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素材圖片>手抄報>

四年級書香校園的手抄報

手抄報 閲讀(1.22W)

書香校園的建設和營造並不是簡單的文化拼接和做一些表面文章,真正的書香校園應該是內置而外化的,徒有鮮豔的外表不會成為真正的書香校園,給大家分享了書香校園的手抄報圖片,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書香校園的手抄報

  書香校園的手抄報圖片1

四年級書香校園的手抄報 第2張

  書香校園的手抄報圖片2

四年級書香校園的手抄報 第3張

  書香校園的手抄報圖片3

四年級書香校園的手抄報 第4張

  書香校園的手抄報圖片4

四年級書香校園的手抄報 第5張

  書香校園的手抄報圖片5

四年級書香校園的手抄報 第6張

  書香校園的手抄報圖片6

四年級書香校園的手抄報 第7張

  書香校園的手抄報圖片7

四年級書香校園的手抄報 第8張

  書香校園的手抄報圖片8

1書香校園的相關概念

較早提出“書香校園”的是朱永新教授,他認為“營造書香校園”是指在新教育實驗的理念指導下,通過創設濃郁的閲讀環境與氛圍,推薦優秀的閲讀書目,開展形式多樣的閲讀方式,培養閲讀興趣與良好的習慣,使閲讀成為伴隨終身的生活方式,從而為建設書香社會奠定基礎。在書香校園發展的過程中,還涉及書香班級、書香型校園、學習型校園、書香家庭、書香社區、書香社會、學習型社會等相關概念。從百度百科得知,“書香班級”活動是以“閲讀點燃智慧,好書引領成長”為理念倡導的閲讀推廣活動,依託網絡為平台,博客為載體,整合豐富的閲讀資源,提倡班級閲讀、親子閲讀,旨在營造閲讀氛圍,創建書香班級、書香家庭、書香校園乃至書香社會。總而言之,“書香校園”實質就是要營造一個健康向上、和諧愉快、以適應和支持全體師生的發展進步和健康成長為本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而讀書是浸潤、滋養學習文化,構建書香校園的一個重要途徑。

2書香校園建設的意義

第一,讀書本身的價值。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採掘不盡的富礦,是經驗教訓的結晶,是走向未來的基石;讀書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人生奮鬥的航燈,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傳承文明的橋樑,是延續文化的'中介。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伴隨着讀書而發展。

讀書對於個體的精神發育和民族的精神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説人類的物質文明可以通過建築、工具等物化的形態保存和延續,那麼人類的精神文明如何保存和延續呢?一個剛剛誕生的新生兒,他的精神世界充其量只相當於人類的童年,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與身體的發育、成熟一道與時俱進?我認為讀書是實現以上目的的必由之徑。在一定意義上説,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發育水平,在很大程度籍是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閲讀狀況。

酷愛讀書,不能不説是猶太人在亡國兩千年之後,又能重新復國的重要原因;酷愛讀書,不能不説是猶太人在復國之後,能迅速建成一個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原因;酷愛讀書,不能不説是猶太人在流離失所中誕生了馬克思、愛因斯坦和門德爾鬆等無數傑出的思想家、科學家和藝術家的重要原因;酷愛讀書,不能不説是猶太人不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歷屆諾貝爾獎得主中也有驚人比例的重要原因。一句話,酷愛讀書使猶太人成為一個優秀的民族;熱愛讀書的國家,必定是不斷向上的國度。

第二,讀書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載體

一個學習型的民族,才是一個不老的民族;一個愛讀書的華人,方能將龍的血脈相承!學習型社會怎麼建立?我們的研究表明,最簡單、最快捷、最有影響力、見效最快的方式應該是全民族閲讀。在一個真正的書香社會,人們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健康的生活情趣,人與人的關係會更加和諧,工作環境也會更加温馨。

第三,中國青少年的閲讀現狀。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崇尚、熱愛讀書的民族。只是隨着科舉制度的出現,讀書人的閲讀視野漸漸狹窄化了。現在的應試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擠兑了學生讀書的空間,扼殺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有人曾經進行過統計,中國孩子的平均閲讀量是每人每年5000字,而美國孩子的平均閲讀量是3萬字。學校中無書可讀的現象遠未銷聲匿跡,學生無暇讀書、不想讀書的情形也不少見。除了幾本乾巴巴的教科書,學生幾乎不再有也不再讀其他書。這就使他們的精神世界逐漸枯萎,他們的人生色彩逐漸黯淡。這是令人痛心、發人深省的。

第四,讀書對於教育的價值

在一定意義上説,讀書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學校。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學校,首先意味着書籍。在學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師與圖書。學校就是提供了一個讀書的空間,一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書的空間。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老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

教師讀書當然不僅是為了學生。有人説,教師是一個辛勤的園丁,培育美麗的花朵;也有人説,教師是春蠶,勞作到死吐絲方盡;還有人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説,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些曾經寫在我們教育學教科書上的東西,現在看來,是有不少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