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資料>

點亮學生感恩的心燈 (高三班主任工作心得)

教學資料 閲讀(2.99W)

 什麼是感恩,如何感恩?其實感恩很簡單,它既可以是一聲問候、一張賀卡,也可以是一片發自心靈處的感激。“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都是“感恩”的古訓。

點亮學生感恩的心燈 (高三班主任工作心得)

“一個知道如何感恩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完整的人。”縱觀當今社會,對有些青少年而言,他們不知感恩,不會感恩,對親人、老師痛下黑手之事見諸報端。班主任作為學校教育中的骨幹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是他人都無法替代的。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滲透感恩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這將有助於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促進德育教育的實效。

一、確立感恩主題,實施感恩教育

感恩是需要培養的,“感恩”教育更應當成為全社會的必修課。

我們開展“常懷感恩之心”主題班會,讓學生評選五個感恩小故事會上講解,《中國德育報》中的一篇題為《一杯水的距離》的文章引起熱議,遠遠地兩顆心的距離就是讓暖暖的一杯水給縮短了。就是這則故事讓大家明白了,感恩其實再簡單不過,真誠心靈的輕輕碰撞,就可以燃起無邊的愛的火焰。會後,參加一次愛心活動,結合自身經歷再寫一篇感恩文章。我們深深感到這裏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感人的故事,雖然不是那麼轟轟烈烈,但字裏行間卻是最真切的體驗。一篇篇文章如琴絃般撥響了我們心中感恩的樂曲,一篇篇文章如浪花湧動了我們心中感恩的情懷。我們精選了具有典型性事例的文章收編成《常懷感恩之心》,在各班中互相傳閲,以交流感恩情懷。

在學習交流過程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在感謝他人的善行時,他的第一反映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也就給了學生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並因此形成一種良好的行為導向。

二、關注生活細節,付諸感恩之行

中國社會是一個感恩社會,在傳統文化中,感恩着重體現在“忠”與“孝”上,“忠”是對皇上的感恩,“孝”是對父母的感恩,“忠”、“孝”的感恩文化把中國社會從一個諸侯國家推向中央集權大國、推向太平盛世。我們抓住生日這一感恩教育契機,要求學生感恩父母就從記住父母的生日做起,並提出開展《我為爸爸媽媽過生日》的活動要求,讓父母感受我們的感恩之心。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教育工作者首先投身到親情教育中,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點亮學生感恩的心燈,讓學生從關愛親人做起,進而愛他人,愛家鄉,愛祖國,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三、與科任老師配合,齊抓共管,樹立形象

學生的大量時間是在課堂學習,學生大量的問題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為了做好工作,班主任必須與科任老師進行密切的交往,從他們那裏瞭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還要經常與之共同研究,介紹自己的工作計劃和安排,用説理方法,而非對學生採用體罰、變相體罰、罰款或訓斥的方法,其結果只能是讓錯誤的思想偽裝起來不敢暴露 ,非但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拉大了彼此間的距離感,感恩的基礎平台很難在搭建。感恩教育,在學校需要我們多位一體,共同構建。

    感恩活動的開展,讓我們深刻感受到:適時地進行“感恩教育”,使學生知到一些知恩、感恩、報恩的道理,對孩子今後的健康成長,刻苦學習,有着非常重要的並且實際的作用。誠然如我校家長所言:我們要經常地,不間斷地對孩子進行感恩的教育,從小培養孩子的美好心靈,使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得到發揚光大!

  

生活在感恩環境裏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善的人性得到充分的張揚;生活在感恩社會裏的人是幸福的,因為在他的周圍是一大羣友善的人,幫助他成長與進步。

 

張小龍