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語文知識>寫作指導>

高考議論文寫作之增強論證意識

寫作指導 閲讀(5.22K)

要把自己的觀點以概括性較強的話語清楚地表述出來,必要的話還要做進一步通俗闡釋,以便讀者理解。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高考議論文寫作之增強論證意識,歡迎閲讀

高考議論文寫作之增強論證意識

一、確闡述論證觀點

要把自己的觀點以概括性較強的話語清楚地表述出來,必要的話還要做進一步通俗闡釋,以便讀者理解。而且任何觀點都只能在某一範圍內才能成立,所以,科學的論證,就要先對自己的觀點進行範圍上的解説、界定。特別是觀點中某些有特殊含義的關鍵詞,更應做出界定性解釋,“因為如果不事先定義一切不可理解的詞,提出想證明的東西並對它進行證明就會是無用的;……人們就可能濫用那些詞中出現的各種不同的意義”③。例文中就對關鍵詞“老實”定義為“誠實守信、規規矩矩”, 避免將其理解為“踏實、專注”;把“聰明”定義為“明察事理”,就可以避免將其理解為“機敏、機智”。這不僅便於讀者理解論者的觀點,而且還為自己的論述範疇做出了界定,便於自己的論述。這樣的詮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初步的論證過程。

二、充分的論證理由

任何觀點的提出,都是作者的一種主觀認識,僅僅把它闡述清楚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給出自己持論和別人接受它的理由。不管是論證自己正確的觀點,還是反駁對方的錯誤主張,我們都要考慮論證理由是什麼,思考點是什麼,或者説思考方向是什麼。我們認為,一個觀點是否站得住腳,要看它與公認的.理論體系是否“相融”,與客觀基本規律是否“符合”,在社會實踐中是否“實用”。④

第一,論者所持觀點要與社會公認的理論體系融貫一致。人們往往習慣於藉助已有的判斷經驗對新問題進行判斷體認,因而,論者所持觀點是否同已被認可的相關理論融貫相通而不相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讀者的接受效果。亞里士多德説:“從普遍接受的意見出發進行的推理是辯證的推理。……所謂普遍接受的意見,是那些被一切人或多數人或賢哲們……所公認的意見。”⑤例文中引用了李白、孔子、韓非子的名言,這不是“片言隻語”的實用主義引用,也不是“拉大旗作虎皮”式的“名人崇拜”,而是這些名言構成一個“是什麼”(“誠信”的分量重於大山)——“為什麼”(“民無信不立”)——“怎麼辦”(“小信誠則大信立”)的嚴密的理論體系。觀點“做一個老實人才是最聰明的”不僅與我國傳統文化中有關“誠信”的理論體系相融,而且也與世界其他民族的賢哲觀點相一致,例文又引用了約翰·雷的名言。觀點與古今中外的普遍認識的一致性,增強了它的説服力,更容易讓讀者接受。

第二,論者所持觀點要符合事物運行的基本規律。我們要通過論證分析來説明觀點內涵的規律與客觀事物的運行規律相一致。例文中第二段後半部分論述,“用自己的真誠贏得他人的信任,而又由於他人的信任又贏得他人的真誠”這符合個人與個人交往的規律,俗話説“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而“這種微觀上的個體間相互信任的累積便形成宏觀上的社會信任”則符合由個人到社會的交往規律。社會是由個體構成的,個體信任積累多了就是社會信任,因此自然推出 “人人都做‘崇尚誠信’的老實人,便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最重要保證”。這個結論是符合社會客觀發展規律並且代表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的,所以它是有説服力的。

第三,論者所持觀點對人們的社會實踐要有指導意義,或者説要實用。也就是説論者的觀點要能幫助讀者趨利避害,要能幫助讀者獲取真知,要能幫助讀者解決問題。例文第三段所舉吳蘭玉用九年時間拾荒還債的例子,就論證了觀點的實用性:做規矩的老實人,欠債還錢,這不是施恩於人,而是自我的一種內在需要:“只有還清債務她才能徹底直起腰來,才能換來餘生的釋然與坦然。”“才能讓自己成為天地間一個幸福的存在。”這就啟發讀者:“做一個老實人”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幸福的人。這個觀點對人們的生存實踐具有指導意義,對人們的社會實踐是有用的,就容易讓人們信服和接受。

三、合理的論證結構

首先,全篇的論證結構要合理。議論文寫作的目的就是要讓讀者接受自己的觀點,而這一目的就決定了議論文的寫作要有一個符合人們思維習慣的邏輯順序,要有一個合理的論證結構。一般議論文的思維順序是提出問題闡明觀點—分析問題論證觀點—解決問題歸納觀點,概括為引論、本論、結論三個部分,也有老師進一步細化為引(引入話題)—提(提出觀點)—析(分析論證)—聯(聯繫現實)—結(歸結回扣)。雖説文無定法,但上述符合一般思維習慣的結構模式,對於中學生來説還是值得學習借鑑的。為了便於理解,我們簡單分析例文的結構:第一段引入話題、提出觀點,而且對觀點中的關鍵詞“老實”“聰明”進行了詮釋,這種詮釋不僅便於讀者理解,也便於論者論述,在論證結構上有統攝下文之作用。第二、三段是分析論證部分,分別扣住第一段的“誠實守信”“規規矩矩”兩個詞從正面論證觀點。第四段是聯繫現實部分,扣住第一段“小聰明”從反面論證觀點。第五段是歸結回扣部分,引用周恩來的一句話,在總結第四段的同時,回扣第一段的觀點“只有做一個老實人才是最聰明的”。全篇按照人們習慣的邏輯順序展開論證,論證結構是合理的,因而是便於讀者接受的。

其次,段落內部的論證結構要合理。為了清晰論證,我們可以把論點分解成兩三個分論點展開論證,用兩三個分論段落支撐起一篇議論文的主體部分。該怎樣結構每一個分論段呢?一個段落是一篇文章的具體而微,因此,分論段也應包括引論、本論、結論三個部分。引論:概括地提出本段分論點,詮釋分論點,以確定全段涉及的論證範圍。這一部分可以包括觀點句和詮釋句。本論:圍繞分論點,提供材料和分析,以使分論點切實可信。這一部分可以包括材料句和分析句。結論:在分析論證的基礎上引出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重申分論點而又避免用語雷同。這一部分可以是一個總結句。這樣,一個分論段落就可以包括觀點句、詮釋句、材料句、分析句、總結句等五類句子。⑥例文中第三段是比較典型的論證段落:第一句“規矩做人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是觀點句,二、三兩句是對觀點句的解釋,四、五、六句是對吳玉蘭事蹟的敍述,第七句是對材料的分析,第八句是在分析基礎上得出的結論。基本結構掌握了,完全可以活學活用,以使文章的論證段落顯得更為靈活自然。這樣的段落結構能夠有效地避免材料堆砌或空洞議論的無論證寫作傾向。

總之,高考議論文要説服閲卷者,就要首先把自己的觀點説清楚,然後引經據事、聯繫現實並按照合理的邏輯順序清楚地進行分析論證。高考議論文寫作必須增強論證意識。一、要明確闡述論證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