常鮮明瞭。

在具體進行説話練習的時候,學生對於“無論,老人每天 ”這個句式的前半部分該填什麼有疑問,其實這格填的應該是一個選擇型的名式。但學生似乎不夠明確。其實,教師可以師範説一句,給學生一示範,就會減少之後説話練習的'錯誤。另外,教師可以多提供學生一些情境,那麼在之後的發言中學生就會更加覺得有話可説。還有一點也值得考慮,就是這個説話的練習放在此時出示是不是最佳?現在想來,其實放在第2小節中“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這句話教學時可能更合適。

 四、練筆激發想象,現次點出老人對海鷗的深情

原本設計這個環節的用意在於再次感受老人與海鷗的愛護、眷戀,但現在想來這個環節可以放在第二課時進行,一來時間不

夠充裕,二來這個練筆對學生來説一時間要完成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反思整節課的教學,線索清晰、結構完整,學生也走入了情境,基本達成教學目標,但在具體操作上總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也缺乏教育機智應對。

篇二:《老人與海鷗》教學反思

《老人與海鷗》是選自人教課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的主題是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

這是我第二次教學,每次,都是心靈的洗煉,老人樸素卻有着博大的愛,深深震撼着我。在教學環節中,為了更好展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做了很大調整,尤其注重以讀促寫,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由教學設計理念,到教學實施過程,我做了深刻反思:

 1聽説讀寫貫穿整個教學實施中

這是整個教學設計的整體理念,在這堂課中的每一個環節得到體現。導入,讓學生複習、鞏固已掌握學習的方法,進而落實本單元教學中難點:體會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透過配樂朗讀,感受單元主題:人與動物,動與動物的美好情感;通過寫話練習來昇華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情感,讓學生體會“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的美好,進而深刻的瞭解到動物有着豐富的情感世界,並讓學生學習把這種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説感想,讓學生的用自己語言概括能力得到提高;認真聆聽,鍛鍊學生注意力。學生在聆聽中,提高學習效率,進而鞏固已學的學習技巧和方法。

 2每個環節的過渡,細細打磨

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的過渡,都是體現知識點的銜接最好平台,體現單元重難點和精講課文課後練習的教學落實。知識點構架由導學——揣摩——感受——表達,一環緊扣一環,並以螺旋階梯狀教學技巧體現:複習——提升——鞏固;如:(1)複習導入,渲染情感;(2)自學感悟、入情入境;(3)配樂引讀、情感昇華;(4)寫話訓練、體驗情感;(5)總結延伸、佈置作業;由這五個環節,體現教學重視知識結構,很好落實廣州市各科教學質量評估要求。

 3教學預設與不同班級學生學習生成,反映教師的駕馭能力

這堂課,我深有體會。在六年(3)班進行試講中,發現很多的地方跟預設有着很大距離,對於時間的把握很重要;回到自己班上指導學生學習第一課時,我着重指導學生如何感受,怎樣感受?如何表達?作了一系列的輔導,讓學生在課堂中訓練。如:有關語句的批註,如何體會,抓住“叫聲、動作”等關鍵詞、重點詞語切入,也為下面教學難點寫話練習(教學目

篇三:《老人與海鷗》教學反思

《老人與海鷗》是六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1篇課文。本組課文從不同角度,描寫了在不同年代、不同國度發生的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老人與海鷗》講述的是一位普通老人和海鷗之間建立起來的深厚情誼。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名字,與海鷗親切的説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那份令人震憾的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課文雖然結構清楚,但如何通過對老人和海鷗的描寫來體會出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呢?我剛看到這篇課文時,心裏確實沒底,加上本班學生品字品句的興趣不濃,更是無從着手。 有幸帶着疑問到南島河小學參加了思茅六小六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研究,觀摩了段衞紅老師教學《老人與海鷗》第二課時的公開課,主要完成以上提到的教學重點。也許是考慮到公開課要上完整課,在加上如個別老師説的此課在重點教學時不宜將二部分內容分開教學,段老師按教學設計在一課時中完成了教學。因時間關係整節課除了指明學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讀出來外,幾乎沒有其它的讀。既然是教學研究,要對平常教學有可借鑑之處,要是段老師用2節課來完成教學就好了。帶着這份遺憾,我回到學校給本校教師上了2節公開課。在教學設計上做了以下二點改進:一是讀熟讀好。聽錄音輕聲跟讀,自由讀,讀重點句(指各讀、齊讀、比讀)。二是細化提問。找到最能體現老人愛海鷗的句子和海鷗對老人深厚情感的句子後,問你從哪個字、哪個詞和怎樣的描寫中體會到了什麼?從而品字品詞品句。

教學下來,雖然算不上非常成功,但也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目的,如果平常教學課課都能這樣上,那就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歸納其滿意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是在教學內容的整合上有所突破。特別是把讀很好的整合到教學中有了新突破,做到了既讀熟讀好又理解內容,品詞品句。教學下來學生已經熟悉課文了,而一些重點句學生已經能夠背誦了,達到了積累語言的目的。

 二是品字品詞品句到位。很多情感藴含在字詞中,如體會第二自然段的2、3句,學生很容易從“褪色”、“步行二十餘里”體會到老人對海鷗的愛。如三個“褪色”説明了什麼?“步行二十餘里”又説明了什麼?有些不足是整個教學過程過於程序化,每學一個部分都是按照讀通讀順、找句子、提問、回答、點撥的程序來進行。對讀的指導也不到位,農村學生最大的不足是讀不好、讀不出感情,對學生讀不好的地方,沒有及時給予糾正。

總之,農村學生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學的特殊性,我們無法尋求課堂中學生積極參與、踴躍回答和感情朗讀的場面。我們總認為,只要學生能讀好一點,能理解深一點,教學也就算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